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王充生活的东汉 ,是一个虚妄盛行的时代。从朝廷独尊的孔儒五经图谶纬书到乡间多如牛毛的鬼神崇拜禁忌迷信 ,无不极逞虚妄之能事。义愤于“人间有非”(《论衡·对作》———以下引文凡出自该书的仅注篇名 )的王充自诩以“疾虚妄”(《佚文》)的主旨命笔 ,“尽思极心”(《对作》)地撰就了驳论体的洋洋宏著《论衡》。一、尖锐美笔出如刀 ,墨行似剑 ,字里行间喷涌着扶正祛邪的昂扬气概。帝王之所以至尊至贵 ,因为是天帝用某种神物———龙生出来的 ,这是君权神授论者张扬最卖力也最为帝王笔纳的一大谬说。王充首先用釜底抽薪的办法驳斥龙生人的…  相似文献   

2.
《论衡》词语札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衡》中有一些意义比较特殊的词语,这里选择其中的五条(组),略作解释.无为:没必要,不会。朝廷(庭):官府,君、人君:郡太守。序累:按次序合理地排列(或安排),折累:评判高下。实事:诚实、实际、真实,实核:真实、诚实,实是:实际、真实,正是:真实、诚实,真是:真实。薄:摩薄、浮华.  相似文献   

3.
王充的《论衡》是一部包含了丰富自然科学知识的哲学著作,内容涉及宇宙、天文、历法、地学、生物、医药、物理等多个方面。王充的许多思想是与董仲舒针锋相对的,其在著作中就多次运用气象灾害和异常天象等自然现象作为论据来驳斥儒家的\"天人感应\"思想。因此,王充不仅对一些特殊的天气现象具有科学的认识,还对热力学、光学等气象学等知识有其自己的见解,在当时具有一定的先进性,也为后世的气象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和科学的研究方法,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4.
《论衡》“征兆”类同义词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从词汇史角度研究同义词,应从专书同义词系统的研究做起,而且应逐一研究专书中的同义词组。本以“系联法”为基础,兼用“参照法”,穷尽列举《论衡》中的“征兆”类同义词,分析其语义类别,揭示其特点,探求其系统庞杂、出现频繁的社会原因。  相似文献   

5.
鲁兮 《文史月刊》2006,(4):61-61
1942年5月,日本侵略军集聚重兵,并有飞机配合,发动了以八路军总部、中共中央北方局领导机关和华北《新华日报》社为目标的大扫荡。敌军从东、南、西北三个方向奔袭,进行铁壁合围。八路军副总参谋长左权亲临前线指挥。华北《新华日报》社长兼总编何云同志率部分编辑、记者、电务  相似文献   

6.
王充在其《论衡》一书中,不仅有对史学功用的独到见解,对虚妄经传的严肃批判,而且为了达到这些史学效果,他运用了大量史学方法,如“效之以事,考之以心”的实证方法、推理方法、比较方法、考信方法等等,可谓宏富,论证严谨、详实,很有说服力。  相似文献   

7.
古汉语专书复合词研究理论方法的探讨,是建立汉语词汇学系统的基础工作,也是汉语词汇学研究的薄弱环节.以往的研究主要是依附于汉语语法学,专书、断代复合词的研究又用力过少,现以《论衡》为个案,利用“参照法”和“例证分析法”,借助训诂学理论判定其中的复合词,以此为基础从词汇学角度探讨古汉语复合词自己的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8.
王敬平 《史学月刊》2007,(9):122-125
翻开王充的《论衡》,特别是前15篇文章,从王充反复论述的“命”中,总使人联想到西方加尔文的“先定论”。王充是中国两千年前封建社会的一位不得志的文人,而加尔文则是代表当时最富有雄心和锐意进取精神的资产阶级宗教改革家。对于加尔文的“先定论”思想,通常认为是在宗教外衣  相似文献   

9.
樊琪 《贵州文史丛刊》2000,(2):27-31,77
王充和费尔巴哈同是中、德思想史上的杰出人物。尽管两人所处的国度远距万里,生卒年代遥越千载,但两位思想家的人生道路、治学生涯学术门径均有惊人的相似之处:他们都遭到官场士林的排挤,被迫离开京都,退居乡野,一门心思向学,殚精竭虑著书,终于完成代表各自学术最高水准的宏篇巨制《论衡》和《基督教的本质》,为捍了和发展唯物主义的哲学真理做出了卓越贡献。  相似文献   

10.
岁月不饶人。现在的球星们,怎么都找不回那种感觉了。  相似文献   

11.
王崇简是明清之际一个家庭观念浓厚、重视家庭生活的士人,在其《青箱堂诗文集》中留下了不少他与一妻六妾的生活记录。王崇简与妻妾在日常生活中自觉体认、践行当时社会通行的儒家礼法规范,夫妻琴瑟和谐、妻妾和美,但这样的夫妇生活状态却以女性单方面的无私付出为代价。希望籍王崇简夫妇生活个案的研究管窥明清之际士人夫妇生活的具体风貌及其家庭伦理观念。  相似文献   

12.
西方科学发展史上学者传统的科学观把对知识和真理的追求视为科学的目标和动力,认为科学是与经济利益无关的一种纯学术活动。这种科学观一方面激发了科学家投身科学、献身真理的勇气,倡导了一种纯洁的学术风气;另一方面,它又忽视了科学与社会生产之间的联系,对科学本身的发展和人类文化的丰富性、多样化是不利的。  相似文献   

13.
Trinley Chodrak, a scholar who is famous in Tibet, once served as Editor inChief and President of the Tibetan People's Publishing House, and Curator of the Tibet Museum. After his retirement, the University of Tibet employed Trinley Chodrak as Professor emeritus. He wrote and published The Synopsis of Tibetan Translation History,  相似文献   

14.
文安之,字汝止,号铁庵,彝陵人.南明永历年间,拜东阁大学士,加太子太保,兼吏、兵二部尚书,总督川湖诸处军务.其以忠义激励诸军,锐意复兴明室.文安之著述亦丰,存世的有《易佣》十四卷和参与辑录的《新选注释古文蒙求不分卷》,然诗文集《铁庵稿》、《略园集》尚未得见.经笔者经多方搜索,得其诗20题79首.辑录其诗,不仅可以补明诗之阙,还可了解其诗歌创作概况,亦有助于深入了解明清时期少数民族文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Stael-Holstein"(i897-1937) should be a memorable name in Asian academic field, but it's a pity that today it has been almost forgotten by us. His full name in German is Alexander von Stael-Holstein. And ever since he inherited his baronage in I897, everybody called him Baron Alexander von Stael-Holstein. The Chinese translation 钢和泰 is just from the last part of his German name, i.e. the family name: Stael- Holstein. 钢 is the translation of the German "Stael" which means "steel" and 和泰 is the transliteration of "Holstein". The most familiar Chinese translation today is of course 钢和泰 or 钢和泰男爵, but there are many variants in Chinese scholars' writing, such as 钢和泰, 钢和泰太, etc.  相似文献   

16.
17.
18.
19.
美国教育学博士杨家能先生在其博士论文《文化资本:现代苗族的古老文化》中,以世界苗族,特别是中国苗族历史文化为背景,用文本分析、现象学、历史学方法分析了苗族丧葬歌词《引路》的文化内涵,以及其所反映的苗族文化结构、文化环境。对苗族文化的现代化和当代价值,特别是民族教育方法作了探讨。文章不仅为苗族文化研究提供了珍贵的文化史料,也提供了方法论的借鉴。更为重要的是,它深化了我们对民族文化资源向文化资本转化这一当今时代重大课题的新认识、新实践。  相似文献   

20.
《诗》、史互证是研究上古历史的重要途径,上博简为此提供了新的重要材料。上博简《诗论》“人之怨子”是对于《人之》一诗的评论。《左传》相关记载表明,此诗应当是为春秋后期人们比较熟知的齐国子尾、高强父子之事而作。在流传的过程中,此诗的大部分混入《瞻Mao》篇,小部分混入《小宛》篇。我们将这些内容析出整理后,可以基本看出《人之》一诗的原貌。《诗》中所佚篇章有些是其内容误入他诗因而失名的结果,上博简《诗论》所提到的《仲氏》、《人之》等就是比较典型的例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