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南通仿真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仿真绣是苏绣的一个分支,2008年南通仿真绣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然而熟知苏绣的人很多,了解仿真绣的人却很少。  相似文献   

2.
三都水族自治县民族宗教事务局结合县情实际,注重鼓励和支持水族妇女发展传统刺绣工艺,其手工刺绣颇受游客青睐,民族特色产品为该县经济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市场。马尾绣,是水族最为古老而又最具民族特色的一种刺绣工艺,马尾绣的制作过程繁琐复杂,成品古色古香,华美精致,价格昂贵,经久耐用。水族妇女从小就在长辈的精心传授下,学会了刺绣,刺绣工艺包括绣花、挑花、补花等,针法有平绣、打子、乱针刺。长期以来,水族妇女在刺绣工艺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她们对自然界中的各种事物有着敏锐的观察力和审美能力,将自然万物和民俗事象经过想象加工,以熟练的技巧反映在马尾绣的各种工艺品上。如背孩子用的马尾绣背带、马尾绣童帽、马尾绣女式尖角鞋等,刺绣图案古朴、典雅、抽象并具有固定的框架和模式。绣品上的花鸟虫鱼造型别致,形象生动,色彩鲜明,画面美丽,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和很高的艺术价值,颇富民族韵味和艺术效果。同时又结实耐用,充分表现了水族妇女的智慧。水族马尾绣的制作过程非常繁杂,可分为六个步骤完成。首先将2-3根白色马尾裹上白色丝线制成马尾线;其次,用一颗大针将马尾线穿好,再用另一颗针穿上同色丝线,然后一边用马尾线在布面上镶成各种图案,一边用穿有丝线的小针...  相似文献   

3.
满族人民在长期社会斗争和生产斗争中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文化,补绣艺术就是其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是我国民间艺术中的一朵绚丽的鲜花。 补绣也叫钉线,是清代产生于民间的一种刺绣艺术〔注〕。它与一般色彩艳丽的丝绸枕顶等的刺绣不同,是以家织布做材料,以黑白为色彩而构成的。纹样以粗壮的黑线造型,粗犷有力,黑白分明,自然和谐,妙趣横生。  相似文献   

4.
中国刺绣艺术历史悠久,著名的就有苏绣、湘绣、蜀绣和粤绣四大名绣,而沈绣是苏绣中的极品。它以画面雅致和形象逼真闻名于世,还屡屡被选作为“国礼”赠送给国际友人。那么,这究竟是怎样的一种绣品?它凭什么赢得“绣中绣”的美誉?  相似文献   

5.
正叶:周老师最近乔迁之喜,祝贺!周:谢谢!去年9月,我的工作室从观前街井巷搬至东环路风华苑。叶:其实您是双喜临门,2016年2月,"明莹刺绣工作室"被评为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苏绣(发绣)保护单位。周:是的。这是对我这么多年从事发绣艺术创作的一种肯定,更是对苏州发绣工作前辈们工作的肯定。我非常感恩。叶:近三十年来,您对发绣艺求做出了不小的贡献,有目共睹。周:只能说做了一些工作,主要是将消失多年的发  相似文献   

6.
2006年年末,"《红岩》档案解密展"在重庆开幕。展览上最引人注目的是首次全文公开的一份2万多字的秘密报告,它的作者就是《红岩》小说的作者之一罗广斌。重庆党组织收到这份报告的时间是1949年12月25日,那时距离罗广斌等34人从渣滓洞、白公馆监狱中死里逃生,不到一个月。《红岩》故事的"原型版本",记录着重庆地下党遭受大破坏和狱中斗争的真实历史。透过报告的字里行间,我们能够了解到当初牢中绣红旗的真实故事——《红岩》作者罗广斌解密  相似文献   

7.
水族马尾绣     
《文史月刊》2013,(2):2
<正>贵州省三都是全国惟一的水族自治县,位于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东南部。水族马尾绣是水族妇女世代传承的以马尾作为重要原材料的一种特殊刺绣技艺。马尾绣的制作过程繁琐复杂,成品古色古香,华美精致,结实耐用,被誉为中国刺绣的活化石,堪称世界一绝,也是研究水族民俗、民  相似文献   

8.
刘朝霞 《收藏家》2022,(12):48-55
20世纪二三十年代,朱启钤依托自家收藏撰辑《丝绣笔记》等著述,专门对中国古代丝织进行系列研究,开启了中国丝绣艺术研究的先河。《丝绣笔记》作为经典之作,被后来的物质文化史研究大家沈从文阅读批注。沈氏批注,既有对朱氏研究的补充、订正,又有创见与超越,丰富了丝绣研究的史料,拓宽了学术研究的视角。比较朱、沈二人研究的时代背景,亦可窥探治学为时代所限的学术命运。  相似文献   

9.
金韵 《文物世界》2008,(5):74-76
弓鞋绣履又称三寸金莲、绣花鞋,作为中国鞋类文化中的一支奇葩,有其独特的文化情趣,其中将鞋文化与刺绣艺术完美结合的设计风貌最具特色。她是中华民族独创的手工艺品,被誉称“中国鞋”,一般用布和绸锻做成,用丝线绣上各种适合纹样,有花卉、蜂蝶、禽鸟或其它几何图案。笔者就绣花鞋装饰与审美加以分析,从中探究和发掘中国人独有的审美心理及把握中国文化的精髓。  相似文献   

10.
尹洁 《环球人物》2020,(7):67-71
她擅长精微绣,能将一根丝线劈成1/80绣出人物细节,形神兼备,享誉海内外拈起一根细细的蚕丝线,用拇指和食指的指甲在线上划来划去,丝线慢慢散开,逐渐被劈成1/2、1/4、1/8……直至细到若隐若现,成了悬浮在空中的“游丝”,赵红育就可以用它刺绣了。绣出来的人脸只有绿豆大小,眉眼却清晰可见,还带着生动的表情。  相似文献   

11.
水族马尾绣     
《山茶》2011,(12):52-53
是以丝线裹马尾制作图案的刺绣方法。马尾质地较硬,故图案不易变形;马尾不易腐败变质,能使刺绣经久耐用;另外,马尾上含的油脂成分,利于保养外围丝线的光泽。马尾绣的制作过程分为六个步骤。第一步制作马尾线:须用丝线(多数以白色为主)将2~3根马尾绕裹起来;第二步固定框架图案:  相似文献   

12.
<正>中国刺绣工艺源远流长,顾绣源于明代中晚期,盛行于万历至崇祯年间,是惟一以家族冠名的民间刺绣艺术流派,据《顾绣考》载:"今天下称刺绣为顾绣者,以明代上海顾氏刺绣之名,震溢海内故也。上海顾氏以明嘉靖三十八年进士顾名世而始著称。"顾绣因顾氏所居园林"露香园",亦被称之为"露香园顾绣"。顾氏女眷精于刺绣,其中顾名世长子之妾缪氏、孙媳韩希孟、曾孙女顾兰玉三位女红为顾绣的创始、发展和传承作出了重要的贡献。顾绣起初只是家藏观玩、馈赠亲友  相似文献   

13.
本方案是一个嘉绒藏绣主题展厅设计,主要运用传统手法和现代手法进行展示,是一个非遗主题的项目。本方案围绕一个"新"字,意在设计出一个打破传统风格的展示空间,同时对嘉绒藏绣起到一个宣传的效果。整个方案提取嘉绒藏绣的元素结合现代风格,形成两种跨度的跳跃空间。同时以传统和现代两种不同的视角,展现出嘉绒刺绣独特的风采。  相似文献   

14.
传世纺织品文物表面蒙尘、污染是一种较为普遍的病害。除尘成为了传世纺织品文物保护修复过程中极为重要的一环。针对不同状态的文物,如何安全、有效、便捷地进行除尘工作成了本研究的方向。本工作主要研究原陈设于养心殿体顺堂的湖蓝色缎绣凤纹大卧单的除尘方法。首先,对现有传世纺织品文物的物理除尘方法进行归纳,总结为5种类型:吸尘法、擦拭法、震动法、粘附法和凝胶法。其次,对该文物进行全面研究,包括制作工艺、图案样式、病害分析、试验检测等。研究结果为:该文物是双层罩面罩里加四周缝网穗制作,面主要为绒线绣、捻线绣花鸟纹;黄色绣线出现合成染料酸性偶氮染料,推测可能是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生产;绣线纤维强度较好,绣底局部糟朽,具备一定除尘条件。再次,通过除尘实验对比博物馆专用吸尘器、真空负压液态过滤除尘设备、超细纤维布作用文物的除尘效果。实验结果确定除尘方法为:首先用博物馆专用吸尘器进行第一遍的初步除尘,然后用真空负压液态过滤除尘设备进行第二遍的精细除尘。最后,结合文物织造、刺绣的工艺特点,将文物局部特征分类为:缎底、缎面开裂、压瓣、出边、水路、绒线绣线、加捻绣线、打籽绣,并研究分析针对它们的除尘手法。相比以往...  相似文献   

15.
绣圣沈寿——纪念沈寿逝世80周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刺绣工艺历史悠久,大师辈出,清末民初的沈寿就是其中最杰出的代表之一,她被称为“绣圣”、“神针”。沈寿总结继承传统刺绣技艺,借鉴欧美素描、油画和日本刺绣,创造了仿真绣,把中国刺绣工艺推向新的高峰。  相似文献   

16.
苗族刺绣经过历史的演变逐步发展为独具特色的刺绣文化,每一件作品都是苗族历史、文化、信仰和情感的结晶。作为展现苗族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苗族刺绣需要得到更好的保护和传承。苗族绉绣双龙头绣片是一件具有苗族服饰刺绣特点的纺织品,通过显微镜和能谱分析对纤维结构、污染物成分进行检测后,可采用传统针线法修复。  相似文献   

17.
殷安妮 《收藏家》2007,(4):37-42
明末以来,上海露香园顾氏以“画绣”之誉震溢海内,其典雅的风格以及丰富多变的针法对其他传统绣种影响深远,以至于到清代中期以后,顾绣几乎成为江南闺阁丝绣工艺的统称,笔者就所见故宫博物院藏顾氏绣品之特点,浅谈一二。  相似文献   

18.
正东台是里下河地区繁华城市,也是范公堤沿线核心的地段,自古以产盐出名,境内水网纵横交错,是远近闻名的"鱼米之乡",被誉为"黄海明珠"。东台历史悠久,据考证东台有着五千多年的历史。悠久的历史,孕育出光辉灿烂的文化,特别是其民俗文化更是有着其独特的一面。正月十五是春节过后的第一个节日,俗称"元宵节",东台人对这个节日十分重视,其民俗活动也比较多,有些民俗活动自古以来一直沿袭,而有些民俗活动已经濒临绝迹,下面就讲述一些比较有特点的民俗活动。  相似文献   

19.
正东台的厨师在过去称为厨子,虽然说社会地位不高,但在东台厨子却是"两难"之一,所谓"两难",就是"秀才"和"厨子",因为这两项职业都要经过艰辛努力才能功成名就。书读好了可能成秀才,进而入仕奉官;厨艺精了可能成为厨子,亦能过殷实日子。对于穷苦人家而言,拜师学厨是更为现实的职业选择,不过学厨子却比较艰苦,因而在过去老东台,做厨子的不是家中传  相似文献   

20.
陈锐 《故宫博物院院刊》2023,(6):36-47+138-139
在全面整理马王堆汉墓刺绣实物的基础上,本文重新梳理了马王堆汉墓“长寿绣”绣品,提炼出“长寿绣”的纹样特征。作者发现“长寿绣”图案单元中存在一种新纹样,并结合考古报告、文物和文献资料,运用图像学、考古类型学和对比法,考释其为凤鸟纹。“长寿绣”凤鸟纹的识别对研究中国凤鸟纹的发展演变具有积极意义,为追溯卷草尾凤鸟纹起源提供了考古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