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叶铭 《民国档案》2020,(2):106-115
战前国民政府并未真正实现军事统一,因而战争爆发后,国民党军在参谋业务方面存在机构组织不健全、联络不畅、情报不准、计划不周且执行不力等问题。向各战区、各部队派遣联络参谋,进行参谋视察,并形成制度,能够获取下属各部队真实情况,也能考察各部队参谋业务实施情况,了解各部队参谋业务运作情况及业务得失,同时进行视察考核,以作为军事委员会及军令部评定各部队战绩、进行赏罚的依据。因此,联络参谋与参谋视察制度是军令部用以沟通各战区、各部队参谋业务的纽带,并在业务方面为建立参谋系统提供保障,但实际效果却差强人意。  相似文献   

2.
步炮协同是战争中军队使用的一种协同战术,协同效果良否对军队战力和战局胜败具有重要影响.全面抗战爆发后,国民党军步炮两兵种在协同作战时,问题层出不穷,双方各自为战,难以互相支援,炮兵误伤、炸死步兵以及步兵未能充分利用炮火效果的现象屡见不鲜.究其缘由,炮兵兵种建制不全、通信联络手段落后、步炮两者对彼此性能不熟、教育训练不足等是主要原因.面对困境,国民党军虽从教育与训练上作了积极改进,且取得一定成效,但整体效果不彰.探讨步炮协同问题,是检视战时国民党军协同作战、觇测其军事素质的绝佳窗口.  相似文献   

3.
丁伟  周进 《纵横》2010,(3):62-64
抗日战争开始后,国民党为了大力强化统治机器以增强其统治机能,除了军事上扩军备战外,对于情报特务机构,也进行了重点发展以扩充实力。1938年5月,将原在陈立夫管辖下的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调查统计局第一处扩编为“国民党中央调查统计局”  相似文献   

4.
抗战时期晋察冀边区非常重视小学教育,将其作为一项政治任务来完成。无论战争形势多么严峻,都将恢复与发展小学教育作为主要工作来抓,并将小学教育作为对敌斗争的一个重要阵地。在恢复和发展边区的小学教育过程中,边区行政委员会根据形势发展的需要,及时调整初等教育发展的方针与政策,努力保障经费与设备,调整教学内容与课程结构,强调教学方法改革,注重提高教学质量,开展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成为其他根据地学习的榜样。  相似文献   

5.
抗战期间,湘西少数民族聚居区的教育一改战前落后状态,获得重大发展。教育走向大众,在湘西历史上第一次出现了完备的学前、小学、中等、职业、师范和高等教育等现代教育层次,现代教育体系、教育制度和教育理念得以确立,湘西教育的现代转型最终完成。战时湘西教育的现代开展,不仅培养了大量适应战时需要的人才,为民族抗战做出了重要贡献,而且也强化了湘西各族的中华一体感和民族国家认同,推动了后来湘西现代教育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6.
抗战时期民国政府的边疆教育政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边疆教育”概念的提出、边疆教育政策的内容、边疆教育政策的施行等三个方面对民国政府的边疆教育政策进了概要探讨。认为“边疆教育”从政策层面上言是在1935年提出的,由此引发了民国政府边疆教育政策的系列变化,并制定了特殊的政策,设置了特殊的管理机构,进而对边疆教育的发展起到了一定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
陈默 《民国档案》2016,(2):100-110
抗战时期国民党军士兵素质不佳和其所受到的军事教育与训练存在一定关系。国民党军新兵入伍后在兵役管区和补充训练处多未能受到初步的训练。野战部队实施的战地教育,受时间之制约而成绩有限。相持阶段后进行的数次整训中,国民党部队对士兵的教育方才略显成效。国民党军的士兵教育和训练存在着不重视教育、忽视学科和理论、术科教育不确实等不足,导致教育质量不高。  相似文献   

8.
向来远离三省政治经济中心的闽赣粤边区,在抗战时期成为了东南地区抗战的大后方。使得这一地区的教育发展呈现出初步繁荣的景象,其中职业教育的普遍兴办、高等院校相继内迁和创建及华侨教育发展的迅速,尤能体现教育的初步繁荣促进了该地区教育的现代化,也为现今该地区的教育发展提供了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1940年和1941年,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为协助昆明行营备战滇南、防守昆明,先后派出高级参谋董英斌和军令部次长林蔚,在昆明设立驻滇联络参谋室和驻滇参谋团。1942年初,军事委员会驻滇参谋团随远征军入缅,承担联络传达及作战指导任务。缅战失利后,驻滇参谋团退回云南,协助昆明行营指挥协调保卫滇西,1943年初远征军司令长官部成立后撤销。本组史料反映了军事委员会驻滇联络参谋室、驻滇参谋团从成立到撤销的始末、重要人事任命及机构调整、各阶段的职能及作用等情况。  相似文献   

10.
抗战时期,在毛泽东等中共中央领导人的大力倡导下,延安大兴学习历史之风;高级干部带头,全体在职干部和干部学校学员踊跃学史。干部历史教育在提高干部队伍整体素质,培养史学研究后备人才等方面起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1.
何孔蛟 《安徽史学》2021,(4):86-95,116
抗战时期,新桂系主政安徽,建立了以皖西为核心的大别山敌后游击根据地.新桂系借鉴治理广西经验,结合敌后抗战实际,加强根据地建设,使根据地在敌伪环伺的险恶环境中,一直坚守至抗战胜利.大别山敌后游击根据地在抗战中发挥了一定的战略震慑作用,牵制了日军兵力,配合了正面战场作战,打击了日军有生力量.但由于国民党政权自身的局限性,根据地内党政协同不够、派系斗争激烈和民众动员工作的有限性,使根据地未能持续发展壮大,逐渐走向衰微.  相似文献   

12.
刘欣 《沧桑》2008,(6):55-57
抗战时期,沂蒙根据地重视农村妇女的教育,并采取不拘一格的教育形式及耐心细致的工作,使广大农村妇女识字明理,成为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胜利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伟大成果在今天仍然有着非常重要的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13.
在我国抗战史上,国民党政府有一支优秀的技术侦察部门,这个部门在抗战期间多次破译和侦听日本方面电台和密码,为抗日战争和全世界的反法西斯斗争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相似文献   

14.
抗日战争时期,面对根据地教育资源严重匮乏、人才极其短缺的局面,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教育观为理论依据,确立了以抗日救国为目标的教育方针,制定了干部教育、国民教育和社会教育等一系列具有本土性和创造性的政策。这些政策的落实,有力地促进了根据地教育事业的发展,为抗战的胜利做出了贡献,也对此后的教育变革提供了经验。  相似文献   

15.
由于日军全面侵华,已直接危及当时的执政党——国民党在中国的统治,国民党党员也面临亡国亡党灭种的威胁,在全国军民强烈要求团结抗日的压力下,国民党已从“攘外必先安内”的错误国策转变为联共抗日的正确国策。广东国民党的方针政策也随之改变。  相似文献   

16.
抗战初期,北平、天津等地多所院校内迁大西北,先在西安奉命合组为西安临时大学,后迁陕西汉中改组为西北联合大学,此后,屡有分合、迁徙,但各学校最强势的科系始终保留下来。其中,河北省立女子师范学院家政系一直保持了单独建制,成为西北联大乃至西北师范学院中比较有特色的专业。当时,家政学兼有文、理、艺三科性质,既是新兴的家事教育事业,又带有强烈的教育救国的色彩。  相似文献   

17.
抗战时期的广西学生军对传播马克思主义做出了特殊贡献。其传播马克思主义主要通过演讲、戏剧表演、歌咏表演、张贴反日墙报与抗日标语漫画、出版进步刊物、举办各种学习班传播、开展反托斗争等多种形式。广西学生军积极传播马克思主义,对广西、湖南、湖北、安徽、河南、山东等多个地方的抗日救亡运动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8.
张研 《中国地方志》2007,6(3):55-59
民国初年的社会教育,是近代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作为抗战时期后方基地的云南,社会教育蔚然兴盛。究其原因,既是云南社会自身发展的要求,又是中国抗战的需要,而且在推进的过程中,呈现出自己的特点。  相似文献   

19.
钱昊  朱益飞 《沧桑》2008,(1):42-44
抗日战争时期是毛泽东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成熟时期。在这一历史时期,他提出了我们党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任务,并且在实践中逐渐总结出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抗战时期毛泽东的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鲜明的特色。  相似文献   

20.
抗战前夕,国民党中央力图将干部培训统一规范化,但积习难改,举步艰难。各地均意识到“政治重于军事”、“训练重于作战”,各种政治势力,比如新疆盛世才、山东韩复渠、山西阎锡山、四川刘湘和刘文辉等打着“抗战建国”的旗帜,大办地方干部培训。1928年3月,国民党中央曾经设立训练部,但实际运作一段时间后,与中组部、中宣部因权责不清导致互相推诿的事件时有发生,最终被裁撤。这一时期,全国就有188个省部级的干部培训机构,培训人数高达7万人之众。这些培训机构名称五花八门,有团、班、所、校等,培训课程及时间也不一而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