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钱明锵 《古今谈》2006,(3):17-19
民国年间,西溪有一座轰动中外诗坛的词客灵馆。它就是两浙词人祠。历代两浙词人祠是周庆云醵金建造的。  相似文献   

2.
我国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军事家、文学家王阳明曾流放贵阳市修文县,他在那里悟道,形成“知行合一”哲理。使阳明文化成为贵阳市特色文化的知名品牌,促成国内外学者共同认知的“王学圣地”,进一步发掘了我市旅游景点的思想文化内涵。1994年12月,由我市社科界的一些专家组织成立了“贵阳王阳明研究会”。十余年来,该研究会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和市社科联的支持下,对王阳明的研究从恢复常状中逐步形成热点,并率先在全国取得十大历史性的突破,经全市人民公议,把王阳明确定为贵阳市十大历史名人之首,阳明文化成为贵阳市的一个特色文化品牌而影响国内外,大大提升了贵阳市的城市文化品位,为增强城市竞争力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3.
唐代地方祠祀的分层与运作——以生祠与城隍神为中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唐代的地方祠祀可以划分为三个层次 :首先是由国家礼典明文规定并全国通祀者 ,其次是由地方政府所赋予合法地位的祠祀 ,最后则是由州县官府判定为淫祠者。对于地方政府而言 ,第二类祠祀最为重要 ,对它们的态度显示了国家意识形态对地方文化传统的妥协和引导。生祠和城隍神是这类祠祀的典型代表。对于为数众多、来源各异的地方祠祀 ,国家并不将其简单作为“淫祠”加以禁毁 ,更多是通过将其纳入国家礼制系统而赋予官方地位 ,其正当性来源于地方政府的认定。  相似文献   

4.
1888年由两广总督张之洞创办的广雅书院原有两祠,一曰岭学祠,为“礼宋儒诸贤之所”(台湾著名学者苏云峰先生语);二曰濂溪祠,属专礼周敦颐之所。岭学祠在书院西北,濂溪祠在东北,从坐向看,位居岭学祠上;岭学祠为礼众贤之所,濂溪祠为礼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西部大开发的今天,地区优势是否发挥以及发挥得是否充分,往往成为中国西部诸省经济、化发展的关键,而要发挥地区优势,必先了解省情,从本省历史、人、资源、交通、政治、经济、旅游等各方面,寻找优势,发现突破口,加大力度,进行开发建设,促进地区经济、化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6.
山西省万荣县宝鼎乡庙前村,汉代属名的汾阴县雎上之地。西汉元鼎元年(前116),汉武帝定这里祭后土。元鼎四年(前113),武帝首次来汾阴雎上祭后土,并建立后土祠,史称“汾阴后土祠”。汾阴后土祠,即现在的全国重点物保护单位——万荣后土庙,距今已有2100多年的历史。  相似文献   

7.
<正>把"知行合一"定义为贵阳精神,在全国各地都应该有启迪的作用。我认为,背后有一个值得我们关切、深思的文化信息。30年来,中国市场经济特别蓬勃,气势如虹,带动了全世界经济的活力,也使得中国成为经济大国。1994年联合国举行世界社会高峰会议的时候,提到  相似文献   

8.
作为士大夫瞻仰纪念宋代苏轼家族的文化圣地,三苏祠在清代文化史上有非同寻常的意义。清代诗人拜谒眉州三苏祠者络绎不绝,并留下了大量题咏三苏祠的诗篇。其中王士禛、陈维崧、蒋琦龄、张问陶、石韫玉、钱载、李德仪、何绍基、张之洞、俞陛云等是代表性人物,他们或是专程前往三苏祠匆匆拜谒,或是仕宦途中过境眉山亲临致祭,或是行船岷江遥祭三苏,或是主政四川教育间亲身参与三苏祠建设,留下的相关诗篇是研究清代三苏文化影响及其三苏祠变迁的重要“诗证”。清代诗人三苏祠题咏的史料价值与思想文化内涵是多方面的,一方面多角度真实摄录了清代三苏祠的盛衰演变,同时也反映了清代士大夫崇苏慕贤的文化心态,以及三苏在清代文人士大夫心目中的崇高地位。  相似文献   

9.
悠悠万载,人们不断发问,我们的远古祖先走过了怎样的坎坷历程?最早的祭祖之地又在哪里?本文试图找回中断湮没千年的祭祖圣地———万荣后土祠,恢复它昔日辉煌的本来面目,倘能如此,此乃我中华民族的一大幸事。黄帝建“坛”开创祭祖之先河大约在5000多年前,占据黄河中下游地区大片土地的部落首领黄帝,在古冀洲涿鹿一带(今运城市盐湖周边地区),和另一部落的首领蚩尤展开大战,历时三年有余,“执蚩尤,杀之于中冀”(《逸周书·尝麦解》)。这场部落大战最后以蚩尤失败,被肢解杀害而告终,这是有文献记载的中华民族历史上最大规模的部落统一战争。这…  相似文献   

10.
黄庭坚被贬羁管宜州,仅一年零四个月贫病而卒。民众就其居处立牌位祭祀之,70年后知府韩璧移建其祭堂,110年后张自明创建山谷祠祭祀之。明、清两朝山谷祠曾六废六兴,官民顽强传承。1986年政府移建山谷祠,2006年再建山谷祠。宜州山谷祠900年兴废蕴涵着丰富的文化、宗教、政治三大人文因素。  相似文献   

11.
姚永辉 《民俗研究》2010,(4):180-189
清代川东北南江山区的墓祠群,既具有宗祠文化实体功能和表征意义兼具的一般特质,又在巴山老林的自然生态、移民文化、宗教传播等因素的影响下,呈现出鲜明的地域色彩。其中,马氏墓祠相对保存完整,无论是其空间布局、建筑装饰,抑或族内禁令、族规、四止界畔等石刻铭文,都为探析南江山区的墓祠文化提供了一个颇具代表性的读本。此外,在空间布局上,墓祠、风水塔等链接着多姓杂居、各有分区、合作共存的乡村秩序网络,我们可借由对马氏墓祠的解析,探寻在一个经济落后、自然环境和文化都相对封闭、宗族财力和权势悬殊较小的山区,不同的宗族之间如何实现自治与共存的。  相似文献   

12.
山东地区汉代祠堂后壁楼阁拜谒图的意义是内含在汉代墓葬的升仙仪式意义之中的。在这种终极性的信仰意义参照下,祠主受祭的传统观点具有很大的局限性。通过检视楼阁拜谒图中包括双层楼阙、仙界符号、高大的正坐老者以及正在施行跪拜礼仪者的各种元素,可以肯定楼阁拜谒图的真正意义并非祠主受祭,而为"祠主拜谒王母仙界使者",是祠主由人界进入仙界的重要仪式过程。  相似文献   

13.
正"知行合一,协力争先"是贵阳的城市精神,而阳明文化则作为了贵阳这座城市的城市名片。在这一年内,习近平总书记反复提倡传统文化,以其精华来解读当今世界、当今社会,解决国家大事、民生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在出访欧盟,在教科文组织上的讲话就是一种对传统文化现代性、创造性转化的范例,以此来解读中国与外国的关系、中华文化与西方文化如何对话的例子。今天我们讲阳明文化、传统文化,无非就是要将其作一种现代创造性的  相似文献   

14.
贾红艳 《文物世界》2009,(5):43-45,61
汾阴后土祠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一处重要的历史遗迹,历史悠久,遗存丰富,具有重要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199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该祠位于山西省万荣县荣河镇庙前村,西临黄河,北濒汾水。据《资治通鉴·汉纪七》记载,汾阴后土祠正式建庙始于文帝后元元年(前163年)。  相似文献   

15.
我们太需要精神来牵引我们走向一个彼岸未知的生活——地.是如此让人着迷。我们想找寻到历史的重要线索,把我们带到那里去完成生命的一次次体验。那里是一个美妙的世界,是我们想拥有的世界。那里森林密布、溪流潺潺、山岚静默、生命安然……那里的生命享受尊敬、令人仰止。  相似文献   

16.
《祠山事要指掌集》是一部关于广德张王信仰的资料汇编,书中保存的许多碑记、官方文告、神灵事迹、仪式活动等或为他书所未见,或可证他书之误,或可与他书互补,对于研究宋代民间信仰,乃至整个中国古代民间信仰都有很高的价值。本文对该书的编纂原委、各刻本之间的源流关系、4卷残本存在的问题,以及全书的内容、史料价值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7.
《贵阳文史》2010,(4):46-47
<正>修文是明代大儒王阳明500年前"龙场悟道"创立"心学"思想的发祥地,被称誉为"王学圣地"和"王学的耶路沙冷"。为传承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打造阳明文化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树立对外开放形象,修文县先后于1999年、2002年、2005年、2009年举办了4届"国际阳明文化节"。阳明文化节不仅给国内外专家学者研究这位"中国儒学的最后一  相似文献   

18.
贵阳初旅     
白舒 《贵阳文史》2012,(1):96-96
披着初秋金色的薄阳,怀着陌生凄惶的心境,我又蹒跚地踏上了这生命的征途,仿佛那是永远觅不到沿崖的远程。在南郊一个幽穆的村落里,我将辛劳与奔波的心田安定在那儿。贵阳的四郊是恬美的,它仿佛年轻少女般的娇容,蕴藏着永恒的青春与不褪色的鲜艳,  相似文献   

19.
人们常把井叫做“一口井”、“一眼井”,“口”仿佛在诉说,“眼”却神秘的占据了我们的生活和心灵。尤其是那些双井,更似人的一双灵目,把天地的美丽秘密一点一点泄露给我们。 江苏的人文传统是依水而生、依水而兴,北有大海与良港,  相似文献   

20.
福德祠绿野亭是一个在1819年新加坡开埠初期华人移民帮群分立和帮群间互动的社会环境下产生的社团组织,至今仍活跃在华人社会舞台。在新加坡殖民地时代,该社团既是庙宇与坟山组织,处理广、客移民的信仰与身后的营葬、祭祀等事宜,也是广、客移民十一所社团最高联合机构,承担团结、凝聚与整合两社群的功能。本文运用绿野亭保留下来的碑铭、账本、会议记录、章程等金石与文字资料,重点讨论1824至1927年的福德祠绿野亭运用中华文化资源,在新加坡殖民地时代所走过的社群整合与建构制度化的历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