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锡剧从乡间小调发展成为华东及江苏省一个重要的地方剧种,享有"太湖一枝梅"之称。2006年,锡剧被列入"江苏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8年,锡剧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武进人王嘉大自幼热爱表演艺术,学过"唱春""宣卷"和"道情",21岁学唱"滩簧"。他改革传统滩簧"一生一旦"坐唱模式,用化妆、服装、道具、布景和表演手段,把民间说唱提升为舞台综合表演艺术,把"滩簧"演变为华东地区三大地方剧种  相似文献   

2.
<正>锡剧是江苏的主要地方戏剧之一,与越剧、黄梅戏并称为华东三大剧种。自清朝道光年间由无锡滩簧和常州滩簧合流而成以来,拥有众多演出团体及演员,虽都具有唱重于做、文多于武,唱腔清丽柔婉,格调清秀明快等剧种特点,但因活动区域、人员组成、师承关系等诸多因素,又呈示各种不同风格流派。上世纪60年代初,江苏曾以规模盛大的会演方式,集中而生动地展示了这一兴盛景象。以"江苏省锡剧观摩演出  相似文献   

3.
正南音,也称"泉州弦管",是集唱、奏于一体的表演艺术,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乐种之一,是闽南人千百年来世代传承的文化遗产,被誉为"中国音乐史上的活化石"。南音,2006年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9月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文化瑰宝作为一项古老的文化遗产,许多著名音乐家、文化学者,欣喜地听了南音后,不由慨叹,感知到了华夏正  相似文献   

4.
锡剧是滩簧系统上升的一个年轻剧种,属于江南滩簧系统。江南滩簧涵盖很广,不但包括常州滩簧、无锡滩簧,而且上海的申滩(沪剧),浙江的甬滩(宁波滩簧),苏州的苏滩,都是属于江南滩簧系统。它们同属吴语地区,都有内在联系。如锡剧和沪剧称为姊妹花、并蒂莲,有些剧目如《庵堂相会》等,锡剧有,沪剧也有。但是这些滩簧在进入上海演唱之前,是互不来往,互不  相似文献   

5.
岳西高腔     
正岳西高腔,原称高腔,是安徽地方古老稀有剧种。明末清初由文人商贾溯潜水、长河传入岳西,在乡土文人中"围鼓"习唱,并组班结社,活跃于民众之中。清光绪年间,岳西高腔全面融入境内各民间灯会,与本土民俗文化相结合,进入鼎盛期。因其流传于安徽省岳西县,于20世纪50年代定名。岳西高腔戏曲文学、戏曲音乐、表演艺术及其基本活动形式自成体系,风格独特,并有着严格而成熟的程式规范。2006年,岳西高腔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相似文献   

6.
<正>2001年以来,我国共有29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和"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同时,文化部公布了两批共1028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全国各地还公布了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4315项,第三批国家级非遗推荐名录也于2010年文化遗产日期间公布。  相似文献   

7.
黄梅戏     
正黄梅戏,又名"黄梅调"、"采茶调",是安徽主要地方戏曲剧种,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黄梅戏源于湖北黄梅县一带的采茶调。清代末期,黄梅调与安庆市怀宁县等地区民间艺术结合,并用安庆方言歌唱和念白,逐渐发展成为一个新的戏曲剧种。其后黄梅戏又借鉴吸收了青阳腔和徽调的音乐、表演和剧目,开始演出"本戏"。其唱腔淳朴流畅,以明快抒情见长,具有丰富的表现力;表演质朴细致,以真实活泼著称。代表性剧目《女驸马《天仙配》等,传唱至今。2006年,黄梅戏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相似文献   

8.
秦书源 《沧桑》2013,(1):178-179,190
本文从上党落子这一地方剧种的产生、发展到定形出发,比较系统地论述了上党乐子这一地方剧种易名"上党落子"后,扭曲了其本质属性和独特的表现形态,不利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  相似文献   

9.
许承宁 《神州》2011,(1):56-61
2010年11月16日,经由正在内罗毕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政府间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委员会第五次会议24个成员国共同审议,北京市文化局代表全国京剧传承机构和分布地区申报的京剧成功入选2010年"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京剧是融唱、念、做、打于一体的戏剧表演艺术。京剧的唱词和念白吸收了北京等地方方言,遵循严谨的格律和字韵。京剧中讲述历史、政治、社会和日常生活中的故事,是一种寓教于乐的艺术形式。京剧表现手法细腻,"以形传神,形神兼备"的艺术境界也使得京剧成为了我们宝贵的民族国粹。我们沿着京剧的历史沿革,感受京剧艺术的博大精深。  相似文献   

10.
从目前建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体系来看,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全国现有国家级名录项目一千多项,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市、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更具规模;县区除了当前公布数量较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外,仍然存在诸多潜在项目,需要进一步挖掘和抢救。如何让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深入人心,成为全社会的自觉行动,不断增强民族凝聚力,发挥其连结民族情感纽带、增进民族团结和维护国家统一及社会稳定的作用,维护文化的多样性和创造性,促进人类共同发展,是当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1.
作为粤方言区中具有影响力和海外具代表性的中国戏曲剧种,粤剧以多样演剧形式渗透在岭南的传统和现代生活中,成为族群认同和文化交流的重要媒介,增进文化认同、维系民族感情的纽带,传承岭南文化最重要的载体。2009年9月,由广东省、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联合申报的传统地方戏曲粤剧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相似文献   

12.
正京剧,是现代中国流布最广、影响最大的戏曲剧种,因清代道光年以后形成于北京而得名,历史上曾有"乱弹""皮黄""京调""京戏""平剧"等别称,且一度被视为中国戏曲的代表,故又有"国剧"之称。2010年11月,京剧艺术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百年历程清初沿袭明末风习,梨园盛演昆山腔与弋阳腔。乾隆年间,各种地方  相似文献   

13.
国外资讯     
《中国文化遗产》2012,(6):99-102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会议在巴黎举行12月3日至7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七届会议在巴黎教科文组织总部举行。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种世代相承的实践与表现形式,包括口头传统、表演艺术、社会风俗、礼仪,节庆、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传统的手工艺技能。来自世界各国的专家、政府官员共计800余人参加了会议。在会议上,博茨瓦纳、印度尼西亚、吉尔吉斯斯坦及乌干达的4个项目被列入《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7个项目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中国福建木偶戏的  相似文献   

14.
鲜艳的宝塔顶,船头"梢公"撑篙引船,船上坐一"仙姑",船尾"摆梢婆子"手握破芭蕉扇随船而行,还配有敲锣打鼓、拉琴,唱词即兴创作.采莲船作为湖北传统民俗舞蹈形式深受百姓喜爱,2007年入选武汉市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武汉江夏金口,一支"武汉采莲船"的民间非遗民俗表演艺术团队,将这一颇具地方特色的表演形式,送到金口每...  相似文献   

15.
贵州花灯剧是贵州成形最早,传播最广的地方戏曲剧种,已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贵州花灯是广大城乡群众喜闻乐见的"草根"艺术,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而今这一"非遗"濒临消亡、失传,亟待抢救和保护传承。  相似文献   

16.
正宁夏"山花儿"以其秀美和独特,成为中国西北"花儿"家族中的一个具有鲜明地域特性的品种,是宁夏回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鲜活的文化标识,自然也是宁夏回族与其他各民族乃至与世界文化交流的首选。2006年"宁夏回族山花儿"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10月由甘肃、青海、宁夏三省区申报的"花儿",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相似文献   

17.
正5·18国际博物馆日,南京博物院民族民俗部(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所,以下简称"非遗所")为广大观众展示了丰富多彩的民俗表演和优秀传统戏剧表演。当天下午,南京博物院"老茶馆"内曲调悠扬,观众一边品茗一边欣赏着江苏省演艺集团锡剧团带来的《双推磨》、《游庵定  相似文献   

18.
2011年5月23日,国务院公布了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共191项及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扩展项目名录共164项。目前,我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共计1219项。  相似文献   

19.
正江苏金湖秧歌是劳动人民以朴实的感情、集体的智慧在长期的插秧劳动中创造的,有据可考的就有数百年历史。其唱词、曲调和演唱方式非常独特,是不可多得的汉族民间文化遗产。2006年金湖秧歌被列为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4年7月,金湖秧歌入选第四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相似文献   

20.
桂林彩调是广西壮族自治区地方戏曲剧种之一,也是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部分。以桂林彩调为例,进而探讨如何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