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镇川口位于山西省大同市新荣区东部,是明长城的关口之一,与1500年前的北魏皇家永固陵近在咫尺,附近还有近500年前所修的镇川堡。这一带长城风光格外古朴苍凉,且距离市区只有30多公里,交通颇为便利,倘若来大同访古探幽,到镇川口是一个很好的选择。镇川口、镇川堡以及附近长墙墩台皆为明代国帑所修,也算是"皇家工程",但本文"皇图永固"一词中的"皇"却首先指北魏时期在这一带所修的皇家"永固陵"。北魏定都平城(今大同)的近百年  相似文献   

2.
吴县洞庭西山消夏湾地处西山岛西南部,位于本龙山下。1974年至1975年,太湖采石公司在消夏湾深挖翻土审,冼后发现石器和青铜器各一批。石器有石斧、有段石(石奔)、  相似文献   

3.
1954年3—5月间,中南民族学院研究室工作组调查了广西桂西僮族自治区平果县乐尧山区和龙津县金龙岗布泰族(自称)地区的民族情况。当时,在了解他们的宗教活动时,组内同志先后发现乐尧山区的道公和金龙岗的魓公都藏有一块"雷公斧",用来驱鬼治邪。于是,我们便请当地干部代为征集,两地共采集了石器74件,包括石斧、石(石奔)、石凿、石铲和石箭头等不同形制的工具。这些遗物全部磨  相似文献   

4.
寿县肖严湖出土春秋青铜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许璞  建强 《文物》1990,(11)
1975年12月,安徽寿县枸杞乡花门村农民于冬修护堤工程中,在肖严湖堤南侧魏(韦)岗的西南部发现一批青铜器(图一)。我馆得悉此事,于1976年2月先后3次派员前往现场,进行调查和征集。现场已被扰乱,征集了青铜器7件。据发现人介绍,这批青铜器堆放在一个边长约1米的方形土坑内。鼎 1件。敛口,平折沿,方耳立于沿上,略外侈,腹微鼓,圜底,蹄足。耳外侧  相似文献   

5.
论新发现的一件宜阳铜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9年10月,洛阳市宜阳县韩城乡城角村农民在村南修水渠时,于地表深约1.4米处发现有铭铜戈1件,本文仅就这件铜戈铭文的释读及其相关问题,略述管见。铜戈为长胡,援前部略向上扬,锋刃锐利,中脊隆起,断面略呈菱形。阑下突出一齿,近阑处有三长方形的穿。内较长,末端有刃,其下侧刃部向上收弧,内上一三角形穿。全身布满浅绿色锈。通长25.1、阑长12.2、内长9.1、内宽3.3厘米。重297.5克(图一~三)。戈内尾部刻有铭文13字(合文一),铭文为:  相似文献   

6.
陕西宝鸡县太公庙村发现秦公钟、秦公镈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1978年1月下旬,宝鸡县杨家沟公社太公庙大队社员在村中取土时,于一个窖穴内发现了八件铜器,计有钟五件,鎛三件,均保存完好。窖穴距地表深3米。五件铜钟在窖内呈一字形排列,三件铜鎛围绕铜钟作半圆状,坑内尚有炭灰及少量兽骨。在太公庙村进行调查时,还发现附近断崖上暴露有不少灰坑和烧土层,地表上散布有春秋时期的陶片,应是一个春秋时期的遗址所在。五件铜钟的形制是一致的,惟大小有所差別(图版壹)。甲钟通高48、甬高17、幹径8.4、幹带宽3.6、旋宽1.9、舞宽18×22、  相似文献   

7.
1975年6月,西安市郊区狄寨公社张李大队在白鹿原(即霸陵原,当地称狄寨原)上修蓄水池时,于汉南陵附近发现长方形小坑数座,有陶俑及动物骨骼出土。我们随即进行了踏查和清理。  相似文献   

8.
江苏金坛县方麓东吴墓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方麓三国东吴墓,位于江苏金坛县薛埠乡方麓茶场内,东北距县城29公里,地处茅山山脉中段方山东麓附近的土岗上(图一),海拔高度50米。1983年1月,方麓茶场职工在平土建房过程中发现此墓,随后由常州市博物馆和金坛县文管会联合进行了抢救性发掘,现将情况叙述如下。一墓葬形制此墓为双室砖墓,平面略呈"吕"字形,墓向84度。后室墓顶上离地表约0.75米。墓室全长6.5米,由封门墙、甬道和排水沟、前室、过道、后室组成(图二、三)。封门墙在甬道东端,高0.84、宽0.61~0.7、厚0.15米。甬道为券顶,内高0.84、长0.71、底宽  相似文献   

9.
1.1980年,谢桥区小方庄附近修铁路时,发现几座汉代墓葬。出土四神规矩镜一件。直径16厘米。圆纽,四叶纹纽座。座外方框,框内排列十二地支铭。内区饰规矩纹及青龙、白虎、朱雀、玄武,间以鸟兽纹等。外区有铭文带一圈,共三十七字,文曰:"尚方作镜真大好,上有仙人不知老,喝饮黄泉饥食枣,浮游天下敖四海,寿如金石把国保,而兮。"边缘饰三角锯齿纹及流云纹(图一)。 2.1981年,在江口区北古城遗址采集到  相似文献   

10.
喀喇沁旗发现战国铅母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75年春,喀喇沁旗上瓦房乡大西沟门村修水渠时,在距地表2米深的土层中发现一块燕国“一化”圜钱的铅质母范。该范出土后被群众砸碎。1981年春,民工薛振芳同志将其保存的残块送交旗文化馆文物组,此范现藏喀喇沁旗文物管理所(见彩插图3)。  相似文献   

11.
<正>2014年10月4日,笔者于辽阳博物馆附近征集得天命汗钱铜母范残片一块。据介绍并经查证,该残片系2011年8月14日,辽阳市文圣区东京陵乡新城村后金东京城遗址南农地(今辽阳市人民政府附近),在进行"河东新城"开发建设区段电缆沟施工时,一台挖掘机在距地表1.5米深处土层中无意间挖掘出土。天命汗钱铜母范残片的发现弥补了现有史料对后金铸钱记载的缺失和不足,更为探求天命时期后金统治地区的手工业铸造技术、  相似文献   

12.
《文物》1966,(2)
四川省成都附近古窑址调查记略1964年4月,四川大学历史系考古专门组师生在成都附近进行考古调查时,发现两处古窑址,现简述如下:(一)双流县牧马山窑址在双流县城南6公里,牧马山西端应天寺附近,现存一大土堆。1957年兴修牧马山水利工程时,灌溉渠道正好从土堆中间穿过,暴露出大量的釉陶片和制陶工具(支钉、支架、匣钵等)。我们采集了一些标本,都是紫泥胎,青釉,有冰裂纹,易于脱落,有些似先上粉再上釉,釉挂在器上部。器形最多的  相似文献   

13.
邹县元代李裕庵墓清理简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75年3月,在邹县火车站扩建工程中,发现了一座元代至正十年(1350年)的墓葬(图一)。过去,这一带有封土堆数个,石碑两块。因长年雨水冲刷及耕作取土,封土渐消,碑刻也已破坏。这两块碑一是李裕庵墓碑,据《邹县新志》载:"元裕庵李先生墓碑铭,西门外车站东。"一是李之英墓碑,据《邹县志》载:"李之英墓在城西北三里有碑,元锦州同知。"清朝光绪年间文献记载,李姓是土居世族:"李氏自元、明至今有显传者二十一代。"由此推测,李姓家族的祖茔文,也就在这个地段附近。我所清理这座墓葬时,在封土中发现了几块破碎的碑石,其中一块刻有:"……山县儒学……府君之墓"(图二)。在附近苗圃内  相似文献   

14.
1968年11月,河南省新郑县城关公社小高庄生产大队社员平整土地时,在春秋战国时代郑国和韩国的都城——"郑韩故城"城址内的端湾(村)附近,发现两件器形、纹饰相同的铜方壶(图一、二)。壶高70厘米。为长方形,有子口,可以承盖。口下为长颈,并附两兽耳衔环。颈肩之间铸有环带纹,形状似  相似文献   

15.
河南襄城出土一批古代金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南省襄城县王洛公社北宋庄村,位于县城北15公里,村南为高约2米的土岗。1978年5月该村第六生产队社员在村南约100米处平整土地时,发现一处窖藏金币。金币原装在距地表深40厘米的一个绳纹陶罐内,发现时陶罐已碎。窖穴周围和底部已经见到生土,在附近的地面和土层中见到少量带绳纹的筒瓦和板瓦,应属战国晚期遗物。这批古代金币计47件,共重4532.2克。其中有郢爰、陈爰、(卜目少)字金、马蹄金、圆饼金等,现分别介绍如下,并见文后附表。  相似文献   

16.
1988年1月,泰州市博物馆在泰州电焊条厂基建工地征集到1件六朝时期的青瓷大瓮。就此向厂有关同志及当事人行了调查和实地察看。 1987年11月中旬,泰州电焊条厂过磅工程基建工地挖基础时,在距地表二米以下的黄褐色土层中,发现1件青瓷盖瓮。由于当时施工人员的疏漏,盖被打破抛弃,观其瓮内存有残骸,展开其四周附近土层,再未发现其它遗物,后被施工人员取起,将其弃置一旁。因事隔数月,瓮盖残片以及器内残骸均已不见。唯存四系青瓷瓮。  相似文献   

17.
一、地层堆积“枎(戈戈)当(十斤)”陶范是河南省文物研究所新郑工作站于1983年10月至1984年4月间在配合新郑县予新制药厂片剂楼基建工程进行文物考古发掘中发现的。该厂位于新郑县城关乡大吴楼村东北黄水河西岸的“郑韩故城”外廓城(东城)中部城墙内东周时期铸铜作坊遗址内。在铸铜作坊遗址东南部边沿区进行发掘,即发现“枎(戈戈)当(十斤)”陶范。该陶范出土于新郑郑韩故城21区 T9内。T9文化层堆积比较薄,遗物较少。耕土层厚0.3米;下为扰土层,为黄灰土,层厚0.8—1.13米;再向下为文化层,层厚0.4米,浅灰土。在探方的东北部,由西向东有一不规则的浅灰沟,东西长4.1米,南北宽1.4—1.64  相似文献   

18.
唐长安大明宫含元殿原状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大明宫在唐长安城外,紧靠北城墙东段,原是隋代禁苑的一部分。唐太宗李世民贞观八年(公元634年)就其地建永安宫,次年改名大明宫,准备给太上皇李渊居住。其后约三十年,唐高宗李治再修大明宫,改名蓬莱宫,于龙朔二年(公元662年)自城内旧宫太极宫迁居。因为它在太极宫之东,故称"东内",相应称太极宫为"西内"。含元殿是"东内"中轴线上第一座殿,南对"东内"正门丹风门。它是举行元旦、冬至大朝会和  相似文献   

19.
正2013年,临泉县博物馆在鲖城镇做调查时再次发现了一块楚金版,为当地近年来发现的重要文物之一。这块楚金版平面略呈长方形,长19.5、宽15.9、厚4.2mm,重12.01g(取最大值),钱体上下两侧切割痕明显,左侧上下两边有切割后留下的茬边,呈对角状。钱体正面钤有阴文方印,为大篆"郢爯"二字,字迹清晰且字口深峻,字体基本完整,惟"郢"字右上部略有变形,应是右侧切割槽挤压所致;背部略鼓(图1)。在背面的中部发现有  相似文献   

20.
<正>1908年3月17日、20日,法国汉学家伯希和在敦煌藏经洞发现了古类书残卷。他在《西域探险日记》中写道:"我又找到一份分类的类书残卷,带有反切读音。"又说:在世俗文献方面,发现"包括大量有关鹤与鹄的引文残卷"。~①伯希和将此"引文残卷"编为2526号,现藏巴黎法国国家图书馆。罗振玉跋此残卷,断定为《修文殿御览》(以下简称《御览》)唐抄本。洪业驳罗说,认为是《华林遍略》(以下简称《遍略》)。此后,学界论此残卷身世,或二说并存。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