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关于鲁迅的研究以至于阅读,现在似乎相当沉寂了。鲁迅确实是我们的"民族魂",解放后一下子把他变成了"民族神",尤其是把他作为一个搞一切极"左"运动时的打人工具,这就使人们很怕鲁迅了。实际上,这是完全歪曲了鲁迅,甚至毁了鲁迅。现在是:对鲁迅歌颂的老调子已经唱完,而切实的新研究又不敢讲,所以鲁迅就被冻在那里,或被误解  相似文献   

2.
一鲁迅先生的纪念会,70年来不知开过多少次了。在中国,鲁迅至今是个大话题。概括说来,从鲁迅逝世的1936年到1980年代初,“鲁迅话题”是百分之百的“政治话题”。此后,鲁迅话题逐渐被移出政治范畴,挪进学术领域。近20多年,鲁迅话题由“在朝”转向“在野”,随即在学界与民间展开“鲁迅争议”,王朔,是这场争议的发难者。到了新世纪,“鲁迅争议”衍生了“还原鲁迅”的愿望。就我所知,不论是鲁迅的“捍卫派”还是“质疑者”,近10余年出版的鲁迅专著大幅度超越旧有尺度,试图描述真实的鲁迅。旧史料出现新的解渎,一些新的史料披露了。其中,最可注意的声音来自鲁迅后代:先有2002年周海嬰回忆录《我与鲁迅七十年》,后有2006年海婴先生大公子周令飞在交通大学的一场讲演,这位鲁迅的长孙直截了当问道:“鲁迅是谁?”  相似文献   

3.
鲁迅对自然科学的探寻研究始终秉持着一颗由衷地热爱之心.他著作和翻译了许多自然科学方面的著作.因此,要全面了解、认识鲁迅,那么,鲁迅与自然科学关系的研究是不能忽略的.在新时期初期,涌现出近十篇关于鲁迅与自然科学的研究论文.这一阶段对鲁迅与自然科学的研究重心主要表现在对鲁迅关于科学论述的初步整理;对鲁迅单篇科学论文的分析解读;对鲁迅与自然科学的关系作整体上的探讨研究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4.
我们在鲁迅的照片里,没见过拖着大辫子的鲁迅。照片上,年轻时的鲁迅已是寸发新式青年了。中年后照片上的鲁迅,一副浓眉,"隶"字形胡须,横眉冷对,因为体现了中华民族的良知而被誉为"民族魂"。我们很难想象一个拖着大辫子的鲁迅。但生在大清朝的子民,一生下来就必须拖着一条辫子成长,鲁迅也不能例外。鲁迅拖着辫子进了三味书屋,拖着辫子进了水兵学堂,拖着辫子走出路矿学堂,又拖着大辫子到东洋日本留学。  相似文献   

5.
战前日本介绍鲁迅文学活动的文字早于中国;五四时期日本文化人也较早地从文学的角度发现了鲁迅的价值;30年代日本的鲁迅研究完成了从“旧文人”到“文坛泰斗”的认识转变;鲁迅逝世时日本出版了世界第一部《大鲁迅全集》;中日全面战争期间,日本还出版了世界上第一部《鲁迅传》。  相似文献   

6.
叶淑穗 《纵横》2011,(9):20-24
2011年4月,我送走了鲁迅的儿子周海婴同志。从事鲁迅文物工作55年,我亲手送走了鲁迅的六位亲人,其中最使我心痛的是43年前——1968年3月,鲁迅夫人许广平先生的辞世。在这几十年间,我曾亲手接过他们母子交给我的一件件鲁迅的文稿、信件、书籍等遗物。我从他们那里认识了生活中的鲁迅,了解了这些文物的经历及珍贵价值,更得知了他们为保存这些文物所付出的无数艰辛。  相似文献   

7.
《文物》1956,(10)
北京、上海、杭州等地的美术家们,为了纪念鲁迅逝世二十周年,创作许多新的作品。北京鲁迅博物馆最近收到了各地版画家们新创作的版面。这些创作的内容有鲁迅像、鲁迅生平事迹、鲁迅故乡风景和鲁迅著作的插图,包括李桦的"鲁迅在木刻讲习会"、黄永玉的"鲁迅与木刻青年谈珂勒惠支版画"、赵  相似文献   

8.
吴念鲁 《百年潮》2012,(2):63-69
正父亲吴朗西曾在美术生活画报社做编辑工作,此后创办了漫画生活画报社、文化生活出版社。他自从开始编辑生涯后就结识了鲁迅,并得到鲁迅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从鲁迅日记看,1934年10月至1936年10月两年时间里,他是与鲁迅密切接触的年轻人之一,也是鲁迅晚年最信任的出版家。这个时期是鲁迅写作、翻译、编辑画册最旺盛的时期,也是父亲编辑出版事业从初创到成熟的时期。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几乎没有人不知道鲁迅。可是,你未必知道,中国的另一位哲人和先贤蔡元培与鲁迅交往的详情,以及他对鲁迅一生的影响。还是郭沫若说的好:“影响到鲁迅生活颇深的人应该推数蔡元培吧!这位有名的自由主义者,对于中国的文化教育界贡献相当大,而他对于鲁迅始终是刮目相看的。鲁迅的进教育部乃至进入北京教育界都是由于蔡元培的援引。一直到鲁迅的病殁,蔡元培是尽了没世不渝的友谊。”  相似文献   

10.
二毛 《文史博览》2014,(9):34-35
毛泽东曾评价鲁迅:不但是一个伟大的文学家,还是伟大的思想家和革命家。这种评价把鲁迅推上了神坛。神坛之上,人们很难把鲁迅与美食、美酒联系在一起。实际上,在吃喝这件事上,鲁迅是个地道的行家。  相似文献   

11.
鲁迅离开人间已整整五十年了,对这位世界文化巨人的评价,从二十年代鲁迅健在的时候起,就一直是有争议的,时至今日,围绕着肯定鲁迅和否定鲁迅的论争,一直在消长起伏。六十多年来否定鲁迅的社会思潮始终没有中断过,随着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而呈现出不同的特点。总的来说,世界进步的社会思潮对鲁迅的评价是相当高的,去年10月19日,中外学者一百多人云集北京,举行了为时五天的“鲁迅与中外文化”学术讨论会,鲁迅的贡献得到与会各国学者一致的肯定,这标志着鲁迅在世界文化史上的地位是无可动摇的。  相似文献   

12.
鲁迅的逝世,给中国乃至世界文化界都带来极大损失,之后,出版《鲁迅全集》便成了同仁共同的愿望。1938年7月,国内第一部《鲁迅全集》终于问世。但鲜为人知的是最早的“鲁迅全集”却是国外出版的。  相似文献   

13.
鲁迅是第一位受外国人关注并有可能获得诺贝尔奖提名的中国作家。 1927年,来自诺贝尔故乡的探测学家斯文海定到我国考察时,在上海了解到鲁迅的文学成就以及他在中国文学上的巨大影响。这位爱好文学的瑞典人,与刘半农商量,准备推荐鲁迅为诺贝尔文学奖候选人。刘半农托鲁迅的好友台静农去信征询鲁迅的意见。鲁迅婉言谢绝了。这年9月25日,鲁迅郑重地给台静农回了一封信。他回信说:  相似文献   

14.
张继业 《神州》2012,(15):397-397
鲁迅是现代小说之父,他塑造了一系列性格鲜明而又概括了深广的社会生活内容的典型形象。鲁迅作品的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初中语文教材的众多篇小说中,鲁迅小说独占4篇。由此可见,鲁迅在中国文坛的重要地位和对中国现代白话的突出作用。  相似文献   

15.
《炎黄春秋》今年第4期上,刊登了毕克官遗稿《盟主鲁迅也是左的》(以下简称“毕文”),把鲁迅定位为极左。同一个鲁迅,在毕克官眼里是极左,在我眼里是左倾。鲁迅左倾,可以说是关心中国革命和中国近代文化史的尽人皆知的事。左倾不等于极左。说鲁迅极左,我不能接受这样的观点。  相似文献   

16.
鲁迅戒烟     
林颐 《文史月刊》2014,(4):70-71
鲁迅给人的印象之一,就是他很喜欢抽烟。鲁迅的画像,许多是鲁迅手指夹烟的形象。可是,事实上,鲁迅一生为烟所苦,戒之而不可得。1925年9月30日,鲁迅在写给许钦文的信中说:"医生禁止吸烟、禁止喝酒。所以现已不喝酒而少吸烟,多睡觉,病也好起来了。"可见,鲁迅早就意识到吸烟和健康的关系,并且有戒烟的想法和行为,可惜他坚持不了。同年11月,鲁迅又给许钦文去信,说道:"医生禁喝酒,那倒没有什  相似文献   

17.
<正>鲁迅先生从7岁入私塾读书,到1909年8月从日本留学回国,共接受了长达21年的学校教育。鲁迅7岁时那年,父亲周伯宜把他送进私塾读书。鲁迅的第一位私塾老师是鲁迅的远房叔祖父周玉田,他每天让7岁的鲁迅背诵"‘粤自盘古’就是‘粤自盘古’,读下去,记住它,‘粤白盘古’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20年代,鲁迅受邀在北京大学当文学方面的讲师。他有个学生叫李小峰,不但学习刻苦,人也很机灵,深得鲁迅喜欢。当时,鲁迅和几个朋友经营新刊《语丝》的发行工作,李小峰找到鲁迅,要求承办《语丝》的发行兼管理印刷的出版。鲁迅和几个朋友商议后同意了。事实也证明,李小峰确实做得非常好。  相似文献   

19.
陈漱渝 《百年潮》2007,(3):66-69
近日,我无意间在《海南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第6期看到一篇文章,题目是《鲁迅与中共关系再探》,引起了我的兴趣。浏览时,有一段话迅速扑入我的眼帘。作者说:尽管有的学者羞于谈及鲁迅与共产党的交往,仿佛这样会伤害鲁迅,损害鲁迅的形象,但事实上鲁迅在20世纪30年代已经成为左翼文坛的盟主,这是勿庸讳言的事实。  相似文献   

20.
鲁迅的1911     
张光茫 《文史月刊》2011,(12):37-37
1911年,鲁迅30岁,此时还没有启用鲁迅的笔名。这年辛亥革命爆发前后,鲁迅从经济到精神都很困顿,是辛亥革命改变了他的处境,使他成为独立撰稿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