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经过半个多世纪的潜心发展,日本已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军事大国”。日本积极扩充军事实力,努力发展核武技术,不断强化日美军事同盟关系,在“半遮半掩”中,已在“世界军事大国”的危险道路上越滑越远。这不能不引起亚洲邻国和国际社会的高度警惕。  相似文献   

2.
从20世纪初直至21世纪初的今天,日本长期对外结盟,历经日英、日俄、日德、日美同盟。在日本近百余年的结盟历程中,其结盟视野一直高度关注中国,中国往往被视为同盟构建前的牺牲品、同盟建立后的胜利品或者同盟的对抗对象,这对中国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面对日本对外结盟的长期性,中国崛起的现时性,中国应走出以结盟对抗结盟的困境,谋求从被动回应到积极面对,以参与机制来化解同盟机制,以实力促合作谋和谐。  相似文献   

3.
尽管日本的对德结盟政策实施于20世纪30、40年代,但日本的对德结盟论出现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它经历了三个阶段。日德同盟的建立经历了准同盟时期和同盟时期。在日德同盟构建前后,从结盟的角度来看,日本存在着另一种结盟构想:利用德国与苏联的关系,调整日本与苏联的关系,如果有可能,缔结日苏同盟,从而进一步缔结更大的日德意苏四国同盟。  相似文献   

4.
论二战期间澳美军事同盟关系的建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澳大利亚外交和防务政策演进的一个主要特点就是在保持与英国传统关系的同时,寻求美国对澳的安全保护.二战以前,由于受制于澳英隶属关系以及美国对外战略的价值取向,澳美关系难以取得突破性进展.第二次世界大战是对国际关系产生重要影响的事件,战争的特殊背景不仅使得澳美正式外交关系得以建立,而且因出于反击日本侵略的共同需要,两国结成战时军事同盟.澳美军队联合作战不仅扼制了日本的侵略气焰,而且建立了相互合作与信任的机制.这就为战后澳美同盟关系的缔结奠定了基础并提供了范式.  相似文献   

5.
日美同盟关系对日本政治与外交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力。野田政权以重塑日美关系为支撑,改善同大国和周边国家关系,调整民主党的战略,谋求日本政治稳定的动向尤其显著。在政权面临再交替挑战的微妙时期,日美关系的调试承载着美日多方面的诉求。野田政权与奥巴马政权以四大课题为核心,对日美关系进行战略性安排、策略性地修复,其实质在于解决或跨越难题达成双赢,稳定和强化政治支持谋求长期政权。  相似文献   

6.
近代以来日俄关系的发展道路是十分曲折而复杂的。两国间存在严重利益冲突的敏感问题至今仍未得到解决。其中,领土问题是制约两国关系进一步发展的关键因素。同时两国关系的改善也受到日美同盟的牵制。但尽管有这些障碍,在可预见的未来,俄罗斯与日本仍将继续发展和扩大彼此间的合作关系,这是由双方的国际战略、政治安全及经济利益所决定的。这一趋势有利于亚太地区大国关系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7.
移民问题是19世纪末至20世纪20年代影响日美关系最重要的问题之一。日美两国围绕移民问题产生的外交纠纷与日美在远东太平洋地区逐渐发生摩擦和争执的时间是吻合的。日俄战争特别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日本的大国心态急剧膨胀,引发了美国人对国家利益与安全的担忧。美国借移民问题压制日本并最终通过了含有严重歧视日本人条款的《1924年移民法》,给日美关系的发展埋下了重大隐患。  相似文献   

8.
在20世纪50年代美日同盟关系调整的特殊时期,为赢得日本对两国同盟关系尤其是对美国的信任,为规避哲拉德事件可能给美国海外尤其是亚洲驻军地位带来的负面影响,艾森豪威尔政府灵活处理了哲拉德事件与驻日美军司法管辖权之间的矛盾关系。美国政府对此事件的决策过程表明:日本政府对两国同盟关系的新诉求和日本民众对驻日美军犯罪行为的愤怒情绪,是致使美国军方按既定方式处理哲拉德事件并致其复杂化的外部因素;美国决策者们不情愿让日本拥有处置驻日美军问题主导权的心理,是导致哲拉德事件复杂化的主要原因;美国国会议员和社会舆论则是导致美国政府在哲拉德事件上左右摇摆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四国协约》生效后日英同盟协定自动失效,同盟宣告解体。从表面原因来看,日英同盟解体是日美矛盾发展到军备竞赛的激烈程度致使美国成压力图与美国保持友好关系的英国放弃与日本的结盟,以避免英美之间直接军事冲突的结果。但从根本上来说,任何两国之间的国家利益不可能长久地保持一致并维持永久性同盟关系,从这个角度出发,审视同盟的解体则是日英两国的国家利益产生矛盾和冲突,以致在同盟范围内无法进行协调的结果。本文即从日英同盟解体的根本原因入手,分析了同盟解体及其对日本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日美安保体制再定位李阁楠美国总统克林顿和日本首相桥本龙太郎1996年4月17日在东京共同签署了《日美安全保障联合宣言》强调坚持日本与美国之间的牢固同盟关系在冷战后仍具有重要价值。日美安保体制将“继续成为21世纪亚洲太平洋地区维护安全和繁荣的基础”。宣...  相似文献   

11.
东西方关系的变动始终是影响美韩同盟战略互信的重要因素。尼克松政府上台伊始,美韩两国已处于互不信任的状态,中美缓和特别是美国采取的秘密外交的方式则进一步加剧了韩国的疑虑。虽然华盛顿一再重申对韩国的安全承诺,汉城亦不断表达推动朝鲜半岛和平的意愿,但美韩同盟内部并未重新建立互信。20世纪70年代上半期,韩国决定走向多边外交和自主国防,美国则通过各种方式防止朴正熙政府单方面进攻朝鲜。中美关系缓和不仅促使美韩同盟的性质发生转向,还在不同程度上导致日本、菲律宾和泰国等国家对美国信任度的下降,最终促使日本和菲律宾与中国建交。从这个意义上讲,中美缓和为20世纪70年代东亚国家打破意识形态壁垒、推动经济持续繁荣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论澳中关系正常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汪诗明 《世界历史》2003,2(2):70-80
20世纪 4 0年代末至 70年代初澳中之间的不友好关系 ,从根本上说 ,是冷战背景下国际关系的一个缩影 ,是澳美同盟关系的牺牲品。除此之外 ,澳大利亚国内对共产主义的憎恨与恐惧也是一个重要因素。随着国际局势的相对缓和 ,美国对外防务战略的收缩 ,中美关系的改善 ,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以及澳大利亚工党的上台 ,澳大利亚新政府开始重新评估对华政策。澳中建交是澳大利亚独立外交开展的体现 ,它不仅符合澳大利亚的国家利益 ,也与中国对外关系相一致。  相似文献   

13.
日美同盟之于日本国家安全与国家大战略的合法性与合理性问题,在冷战后成为日本国是论争的核心。日美同盟的地位与作用、形式与结构、进程与前景的论争,仍是当前日美两国无法回避的课题。本文依据日本学者的日美同盟观与同盟前景的预测,在有限区分几个有代表性的学派或流派的基础上,对日本国内的同盟论争进行了整体性的归纳和梳理,力图通过日本国内的议论揭示出冷战后日美双边同盟面临的困境与问题,从而对日美同盟的维持与变革问题的思索提供一点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4.
9·11以后,美日关系和美欧关系的发展呈现出截然不同的两种态势:美欧之间争吵不休,美日之间紧密的合作;美欧分歧使同盟关系面临“生存危机”,而美日立场的一致使同盟步入了“最好的时期”。如何看待这样的变化呢?本文通过对美日关系的历史考察和与美欧关系的比较,揭示出了日本政策与对策的某种模式化的行为方式和价值取向,以此为基础对未来的美日同盟关系进行了分析和展望。  相似文献   

15.
1996年《日美安全保障联合宣言》发布,日美同盟关系在冷战后结束"漂流状态",并确了以提升日本在政治、军事、安全、经济等方面的国际地位与影响力作为主要目标,以"维护亚太地区和平安全作为主要任务"。[1]250但重筑的同盟关系能走多远?亚太地区格局又将如何演变?本文试图通过对《日美安全保障联合宣言》的解读,来回答上述疑问。  相似文献   

16.
正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为伸张正义,惩处战争罪犯,重建战后国际秩序,维护世界和平,同盟各国依据《波茨坦公告》,在日本东京设立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对日本战犯进行审判。由中、美、苏、英、法等提名的11名法官组成远东国际军事法庭,自1946年5月3日开始,至1948年11月宣判终结,共开庭818次,出庭证人达419人,庭审记录长达4.9万余页,判决书长达1213页,审判吸引了近20万听众,其规模超过了纽伦堡审判,堪称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国际审判。东京审判(即"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审判")详细审查了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侵略战争的经过,确认了日本侵略战争的犯罪性质,裁定了日本的战争责任,是战后日本和远东国际关系新格局的起点。  相似文献   

17.
英国与两次地中海协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军秀 《史学集刊》2002,3(3):56-61
地中海协定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前英国与欧洲国家建立的最接近于同盟的一种合作关系.对于英国摆脱外交孤立、维持地中海地区的“均势”起了重要作用。但英国既想享受同盟恩惠、又不愿承担同盟责任的外交策略,使地中海协定从一开始就存在着隐患,也是日后地中海协定终结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8.
刘莲芬 《世界历史》2006,7(3):51-59
1950—1970年代的美泰关系与亚洲冷战密切相关。亚洲冷战格局形成后,两国逐步结成双边同盟,在美国侵越战争期间密切合作。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根据全球和国内形势的变化调整亚洲政策,致使美泰关系由盛转衰。  相似文献   

19.
二战后,由于日本政治、军事外交的开展受到诸多因素的制约,公共外交就成为日本摆脱美军占领体制、发展与邻国关系以及谋求政治大国地位的重要途径。通过人员及文化的相互交流、加强对外宣传、推行外向型的文化教育、经济与文化援助以及动漫外交等手段,日本的公共外交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受自身独特政治文化及国内右倾化思潮的影响,加之其受日美基轴及相关政策的掣肘,日本战后以来的公共外交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19世纪末20世纪初,国际关系格局仍处在英国主导下的“均势”之中,维持列强领土占有和殖民权益分配现状、“尊重”尚未被完全殖民化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尊重各国根据“合法”途径所取得的权益、坚持“门户开放”和工商业机会均等原则成为这一国际体系存在的基础。日英同盟正是在这一国际关系格局遭到俄国挑战的情况下出现的。对既得利益的英国来说,日英同盟可以使自己主导下的“均势”在东亚得以继续保持;对尚不满足已得利益的日本来说,借同盟之力一方面可以阻止俄国进一步南下,威胁自己的战略利益,另一方面,可以为将来自己在这一地区的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