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献》2016,(5)
《隋书·经籍志》著录《毛诗义》、《毛诗笺传是非》是魏秘书郎刘瑶所作。姚振宗《隋书经籍志考证》说刘瑶生平不详。刘毓庆和牟玉亭根据《三国志·魏书·刘靖传》认为刘璠是荆州刺史刘弘之子。然《晋阳秋》载刘弘生活在西晋,《晋书》所载刘弘及其子刘瑶亦西晋时人,且并无此刘璠在《诗》学方面成就的任何记载。则魏秘书郎刘璠与荆州刺史刘弘之子刘璠并非一人。  相似文献   

2.
数年前,一日客来舍下造访,出一颇旧之竹雕笔筒赠予,欲索拙作荷鸭圈一幅。予喜甚,挥洒立就,奉之为谢。这是一件清吴之瑶松荫对弈图竹雕笔筒(圈1),椭圆形,棕灰色,高15.5、口径13.1-14.7厘米。可能因为一度保管不善,笔筒受到潮湿环境的陧蚀,外观呈陈旧的术质感,光泽也较弱,内底已有些朽意,可喜的是尚完好无缺。笔筒的正面刻二老者松下对弈,以石为案,就石而坐。一老者举棋未定,另一老者凝神以待。绝壁虬松之下,别无它物,作者用简练的艺术手法表现出一片寂静空旷的境界,使人觉得在这里对弈的定是二位世外高人。笔筒的另一面刻两句诗:“每逢对坐无…  相似文献   

3.
宗凝 《收藏家》2006,(4):67-68
《收藏家》2006年1期刊王少石先生《清吴之阣松荫对弈图竹雕笔筒—兼谈吴之阣的生卒年代》一文,向读者介绍他在数年前以一幅荷鸭图换得访客一近四百年前的竹雕笔筒,但从图片看,我认为可能是一件利用旧材料雕制的现代伪品。而王少石先生文中所述有误。故拟文略抒己见,以供参考。王文说此笔筒“椭圆形、棕灰色、高15.5、口径13.1-14.7厘米。可能因为一度保管不善,笔筒受到潮湿环境的侵蚀,外观呈陈旧的木质感,光泽也较弱,内底已有些朽意。”从物件的尺码和图片所见笔筒比例失调,形象不美,口形几乎是鸭蛋状。虽说竹子天然生成,难以求得正圆,但此…  相似文献   

4.
<正>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馆藏有一件"之璠"款竹雕佛手摆件,系该馆旧藏,通高9厘米,围径6、5厘米,重约40克,品相完好,色泽黄中透红,入藏时间不晚于1960年,文物藏品检索卡上的品名是"佛手果",时代一栏定为"道光"(图版一)。此器的特别之处是在佛手造型的瓜蒂处蝇头般大小而不规则的圆形截面上,不易被人辨识地镌刻着阳文篆书"之璠"二字(图版二)。  相似文献   

5.
编者按;今年4月8日是黄齐生先生遇难50周年,12月18日又是先生诞辰117周年。本刊特组织发表张克等同志的几篇文章,以表达对这位著名《有家和爱国民主人士的怀念。本文题目用的是黄齐生定居延安后写的一句诗。璠溪,水名,在今陕西宝鸡市东南,源出南山兹谷,北流入渭水。相传吕尚(姜太公)垂钓于此而遇周文王,辅佐文王、武王而定天下。黄齐生到延安定居后,和钱太微(名拯字来苏)作诗互相唱和,这句诗表达了他们要以吕尚为师,跟着共产党毛主席建立和建设新中国。走向社会主义的曲折道路在中国革命的历史上,由于他们艰苦斗争和卓越活…  相似文献   

6.
润德 《收藏家》2011,(4):69-70
竹雕艺术是我国的艺术奇葩,历史源远流长,上可追溯到唐宋时期,下可到目前的各大流派。  相似文献   

7.
2005年11月,位于伊川槐树街的伊川机械厂在厂区建设中发现一座古代墓葬,我队派员对其进行了发掘清理工作。该墓葬(2005LYCM1,以下简称M1)墓顶东南有一直径约0.6米的不规则形盗洞,棺床东南角铺底方砖被揭开,墓顶北部塌落,其余部分保存相对完整(图一)。现将发掘结果简报如下。  相似文献   

8.
深秋的下午,前门23号的院子异常安静。右手边隔几步远的天安时间当代艺术中心前赫然停着一款橙色的奥迪TTS,据说车的“心脏”绿色而高效,赞助本次展览也是奥迪力推的eco-driving的一次艺术表达,而车头的那四个圆圈仿佛提醒着又一场艺术与商业结合的范本,这一次,讨论和表达的主题是《山水》。  相似文献   

9.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也就是说"懂得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同样,这句话在幼儿教师的工作过程中也得到了很好的体现。"知之者"是把幼儿教育当作一份工作,一种谋生的  相似文献   

10.
按自小寒至谷雨,一百二十日,八个节气,我国古代以每五日为一候,计二十四候,人们在每一候内开花的植物中,挑选一种花期  相似文献   

11.
梦幻之夏     
正七月,清晨,南京。我在微风里,走在街上,身后凋零了一地白色不知名的花瓣,注视这炎热的季节,内心突然想起一首美妙的诗句:"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夏,一个韵味无穷,缤纷多彩的季节,夏一个充满梦想,情趣盎然的季节。在这个梦幻般的季节里,有一件事至今令我非常难忘。每当想起这件事情的时候,就像是昨天一样,如果生命  相似文献   

12.
叙述和描写,是记叙文写作中最常用的两种表达方式。叙述着眼于交代、介绍,使读者明白、了解某个客观事实,而描写着眼于刻画、描摹,重在表现细微之处或侧面局部,使读者感受客观对象,唤起想象和情感体验。比如“他抱着猫走了过来”,这是叙述,主要在交代过程,说清楚是怎么回事;“他忧伤地流着泪,把那只白色的小猫搂在怀中,佝偻着身子,一步一步慢慢地挪了过来”,这一段是描写,描摹了这件事中人物的形态、动作、表情,其作用在于“显现”。  相似文献   

13.
春之特色     
正春晨,推开窗户,微风轻拂我的脸庞。我尽情地呼吸着新鲜的空气,感受春带来的独特气息。哦,我到现在还搞不懂春天在哪里,谁把春姑娘唤来了?也许,看一看会有很多收获呢!风和雨总是结伴而来,春天的雨多么有趣呀!一丝一丝地洒落下来,小朋友们在雨中,赤着脚,踏着水泥,溅起一层一层的水花,荡起一圈一圈的涟  相似文献   

14.
夏天之美     
正七月,夏日炎炎,酷暑难耐。天地像个大蒸笼。出了门,一下子就感觉到好像是从冰箱到了烤炉。大地犹如一块被烧红了的铁板,要把走在路上的人们都烤焦。炙热的空气让人喘不过气来,连路边的小树也被烤得垂头丧气。但是,在这么炎热的天气里,有些花儿却开得格外美丽,给人们带去了一丝丝凉意。你看!栀子花的每一片花瓣都像玉一样白,香味时淡时浓,飘香百里。紫藤花近看像一串串葡萄,远远望去,似一副珠帘垂地,又像一挂紫色的瀑布在流淌。"小荷才露  相似文献   

15.
玄武湖之夏     
正我喜欢夏天的玄武湖,一进大门,一眼就能看见大路两边的湖面上有大大小小的游船,真是数不胜数!往里走,看见了一座假山,孩子们在假山上爬来爬去,满山都是欢快的笑声。向湖边走去,一阵凉风吹来,像妈妈的手抚摸着我的脸。突然,拐角处开来一辆游览车,"轰轰隆隆"从我的身边驶过,像一条小泥鳅,一会儿就消失在视线中了。我在湖边租了一条船,小船在清澈见底的水里划来划去,吹着微风,我把手伸进湖里拨弄,啊!真凉爽,这时刻仿  相似文献   

16.
南明河之变     
陈林  黄远达 《贵阳文史》2010,(4):112-112,F0003
<正>一座城市,似乎一定要有一条河蜿蜒曲折穿梭其间,或将城市紧紧拥抱,这样的城市才具有灵魂,才具有灵性。翻开贵阳地图,南明河宛如一条玉带,穿城而过。对于这条从家门口缓缓流淌的河流,贵阳人凝聚了太多的情感,称之  相似文献   

17.
春之图     
正绵绵细雨从天上洒落下来,让梅花从睡梦中惊醒,展开五彩斑斓的笑容。阳春三月,春暖花开,正是梅花开放的季节,如果此时到梅花山看看,定能让你感觉到春的气息。一走进梅花山大门,映入你眼帘的是一朵朵美丽无比的梅花:大红梅红得似火,像是一位热情的使者;  相似文献   

18.
春之韵     
正清晨,当鸣叫的春虫叫醒我时,打开窗户,一股潮湿泥土般春天独有的气息扑面而来,我知道,春来了。昨夜的春雨,淅淅沥沥地下了一夜,洗去了冬日的烦恼,洗去了冬日的萎靡,所带来的是那春之气息。"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正如韩愈所言,走出家门,却不觉一丝寒冷,低头一看,果真,冬日枯黄的杂草已经腐朽,融进了春泥,取而代之的,便是那刚探出头的嫩芽,碧绿碧绿  相似文献   

19.
家乡之味     
少小离家至今,算算已有十年了,再也没有吃到过一口像家乡那么醇美的酿皮子。我一直想为酿皮子写点什么,总觉得它里边有一种文化在。  相似文献   

20.
花溪之春     
我家迁居花溪,是初冬时节。花溪一片灰蒙,低矮的房屋颓残得没有颜色。街上有驮马行走,也有背了竹篓的佝偻老人。多数人穿的是厚重的大襟。远处的山是灰色的,只有一条宽阔的河流,清澈无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