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碑文是研究历史的重要文献资料。锦屏的碑刻遍布县境各地,内容丰富多彩,反映了锦屏各方面的历史状况。现择其主要碑文内容简介于下,供史学家研究、参考。一、锦屏现存碑刻中,有关交通建设的最多。锦屏地处贵州省东南部,山高谷深,溪河纵横,交通不便。人们为了生存、发展,自定居以来,便开始修路架桥。在清雍正五年(公元1727年)建立锦屏县后,水陆交通事业开始有了快的较大发展。锦屏的主要河流清水江、亮江等皆可通航,由于历史原因,古时都难以畅通。清雍正后,统治者出于政治、军事、经济等发展的需要,多次对清水江和亮江进…  相似文献   

2.
轰动世界的锦屏10万件清代林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卖一了,父卖子休,如花落地,永不归枝,水流东海,永不回头。”“父卖子休,子卖父丢,高坡滚石,永不回头。如有反悔,罚黄金二两,白水牛两头。”这是发现于贵州锦屏的清代康熙末年撰立的一份林业契约誓愿歌。近10万份清代林契在清水江畔“杉木之乡”锦屏县沉睡了数百年。手捧这一纸纸发黄的清代林契,让人惊叹不已。  相似文献   

3.
<正>由贵州大学张新民主编《天柱文书》第一辑,作为国家社科重大招标课题"清水江文书整理与研究"阶段性成果,历经8年艰辛收集与整理,于2014年1月由江苏人民出版社正式影印出版。该书具有以下几个突出特点。一是规模宏大。《天柱文书》第一辑共计22册,68卷,980万余字,收入清水江流域天柱县民间契约文书近7000件,并一改以往出版清水江文书以锦屏  相似文献   

4.
清代清水江木业市场的形成发展引来了省内外“三邦”、“五淘”、“十八帮”木商云集“内三江”。随之,也暴发了清代清水江木业断断续续200余年的“争江”斗争。“争江案”的断决,既有自然因素、社会因素,更有军事政治因素。  相似文献   

5.
明末清初,清水江下游所产之杉木,已成为远销省外的商品。为了争夺开设木行的权利,锦屏县的毛平、王寨、卦治三寨(内三江)和天柱县的坌处、清浪、三门塘三寨(外三江)展开了长迭二百多年的诉讼,即“争江案”。本文试图以“清浪碑”为主要材料,对“争江案”作简要述评,从一个侧面揭示清水江流域木材贸易与乡村社会变化的关系以及黔东南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6.
清至民国时期清水江流域林业生产契约中,有大量关于"股"的文书,可见"股"在当时已经是比较成熟的概念,这成为理解清水江流域林业生产的关键词之一。目前关于清水江"股"的研究文章,大多是从林地产权性质出发的,只有极少数涉及到"股"自身的结构特征。本文通过对清水江林业契约文书中"股"的考察,认为"股"在清水江林业生产中的最早出现,并非如有的研究者所认为那样,是伴随乾隆时期人工营林的佃山方式所至而产生,实际上早在乾隆之前的清水江林地买卖契中,就已经有"股"的出现。清水江林业契约中存在复杂的"股中股"或"多重股"的现象,反映出清水江林业生产中地权分配的多样性,这一特征或许就是清水江流域林业生产区别于徽州或闵北林业生产的地域性特征之一。  相似文献   

7.
苗族“杀鱼节”,流行于汉藏语系苗瑶语族苗语支西部方言落白河次方言龙洗土语支系的贵定、龙里、开阳、福泉,即是清水江及其上游之独木河,落白河和南明河沿江两岸苗族地区。时间由各地段“药头”商定,  相似文献   

8.
卦甲山位于山西省吉县旧县城东南,与今县城隔清水河相望。因其上“草木葱蔚,宛然如锦”,又名“锦屏山”。《吉县志·沿革》载:北魏延兴四年(474年)迁河西定阳胡人至此。在今县城西关设定阳郡治,并于治南锦屏山跟肇建佛阁寺。20世纪50年代中期《文物》有考察报告发表。1986年公布为山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相似文献   

9.
包大肚     
1 很长一段时间里,包大肚被视为黄平县(或台江县)人。因民国《施秉县志》中,有“黄平属革夷(今名德立,属台江)地方,有顽苗包大肚者”的记载。其实,包大肚却是施秉竹子寨人。清同治辛未年(一八七一年),在苏元春帐前当过书记官的徐家干所撰《苗疆闻见录》中,早已写着“新城,四面皆山,在清水江北岸,为施秉县属境”。“距城四五里之间,城右,沿清水江上下七八里,有寨胆、竹林、平寨、鲤鱼塘、铜鼓塘互相犄  相似文献   

10.
锦屏本地苗族木商向政府状告外省木商使用冲铅银两假币的诉讼案件。收集到的两件状词,一是道光七年(1827)由李荣魁带头起诉到贵州布政使司批转黎平府的公文,又由黎平府作出处理公告;另件是光绪十三年(1887)姜名卿等向黎平府递交的状纸。两起案件相隔60年,因为假银泛滥、受害深重后才产生诉讼,政府行文禁止后,仍禁而不止,所以少数民族的木商、林农和从事木材运输的农民工,受假银之害至少在80年以上。但从外省木商之滥用假币,折射出清水江木业之兴旺。  相似文献   

11.
楚威王使庄蹻将士由湖南溯沅江而上伐滇,经由贵州境内的■柯国和夜郎境地,在锦屏清水江与■柯国局部民族力量水上一战,庄蹻将士胜而前往,直奔云南滇池。蹻以威定滇属楚后,变服从俗,自封为王。跟随庄蹻伐滇将士们,分别出任当地土著民族部落头领。公元前277年,庄蹻欲回故里,秦攻占了楚黔中地,庄蹻闻讯,交通受阻,无路得归,长期留滇为王。西汉中叶降汉受王印的滇王是庄蹻后裔。  相似文献   

12.
青墩遗址出土的一些带卦属带占卜形式的麋鹿角刻纹,被专家们认为是易卦起源的初始符号,进而被称为是“东方第一卦”。无独有偶,连云港锦屏山将军崖发现的几组远古东轰人刻画的岩画,由于寓意神秘,难以破译,则被考古学家们称为中“东方天书”。这“东方第一卦”与“东方天书”同为新石器时代的古人所为,而又都存在难以解释的地方,那么这两之间是否存在某种联系呢?笔曾赴锦屏山将军崖卖地辩察岩画,并在岩画东侧的桃花涧商周新石器遗址附近的山谷作了认真的考证,觉得青墩麋鹿角刻纹与将军崖岩画之间有着许多令人瞩目的联系。  相似文献   

13.
施秉县属清水江北岸的双井、马号、六合三乡(镇)的苗族人民,每年农历五月二十四至二十七日过“大端午”,都要在清水江中划龙舟以祈年丰。上起平寨,下至廖洞,全程水域七十余里。施秉苗家划龙船,清乾隆庚戍年(公元1790年)成书的《镇远府志》中即有记载。龙船的船体,过去均以整块大木刳成,现皆用杉木拼制。分主船和两侧小船,共三只排列组成。主船,苗语名“当免”,意即母船,共六舱,中四舱装载节期沿岸亲友馈赠的猪、羊等物,以及供水手作晌午用的其他  相似文献   

14.
皇木北上     
正立于清水江畔,面对悠悠流水,思绪万千。清水江两岸星罗棋布的村庄,依旧炊烟袅袅,历经脱贫攻坚战役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曾经商贾云集的清水江,以怎样的方式淌过我的心里?清水江发源于贵州省都匀市海拔1961米的斗篷山,一路浩浩荡荡,流经黔东南12个县市,至湖南黔城汇入氵舞阳河后进入沅江。在地理版图上看,像一条绿色的彩带嵌入逶迤群山之间。  相似文献   

15.
清至民国时期,土地私有权确立,土地买卖文书的书写程式形成固定的程式。清水江文书的书写程式形成了独有的特色,成为文书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对于更好的了解与使用文书史料具有重要的意义。以清水江土地买卖文书档案为主线,概要介绍清代以来清水江流域土地买卖契约文书的书写格式的特点。  相似文献   

16.
有清一代,锦屏的王寨、茅坪、卦治已经发展为贵州的最大木材市场。发生于清水江地区的"皇木案"、"白银案"、"争江案"、"伕役案",统称"清江四案",全面的,也是最集中的反映了"苗杉"在流通交易过程中的情况。"皇木案"反映明、清王朝征派"苗杉"的由官员专办转制为木商兼办的过程;"白银案"反映外省木商使用假币购木的情况;"争江案"反映各寨充当交易中介的行户夺"当江"权益的贯穿于有清一代的斗争;"伕役案"反映因"当江"各寨受益多寡而承担徭役不均引发的不断诉讼,此类社会现象,史不记载。"四案"的诉状和政府的公文保存于民间,就成了反映锦屏林业史的宝贵的民间文献。本文首先介述"皇木案"反映"苗杉"皇木转化为商品的历史轨迹。  相似文献   

17.
清水江文书中土地文书遗存丰厚,为其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就部分清水江土地文书进行考述,并与徽州文书试作比较。从大的方面看,清水江文书与徽州文书在整体上大致相同,显示了其继承和吸收了中原契约文书的基本要素,而在契约内容事项的表述之中,又清楚地显露出地方特色和民族习俗。  相似文献   

18.
本文主要分析雍正年间“开辟苗疆”的商业经济影响。“苗疆”开辟后,打破了“生苗”地区的封闭状态,清水江和都柳江水运通道得以开通,形成了黔东南的交通网,依托“两江”的航运之利,黔东南木材贸易日趋繁荣;同时,清廷在黔东南置厅设卫,安插屯民,以及大量客民的流入,促使了农村场市的兴起;在与外界经济联系日益加强的背景下,一批商业城镇在“两江”沿岸兴起,初步构成黔东南地区的市场网络,共同推动了黔东南地区的商业化进程。  相似文献   

19.
锦屏、大像、禹迹三山,均为阆中县之名山。宋·何汝贤著《禹迹山院记》云:“吾乡江山名天下,载在图经者,若锦屏、大像,而禹迹居其首焉。”大像山又名仙穴山,在阆中县城东郊嘉陵江对岸,远视与塔山合为一体,因其山腰凿有高大佛像一尊,故名“大像山”。清人李元著《蜀水经》云:“汉水又北经仙穴山,山在(阆中)城东嘉陵江上,唐高士安隐居之所,有大佛像,有九层塔,亦名大像山,亦名塔子山。”清咸丰年间撰修的《阆中县志·山川志》云:大像山在塔山之右,自  相似文献   

20.
岩大五传     
一起义初期的斗争岩大五本名顾馥春,苗族,贵州省都匀府清平县(今凯里县)凯塘人,大约生于公元一八三六年(道光十六年),农民出身。他的小名叫“岩”,后来他参加了哥老会,并且是哥老会领导人之一。因为哥老会领导人中有个称号叫“大五”,所以被称为“岩大五”。凯塘、凯哨、旁海和革夷一带,都是苗族聚居区,位于清水江南岸。早在明代成化四年(一四六八年),岩门何姓土司就在这一带霸占土地,进行封建统治和剥削。清代初年“改土归流”,土司改为土千总,继续统治人民。清政府为了加强直接统治,又利用苗族地主充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