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40年4月,为了提高战时的情报工作效率,蒋介石指示成立一个新的侦译工作队,此队10月初开始工作,约一周后,即掌握了侵华日本空军的主要通讯网。12月10日,侦译工作队侦破了10多份日本军事密电,发现日本驻越南西贡方面的海军航空队,出动了100多架重型轰炸机,在马来西亚半岛以东的海面上,炸沉了英国主力舰“威尔士亲王”号和巡洋舰“却敌”号。工作队还掌握了日军此次行动的许多细节情报。工作队将译出的电文逐一通知空军总部情报科,并由总部报告重庆转告英国大使馆。当时,英方不相信有此事发生,也怀疑中国的情报获取能力。直到日本公布“战果”时,英国政府才对中国情报机关表示信服。  相似文献   

2.
杨大庆 《民国档案》1998,(3):104-105
在近年来在有关1937-1938年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的著述中,有一件日方史料常被引用,这就是以日本外甸大臣广田弘毅的名义于1938年1月27日发往日本驻美大使馆的一份外交电报,该电报为当时美国情报机关所破译.  相似文献   

3.
读文史资料或文史图书,常会遇到当时军政人员们互相拍发的电报,而落款每每使读者不大明白拍发的日期.其实,只要明白了当时拍发电报时所遵循的规律,就不难了解其拍发电报的时间.我国的电报业务始自于清朝末年,当时为了节约使用电文的字数,一般都以诗韵中的字样代替具体的日月时辰.而在旧时的诗韵中,恰如下表中所示,是由具体的字样相代的.一般来说,农历小月为29天,大月为30天,而按诗韵规定,也恰好为30个字.到了民国时期,一般军政人员拍发电报,仍喜欢沿用诗韵相代.弄清楚了这个习惯,读解电报的拍发日期,就很容易了.不过,采用阳历后,大月为31天,这在诗韵中是缺少规定的.于是,人们便以与之相似的字样“世”字,以代替卅一日.诗韵中的“三十”日只有一“陷”字,而避“陷”字的不大吉利,旧时多以“世”字或“全”字代表三十日,意即足足用到第三十个韵目.  相似文献   

4.
论国民政府的法币价值稳定政策及其在抗战中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法币制度是国民政府为了应对日军试图摧毁中国抗战能力而制定的,所以评价国民政府的法币政策时不能忽略其对抗战的作用。国民政府应对日本货币攻势的措施之一是稳定法币的信用,其二是防止日方的外汇夺取。本试图通过考察战时体制下国民政府的法币稳定政策、日本攻击法币的状况和法币作用的变化以及英美法币援助政策,汪精卫政权的储备银行券和法币的对立等,探讨国民政府战时法币政策的意义和局限性。以及战时货币政策遗留的影响和战后通货膨胀的原因。  相似文献   

5.
抗战时期,为全面搜集日方情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军令部第二厅设立了专门收听日本广播的收音室,由数名日语娴熟的工作人员逐日收译摘记日本广播新闻,作为情报重要来源之一,并印发厅内主管和对敌参谋人员以资参考。该《记要》内容分为军事消息、政治消息、国际消息和社会消息等项,本组史料特选辑1938年7月2日至7日全面抗战一周年之际日方播音记要予以公布,冀以日敌视角对中日战争形势与国际时局、双方战时宣传与动员等方面研究有所补助。  相似文献   

6.
“广田电报”与南京大屠杀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美国政府于 1994年 9月解密的一批外交文件中 ,有一份1938年 1月 17日日本广田外相发给驻美大使馆的电报 ,引起学术界关注。但同时 ,人们在认识上也存在一些误区 :有的将该电文中的观点直接理解为广田的观点 ;有的认为电文中提及的 30万中国平民被日军屠杀即是南京大屠杀死难人数的直接证据。本文考证了上述“广田电报”的来龙去脉 ,认为该电报只是广田外相转发给驻欧美各使馆的一份背景资料 ,其内容为英国《曼彻斯特卫报》记者田伯烈所拟的一篇“特别消息”,因而电文的内容应为田伯烈当时的所见所闻。同时 ,该电文中提及的 30万平民被日军屠杀的时空范围 ,与南京大屠杀并不完全吻合 ,因而不能直接作为南京大屠杀有 30万平民遇难的证明。但是 ,本文肯定“广田电报”对于研究侵华日军暴行以及南京大屠杀 ,仍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7.
该广播稿系国民政府教育部根据中统有关“在华日人反战同盟”华北联合会延安支部的情报及其它日人反战材料拟成,内有许多源于日方的事实与统计资料,揭露了日本军阀的侵略暴行、欺骗宣传与实质,反映了日本国内及在华士兵中日益高涨的反战情绪。  相似文献   

8.
1937年7月7日,日军发动卢沟桥事变,开始大规模侵华战争。8月13日,日军进攻上海,全面抗战开始,中国举国进入战争状态。11月20日,国民政府发表迁都宣言,正式宣布迁都重庆,“此后将以最广大的规模,从事更持久的战斗”。战争开始后,国民政府为了支持战争,积极致力于建立战时经济体制,在金融、财政、经济政策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战时措施,战时专卖政策是其中的一项重要举措。本拟从战时烟类专卖政策切人,对国民政府的战时特殊财政政策做一浅略评述。  相似文献   

9.
正1931年8月16日,蒋介石致张学良命令其对日不抵抗的电文,称"铣"电;1938年12月29日,汪精卫在越南河内发表致蒋介石的电报,声明其支持对日妥协的政策,史称"艳"电。为什么把这些电报称为"铣"电、"艳"电?这缘于我国早期电报韵目代日的日期特殊表示法。铣代表16日,艳代表29日。清朝同治、光绪年间,电报技术传到中国。汉字不是字母文字,不便于收发电文,就用阿拉伯数字进行编码。考虑到1万个汉  相似文献   

10.
试论抗战时期国民政府的工矿行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守广 《安徽史学》2005,8(4):71-75
抗战初期大规模的厂矿内迁运动和战时后方地区工矿建设的勃兴,都与国民政府的工矿行政有密切关系.在战争状态下建立和运作的国民政府战时经济及工矿行政机构,根据国民政府制定的总体经济方针,参与制定并实施了一系列与战时工矿业相关的法规和措施,表现出若干带有时代特征的新气象,取得了比较明显成效,在一定程度体现了政府在发展后方工矿业中的积极作用和主动精神.  相似文献   

11.
全面抗战前夕,为应对国际情报领域无干部、无组织的状况,蒋介石授命王芃生成立军事委员会国际问题研究所。作为国民政府战时情报体系的一环,国际问题研究所以公开来源情报为基础,致力于宏观层面的战略情报研究,在情报搜集、政策设计、舆论宣传等方面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是随着派系冲突的加剧与中日战事的明朗,国际问题研究所在与其他机构的竞争中逐渐落于下风。英国特别勤务处与美国战略情报局的介入,也使王芃生心生退意,开始有意识地推动国际问题研究所的“去情报化”,使之向一个较为公开的政府机构转变。抗战胜利后王芃生病逝,国际问题研究所谋求改组的计划失败,被迫全员遣散。  相似文献   

12.
抗日战争时期国民政府的最高金融机构——“四联总处”通过一系列立法活动加紧对银行机构设置、业务范围及业务检查等工作实施监管。监管目的在于维持战时金融经济运行的稳定,保障战时国家财政经济的金融需求,有意强化中央银行职能,以建立国民政府的金融垄断体制,对战时中国金融经济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但是,受国民政府实行的多元化银行监理体制的影响,机构设置重叠,事权未能统一,四联总处对银行的监管力度与监管实效明显不足,致使战时通货膨胀日益加剧。  相似文献   

13.
济南惨案发生之后 ,上海等地各种反日会组织的成立及其反日运动都是在国民党和国民政府指导下进行的。根据日方要求 ,国民政府下达的“取缔排日令” ,并不具有全面禁止反日运动的强有力的管制力。国民政府的基本立场不在于反对和管制反日运动本身 ,它反对的是“超越管制力的反日运动”。国民政府对反日运动的立场是国民党政权成为实际统治势力以后所经历的一个保守化过程。从这一点讲 ,国民革命作为社会革命有其局限性  相似文献   

14.
左双文教授在《国民政府与惩处日本战犯几个问题的再考察》一文中指出:战后国民政府对日本战犯的处置问题,是战后对日处置的一个重要方面。最初国民政府对这一问题甚为重视,在战时即成立了专门的调查机构,进行相应准备,战后亦投入了一定人力物力以策进行。但国民政府因为自身战略利益的需要,秉持蒋介石“以德报怨”的对日处理方针,对战犯的...  相似文献   

15.
九一八事变至武汉抗战是国民政府与汉冶萍公司关系处理的一个特殊时期。九一八事变后,国民政府囿于对日外交的考量,长期对汉冶萍采取放任态度;抗战爆发后则断然实施强拆内迁。这一方面体现了国民政府履行了债权人角色的意义,另一方面,也是最重要的,是为加强战时经济统制,增强中国抵抗日本侵略工业能力的一项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6.
吴景平 《民国档案》2013,(1):106-116
蒋介石与战时外汇特别是与战时平准基金的关系,迄今为止未见有专门性研究成果问世.本文在查阅斯坦福胡佛研究所藏蒋介石日记、台北“国史馆”藏蒋介石档案、国民政府档案及其他史料基础上,系统梳理蒋介石对于战时外汇问题尤其是对于平准基金和平准基金委员会的态度,分析蒋介石对于战时重大外汇政策的决策与实施的作用,进而探讨相应的体制与机制问题,以冀深化对于蒋介石研究和战时财经领域的研究.  相似文献   

17.
视野     
《南方人物周刊》2014,(24):17-17
破译黑猩猩身体语言 一项新研究破译出黑猩猩的身体语言,比如它们可以用手势来表达“跟我来”、“住手”或“拿着这个”等意思。该成果7月3日发表在美国《当代生物学》半月刊上,它首次创建黑猩猩姿势类别字典。解释黑猩猩彼此在“说”什么。在研究人员破译的66种黑猩猩姿势中,有些可以孤立使用,有些可以组合起来,创造更为复杂的交流。  相似文献   

18.
正曾希圣,土地革命时期凭借破译敌军电报密码的高超技能,领导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以下简称中革军委)二局帮助红军多次化险为夷。新中国成立后,他曾同时担任安徽省委第一书记和山东省委第一书记,曾经率先在安徽全省推行包产责任制,点燃了中国农村改革的第一把火……出色的情报工作者曾希圣,字腾光,1904年10月11日出  相似文献   

19.
日本侵华时期,国民政府对陆军武器装备建设较为重视,其可划分为两个阶段.1931.9-1937.7为第一阶段,属平时建设时期,国民政府为了适应对日备战与陆军整编的现实需要,在其成立初期陆军武器装备建设的基础上,一边大量引进德造装备,一边积极谋求兵器自给,使国民政府陆军的装备水平有了一定改观;1937.7-1945.9为第二阶段,是战时建设时期,国民政府以保证军队对武器装备的需求为目标,凭借外购以及战时的兵工生产与外国军火援助,在相当程度上维持了国民政府陆军的装备水平,支撑了国民党陆军的抗日作战.但从历史的纵向角度看,国民政府的陆军武器装备建设,无论战前还是战时,均存在着严重缺陷.  相似文献   

20.
广州国民政府(1925.7-1926.12)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个较进步的资产阶级革命政权。虽然仅仅存在一年半左右的时间,但在中国革命历史上占有重要的位置。目前史学界关于民国史方面的研究文章不少,但关于广州国民政府方面研究的文章、论著则不多。下面笔者拟就广州国民政府的对外政策作简要论述。一、外交方针上主张反对帝国主义,废除不平等条约广州国民政府的对外方针是在国民党的领导下,依据孙中山遗嘱制定的。广州国民政府根据孙中山遗嘱与国民党“一大”制定的对外政策,把反对帝国主义、废除不平等条约作为外交政策的总方针。在如何对待帝国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