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福州船政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历时三十多年的洋务运动,是十九世纪后期近代中国史上的一项重要内容。一八六六年,闽浙总督左宗棠奏请创办的福州船政局,是洋务运动中一个规模较大的军事造船工业,有一定的代表性。对福州船政局作一些具体考察,不仅有助于了解这个企业,  相似文献   

2.
明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葡萄牙人强占澳门,不久天主教耶稣会士卡纳罗出任澳门第一任主教,从此天主教以之为基点,不断谋求向中国内地的发展。万历十年(1582年),耶稣会传教士罗明坚、利玛窦等经过多方努力,进入广东肇庆,获准在东关天宁寺居住,并开始正式传教。但这并非基督教第一次渗入中国,此前有唐代的景教、元代的也里可温教,而明末天主教传教士在中国的工作,可以说是东西方两种文化传统的第一次重要的汇聚,  相似文献   

3.
洋务运动的失败,不是由于它引进新生产力不够,而是在于旧生产关系阻碍甚至扼杀了新的生产力的发展,在于洋务派既是新生产力的引进者又是旧生产关系的维护者,中国的洋务运动与日本的明治维新同样是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寻求自强的运动,其结  相似文献   

4.
河南省济源县位于豫北西部,其南临黄河与洛阳相望,北依太行与山西为邻,扼晋、豫孔道,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1985年我们在文物普查中发现了两块明末碑、碣,现介绍于下,并对碑碣中反映的明末农民起义问题进行初步探讨。一、《布政使司右参议荆之琦》碑(以下简称《碑》): 该碑现存济源县王屋乡阳台宫玉皇阁东侧,高约2米,宽仅0.68米,厚0.18米。该碑圆首正中楷书“钦差”二字,两侧阴刻双  相似文献   

5.
1592-1598年中朝两国在联合御倭战争过程中取得了巨大胜利,但明朝也因此国力大耗,辽东边防大坏,满族乘机起兵,阶级矛盾、民族矛盾激化,致使明朝在不到半个世纪后终告灭亡。尽管如此,援朝抗倭的必要性应予以肯定,因为它不仅粉碎了日本吞并朝鲜进而侵略明朝的罪恶企图,而且进一步巩固了中朝关系。  相似文献   

6.
(一) 明末农民大起义,是一场极为深刻而广泛的阶级斗争。从时间上讲,它持续了近二十年之久;从空间上讲,它波及到大半个中国;从结局上讲,它成功地摧毁了明王朝的统治。像这样大规模的农民革命运动,必然要给与当时历史发展进程以巨大的作用和影响,是不待言的。不过直到目前,我国史学界还从没有人把这一重要问题提出来加以论述。虽说要正确地解决这样一个既重大又复杂的历史问题,存在着极多困难。可是无论如何也不应当让中国历史上这样重大的问题,永远“空白”下去。当兹党向科学界提出“百家争鸣”之时,願不揣浅陋,提出个人一得之见,就正于全国史学工作者  相似文献   

7.
周圣亮 《安徽史学》2016,(4):145-150
李宗仁及其新桂系势力,趁全国抗战之机入主安徽。为了巩固地方统治,顺应抗战形势需要,先后采取了一系列较开明的政治改革和施政措施。诸如:提倡民主化建设,积极任用抗日进步人士;健全基层政权,反对和惩治官吏腐败;开展民众动员,维持国共统一战线,等等。为抗战初期安徽敌后群众性抗日运动的兴起,以及大别山地区的持久抗战,创造了有利的政治环境。  相似文献   

8.
战后日本的政治腐败是影响政局稳定的重要因素之一,一些重大的腐败案件往往带来程度不同的政局动荡。战后初期腐败案件对政局的影响是短期的、轻度的,行政当局甚至可以施加自己的影响力来避免政局震荡。随着经济高速增长带来的社会变化,正如洛克希德案件所表现出来的,腐败案件对政局的影响呈现出长期化、深刻化的特点。及至20世纪80年代末期,腐败案件对政局的影响出现新的因素,孕育了解决腐败问题的契机。可见,政治腐败对政局影响的程度、方式与时代背景息息相关,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战后日本政治史的发展演变。  相似文献   

9.
正在我国历史上,有多少贤臣雅士远离起伏跌宕、光怪陆离的官场和人世间的尔虞我诈,或选择出家为僧,或选择归隐山野,他们过着世外桃源般的洁净生活,终老一生。而在这些灿若繁星的隐士中,身居明末官场高位的郑逢元便是其中之一。一、少年"奇才"郑逢元,字天虞,又名天瑜,明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生,贵州平溪卫(玉屏)人,祖籍山东东昌(今聊城)。年少时,聪颖好学,过目不忘。明天启五年(1625年),时任南京右佥都御史的熊明  相似文献   

10.
关于秦桧久相之事,以往论者多从"力主和议"、"结党擅权"及"逢迎希君"等方面剖析原因,这当然能得出若干合乎史实的结论。然而,要想透彻了解此事,势不得不将其放在以立储事件为中心的各种政治力量分化斗争的时局背景中进行考察。秦桧无限期地推迟了赵瑗的立嗣时间,既迎合了高宗的亲子期待和固位需求,也基本上实现了和议派与恢复派间的相对平衡。这即是秦桧得以久相的原因以及高宗采取制衡策略的意义所在。  相似文献   

11.
太平天国与咸同政局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在太平天国革命的沉重打击下,清政府被迫调整了满汉关系和自身权力结构,地方行以汉制汉、放权督抚之策,中央则恢复相权,使宰相成为新政策的制订者与实施者。结果造成皇权流失和国家权力重心的下移。对太平天国的战争基本结束后,那拉氏虽夺回相权,使中央政权归复旧制,但却无法收回失落于地方的军政大权,督抚专政终成定局,且影响民国一代  相似文献   

12.
汉兴以来,诸事草创,政局未稳,“诛吕”之变事起仓促,功臣集团起初并无废立之心。后虽迎立文帝,却仍留少帝,以避废立之责。文帝将功臣废立之意公之于众,化解了这一阴谋。其初年废连坐、妖言之令以及试图兴用土德的变革皆有打压功臣之用意。之后文帝又通过废、置北军,重铸虎符,亲征匈奴等一系列政治、军事手段将北军、边军、郡国军整合控于一手,改变了“主弱臣强”的窘况。此外,淮南厉王曾助文帝打压功臣,但因其行为犯忌,在功臣式微后终被废杀。  相似文献   

13.
崇德八年(1643年)清太宗皇太极去世后,清统治集团内部出现了一系列政治斗争事件。这些政治斗争事件,与多尔衮——多铎联盟有着密切的关系。本文具体考察多尔衮——多铎联盟的建立及其在政治斗争中的作用,旨在说明顺治初年政局变化的关键所在。不当之处,请方家教正。  相似文献   

14.
孙承宗,万历进士,天启二年入阁,督师辽东,五年辞官归里,崇祯二年再度入阁、督师,四年告老还乡。他的仕途浮沉与党争紧密相关。阉党公布《东林点将录》,他被列为十二员“守护中军大将”之一,被称作“地短星出林虎”,可谓是东林中坚。然而,他又与一般东林  相似文献   

15.
王剑 《史学集刊》2000,(2):28-33
在儒释道三教会通成为明末化领域中最突出的特点时,欧洲耶稣会士东来并把天主教传人中国,参与了此时以会通为内容的化交流。在天主教的本质天学精神与中国的传统化进行会通时,天学精神与明末的政治伦理产生了一系列的矛盾,此外还对明末社会的稳定提出挑战:对内体现为传教士的传教活动是“邪教惑民”,对外则体现为传教士与海盗殖民的“勾结扰国”。  相似文献   

16.
涿鹿县发现明末铁火器1995年8月,涿鹿县五堡镇广恩屯村在维修该村观音殿时,于圣台下发现一批铁火器。其中,前装式火炮14件,三管火枪59件,雷10枚,散弹100多公斤。县文管所经过现场调查后,全部运回收藏。现将出土火器作如下介绍:火炮分四式:Ⅰ式(图...  相似文献   

17.
明末 ,天主教再次传入中国 ,先后在肇庆、韶州、南昌、南京以及北京等地建立较为稳固的传教据点。其中在肇庆的传教活动是天主教再次入华后的摸索期 ,而在韶州、南昌、南京等地则是传教活动的发展期 ,在北京是鼎盛期。韶州(今广东韶关) ,是岭南与中原的交通枢纽 ,是广东著名的贸易重镇。明末 ,利玛窦等传教士来到韶州传教 ,是进入中原传教的重要一站。对于天主教在肇庆、南昌、南京、北京四个据点的传教活动 ,目前学术界已有比较详细的论述 ,但关于韶州在天主教传教活动中的地位 ,则少有论及 ,因此本文试图能够在这一方面稍作补充和评述。…  相似文献   

18.
明末官场腐败琐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末崇祯年间,吏治腐败,官场黑暗,封建统治机器的作用严重蜕化,不少甚至完全瘫痪。这是导致明朝统治崩溃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9.
明末官文书三件王金科河北省博物馆藏有明崇祯年间官文书三件,一是崇祯十年六月兵部郎中赵光关于山西泽州一次民变的奏折科抄;一是崇帧十一年七月南京兵部职方清吏司郎中杨鸿关于张献忠受抚后复叛的揭帖;一是崇祯十五年十一月兵部职方清吏司员外郎巢源关于夷情紧急京师...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历史上,曾经产生过三次大 规模的变法改革运动,这就是战国时期 的商鞅变法,宋代的王安石变法和明代 的张居正改革。它们分别出现在封建社 会的早期、中期和后期,各自反映出封 建社会在其产生、发展乃至衰亡过程中 所出现的剧烈矛盾和变动。而发生于晚 明时期的张居正改革,就是在封建社会 走下坡路时,由统治阶级内部的有识之 士发起的一场挽救危机的运动。 改革背景:“势不容于不变” 建立于公元1368年的大明王朝,在延续了一百多年之后,至明代中叶,已经犹如一座年久失修的大厦,千疮百孔,破败剥落,呈现出末世之相。土地集中,财政困难,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