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明孝陵是全国重点物保护单位,康熙御碑位于碑殿正中,碑高3.85米,宽1.42米;龟趺长2.69米,宽1.64米,高1.06米。碑上竖刻“治隆唐宋”4个大字,每个字径69厘米,碑正面右上方镌刻“康熙岁次己卯四月望日敬上”12字。  相似文献   

2.
《东汉巴郡太守樊敏碑》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谢凌 《四川文物》2000,(1):35-39
《巴郡太守樊敏碑》刻于东汉建安十年(205年)三月,位于今四川省芦山县境内。碑通高2.92米,宽1.23米,厚0.26米,上方微削,圆顶,圭首作二螭龙,首向右抵于碑肩略似螭拱状,碑首中稍偏右镌篆文“汉故领校巴郡太守樊府君碑”12字,额篆分为两行,每行6字,其下有圆形穿眼,穿下为碑文,隶书22行,每行29字,碑下龟趺首偏向右,龟背凿有深糟以放置墓碑。碑阴有北宋丘常、南宋程勤懋的护碑题跋。  相似文献   

3.
在今白云山景泰坑旁一条幽僻土径上置有刻立于清光绪十二年三月十三日(1886年4月1日)的古碑一方,草木掩隐,鲜为人知。碑高1.4米,宽0.6米,麻石质,碑貌完整,字亦可辨,文曰:  相似文献   

4.
《福建史志》2012,(5):45-45
位于松溪县城西虎山公园一座七级古塔——奎光塔下的一片草坪前.竖立着当地多年来收集到的历代碑刻10余块,其中有一块高2米、宽1米的青石草书石刻碑铭特别引人注目。这就是经文物专家考证、认定为我省现存最早的古代交通法规实物之一——南宋交通法规碑。  相似文献   

5.
天然亮碑     
在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首府都匀市马鞍山森林公园景区的青云湖岸,仰视旗子坡的脊梁上,有一独立巨石,形似石碑。当夕阳照射时,它闪闪发亮,故当地村民称之为“亮碑”。“亮碑”折射青云湖水,微波荡漾,又形成了水面上千万鱼鳞般的神奇景观。这块“亮碑”,出土部分高3.16米,宽0.93米(底部宽1.37米),厚度1.34米。从巨岩左侧近观,形如长发仙翁。“亮碑”两旁延伸的岩石,形态自然优美,可供人们游憩,远观匀城景色,近看清泉滚滚,湖水鱼跃。前往青云湖挑龙泉水饮用和漫步登高“碑”前观赏、摄影留念的游客络绎不绝。据当地村民廖启龙、何道国等老人们…  相似文献   

6.
长治南垂村发现一块唐代石造像碑长治市博物馆1987年5月20日,长治市博物馆的同志在本市北郊南垂村一居民院内发现了一块石造像碑。现介绍如下:碑系青石质,高1.17、宽0.25米,呈长方形;座高0.25、宽0.74米,呈长方形,带座通高1.42米,顶帽...  相似文献   

7.
1996年10月30日,位于白水县城西南部的白水中学在取土基建时偶然发现夯土建筑基础一处(图一),并在距地表约4米的夯土层中发现残缺不整的造像碑五通、八棱石经幢一块,它们被整齐地置放在建筑基础的正中部位.并且在施工过程中,发现在距地表2米处的夯层中央有一直径为6厘米的六棱形直孔,深约4米。  相似文献   

8.
泉州市博物馆“泉州历史文化”陈列展厅陈列一块明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欧阳将军忠节祠记”碑.碑文记载一位不为人知的明代抗倭英雄欧阳深及其英雄事迹。该碑系石灰岩,通高2米.宽0.95米,厚0.1米。  相似文献   

9.
广州市荔湾区五眼古井一侧有一方石碑,日《敕封广济桐君庙碑》,碑高1.9米,宽1.1米,楷书,碑周浮雕龙纹。盖述第一次鸦片战争期间,英军攻占广州城北越秀山,踞高临下,炮袭广州内城,时值暴雨,英人火炮丧失  相似文献   

10.
雒惊璟 《丝绸之路》2014,(10):31-32
嘉峪关“天下雄关”碑由肃州总兵李廷臣1809年视察防务至嘉峪关时书写而成,后来镌刻成碑,立于嘉峪关东坊一里道左,即现在东闸门东南处。1842年,林则徐一行出关外,见西面楼上有额日“天下第一雄关”,又路旁一碑亦然。说明此时的“天下雄关”碑已移至西门外。本文依据文献资料论证了嘉峪关“天下雄关”碑位置的历史变迁。  相似文献   

11.
2002年,徐州出土一块晋碑,本文对以往的考释文章从碑文的断句、释文与碑的性质等问题提出了新认识,认为该碑并非建筑记事碑,而应是墓志铭。  相似文献   

12.
一简述绛州碧落碑现存于新绛县博物馆(原龙兴寺址,唐初称碧落观),1992年建碑亭予以保护。碑为青石质,通高2.55米,宽1.03米,厚0.21米。碑身长方形,高2.25米,底座0.30米。碑阳篆刻630字,共21行;碑阴上段刻唐开元三年(公元715年...  相似文献   

13.
上世纪80年代中期被重新发现于唐县的“古唐侯国”碑为一方异代一体碑,其一面为康熙年的“禁革陋规”碑,另一面为光绪年的“古唐侯国”碑。本文对此碑两面碑文的作者、刻制历史背景及其内容、意义作了综合分析考证。  相似文献   

14.
胡开辉 《四川文物》2006,5(1):67-69
樊敏碑是东汉巴郡太守樊敏的墓碑,现藏于芦山县芦山东汉石刻陈列馆内。樊敏碑多次倒塌,现所见之碑趺,应为南宋扶植樊碑时所易,原碑趺应为类似高颐碑之“方趺”。  相似文献   

15.
"大代持节豳州刺史山公寺碑",2004年7月发现于甘肃省宁县,碑身仅存上半部.残高1.35、宽1.1、厚0.37米.碑四面均刻有文字,内容可分为两大部分:一是北魏正始元年(504),持节、督豳州诸军事、冠军将军、豳州刺史山累为孝文帝建寺立碑之事的题记,以及豳州地方官吏的题名,分布于碑阳、碑阴下部和碑两侧;二是碑阴上部隋开皇六年(586)的一个造像题记及佛社成员的题名.此碑吴荭等人有文章介绍其基本情况,另附有碑身局部照片、碑阳和碑阴拓片、录文等内容,并对碑中内容做了分析[1].  相似文献   

16.
在今广州荔湾区宝华街文昌南路洪恩里(一处偏僻的巷道)发现一方石碑,麻石质,高2.1米、宽1.2米,刻立于清光绪四年四月六日(1878年5月8日),盖为时钦加盐运使衔广州府正堂冯泰松奉两广总督刘坤一、广东巡抚张兆栋之宪令,晓谕严禁西关洪恩里一带娼寮赌馆之事宜。碑貌完整,碑文清晰,日:  相似文献   

17.
贡院石碑     
贡院石碑,位于贵阳市乌当区下坝街上(现已搬到下坝乡喇平村下院村民组)。碑高1.2米,宽0.8米,厚o.12米,青石。建于清道光8年(1829年)农历十二月初四日,距今已有180余个春秋。碑眉为“万民沾恩”,碑文为小楷,阴刻,共1040字,多用繁体字和异体字书写。因置于贡院大门内侧,未受风雨侵袭,字迹清晰可见,无标点符号。全文如下(文中标点符号系笔者所加):  相似文献   

18.
龙腾 《成都文物》2000,(4):26-27
今年6月14日,蒲江县城东8公里之天华镇公议村8组发现唐碑1通。该碑原在天齐院(王家祠),“革”中被抬去砌扬波堰堰口。埋于地下2米深处,最近,洪水冲垮堰口。公议村物保护管理组杨光中、罗家均、周辉等人发现,使此碑重见天日。此碑长1.94米、宽84.5厘米,厚16.5厘米,为灌县青石刻成。重达千斤,请8位青年农民才抬回公议村。  相似文献   

19.
2007年8月上旬,靖江09号地块平整场地时,在原孔庙的地下,露出一块硕大无比的巨碑。此碑材质坚硬。非一般石碑可比,重约8-10吨,碑体连基座高4.4米,宽1.68米,厚0.4米,碑面满汉双文,分左右排列,其文字埋前已被糯米汁拌灰浆涂平。此碑露出地面后。因无人问津,被重型机械压碎、砸断、分离成四块。从依稀露出的部分汉文内容看,是清雍正二年(1724年),  相似文献   

20.
2002年9月,在南京总统府大院北部建设工地出土了一块明正统二年(1437)的“嘉言”碑。当时石碑已经断裂,右下角已残缺,碑宽78厘米,厚22厘米,据推断.原碑长约148厘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