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反对国家分裂,要求国家统一,是贯串中国历史和人民意向的主流,也是孙中山坚决不渝的政治主张.它迄今仍闪闪发亮.一孙中山的国家统一思想,有一个产生、丰富和发展的过程.造成中国近代分裂的原因是"地方的农业经济(不是统一的资本主义经济)和帝国主义划分势力范围的分裂剥削政策."因此,要谋求近代中国的统一,就必须与谋求国家独立和  相似文献   

2.
纪念孙中山先生诞生130周年孙中山──近代中国勤政廉政楷模文/张学恕图/周黎明今年,是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诞生130周年。我们缅怀他的丰功伟绩,首先要学习他一生勤政廉政,鞠躬尽瘁。"总统是人民的公仆"1911年10月,武昌起义后,宣布独立的17...  相似文献   

3.
19世纪中叶以后,西欧各国海上东来,撞开中国国门,刺激了近代中国海洋性因素的生成与培育,对中国国家构建产生了深远影响。西欧各国的领土主权观,极大地冲击和销蚀了传统中国普世王国形态下的主权观念,促进了近代中国主权观念的衍生。同时,近代中国也利用了西欧各国对主权和国际法的界定,确立了中国领土管辖范围的界限,强化了中国海洋领土观念,但是影响中国长远发展的海洋制约性因素并未从根本上消除。  相似文献   

4.
胡雪  杨咏梅 《沧桑》2011,(1):98-99,103
民族国家是现代国家的基本形态,具有领土、主权独立、垄断合法使用暴力、民族主义政治文化和统一的国内市场这五个特点。中国民族国家作为一个多民族国家,它的演变和发展有其自身的特点。本文从三个方面介绍了强化中国民族国家认同建设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5.
田日隆 《广西地方志》2001,(5):17-19,F003
辛亥革命前夕,孙中山派出大批同盟会骨干到梧州开展革命活动,使梧州成为武昌起义成功之后率先在广西举起义旗,脱离清廷,宣告独立的城市。为扫除官僚军阀,削平内乱,统一中国,孙中山曾三次驻节梧州,督师北伐,为北伐战争胜利奠定了基础。孙中山还关心梧州的经济建设,提出以梧州为中心,全面开发整治西江的宏伟设想,解放后,他的宿愿逐步得以实现。孙中山伟大爱国思想和不屈不挠的革命精神,为中华民族解放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崇高品格,给梧州人民留下宝贵的精神财富。梧州人民永远崇敬他,缅怀他。  相似文献   

6.
<正>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刚刚经历从帝制向共和制的转型,中国人现代民族国家的领土主权观念也在萌生和形成过程中。晚清的疆域变成中国公众所熟悉的国家领土主权知识,需要一个长期的教育过程。比如,在当时的教科书中有关晚清以降中国领土主权的历史知识是如何呈现出来的?从事这些教科书编纂工作的民族精英们,又是如何处理晚清的疆域知识与民国所继承的现有领土边界的历史关系的?需要强调的是,在一战时期的中外关系中,日本对于中国国家主权的侵犯及在此后民族记忆的塑  相似文献   

7.
廖仲恺是我国民主革命杰出的政治活动家,国民党左派的光辉旗帜。他为祖国的独立、民主、统一、富强奋斗不息,为中国人民的革命事业鞠躬尽瘁。正如周恩来所说,廖仲恺“晚年的政治生活是光荣的。”他在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的影响和推动下,以坚忍不拔的精神,积极协助孙中山确定和坚决执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革命政策,促成了第一次国共合作,成为“无产阶级的好朋友”。他与共产党人以及其他革命志士一起,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近代史上,孙中山率先提出了“振兴中华”的口号。这个口号作为时代的强音,集中体现了中国人民要求民族独立和国家强盛的强烈愿望。因此,对孙中山振兴中华思想的研究,也一向受到史学界的重视。中山大学林家有教授所著《孙中山振兴中华思想研究》(广东人民出版社...  相似文献   

9.
英俄私分帕米尔与清政府的立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19世纪末的中亚为背景,运用新近刊布的国内外档案、文书等第一手资料,详尽论述了清末英俄以强凌弱,私分帕米尔,瓜分中国领土的经过,并对清政府为捍卫国土主权,与英俄据理力争的严正立场予以新的阐释,以深入理解该时期英俄争夺中亚势力范围的真实目的和清政府的领土主权意识,对稳定新疆局势,维护祖统一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政区是国家行政管理的区域组织系统,实施国土管治的空间组织形式。无论海陆国土,只要纳入某个政区体系之内,即为国家领土主权范围。而从制度文化而言,行政建置也是一种国土划分和行政管理制度,无论对大陆还是海洋都具有同样重要的制度文化意义,对中国南海而言,历代中国政府都将这种海洋制度文化施之于南海广大海域,为中国对南海拥有领土主权的一个有力的历史证据。  相似文献   

11.
从国际法论中国对钓鱼岛群岛无可争辩的主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钓鱼岛群岛位于中国东海大陆架的东南边缘上,属于中国台湾附属岛屿的组成部分。根据国际法庭关于“大陆架的主权界限之划定,应符合沿海国家陆地领土自然延伸的原则”,钓鱼岛群岛是中国大陆架的延伸部分而为中国的自然领土;根据《海洋法公约》,中国对钓鱼岛群岛享有无可争辩的主权;根据国际法关于“领土的固定性”原则,钓鱼岛群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固有的领土。日本窃取钓鱼岛群岛,完全违反国际法准则。  相似文献   

12.
今年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一孙中山先生诞生一百三十六周年。孙中山从青年时代起就怀着满腔悲愤和爱国激情投身革命,为拯救中国,振兴中华,远涉重洋,四处奔走,为革命殚精竭虑、鞠躬尽瘁。孙中山领导的民主革命,得到了海外各地华侨忠贞不渝的鼎力支持。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近代史上,伍廷芳占有诸多“第一”:第一家中文报纸《中外新报》的创办者;第一位自费留洋获得博士学位的中国人;第一位取得国外律师资格的华人;香港立法局首位华人非官守议员等。他虽然出生于平民之家,却从小怀济世之志,勤奋好学。留洋归国后,以丰富的学识和才干,纵横近代外交界,折冲樽俎,为国效力。晚年反对帝制,赞成民主共和,倾力支持孙中山领导的民主革命,鞠躬尽瘁,死而后己。美国《世事》杂志载文称他是一位受爱戴的人,“他对他的国家贡献了无可估计的利益”。  相似文献   

14.
岑沫 《文史春秋》2011,(10):20-35
100年前,中国伟大的近代民主主义革命先行者孙中山为了实现他的“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纲领和三民主义,建立一个独立、民主的统一国家,自1907年冬始到1922年夏止,曾多次亲临广西,联络会党,领导起义,统一两广,督师北伐,会见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形成了“以俄为师”及“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的思想,宣传和实践他的民主共和、富民强国、振兴中华的宏愿。在广西许多地方留下了这位伟人的革命足迹与思想光辉。值此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之际,特撰本文,再现风云激荡岁月中的孙中山先生在广西的革命历程,以资读者缅怀纪念。  相似文献   

15.
近代中国政府和人民维护南海诸岛主权概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近代中国政府和人民维护南海诸岛主权概论吕一燃南海诸岛指的是我国的东沙群岛、西沙群岛、南沙群岛和中沙群岛。南沙群岛岛礁最多,分布海域也最广,西沙群岛次之,东沙群岛又次之,中沙群岛实际上是未露出水面的暗礁。这些群岛是中国的固有领土,千百年来,中国人民世世...  相似文献   

16.
近些年来,东南亚有些国家不顾历史事实,不断宣称对西沙、南沙群岛拥有"主权".早在1988年5月12日,中国外交部针对越南当局接连声称西沙、南沙群岛是越南"领土",攻击中国不愿和平解决争端等就发表过备忘录,申明中国原则立场,通过大量事实证明西沙、南沙群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中国自古至今一直拥有对这些群岛的主权,并进行实际管辖.  相似文献   

17.
威斯特伐利亚和会上,法国和瑞典作为战胜国并在未停战的前提下,以领土要求为主要内容的主权扩张成为整个和会的重要议程。法国和瑞典作为三十年战争中获益最大的国家,他们如何能在战争结束时获得如此丰厚的"战利品"成为战后世界格局的掌舵者,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本文将通过对法国和瑞典在《威斯特伐利亚和会》上所提出的领土要求来分析其主权主张。  相似文献   

18.
新中国45年:爱国·反霸·社会主义金隆德新中国建立45年来,在爱国、反霸、社会主义的旗帜下,我国各族人民展开了中国有史以来最复杂的斗争,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这里仅对若干重大事件作一简要回顾。爱国主义就是要坚决争取和捍卫祖国领土主权的独立、统一和完整...  相似文献   

19.
华夏民族与国家的演进和互动走着一条与西方不同的发展道路,由此形成古代中国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的同一性传统及民族意识中的民族与国家认同相一致的深层价值结构,同时也导致古代中国独特的政治地缘与民族地缘的特征。它使中国在国家与民族认同上呈现重要特点:即族别上的兼容性、民族统一与国家安全的一致性、文化的开放性。近代以降,传统家天下的国家与民族意识受到严峻挑战,其认同观念面临断裂和重新阐释、再塑的问题。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近代仁人志士积极探索民族国家的重建途径,创造性地提出政治革命与民族革命相统一的思想,并以此为核心构建近代中华民族国家中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新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20.
争取和保持国家统一,反对帝国主义瓜分中国,反对军阀割据,建立统一、共和制度的多民族国家,是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中民族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随着他的思想与革命活动的发展而不断充实和丰富其内容。为实现和谋求国家的统一,孙中山奋斗了一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