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健中 《纵横》2014,(3):58-60
在纪念荒煤诞辰一百周年之际,读到夏衍的孙女沈芸的文章《我所知道的夏衍与荒煤溉其中这样描述两位贤者暮年的一个场景:  相似文献   

2.
一鲁迅先生的纪念会,70年来不知开过多少次了。在中国,鲁迅至今是个大话题。概括说来,从鲁迅逝世的1936年到1980年代初,“鲁迅话题”是百分之百的“政治话题”。此后,鲁迅话题逐渐被移出政治范畴,挪进学术领域。近20多年,鲁迅话题由“在朝”转向“在野”,随即在学界与民间展开“鲁迅争议”,王朔,是这场争议的发难者。到了新世纪,“鲁迅争议”衍生了“还原鲁迅”的愿望。就我所知,不论是鲁迅的“捍卫派”还是“质疑者”,近10余年出版的鲁迅专著大幅度超越旧有尺度,试图描述真实的鲁迅。旧史料出现新的解渎,一些新的史料披露了。其中,最可注意的声音来自鲁迅后代:先有2002年周海嬰回忆录《我与鲁迅七十年》,后有2006年海婴先生大公子周令飞在交通大学的一场讲演,这位鲁迅的长孙直截了当问道:“鲁迅是谁?”  相似文献   

3.
黄药眼与学创作终生相伴,但20世纪中国学史上却未能留下他的名字。作为20世纪中国重要的艺理论家、美学家,他的艺观一直在追求学的独立品格和服务于现实两之间左冲右突,难以取舍。学的审美追求与政治功利的现实需要互相制肘,理论主体强烈的政治幻想与艺术直觉、逻辑思辨相互排斥。两处在紧张树立之中,损害了其理论体系的独立性和完整性,使他  相似文献   

4.
田聪明 《纵横》2012,(4):26-32
我1962年考入内蒙古自治区杭锦后旗第一中学(即今奋斗中学,以下称“奋中”)高中13班,1965年毕业离校。  相似文献   

5.
王秀明 《文史月刊》2006,(10):61-62
毛泽东同志离开我们已经整整30年了。从我20岁参加革命时起至现在,毛泽东对中国人民的丰功伟绩已深深印在我的脑海中。他在我心中占据的崇高地位,是中国现代史上其他任何人所不能替代的。毛泽东之所以至今仍为全国人民所怀念,我以为有以下几个原因:首先,毛泽东从青少年时代起就  相似文献   

6.
<正>丝绸,silk,中英文皆似,字里字外都仿佛弥漫着一丝丝梦幻般柔软丝滑与亲密稠绵的气象与意境。考古发现距今六千年前中国便开始养蚕、取丝、织绸,文献则有黄帝妻子嫘祖发明养蚕取丝的上古传说。然而,丝绸在中国一直都是一种传说,在世界也一直都是一种传奇。始于西汉,丝绸开始对外贸易交流,闻名于世,彪炳史册,铺设成为一条东西相望中外相联的千年大道——丝绸之路,既有风沙漫漫驼铃声声的陆上丝绸之路,又有波浪涛涛帆影重重的海上丝绸之路。  相似文献   

7.
徐燕 《文史春秋》2015,(1):60-61
1924年,在国共两党首度携手合作、国民革命风起云涌之际,孙中山先生高瞻远瞩,重新阐述"三民主义",改组国民党,实施"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并在中国共产党和苏联的积极支持和帮助下创办了中国现代历史上第一所培养革命干部的新型军事政治学校——陆军军官学校(因校址设在广州黄埔,史称"黄埔军校")。李济深先生为军校筹备创立倾心倾力、慷慨相助。孙中山先生曾这样高度评价说:"任潮,军校能够开学与第一师的大力支持分不开,你在人力、物力、财  相似文献   

8.
我从一名政府机关工作人员转变为社会科学专业人员,从一名初中毕业生转变为高级知识分子,两之间的连接点就是地方志;而我在陕西省地方志编委会工作的两年,又是专业学识长进最快的时期——这个阶段,正是元方老开创的陕西新编方志事业蓬勃发展的时期。我有幸在元方老身边工作,得以经常聆听他的教诲,实在是终生受益。  相似文献   

9.
对周恩来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的研究应该说从20世纪80年代才算真正的开始。有的人从整体上进行研究,有的人从某一时期或者某一方面的角度对周恩来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进行研究,成果不少,整体上看,还存在不足,还需要学界加强研究。  相似文献   

10.
正一切都会过去,一切都不会过去。改革开放的帷幕徐徐开启,我们如沐春风,至今难以忘怀。1977年,兴义地委大院有了第一台电视机。这台电视机是"菲力普"的,大家都玩它不转,说明书也看不懂。晚上,在地委后楼,秘书科科长刘书荣最积极,晚饭以后就爱去鼓捣它。图像时有时无,多数时候是雪花飘飘,看不见,心越念。我不时也去跟着鼓捣,其实我也一点不懂,我伸手在电  相似文献   

11.
潘治对孙中山忠心耿耿,孙中山对潘治的评价也相当高,1923年11月8日孙中山在给潘治的指令中明令赞扬他“志行纯洁,深次倚界”。1924年夏,潘治的父亲潘名江在出外开会时不幸因公殉职,孙中山新书“国器掌珠”送挽。[编按]  相似文献   

12.
英国对华的“炮舰政策”开始于鸦片战争时期。此后的几十年,这种“武力恐吓,榨取利益”的政策,虽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时受到英国反对党议员的抨击,到19世纪末列强又争相效尤,藉此政策瓜分势力范围,从而威胁到英国在华的整体利益;但总的来看,它是逐步发展的,且屡试不爽。至1927年1月北伐军到达汉口,中国的民族主义空前高涨,这一政策在华才第一次遭到迎头痛击。到1949年4月发生“紫石英”号事件,中国人民的觉醒和中共势力的强大,使得它终以“破舰政策”收场。这样的结局,既暴露了英国的霸权心态已病入膏肓,深深迷信中国可以任人欺侮,又反映了英国实力的衰落。两方面结合在一起,就注定了英国对华“炮舰政策”要走入穷途末路。  相似文献   

13.
杜悦萍 《神州》2013,(33):3-3
1933年元旦,《东方杂志》新年特大号出了“新年的梦想”特辑,有140多人应答,其中许多人梦想着将来的好社会。只有鲁迅不以为然。他说:虽然梦“大家有饭吃”者有人,梦“无产阶级社会”者有人,梦“世界大同”者有人,而很少有人梦见建设这样社会以前的阶级斗争,白色恐怖,轰炸,虐杀,鼻子里灌辣椒水,电刑……倘不梦见这些,好社会是不会来的,无论怎么写得光明,终究是一个梦,空头的梦,说了出来,也无非叫人都进空头的梦境里去。然而要实现这“梦境”的人们是有的,他们不是说,而是做,梦着将来,而致力于达到这一种将来的现在。  相似文献   

14.
当易文文编辑邀约我写这篇文字的时候,我才意识到,不经意间,自己已经和《中国西藏》杂志携手走过了30个春秋。《中国西藏》之于我,就像同事唐召明所说的"良师与益友"。这本杂志既是我准确掌握涉藏信息、深度学习涉藏知识的重要渠道,同时也是我曾经采写涉藏文章、锻炼新闻报道才干的宝贵舞台。因此,我感恩《中国西藏》,感恩张晓明等多位杂志社领导、编辑多年来对我的热情关心、支持。  相似文献   

15.
又到了樱花盛开的时候。每当这个时候,春的脚步总是那样的蹒跚。何琳仪先生离开我们已经有三个年头了。“何琳仪先生是卓有成就的古文字学家,于战国文字造诣尤深”。在这里主要想谈谈何琳仪先生的几篇考释先秦古币的文章,从一个侧面认识我所知道的何琳仪先生。  相似文献   

16.
粟裕大将,军事理论造诣深邃,战争指挥才能卓越,为人做事光明坦荡,身处逆境不改本色。在这样一个特殊的日子里,长期追随粟裕的三位工作人员撷取记忆中的几个片断,真实地再现了共和国第一大将独具魅力的风采。  相似文献   

17.
八月是红色的。80年前诞生的人民军队,在中国共产党的缔造和领导下,从硝烟弥漫的南昌城头开始起步,在革命摇篮井冈山上树起第一面军旗,在万里长征中播下革命的火种,在巍巍宝塔山上唤醒全国民众,在浴血拼杀的抗日战争中发展,  相似文献   

18.
筱陈 《福建史志》2004,(5):59-59
我深深地爱着他、景仰他,小平同志,“中国人民的儿子”。  相似文献   

19.
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周成立10周年之际,广大电影T作者曾经献上一份厚礼——以举办“新片展览月”方式.集中上映一批题材广泛、风格多样、形式丰富的优秀影片,使1959年的中国银幕分外光彩,在中国电影史上留下了一个异峰突起的空前纪录。这一影响巨大而深远的盛举,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能够取得成功.是广大电影工作者齐心协力、共同努力的结果.  相似文献   

20.
广州市方志事业的创建和发展,已经历了二十个春秋。回顾二十年来走过的路,感慨良多。在始创阶段.出现了“起步晚.组建难,进展慢”的局面。后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重视和大力扶持下,经过广州市地方志办公室全体同志和全市修志同仁的艰苦奋斗,在市、区、县志编纂、出版业务和方志事业建设方面迎头赶上.跃居全国各大城市先进的行列。尤其是我们率先建立了功能齐全的广州市地方志馆,在全国产生很大的影响,为由地方政府专门立项建方志馆开了先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