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我是刚刚开始学做文物工作的干部,一切有关文物方面的知识对我来讲都是陌生的,也是迫切需要学习的。五月间我从报上知道北京举办"五省出土文物展览会",我非常的高兴,这正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机会,得到领导同意后,我从鞍山到北京  相似文献   

2.
教育儿童的主要技巧,是把儿童应做的事变成一种游戏的方式。别人都说,作曲是一项非常深奥的学问,必须有扎实的基础知识,特别是和声学知识。我也没有学过,但是非常喜欢音乐,于是有了我和女儿“玩”音乐的事。女儿还不到一周岁的时候,我就叫她睡在摇篮里,给她吹吹口琴,拉拉二胡,我爱人常说我拉得像杀鸭一样,但没想到小家伙竟然能在音乐声中熟睡。到两岁的时候,爱人经常教她一些儿歌,她都能读的很好,我每次把她妈妈教的儿歌,用歌曲唱出来,虽然不成曲调,但还能听听,因为基础的原因,我也不能每次唱的一样,因而出现了同一首歌不同的版本,我发现女…  相似文献   

3.
正每一个教师都知道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不是知识的容器。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技能,还要充分发挥学生积极性,引导学生自己动脑、动口、动手,才能把知识变成学生自己的财富。教师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要善于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要让学生有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要让学生有进行深入细致思考的机会、自我体验的机会。教学中要尽最大的努力,充分地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由"要我学"转化为"我要学"、"我爱学"。  相似文献   

4.
20年代的苏联,办过一座对中国革命有过重大影响的学校,国共两党的许多重要人物都出自那里。北京作家卢弘将其即将出版的《伍修权位》摘选一章特供本刊发表,略有删节。其中记述了当年的生活尤其是政治斗争,可供读者了解那一段错综复杂的历史往事。──编者1、“中山”为名国共都有专学马列理论“红色摇篮”培育人才也出反面人物由共产国际和联共(布)中央及苏联政府于1925年创办的莫斯科中山大学,全称原是“中国劳动者孙逸仙大学”,在她的前后还有过“东方共产主义者劳动大学”和“中国共产主义劳动大学”等等,但人们都习惯地简称她…  相似文献   

5.
本文记述的是发生在1949年南京解放后,蒋政权在广州制造的一起文字狱。在这次事件中,广州《天地新闻》日报社社长陆铿被捕入狱。我是营救陆铿出狱的当事人,有些情况就连陆铿本人及其夫人杨惜珍也不甚清楚。陆铿字大声,是云南省鹤庆县人,彝族。他是我中央政治学校的校友,1941年从当时政校的新专班乙班毕业。他这一班同学都是有大学文化水平的大学毕业生,所以文化知识基础较好。与他同时的甲班同学就全都是国民党中央从各省办的地方党报社选拔出的一些年轻的有着多年新闻从业经验的人,他们的数学、物理、化学知识非常贫乏,但他们中间的李荆荪…  相似文献   

6.
1957年,我任湖北省黄冈县委宣传部干事。根据领导的安排,我参加了当时轰动全国的刘介梅忘本回头展览会(以下简称“刘展”)的全部活动。 一 关于刘展,毛主席当年专为此讲过一段话:“湖北有那么一个雇农出身的党 员,他家是三代要饭,解放后翻身了,发家了,当了区一级干部。这回他非常不满意社会,非常不赞成合作化,要搞‘自由’,反对统购统销。  相似文献   

7.
对我来说1999年是非常难忘的一年,那年三月我离开家乡,第一次来到拉萨,进入西藏登山学校。从家乡聂拉木到拉萨需要三天时间,一路上我都在想象即将踏入的学校。那时学校刚刚成立,登山装备非常简陋,我们用的大部分都是60年代用过的装备。虽然条件很差,可我们在学校学到了很多东西,不仅是文化知识,更重要的是勇敢、拼搏、敢于挑战困难的精神。尼玛老师的这句话至今让我记忆犹新:“今天我带了你们二十几个人,将来你们要培养更多的登山人才,发展西藏的登山事业。”  相似文献   

8.
任明耀 《古今谈》2004,(4):14-17
我年轻时就读于上海暨南大学,法国学专家、翻译家、戏剧家、作家李健吾教授当时风华正茂,为我们开设外国戏剧课。他不但讲课生动,理论联系实际,课外时间,还常带领我们去上海剧专观看话剧演出;或去电影摄影棚参观名演员的现场表演。这些活动,使我们增长不少戏剧实践的知识。  相似文献   

9.
《中国西藏》2015,(6):90-90
扎仓指藏传佛教僧舍或僧侣经学院,是大寺院中喇吉、扎仓、康村三级组织中的中间一级组织机构,完整独立,有经堂、佛像、僧伽、法学系统,且有自己管辖的土地、属民、庄园等,实际上就是寺院中的寺院。扎仓有大小、贫富之分,小规模的寺院只有一个扎仓,内部经济实力雄厚,组织机构也较完善,有专学显宗的扎仓和专学密宗的扎仓,还有专学藏医的门巴扎仓及研习时轮金刚和历  相似文献   

10.
吴非 《钟山风雨》2010,(3):63-64
<正>上个世纪50年代,我读小学。当时小学教科书上有好几篇苏联革命领袖列宁的故事,当时非常认真地学过,印象很深。40多年后,苏联旧事解密,才知道那些故事(《列宁在理发室》、《送给孩子们吃》等)是作家左琴科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