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正>宁古塔(今黑龙江海林、宁安)是清初著名的流放地之一。宁古塔流人是一个特殊群体,主要是指在清初遣戍制度之下,那些因反抗清朝统治、或触犯刑律、或因其他种种原因遭受惩处而被遣戍到这一地区,以备屯种、筑城、置驿的人(包括犯人及其亲属)。这些流人中有高官大吏,也有文人学者、名卿硕彦。顺治十六年(1659年)被遣戍到宁古塔的方拱乾就说过:宁古塔"华人(汉人)则十三省,无省无人"(方拱乾:《绝域纪略》)。足见宁古塔流人来自地域之广泛。而  相似文献   

2.
<正>宁古塔不是"塔",而是一个城名,是清朝关外一个流放罪犯的场所。旧城在今黑龙江省安宁县西海林河南岸旧街镇。宁古塔属边远地区,旧时,这里环境  相似文献   

3.
宁古塔为清发祥地,流人多集中于此,因有诸种之记录。吴桭臣《宁古塔纪略》记康熙二十年(1681年)辛酉九月二十日(11月1日)其父子南旋.自宁古塔出发,经今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而抵山海关,又七日达北京。清初流人远谪,初在宁古塔,后乃发遣卜魁城(今齐齐哈尔市等地),故《宁古塔纪略》所志诸驿站,无异山海关至宁古塔间一交通里程表,兹作疏证如下。彼称离宁古塔,内眷送至一朗冈而别。按:桭臣又称一朗冈“即宁古镇城进京大路”。  相似文献   

4.
<正>宁古塔,满语"六个"的意思,是满族的发祥地之一。有清以来,这里不仅是黑龙江东部地区的边疆重镇、抗俄前沿,又是遣戍流人的安置之地,同时也是人文荟萃之地、文献之邦,是黑龙江东部地区的  相似文献   

5.
柳成栋 《黑龙江史志》2011,(8):24-26,30
<正>宁古塔,有清以来,这里不仅是黑龙江东部地区的边疆重镇、抗俄前沿,又是遣戍流人的安置之地,同时也是人文荟萃之地、文献之邦,是黑龙江东部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历史文化名城。流人谪戍于此,在带来与传播中原优秀文化的同时,又根据  相似文献   

6.
黑龙江相对独立的方志产生于清代,主要是流人所撰写的侧重于舆地和风俗的方志。清代流人方拱乾在康熙元年七月,据在宁古塔见闻,写成《宁古塔志》是黑龙江第一部风物志。方拱乾的子孙在其后又纂修了《卜魁杂志》、《龙沙纪略》、《卜魁风土纪》。因此,方氏在黑龙江的筑志史上有开创之功。本文从流人、流人文化入手,研究了桐城方氏的流人生涯,及其流放期间纂修的有关黑龙江的方志,桐城方氏对黑龙江的贡献。  相似文献   

7.
高艳 《黑龙江史志》2012,(14):32-34,37
<正>这里是黑龙江省海林市,也就是清代著名的流放地宁古塔旧城。顺治十六年七月十一日,因"南闱科场案"被流放的吴兆骞、方拱乾等八名举子及家人,历经一百二十多天,到达了这里,开始了生死未卜的流放生涯。  相似文献   

8.
清代初期的宁古塔名震中外,永载史册。但其风俗传闻较多。本文以清初在宁古塔地方生活过的几位汉人著作中明白无误的记述为依据,进行论证。  相似文献   

9.
1662年(清康熙元年) 8月10日 方拱乾在杨州他的“荷阴客舍”中写完了记述宁古塔地区历史的地方志——《绝域纪略》(又名《宁古塔志》)它是黑龙江的第一部地方志。  相似文献   

10.
一、早期的私塾教育清初,黑龙江地区中西部广大地区人口稀少,文化教育十分落后。顺治十年,清政府设宁古塔昂邦章京,康熙元年升为将军,于是牡丹江流域成为地方政治中心,开发加快,文化教育也随之有所发展。清代黑龙江地区最早的文化传播者是那些流放到此的内地士绅、学者,如杨越、吴兆骞等。当时流人之子杨宾说:“宁古塔书籍最少,惟余父有《五经》、《史记》、《汉书》、《李太白全集》、《昭明文选》、《历代古文选》。周长卿有《杜工部诗》、  相似文献   

11.
詹俊峰 《清史研究》2023,(5):125-135
受曾静案影响,吕留良后人被流放宁古塔,成为清代历史上影响很大且为后人所熟知的流人案例。通过查阅满汉文档案,并结合田野调查,可以发现,其后人于乾隆三十年前后又从宁古塔被发配到齐齐哈尔,形成再次发配事件。该事件缘于其孙子吕懿兼和曾孙吕敷先违例捐监事发,经过严厉审查惩罚,将其再次发配。透过此次事件可以看出,该案件对清代的流人政策产生深远影响;亦推动我们重新审视宁古塔流人的境况,一方面宁古塔可能并非学界所认定的那样苦寒不堪,另一方面宁古塔流人的生活相对容易,并非学界所描述的那样异常凄惨。  相似文献   

12.
宁古塔将军城是清政府设置的管辖黑龙江、乌苏里江流域广大地区的东北边疆著名重镇。位于海林市旧街镇旧街村西侧旧城墙脚下的有一个很小的宁古塔乡土教育博物馆。 说是博物馆,其实只是旧街乡宁古塔小学的一间10几平方米大的教室,旧石器时代的石臼;各个历史时期的铜器、印章、钱币等珍贵文物陈列其间。令人称奇的是,这里  相似文献   

13.
位于黑龙江省的海林和宁安市的宁古塔是清代东北地区最著名的流放地。300多年前的宁古塔尚未开化,气候严寒,人烟稀少,号称"荒徼"。据史料,仅在清初顺治年间,因科场案、浙东通海案及文字狱等被流放到宁古塔的就有数千人。更有无数不知姓名的流人永远地留在了宁古塔,再也没有回去。本文主要谈谈清代文人的流放生活。  相似文献   

14.
清人之记录黑龙江,初止于宁古塔,次乃及于卜魁(今齐齐哈尔),作记者多流人及其子孙,如方拱乾重孙式济之作《龙沙纪略》是矣。英和以承办宝华峪地宫浸水案于道光八年戊子之冬遣戍,仓卒东行,十一年辛卯释归,而赋则成于九年己丑,刊于十年庚寅,犹属流人之手笔。以言遭遇,未免凄楚;以言著述,有功边裔。事物都是两面的。  相似文献   

15.
《叶赫行》是清代史家杨宾于康熙二十八年(1689)赴黑龙江宁古塔省亲途经叶赫时所作的一首乐府诗,全诗共十三句,三十六联,二百五十一字,收入其著作《柳边纪略》卷五。此诗可以说是一部叶赫“兴衰史”,诗中的叙述极具史料价值,可以与许多有关史料相印证,在研究清入关前史中举足轻重。一、从杨宾及常明的身份可证实这段史料具有较高的真实性与可靠性清人杨宾,浙江山阴(今绍兴)人。生于清顺治七年(1650),卒于康熙五十九年(1702)。杨宾因其父杨越被清政府流配于宁古塔(今黑龙江省宁安县),曾两次从中原赴宁古塔,一次是省亲,一次是迎父丧扶老母归中…  相似文献   

16.
《文史天地》2008,(9):71-71
在电视连续剧《康熙微服私访记》《铁齿铜牙纪晓岚》以及《宰相刘罗锅》等反映清朝生活的电视剧中,经常会听到不同时期,不同皇帝动怒时的一句经典台词:将某某发往宁古塔,永世不得人关!那么,何为宁古塔?宁古塔又在何处?  相似文献   

17.
<正>《宁古塔纪略》之书,清吴振臣撰。吴振臣,字南荣,小字苏还(取往还故里之意)。生于清康熙三年(1664年),卒年不详。吴振臣终身不仕。其父吴兆骞(字汉槎)以科场案流放宁古塔二十余年,他就出生在那里。后因其父得友人顾贞观的帮助,为言于清初著名词人纳兰性德,经性德父明珠(康熙时官至兵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的营救,得以赎还,方相从入关。作者这段不平凡的生活经历,对他后来写作《宁古塔纪略》是有很大帮助的。正像他自己所说的那样,"余生长边陲,入关之岁,已为成人。其中风土人情,山川名胜,悉皆谙习,颇  相似文献   

18.
黑龙江省宁安县,作为一座古老的城镇,它的古迹是很多的,“泼雪泉”便是其一。据《宁安县志》载:“城西观音阁后山冈下,有桥(即大石桥)一,泉一……泉名泼雪,为清季寓贤张缙彦所题志,流清味甘,不让于江南诸大名泉。”从它被命名为泼雪泉之日起,三百年来,一直为人们所凭吊与激赏,而且,时至今日,随着它又被命名为宁安名酒之商标,也更加为世人所熟知了。但是,泼雪泉的命名者张缙彦是何许人?泼雪泉是否还有过另外的命名?一般人则恐怕不得而知了。关于这些,仅就笔者所知,简介如下……清初,宁安的前身宁古塔,不仅是抗俄  相似文献   

19.
在清代,清政府为了对东北地区特别是黑吉地区实施有效的管辖,相继设立了各级地方管理机构.由于地处边陲,均由军事将领担任地方军事、行政长官.早在明万历三十六年(1608)时,努尔哈赤就派兵驻防宁古塔.清初为了抵御沙俄对黑龙江区域的侵扰,将宁古塔驻军将领升格为梅勒章京(副都统).其首任将领沙尔虎达,为世居虎尔哈(依兰地区)的瓜尔佳氏,归附努尔哈赤后被编入满洲镶蓝旗.  相似文献   

20.
爱新觉罗家族史上赫赫有名的"宁古塔贝勒",其实不过是"六台子寨主",比较正规的汉字对音应当是"宁公台贝子",更接近史实的对音应当是"宁公台额真"。对此,论辩证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