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2 毫秒
1.
正在2013年召开的一次学术会议上,《抗日战争研究》主编高士华请我同德国相关学者联系,把德国对第三帝国的反省过程介绍给中国读者。虽然对此没有专门研究,但是我认为把德国对该问题的研究介绍给中国读者很有意义,所以就马上答应了。通过跟几位学者商量我选择了四个题目,考虑到中国读者对这个问题的兴趣主要是想了解为什么德国的反省跟日  相似文献   

2.
正长期以来,德国作为对二战历史彻底反省的典范,一直被中国推崇。那么,德国的具体反省历程是怎样的?哪些经验应该借鉴?我们的了解其实还不够。奥地利在1938年被德国吞并,成为第三帝国的一部分,它如何看待自己在二战中充当的角色?是加害者?被害者?还是兼而有之?近几年奥地利为此展开了热烈讨论。回看东亚,中日、日韩一直围绕历史认识问题争执不下,是不是应该走出东亚,了解西方特别是德国、奥地利的战争记忆和反省,与欧洲学者一道进行思考?为此,  相似文献   

3.
正20世纪,纳粹德国(1933年至1939年称德意志第三帝国,1939年到1945年称大德意志帝国)的兴起与消亡无疑是世界史上的重大历史事件,作为战争的代名词,人们大多关注它发动的骇人听闻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其实,抛开战争的因素,德国纳粹党(民族社会主义德国工人党)自上而下、触目惊心的贪腐,也注定其伴随着丑陋的行径和历史恶名,迅速走向消亡。  相似文献   

4.
联邦德国史学界历来争论不休。新旧世纪之交,那里又兴起了关于原西德第一代历史学家在第三帝国时期追随纳粹的历史的争论。这一争论涉及到许多历史学家,而争论中心主要是在战后西德史学界起主导作用的著名历史学家康策(W.Conze 1910—1986年),席  相似文献   

5.
姬文波 《世界历史》2000,(6):125-125
米辰峰主编、中国人民大学 2 0 0 0年版《世界古代史》教材第一章“原始社会”,指出人科最早的成员不是腊玛古猿 ,而是南方古猿 ,新学说把人科出现的历史缩短了数百万年 ;明确否定了经典理论 ,认为德国的尼安德特 (Neanderthal)人并非是早期智人的代表性化石 ;兼收并蓄了一些新观点 ,“如果没有突变 ,古猿就不可能进化成为人类。‘劳动创造人’的观点缺乏生物学基础”。第二章“古代西亚诸国”认为 ,赫梯帝国时期的上限应是约公元前 1345年前后 ,而不是国内许多论著说的公元前 140 0年或者公元前 15世纪末 ;本章引入西方近 2 0年来流行的“…  相似文献   

6.
在德国交流时,听说新纳粹问题在东德比较严重,感到榴当魔幻:一个消失了的共产主义国家,一个为了和希特勒的第三帝国划清界限,教导人民“我们是DDR(德意志民主共和国)人,不是德国人”(也就是说,“我们不是那些老纳粹!”一位东德的采访对象告诉我)的国度,如今成了极右势力的温床,这是怎么回串?  相似文献   

7.
一 论雅典帝国 近代古典文学传统认为,雅典于前478年成立的提洛同盟(the Delian League),其金库于前454年移往雅典,是雅典同盟(the Athenian Alliance)转变成为雅典帝国(the Athenian Empire)的标志。其实,从国家的实质说,雅典帝国也就是雅典同盟。作为帝国诸邦同盟的盟主之邦,雅典本身还是一个邦(Polis),或曰城邦(the city-state),而不是一般历史上所谓帝国,如罗马帝国、秦汉帝国等帝国。理由十分简单而明确,罗马帝国、秦汉帝国等所谓帝国,是一种国家,是帝国公民的政治单位,而雅典帝国这种帝国不是  相似文献   

8.
1985—1987年在德国历史学家马丁·布罗扎特与以色列历史学家索尔·弗里德兰德之间展开了关于民族社会主义历史化的争论。争论的焦点是运用历史化概念对纳粹罪行重新解读的合法性及其触发的问题,其根本分歧在于二人对第三帝国进行历史解释时使用的理论框架不同。布罗扎特试图对第三帝国历史进行结构主义解释,并利用历史化将第三帝国放入长时段的社会发展图景中重新解读;而弗里德兰德则坚持意识形态在纳粹罪行认定中的核心作用和道德维度在大屠杀历史书写中的核心地位。"历史化"概念也启示了大屠杀记忆演变中时间维度的复杂性,其中涉及到时间距离、历史性等概念在构成层面、功能发展层面的不同涵义,及其在与道德因素碰撞时会遭遇的问题。争论一方面提醒了大屠杀历史解释在认识论上的相对主义及其带来的道德风险,另一方面也揭示了在方法论层面大屠杀历史研究新视角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9.
关于德国在十九世纪七十年代东方冲突中的作用,过去一直存在两种对立的论点。一种认为德国对东方问题不感兴趣,只是为了和平在俄国和西欧国家间发挥仲裁者作用;另一种认为德国支持奥匈帝国,主张维护奥斯曼帝国现状,是俄国的劲敌。近年来在东欧史学界出现了第三种论点,认为德国实际上既非调解人又非俄国的敌对者。  相似文献   

10.
日本现任首相安倍晋三认为日本与德国在战后面临不同的环境,导致日本有着自己的对待二战历史的政策,但是,从战争一结束,德国彻底清算了希特勒的罪恶,而日本天皇裕仁却被美国用来稳定战后日本的政治秩序。在日本,很多人对战争期间的种种加害罪行没有深刻反省,却利用美国投下的原子弹让自己成了受害者。德国把灭绝犹太人的事实根植在国民的认知中,而日本从来就没有形成这样的记忆共识,日本的历史认知严重碎片化。当前,自民党的政治领袖、文化领域的官僚和国家媒体的一部分组成了一个意见垄断集团,他们出于政治目的把历史做为工具加以利用。  相似文献   

11.
常强 《文史天地》2010,(2):73-77
在当今政治经济文化日趋多元化的时代,德意志联邦共和国一直是不可为世人所忽视的独具特色的国度。德国。这个古老的西方大国,究竟有着怎样的历史背景,恐怕非专业人士便知之不多。提到德国历史,最容易勾起人们联想的,无疑就是希特勒及其铁蹄所统治下的法西斯德国。法西斯德国又称“第三帝国”,那么在这之前,德国的帝制又是何种状况呢?带着这个疑问,让我们一起走进德国历史上的帝国时代。  相似文献   

12.
有100多年历史的社会福利制度,让德国人享受“从摇篮到坟墓”的全方位国家照顾。这个曾经让德国人引以为豪的体系,现在却让德国社会不堪重负。19世纪末,社会福利保险开始在德国形成,当时的德意志帝国宰相俾斯麦为了  相似文献   

13.
享誉世界的德国汉学,如果从德国汉堡殖民学院设立第一个汉学教习的1907年算起,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随着德国历史的变迁,德国汉学在现、当代经历了不同凡响的发展历程。20世纪初期的德国汉学,跟欧洲其他国家的汉学并没有什么两样,明显受到帝国扩张主义的影响。在希特勒暴行的纳粹时代,部分学者被迫流亡他国,造成了德国在汉学史上的巨大损失。而二战后东西德的分裂,也使得双方汉学研究的路向南辕北辙:东德汉学为逃避政治的敏感而长期处于孤  相似文献   

14.
德意志帝国建立后,俾斯麦担任帝国宰相长达二十年(1871—1890)之久。这期间他总揽内政外交大权,使德国迅速跨入强国之列,史称“俾斯麦时期”。关于这一时期的德国外交,史学界目前有两种意见。一是王鹏飞同志认为俾斯麦为了在未来的德法战争中使德国避免两线作战,采取联俄,阻止法  相似文献   

15.
正内容简介在这部令人瞩目的、快节奏的"新历史"里,诺曼·奥勒向我们展现了一个充斥着毒品的纳粹第三帝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德国默克和拜耳这样的公司大量生产可卡因、鸦片类制剂,以及最重要的甲基苯丙胺(冰毒),提供给几乎所有德国民众——从家庭主妇,到数百万前线士兵,一路渗透到纳粹高级指挥部,特别是希特勒本人。虽然单靠毒品无法解释纳粹有毒的种族理论和二战的重大事件,但如果不考  相似文献   

16.
文化,有别于文明,是人类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的所有积累。由于自然条件、历史地理、人文环境等的不同,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形成了各有风貌的民族国家根植于俄罗斯历史的苏联文化脱胎于俄国的苏联,无法摆脱俄罗斯的历史,两者的血缘关系,客观上要求我们沿着俄罗斯的历史轨迹来认识苏联的文化特性。俄罗斯人的先祖古罗斯人,心仪于如日中天的拜占庭帝国的权威,于10世纪末皈依于拜占庭———东正教。15世纪中叶,拜占庭(东罗马帝国也称第三罗马帝国)颓然倒在奥斯曼人的铁骑之下,俄即以第三罗马帝国自居。特别是俄伊凡三世迎娶了拜占庭末代公主,并采…  相似文献   

17.
即使以最严格的“言论自由”的尺度来衡量 ,日本仍被认为是“完全的言论自由”的国家。1然而 ,因为对战争罪行从未进行过全民性反省 ,因为明治以后深植于日本民众的天皇崇拜 (Mikado-Worship)随着战败后天皇制的保留而得免于遭受清算 ,致使谈论天皇战争罪责至今在日本仍有“违碍”(タブ )。津田道夫的《南京大屠杀与日本人的精神构造》2 对天皇持议极严 ,他在后记中说 :天皇确实没有对大虐杀直接下手 ,也没有直接下令杀害俘虏 ,但他是大日本帝国的唯一元首 ,他是帝国陆海军的“大元帅”。满洲事变以后 ,日本军队的通称由“国军”变成了“…  相似文献   

18.
第三帝国与教会邸文德国是一个基督教具有重大影响的国家。92%的民众信奉天主教和新教。第三帝国建立之后,教会与国家的关系经历了顺应、支持和与之保持某种对立的变化过程。希特勒上台之后,竭尽全力,采取亲善教会的举动,旨在争取和强制教会顺从法西斯的独裁统治。...  相似文献   

19.
关于重构中国古代史体系的思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叶文宪 《史学月刊》2000,46(2):5-11
关于古史分期的问题已经讨论70多年了。虽然学者们并无达成共识,但大多数人已放弃了奴隶社会主张。通过分析国家的特征,我认为应把中国历史分为酋邦时代、封建王国时代、转型时期和专制帝国时代等几个时代,其中专制帝国时代又可分为汉民族第一帝国时期、汉民族第二帝国时期和多民族帝国时期三个时期。  相似文献   

20.
自19世纪末开始,西利、卢卡斯与艾格顿相继注意到了英帝国的历史,但是三人的英帝国史书写并非处在同一个学术与政治脉络当中。西利支持帝国联邦论,把国家当作历史学研究最主要的对象,认为英帝国就是英格兰国家的扩大,其撰写英帝国史仅是延续了以往清理麦考莱史学遗产,重整英国历史学的思路,所以他没有开辟新领域的自觉意识。英帝国史的学科化与普及化得益于帝国联邦论没落后出现的帝国研究热潮。卢卡斯与艾格顿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因而可以被视为奠定英帝国史研究与教学框架的主要推动者。他们的英帝国史书写中个人的角色及道德说教的意味更加明显,而这与其证明英帝国是一个"好帝国",维护帝国统治正当性的意图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