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邦达古巴     
十几年前,在墨竹工卡的公路沿线或乡间小道上,经常看到一个赤身裸体的男子四处奔走,人们都叫他“邦达古巴”。“邦达”是该县直工区一个乡的名字,“古巴”藏语即为哑巴,“邦达古巴”也就是邦达乡的哑巴。  相似文献   

2.
论点摘编     
邦达昌"在康定设立商号后的复兴美朗宗贞在《西藏研究》2007年第四期上发表关于邦达昌家族在康定设立商号后复兴的论文。十三世达赖喇嘛时期,"邦达昌"是较早开始经营中国西藏与英印贸易的藏族大商家之一,西藏地方政府把出口英印的西藏羊毛列为专卖商品,"邦达昌"家族成为当时西藏地方政府经营羊毛的代理商。十三世达赖喇嘛圆寂后,"邦达昌"开始转向中国内地与西藏之间的贸易,  相似文献   

3.
邦达仓大院位于八廓东南拐角处。转过白拉姆,绕过“甘丹塔青”,绕赛巷路口西侧的高大建筑,就是邦达仓了。大院的名字来自于它先前的主人,西藏著名大商户“邦达仓”。  相似文献   

4.
说起邦达仓在八廓街的老房子,就不能不提及擦绒家族,这所历经风雨的院落原本属于擦绒家。在20世纪40年代,擦绒·达桑占堆将房子转卖给邦达家族,离开了八廓街的老城区。  相似文献   

5.
曾经在克里姆林宫"御膳房"的退休老人邦达列夫讲述了"御膳房"鲜为人知的一些事情。选人:查遍家中亲属档案邦达列夫在被挑选进入克里姆林宫"御膳房"之前,曾经在莫斯科一家有名的饭店工作,并拥有高级烹调技师职称,时年27岁。克格勃有关部门曾经对他悄悄观察了好几个月的时间,查遍了他的家谱和亲属档案,最终才挑选他为克里姆林宫的大厨师。  相似文献   

6.
和达氏玛·热特那·土拉德哈一样,因为经商而从一个异乡人到入住八廓街,最终成为“八廓人”的大有其在。西藏近代有名的巨商邦达仓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只是和八廓街大多数从事小本买卖的商户不同,邦达仓家通过取得西藏羊毛的经营权而赚得暴利,后来买下了大贵族擦绒家在八廓街的老宅,并通过与贵族的联姻,一跃进入了拉萨的上层社会圈。  相似文献   

7.
午后的火供     
2006年初,我们在邦达仓大院碰巧纪录了一次完整的火供仪轨。 火供.是佛教密宗的一种特殊的供养仪轨.它通过焚烧供品、谷物、树枝、咒符等来供养神灵.通常用来祈求祥和平安.也有用来降伏妖魔的。邦达仓这次火供的主要目的是驱邪.阿佳穷达说,这样的火供在八廓街经常有的,一般是院子里的人们一起商量好.凑钱请来僧人举行火供。  相似文献   

8.
邦达仓“森厦”(森厦,贵族城市府邸)位于八廓街东南角,与大多数拉萨老城里的贵族府邸一样,在外侧用一道毫无特征的厚重石墙将自己封闭起来——仅通过一座辉煌的房门与外界取得联系,让外来人很难从外观上一探究竟。在外部,或许是出于宗教道德或社会传统观念的考量,贵族的“森厦”如居住其中的贵族们一样,表现出一种“不事张扬”和“谨小慎微”的拉萨旧贵族品质。邦达仓自然也不例外。  相似文献   

9.
邦达仓"森厦"(森厦,贵族城市府邸)位于八廓街东南角,与大多数拉萨老城里的贵族府邸一样,在外侧用一道毫无特征的厚重石墙将自己封闭起来——仅通过一座辉煌的房门与外界取得联系,让外来人很难从外观上一探究竟。在外部。或许是出于宗教道德或社会传统观念的考量,贵族的"森厦"如居住其中的贵族们一样,表现出一种"不事张扬"和"谨小慎微"的拉萨旧贵族品质。邦达仓自然也不例外。  相似文献   

10.
行走川藏     
1.金沙江第一大拐弯 2.虎跳峡峡口 3.川藏线第一险关雀儿山娅口 4.透过经幅窥见四姑娘山 5.邦达草原行走川藏@田锦凡~~  相似文献   

11.
《西藏人文地理》2005,(6):88-91
十月的芒康正是收获的季节,码在屋顶的厚厚青稞垛在夕阳下闪着金色的光芒。“芒康”是藏语“奇异富饶之地”的意思,这里的海拔不到四千米,川茶、滇茶进藏都路经芒康,而藏区的珍贵药材和土畜产品也要经由芒康运出。而这里,正是显赫的邦达仓家族的故乡。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上半叶,古老的中国正经历着痛苦的涅檠.西藏——作为中国的一部分——也同样面临千年未有之变局。外国入侵、人心不一、中央政府无暇顾及。这片有着千年历史的雪域高原在外来因素的刺激下,也开始踏上艰难的自我救赎之路。擦绒的军事改革、龙厦的“求幸福者同盟”和邦达饶嘎等成立的“西藏革命党”,无疑是部分有识之士推动西藏近代化做出的宝贵探索。  相似文献   

13.
土呷 《中国西藏》2008,(6):80-83
昌都地区的芒康,在整个藏区具有很高的知名度。这个知名度一是来自于芒康这个地名。无论是西藏早期历史上的"上部阿里三围如池沼,中部卫藏四如像沟渠,下部朵康三岗若田地"也好,还是后期形成的"上阿里三围、中卫藏四如、下朵康六岗"的地域概念中,始终都有"芒康岗"这个古地名。而"芒康岗"的中心即为现在的芒康县。可见芒康的知名度由来已久。二是来自活跃在茶马古道上以邦达家族为代表的善于  相似文献   

14.
《营队请求火力支援》和《最后的炮轰》是苏联当代著名作家尤·邦达列夫的成名作,也被称作“战壕真实派”的代表作。它们曾在苏联文学界引起争论。在我国,对于这两部作品也褒贬不一。有的评论者认为这样的作品“宣扬了战争的恐怖和残酷”,有人则认为“表现了英雄行为”“写了一个活生生的普通人的心灵真实”。到底这两部作品表现了什么思想以及应该如何评价它们,这是许多读者都十分感兴趣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协丰祥往事     
钟颖 《西藏人文地理》2007,(5):144-148,150
今年五月底,我有机会从云南丽江出发,经中甸、德钦、盐井.芒康、邦达、左贡.林芝,最终抵达拉萨,完成“大美西藏,茶马古道”的摄影创作,途中部分路线与当年云南马帮进藏线路重合。这期间,我结识了拉萨车队队长岗日,从他口中了解到,他家曾经是茶马古道上显赫一时的商号——协丰祥——一支有近500匹骡子的商队,爷爷与他的老父亲也是从丽江沿茶马古道往来滇藏。就这样,在一个恰当的时候,我拜访了岗日的父亲,钟颖老人……  相似文献   

16.
一、雍正十三年(1735年),十二岁的纪晓岚随父亲纪容舒入居京师。三年后,在户部任职的纪容舒“不复能自训课,遂遣昀受业于东山董先生”东山董先生即字孚存,号东山的董邦达。由于他卒谥文恪,时人又称他董文恪公。董邦达虽然在乾隆朝官至工部尚书,但他的名气主要是在绘画上。《清史稿·董邦达传》说:“邦达工山水,苍逸古厚,论者谓三董相承,为画家正轨”。所谓“三董”,即董源、董其为、董邦达。由此可见董邦达在清代画坛上的地位。  相似文献   

17.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80周年和西藏和平解放50周年.由来自北京、成都、昆明、汕头的18军子女组成的“重走18军父辈进藏路”小分队一行24人(其中中央电视台军事部人民子弟兵记3人)于2001年6月5日自费乘汽车从成都出发.经雅安、泸定、康定、道孚、甘孜、德格、江达、妥坝、昌都、邦达、然乌、波密、八一、工布江达、墨竹工卡于6月17日抵达拉萨。历经13天.总行程2377公里。  相似文献   

18.
郑为 《文物》1980,(12)
读《故宫博物院院刊》第二期徐邦达同志《谈古书画鉴别》一文,提到前几年在苏州许澄墓出土的明徐渭行草《青天歌卷》的真伪问题。邦达同志认为它"字形大小悬殊,格式庸俗";结字"忽松忽紧,忽大忽小,极不匀称,甚至颠倒,失去支柱";又"各别怪字,备见丑态","笔锋散开虚飘,违反无往不收的法则";款式"地位很挤","和其他徐书真迹签名很不一样",是"末后硬加上"的等等。结论是"拙劣已极","在徐渭真迹书法中从来也没有见到过",言下之意,显然赝品无疑了。  相似文献   

19.
爱新觉罗·弘,字仲新,号瑶华道人。系康熙帝玄烨第二十四子城格亲王允秘第二子。乾隆二十八年(1763)封二等镇国将军,三十九年进封贝子,屡坐事在爵。嘉庆间授奉思将军,卒。弘的诗、书、画并佳。《清史稿》有“工画,师董邦达,自署瑶华道人。名与紫琼并”之评语。其为沧州张桂岩州判所作《咏百合花》云:瓦主何妨种玉姿,士。兰芳韵两三枝。天然太素无人识,寄语沧州老画师。爱新觉罗·弘晏@高兴璠  相似文献   

20.
正昌都地处澜沧江上游,是西藏东部最重要的城镇。这里自古以来就是重要的贸易中心,吸引着来自四川、云南、青海等地的商人。正是受这种浓郁的商业气氛的熏陶,昌都地区的藏族人也乐于从事商业贸易活动,勇于尝试各类经济冒险活动,20世纪早期的商业巨头"邦达仓"一直是人们的榜样。今天,另一位昌都企业家加永益西却成为人们茶余饭后谈论的新对象,因为他所经营的汽车驾校以及"百事亨通公司"成为当地最成功的民营企业。这样一位依靠个人努力而成长起来的企业家,他的成功秘诀是什么呢?怀着这样的好奇和疑问,笔者于201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