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 ,以《孙子兵法》为代表的古典兵学文化无疑是一个具有独特意义的研究领域。一方面 ,中国历史上战争的类别之多、频率之高以及剧烈的程度 ,举世罕见 ,古人所谓“国之大事 ,在祀与戎”(《左传·成公十三年》)正是此一实际的反映。中国古典兵学文化与其它历史文化一样 ,具有强烈的历史的延续性和自己独有的主导性的价值观念。在战争方式不断发生天翻地覆变化的今天 ,超越时空的悬隔和文化的隔膜 ,使中国传统兵学能够与西方军事文化“对话” ,透视其精蕴要义并完成其向现代的转换 ,服务于当代军事理论的创新 ,从而赋予古典…  相似文献   

2.
清代传统兵学的衰落与“师夷制夷”战略思想的形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前期处于冷兵器与火器并用的战争时代,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没落时期。清廷长期实施封建集权制度和思想禁锢政策,闭关锁国,阻碍了西方先进的军事技术和相关战争理论的传播,使这一时期的兵学研究主要是辑录注疏前人的著述,抱残守拙,缺乏创新。鸦片战争前后,外侮内患频生,传统兵学彻底没落,有识之士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战略思想,西方近代资产阶级新型战争理论渐次传入中国。  相似文献   

3.
成吉思汗是中国历史上、也是世界历史上著名的英雄 ,他为什么能取得巨大的成功 ,一直是人们普遍关心的一个问题。本文从六个方面分析了他成功的原因 :认为蒙古骑兵对于各国的步兵来说 ,在当时无异于一支“现代化”部队 ,其威力不亚于现代的装甲兵和坦克 ,这是成吉思汗取得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 ;当时的蒙古族正处于“以征服战争为职业”的阶段 ,“旦旦逐猎”的游猎生涯培养了能征善战的将士 ,以吃苦为乐、以掠夺为荣的社会心理使其具有强大的战斗力 ;能否做到“人和”是战争能否取胜的关键 ,暴力斗争具有区别于经济发展规律的独特的规律 ;蒙古族的暴力是一把两面锋刃的尖刀 ,具有两重性 ,它既促进了蒙古高原和中国北方的统一 ,同时又具有民族征服和掠夺的性质 ;处于上升阶段的奴隶主阶级可以战胜处于没落阶段的地主阶级 ,少数民族统一中国是封建社会后期的特殊历史现象 ;成吉思汗杰出的历史才能对历史的发展也具有不可忽视的重大作用。  相似文献   

4.
日本近代对外侵略扩张的历史,特别是从九一八事变开始侵华战争,到发起珍珠港事变,发动太平洋战争的历史,是一段充满血腥,残酷杀害中国人民和亚洲各国人民的罪恶史。日本国内忠于历史、主持正义的历史学,比较客观地记写这段历史。但日本右翼势力却诋毁这是“自虐史观”,他们竭力歪曲这段历史,肯定日本发动的“大东亚战争”的正当性。现在,日本政府审定的2002年版“新历史教科书编纂会”教科书,就是“大东亚战争肯定论”的新标本。  相似文献   

5.
中国上古时期国家道路的几个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史前国家、准集权制国家、统一集权制国家是中国上古国家道路的三大阶段。截然有别的三个发展阶段背后的历史现象、社会制度、权力方式等方面有着深刻的联系。历史过程中的偶然因素与社会结构中的稳定内核使上古历史沿着一定的轨迹运行。东亚相对封闭的地理空间、中国东部沿海与内地文明的不平衡性、以及新石器时期的海侵等主要因素既促成以宗法血缘为基础的大一统国家观的早熟,又造成实现国家集权费时长久,并与浩繁的战争形成对照。  相似文献   

6.
兵学文化是从人类学、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的不同层次上,来综合地研究和把握军事现象,从更宏观的层次、整体的层次上来研究军事科学(张光成:《兵学文化刍议》,《传承》2009年第7期)。以兵学内容为主体,  相似文献   

7.
卷入朝鲜战争的各方,就社会主义阵营而言,唱主角的最初是四处游说的金日成,随后是积极推动的斯大林,战争爆发(特别是美国参战)后则是毛泽东。在有关朝鲜战争的历史研究中,中国出兵的问题始终困扰着学术界,其疑点之多,争论之大,在历代战争史上鲜有他例。冷战结束20多年后,随着俄罗斯、中国档案的解密和公布,国际学界对这一问题的研究不断深入。应该说,中国出兵朝鲜这一历史过程的脉络现在已经大体清楚。在这一基础上,研究者可以进一步讨  相似文献   

8.
《孙子兵法》是一部谈兵论战、论断精辟的兵书,有着极高的声誉,被称为“兵经”、“武经”、“兵学圣典”,在中国古代兵学体系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孙子兵法》不仅是中国人津津乐道的兵家文献,也是备受西方重视的一部军事著作。  相似文献   

9.
沈志华 《百年潮》2003,(3):23-29
在新中国建立之初和朝鲜战争期间,有大批苏联军事顾问和专家来到中国,其数量之多,范围之广,大概是空前绝后的。但是,对于这样一个历史现象,至今还缺少专门的研究和详细的考察。本文拟利用目前可以找到的中俄双方的史料,对1950至1953年来华苏联军事顾问的情况及其与朝鲜战争的关系,作一个简要的说明。  相似文献   

10.
一、历史认识问题对中日关系至关重要   众所周知,中日间的历史认识问题即中国和日本关于发生于20世纪30~40年代的中日战争在认识上的纷争问题.相对于日本来说,那是一场在日本法西斯军国主义驱使下进行的侵略战争,相对于中国来说,则是一场自卫性质的反抗侵略的战争;日本是战争的加害者一方,中国则是战争的受害者一方;战争最终以日本侵略的失败和中国反抗侵略的胜利而告结束.   ……  相似文献   

11.
历史认识与中日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历史认识问题对中日关系至关重要众所周知,中日间的历史认识问题即中国和日本关于发生于20世纪30~40年代的中日战争在认识上的纷争问题。相对于日本来说,那是一场在日本法西斯军国主义驱使下进行的侵略战争,相对于中国来说,则是一场自卫性质的反抗侵略的战争:日本是战争的加害者一方,中国则是战争的受害者一方;战争最终以日本侵略的失败和中国反抗侵略的胜利而告结束。毫无疑问,对于中日双方来说,在战争状态结束以后谋求恢复邦交和发展友好合作关系,正视过去以及正确地认识历史,是一个重要的基础和必不可少的前提。历史认识问题对中日关系之所以至关重要就在于此。  相似文献   

12.
今年是甲午战争100周年,明年是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这两次战争都关系到中华民族的历史命运,关系到亚洲乃至世界的政治格局‘都是中国乃至世界历史上的大事,都值得纪念和反思。从1894年到1945年的五十年中,发生过日本侵略中国的两次战争,第一次战争的结果,日本胜利,中国失败;第二次战争的结果,中国胜利,日本失败。可见历史变化之快,时势变迁之大。历史进入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两次中日战争的风云早已消散了,然而作为历史的记录和历史的教训;,却将永远地留在人们的记忆之中。人们常说“往事不堪回首”,不过又有许多“往事”又…  相似文献   

13.
围绕历史认识问题,中日双方不时地进行“争吵”。在中方看来,日方对历史的反省始终是不深刻、不彻底的;在日方看来,中方总是没完没了地纠缠历史不放。这成为自1972年恢复邦交以后双方努力协奏的“友好合作”主旋律中的不和谐之音,并干扰着双方关系的健康发展。 一、历史认识问题的焦点与双方的差距 20世纪30-40年代的中日战争,对日本来说是一场侵略战争,对中国来说则是一场反抗侵略的战争,日本是战争的加害者一方,中国则是战争的受害者一方,战争最终以日本侵略的失败和中国反抗侵略的胜利而告结束。这是举世公认的历史…  相似文献   

14.
抗美援朝战争是新中国成立初期美国侵略当局强加给中国人民的一场战争,也是新中国历史上第一场战争。这场战争为新中国的巩固、建设和发展奠定了基础,是新中国的立国之战。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中国、俄罗斯陆续公布和解密了一批有关抗美援朝战争(朝鲜战争)的历史档案,翻译出版美国、韩国、日本等学者研究著作的增多,研究中出现了许多不同认识。中国人民为进行这场战争付出了重大代价和牺牲,应对这场战争的必要性、正义性和积极意义应给予正确评价。  相似文献   

15.
翁有为 《史学月刊》2020,(4):96-102
全面抗战前南京国民政府省制变革是近代中国省制变革的一个重要历史阶段。这一时期,大体经历了南京国民政府初期的省区分治与权势平衡、二次北伐完成后关于省财权人事权和军事权的央地博弈与武力纷争、中原大战后集权与分治的微妙平衡三个阶段的演变。南京政府正常的省权制度变革无法有序展开,在体制内却只能依靠军事和战争手段解决。这是最下策之下策,而且无法真正有效解决省权过大问题。直到全面抗战前夕,省制变革一直成为牵引中国时局演化与社会变动的中枢和焦点问题。  相似文献   

16.
一、陈独秀对中国近代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陈独秀把中国近代历史的发展分为两个基本过程。第一个过程是以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战争为主线。他说:“清代鸦片战争,这是西欧资本帝国主义向长城内封建的老大帝国开始发展。也就是沉睡的长城内老大帝国封建宗法的道德思想制度开始大崩溃”。这一崩溃的开始,标志着中国历  相似文献   

17.
古代部落战争研究——战争的起源和演变新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过去,大凡在报刊上写的,教师在课堂上讲的,无一不云战争是在私有财产和阶级出现之后才有的一种社会历史现象。它随着阶级的产生而产生,也随着阶级的消灭而消灭,战争是“政治的继续”。因此,常有不少的同志就把“战争是政治的继续”这个命题当成战争概念的定义来应用。笔者认为,这种传统说法并不可靠。从人类历史发展的长河来看,不是先有私有财产和阶级之  相似文献   

18.
于光 《炎黄春秋》2004,(1):50-53
在新中国建立初期和朝鲜战争爆发后,应中国政府的要求,有大批苏联专家和军事顾问来到中国,数量之大,涉及领域之广,可以说是空前的。但由于众所周知的原由,关于这一段特殊的历史,很少资料积累,一些史实或被扭曲,或被淹没,更没有公开报道。笔者在朝鲜战争期间,曾在中朝人民联合空  相似文献   

19.
卡斯特罗与蒙卡达事件辛逸19世纪末的美西战争,对于古巴社会来说,既是西班牙近400年殖民统治的终结,也是古巴沦为美国附属国之滥觞。此后,古巴进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历史阶段。在这一历史时期,美国对古巴的控制日益加深,封建大地产制愈加肆意扩张,它们的政治...  相似文献   

20.
杨夏月 《沧桑》2013,(2):184-187
战国是一个特殊时期,它是中国历史从大分走向大合的阶段,各诸侯国都在新与旧的交替中经历着战争的惨烈与变法的阵痛。在这一历史节点上出现了一批特殊人物——战国策士,张仪是其中最为典型的代表。《史记》和《战国策》中有大量关于张仪的文字记载,张仪的事迹在二书中有许多相似之处,但也有明显的不同。从文本出发归纳张仪形象的共性与差异,可以进一步探究司马迁在《史记》创作中的内在动因与深刻用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