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官员自杀事件如雨后春笋般层出不穷,各地官员自杀的案例比比皆是。自2013年初到2014年初就两度出现“官员自杀潮”,自杀官员在全国范围内均有分布、特征明显、自杀方式多样、自杀原因错综复杂。从中央到地方或从地方到中央,官员自杀事件呈上升趋势。为何会出现官员“自杀潮”?舆论就曾感叹在持续进行的高压反腐运动中,中国才出现“官员自杀潮”。难道官员自杀与反腐败有关?官员自杀的背后究竟有什么不为人知的秘密?这些都是值得人们思考的问题。笔者认为“官员自杀潮”并不是偶然出现的社会病态现象。众所周知,官员自杀给社会带来更多的是负面能量。因此,官员自杀事件频发后的舆论质疑发人深省。各界理应对这类部分特殊群体给予高度关注,本文将以客观的态度探析官员自杀的原因及提出对应性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物质生活水平有了提高,但是农村妇女并没有因此而获得同等的幸福。农村妇女由于她们的边缘身份,而成为农村中的弱势群体。我国农村妇女自杀率高的问题,是群体现象而不是个体现象,本文从社会学的视角下来探讨我国农村妇女自杀率高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自杀的历史渊源流长 ,近代以来更为激烈。西方学者早已关注自杀 ,①现代社会学创始人爱米尔·杜尔凯姆曾发表《自杀论》专著 ,在西方世界引起巨大反映。②中国对自杀的研究 ,至少始于本世纪30年代③。文革以后 ,自杀研究一度沉寂。近年来又逐步引起学者关注。④本文主要以《广州民国日报》为个案 ,来剖析1920年广州的自杀现象。一在传统社会的理念中 ,男性是社会的支柱 ,也是个体家庭经济来源的创造者。他们代表着家庭的形象 ,男性自身与社会舆论都十分看重其成功的一面 ,男性精神与心理压力更大 ,一旦遇有不测就容易导致自杀。广州老…  相似文献   

4.
论文简述了冯夏威自杀殉国与1905年抵制美货运动的联系及其民族英雄形象塑造的过程和重要意义。1905年华侨冯夏威为抗议美国排华政策,在上海美国领事馆门口服毒自尽,奏响了抵制美货运动的序曲,并以民族英雄的形象贯穿运动始终。冯夏威的民族英雄形象是个体自塑与社会他塑的复合体。自杀殉国与遗书自述,完成了个体自塑的描摹;各方悼念与报道宣传,实现了社会他塑的目标。其自杀动机与反美抵制行为,契合了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的发展潮流与认同需求,个人意志表达呈现出社会化、国家化、民族化的趋向。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的急进发展,不仅为社会他塑提供了空间与动源,而且也认可了个体自塑的存在与价值。  相似文献   

5.
青少年自杀率居高不下从一个侧面显示出学校与社会的生死教育有所不足。对个体的生命的准确的认识,可使个体对生命意义的理解更加全面准确,这种理解又可以指导个体在未来的生活中积极健康地发展。  相似文献   

6.
论五四思想家对自杀现象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自杀现象是五四转型时期一个重要的社会现象。从这些自杀现象中暴露出的种种社会弊端,比如社会的动荡、社会的黑暗、社会制度的缺陷、危险人生观的倡导等等,引起了五四思想家们的关注。他们对自杀现象作了多次讨论,分别从自杀的趋势和原因、自杀的道德和社会价值等方面进行了深入透彻的分析,并结合五四新文化运动的目标,提出了以提倡新的人生观和改造社会制度两种手段对自杀进行救济。同时,对自杀现象的研究使五四思想家深刻认识到新思潮中可能有危害人的思想的成分,绝对的怀疑主义和虚无主义使人们无所适从。他们明确提出反对这些偏向,对新文化运动的健康发展起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7.
在人类历史上,“死”所包含的生物学意义是没有差别的,其本质即生命赖以寄托的生物体(肉体)活动的结束。但个体之人作为社会的一个组成部分,对待“死”的态度是受社会价值观支配的,如中国历史上,“杀身成仁”、“舍生取义”等慷慨激昂的赴死方式,体现着儒家传统的生死观。“自杀”作为一种受明确意识支配的特殊的死亡方式,尤其是自杀前的心理活动及其行为表现,既反映个体之人的价值观,也往往具有丰富的社会文化意义。一个时代自杀行为表现出的统一性,颇能展现这个时代特有的心理状态,反映这个特定时代存在的具有普遍性的社会矛盾。  相似文献   

8.
论汉代的自杀现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论汉代的自杀现象彭卫在汉代历史上,数量众多的自杀者、波及社会各阶层的自杀行为以及层出不穷的自杀事件引人注目。本文拟对这一社会历史现象作初步探讨。一自杀方式的选择受历史环境的制约,也是文化群体心理表达的特殊呈现。从现存史料看,汉代人所采用的自杀方式有十...  相似文献   

9.
五四时期中国社会转型与自杀现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作为一种社会现象,自杀事件古今有之,但当社会处于转型时期之际,自杀现象尤为突出.这是因为转型时期急剧的社会模式转变和价值取向更换,往往容易引起人们思想的紧张和行为的冲突,寻求适应社会的能力成为一个严峻的考验.一些无法摆脱这种思想紧张和行为冲突的人,由于各种原因而走上自戕生命的绝途,就成为严重的现象在社会转型时期频繁发生.五四时期的中国就是处于这样一种转型时期的社会,翻阅当时的报刊杂志,有关自杀事件的报道层出不穷.例如,据上海《民国日报》上“本埠新闻”栏的报道,1919年自杀的人数为21人,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大学生自杀现象日益增多,并已经成为一个影响重大的社会问题。大学生自杀是个很复杂的事情,里面涉及到的因素很多,但我认为我国生命教育的不完善是一个重要的原因。本文就试着从我国大学生自杀的严峻形势出发,找出现阶段我国生命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近年来,大学生自杀现象时有发生,据网友最新报道:"2011年1月1日,华东理工大学商学院一名大二学生因成绩不理想而坠楼身亡;2011年01月09日,身患白血病的刁旭亮因不忍拖  相似文献   

11.
正在人类文明历史上,自杀始终是人类文明的一个"伤口",自杀被世界卫生组织认定为全球重大公共卫生问题之一。为了探讨自杀发生的原因及其预防控制问题,2017年12月16日至17日,来自国内外70余位历史学、社会学、哲学、心理学、精神病学等学科的学者,齐聚上海大学,参加由上海大学文学院、《史学月刊》编辑部、《社会》编辑部联合主办的"城市化·现代化·全球化与自杀问题国际学术研讨会",就相关议题展开了深入研讨。  相似文献   

12.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下个世纪全球每五个人中就有1人患有不同程度的心理疾病。刚刚结束的第三届中美精神病学学术会议上的资料显示,15岁至35岁人均死亡的第一位原因是自杀。在社会竞争日渐激烈、心理压力不断增大的今天,家庭、学校、社会应该行动起来——  相似文献   

13.
在1919~1928年的爱国运动中,面对异常耻辱的外侮,一些爱国者愤而自杀。他们痛感在外来侵略与压迫下,中国社会仍然四分五裂,抗议运动不能持久,痛感国人不团结、缺乏国家观念,故试图以自杀警醒同胞,使其以国家、民族利益为重,坚持对外抗争。其自杀作为一种积极主动的献身,作为激励国人对外抗争的策略与方式,具有利他主义自杀的特征。在如何报效国家的问题上,他们的认知有偏执之处。但他们对爱国运动存在问题的揭示,引起了媒体及运动组织者的重视。媒体对他们的自杀及遗书予以报道,称他们是殉国的烈士,赋予正面的社会意义与价值,在某种程度上是当时社会动员的需要。  相似文献   

14.
《中国土族》2012,(2):4-6
今年以来,我省藏区一些地方陆续发生了几起自焚事件。看到鲜活的生命遭受戕害,每一个有良知的人都感到震惊和痛惜。自焚这种以极端方式结束自己生命的行为,既违反了藏传佛教戒杀生包括不得自杀或教人自杀的教义教规,也违背了现代社会尊重生命、热爱生命的文明理念,是极其错误和愚昧的。但是这样的错误行为,却受到一些别有用心的人的鼓励和推崇,更有一些境外势力把自  相似文献   

15.
现代中国的爱国运动能发展为大规模的群众性运动,与媒体参与的社会动员密切相关。1919—1928年爱国运动中,一些爱国者为了抗议外侮、动员民众,愤极自杀。在一些爱国运动组织者的呼吁下,媒体对自杀事件的信息有选择地报道,彰显自杀行动的社会动员价值,向民众传播爱国运动的思想和主张,引导社会舆论的走向,并将公众注意力吸引到运动中最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上,以此增强民众对团结御侮、一致对外的认同感,进而推动爱国运动向良性的、纵深的方向发展。通过媒体报道,自杀事件成了爱国运动中的公共事件。媒体对自杀事件的报道,也逐渐成为现代意义上爱国运动的有机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6.
自杀作为一个日益突出的社会问题。已引起了社会各方的重视,很多国家的心理学者对其进行了不同角度和不同程度的研究。文章根据近几年国内外对自杀的研究。从自杀的概念、成因和防治方面进行系统研究。  相似文献   

17.
2007年1月6日,北京大学儿童青少年卫生研究所最新公布的《中学生自杀现象调查分析报告》显示:中学生5个人中就有—个人曾经考虑过自杀,占样本总数的20.4%,而为自杀做过计划的占6.5%。该调查涉及中国13个省约15万名学生,和2002年所做的另外一项调查结果相比,中学生的自杀意念、自杀计划、自杀未遂等情况都比原来的结果增长了几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8.
孝子郭巨以其为母埋儿的惊人行为成为我国历史上著名的二十四孝子之一。故事的形成与发展经历了漫长的时期,其背后的原因和流传过程中的教化目的值得人们深思。无论从个体角度还是社会角度都为我们理解古代社会教化提供了一个有趣的图景。  相似文献   

19.
张涛 《清史研究》2001,(3):40-49
<清史稿·列女传>中记录了559位节妇、烈妇、贞女、烈女,其中有294位以自杀的非正常死亡的形式结束了自己的生命.本文试图以这294个妇女自杀现象为研究对象,分析其自杀的真实原因,并从这种极端的形式来认识清代妇女的生存境遇及其特征.  相似文献   

20.
处于成长中的孩子是鲜活的生命体,可不少孩子却说:“活得没意思,我要死!”岂不令人惊奇? 据报载:北方某个大城市每年自杀的中小学生竟达50人;某个南方大城市在9个月内竟发生中小学生自杀事件13起。并说:目前中国青少年自杀的比率在国际上处于中间偏上位置。有关专家指出:青少年自杀固然有许多原因,诸如人际关系紧张,做事遇到挫折,某种欲望没能得到满足等等。但处于学业上的压力则是导致青少年自杀的第一个因素。例如:北京一初三男生因考试成绩不好,从12楼坠下身亡;浙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