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历史时期考古研究有两个层次:第一层次的考古志是考古研究的基础,主要是对实物材料的整理、分析和共时性阐释;第二层次的考古学是将实物资料与人类行为模式、思想观念的联接,是对文化进程的历时性阐释。中国历史考古研究走过了以证史为目的的考古志阶段,也通过分区与分期研究奠定了基本的时空框架,但离综合性的文化阐释还有一定距离;在墓葬的"晋制"讨论中,研究者开始以考古材料阐释丧葬行为和丧葬观念的进程,将墓葬研究从物质文化推进到了精神文化层面,迈出了从考古志向考古学研究重要的一步。  相似文献   

2.
历史时期考古研究有两个层次:第一层次的考古志是考古研究的基础,主要是对实物材料的整理、分析和共时性阐释;第二层次的考古学是将实物资料与人类行为模式、思想观念的联接,是对文化进程的历时性阐释。中国历史考古研究走过了以证史为目的的考古志阶段,也通过分区与分期研究奠定了基本的时空框架,但离综合性的文化阐释还有一定距离;在墓葬的"晋制"讨论中,研究者开始以考古材料阐释丧葬行为和丧葬观念的进程,将墓葬研究从物质文化推进到了精神文化层面,迈出了从考古志向考古学研究重要的一步。  相似文献   

3.
雒有仓 《文物世界》2010,(4):11-15,32
<正>商周考古常常发现青铜器上铸有族徽文字。这些材料由于具有较明确的时代和器物组合关系,是研究当时族氏关系的重要资料。从现有考古材料看,族徽文字所反映的族氏关系主要有三方面:(1)  相似文献   

4.
家户考古是一种从微观上研究古代社会生活的新的理论方法,与后过程考古关系密切,但如何与既有的研究兼容,成为一个具有挑战性的难题.史前家户考古研究可以分为6个层次进行,按照这个操作模式,不同层次的考古学理论可以被整合起来:文化历史考古层面的研究可以提供时空框架;过程考古范畴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分析考古材料的形成过程、了解家户...  相似文献   

5.
计巍巍 《文博》2024,(1):38-42
香港地区的考古工作自1920年代诞生到1970年代被纳入政府规管,其早期发展逐渐走向成熟。本文通过对这一阶段的主要考古田野工作和相关理论研究进行梳理,总结香港地区考古学早期发展的规律和特色。早期香港考古的学科边界由模糊到清晰,逐渐走向科学化;理论路径由文化历史主义不断发展;其国际性贯穿始终。学者们自20世纪40年代开始将香港考古材料与粤东及吴越地区考古材料相结合进行研究,自此香港考古被纳入华南考古的大背景中。  相似文献   

6.
研究汉代服饰,最主要的材料来源分为两个部分,即文献资料和考古发现的实物资料。本文从文献资料的角度来出发,定位于以描写女性为主题的《神女赋》来见证汉代服饰至今仍留存的美。  相似文献   

7.
李彬森 《华夏考古》2022,(6):119-125
从考古学创立之初至今,考古材料形成过程问题在人类行为、废弃过程、埋藏学、地质考古学等层面进行了诸多探索,形成了若干研究分支领域。中国考古学百年间积累了丰富的考古地层学实践经验,形成识别不同考古遗存的手段与方法。近年来也大力引介西方考古学遗址形成过程研究的成果,对这一领域研究进展的梳理和总结,可以为中国考古学提供借鉴和参考,以增强从考古材料中提炼人类行为的能力。  相似文献   

8.
"透物见人"的考古学研究至少包括五个推理环节:考古材料特征识别、形成过程研究、从考古材料到人类行为的推理、社会文化行为理论研究以及哲学层面的反思。此种研究的困难主要有推理环节缺失、视角单一和理论研究缺乏。解决策略有发展考古学理论、多学科深入合作、加强中程理论研究、完善考古推理理论等。  相似文献   

9.
<正>本文拟以殷墟发掘出土的白陶标本为基础资料,利用近年来考古资源调查掌握的太行山东麓数处高岭土产地为线索,运用陶器岩相学显微结构分析和复原实验考古等手段,将殷墟白陶与太行山东麓所产高岭土进行对比研究,主要探讨殷墟白陶的材料来源、制作技术及烧制工艺等问题。  相似文献   

10.
《中国文化遗产》2008,(2):111-111
世界考古 爱琴海史前研究 古希腊青铜时代考古最新趋势 本文研究了爱琴海史前研究领域中的一部分——古希腊青铜时代末期的考古作品。很明显,有关爱琴海史前研究方面的相关文献非常广泛。因此,作者着重介绍了除爱琴海研究人员外普通民众普遍关注的话题:年代学、地区研究、古国的兴起和组织、宗教和仪式及考古科学。古希腊青铜时代考古很少在比较考古文献中出现;相应地,本文研究在世界考古大框架内.主张重新考虑爱琴海考古,以提供启发性的比较材料。  相似文献   

11.
韦正 《东南文化》2016,(4):6-10
政治史取向和类型学方法在保证汉唐考古取得很大成绩的同时,也制约了汉唐考古的研究范围、理论建设,并影响到汉唐考古研究者的知识结构和思维方式。新出土资料的减少迫使汉唐考古改变"能源型"发展模式,其他人文学科的发展则为汉唐考古向"技术型"转变带来机遇。汉唐考古研究者的主要工作从归纳总结考古资料,转变为以历史文献为基础,借鉴其他人文学科的方法论,对汉唐考古材料的内涵和意义进行解释,是汉唐考古研究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2.
考古材料的废弃过程直接关系到考古材料的真实性问题,影响到考古推理的可靠性。废弃过程研究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逐渐形成了从理论、方法再到实践的单独研究领域。废弃过程研究在农业起源、聚落变迁、特殊遗迹性质的判断等问题上可以发挥重要作用,当为中国考古学研究提供借鉴与思考。  相似文献   

13.
意识形态考古主要利用考古资料,研究古代社会的政治、法律、道德等观念。史前时期多数考古学文化没有正式法律,道德观念又从属于政治理念,意识形态考古的核心即为政治意识考古研究。实践中,可以通过宇宙观考古和原始宗教考古分析所得到的一些重要现象和线索,来透视社会政治意识的形态。  相似文献   

14.
正上世纪六十年代,湖北京山苏家垄出土了一批高等级的曾国青铜器,从而揭开了学术界对古代曾国研究的序幕。1978年发掘的曾侯乙墓是中国二十世纪最重要的考古发现之一,引起海内外广泛关注。近年来曾国考古又取得了许多重要收获,从叶家山到郭家庙再到文峰塔,新的考古材料大大推动了有关曾国的探讨,使曾国成为迄今为止两周时期唯一一个能利用考古材料构筑其基本历史的诸侯国。曾国考古发现与研究继续成为本世  相似文献   

15.
征稿启事     
一、《草原文物》创刊于2011年,每年两期。内容主要分为考古调查与发掘,探索与研究、科技考古和信息交流(会议纪要、新书介绍、简讯等)四大版块。以考古调查与发掘材料这一版块为主,立足以内蒙古自治区,并包括其它地域的北方草原地区及欧亚大陆草原地区的考古调查和新发现的考古资料。此外,定期介绍外蒙古的考古新发现和研究现状;探索与研究也将秉承草原文物的地域性特点,主要介绍草原地区  相似文献   

16.
<正>目次一研究背景二文化分期三文化分区四结语自二十世纪下半叶起,随着长江中下游地区考古工作的持续开展,旧石器时代考古材料迅速增加,新发现的古生物化石数量丰富,第四纪地质等相关学科的研究逐步细化,不断地更新着我们对长江中下游地区旧石器时代文化面貌的认识。本文以公布的考古材料和相关研究成果为基础,尝试对长江中下游已知的旧石器时代工业进行分期和分区,拟建立较为详细的旧石  相似文献   

17.
曾国是在传世文献中没有明确记载、基本被考古工作所揭示出来的周代诸侯国。围绕曾国的考古发现从50年前的苏家垅,到5年前的叶家山,考古工作与学术研究经历了不同的热点和趋向。本文回顾了50年来曾国考古的重要发现及其意义,从曾国的国族性质等历史问题、曾国物质文化所反映的社会景观问题、到曾国研究对于周与楚文化的理解问题等方面,总结与检讨了特别是最近5年来的研究,以展望未来曾国等诸侯国的考古研究。  相似文献   

18.
<正>近读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笪浩波先生所著《长江中游文明化进程中的人地关系——以新石器时代为例》一书,耳目为之一新,综观全书,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一、视角独特,内容宏富。长期以来,学界对于长江流域文明研究往往从考古学出发,通过考古材料与文献材料对照以及与同期中原文化比较来展开研究,其研究的重心大多在文明因素的产生、发展、文明的本质特征以及社会组织结构等方面,主要属  相似文献   

19.
正近十年来,良渚遗址的考古新发现不断涌现,成为实证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圣地,是中国史前大遗址考古研究关注的焦点。这些成果的取得,科技考古和多学科研究发挥了极为重大的作用。回顾良渚考古走过的80多年的历程,可以发现科技考古的介入深度和广度,是随着考古发现和考古理念的变化不断加深的。从1936年施昕更对良渚的第一次调查发掘开始,到建国后恢复考古工作,直到1985年,都可算是良渚考古的初创时期。这一阶段考古工作着眼于  相似文献   

20.
近十年来,湖南省考古所(省博物馆)、常德市文物工作队及湘西北地区各县市文物部门密切配合,对澧水流域及沅水流域下游进行了大量的考古调查、勘探和发掘工作,本地区考古材料的研究也取得了很大进展。本文即是对此工作的初步总结与分析。一、旧石器时代遗址普遍发现及文化类群的确立1987年以前,湖南省的旧石器时代考古发现仅湘南桂阳(秋口)洞一处。在87年以前,湖南旧石器时代考古研究是一个薄弱环节。自198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