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历史上,每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和农民战争之后,新建王朝的封建统治者,基本上都采取“轻徭薄赋”、“宽民省刑”的作法。这种作法,我国的许多史学家称之为“让步政策”。让步政策是一种客观存在的历史现象。它的制定和实行,是有其明显的现实基础和深刻的理论渊源的。对于实行让步政策的现实基础,诸如农民起义对封建统治者的震慑和教训,以及社会大动荡之后的经济极度凋敝等,人们在讨论让步政策时,已作了详细而深刻的探讨,这里不拟赘言。只是想就人们很少论及的让步政策的理论渊源,略作初探。这个问题,以前人们虽曾偶而论及,也只限于“黄老之学”对让步政策的影响。然而,这仅是从表面现象出发,并没有挖掘出其本质。我认为,让步政策真正的理论渊源应当是先秦以来一直在封建社会中居重要地  相似文献   

2.
政权是一个阶级压迫另一阶级的统治工具。在封建社会里,有封建政权,即地主阶级对农民阶级专政的政权,但由于阶级力量对此发生变化,也可能出现反对封建政权的农民革命政权。不仅是可能,而且也是历史事实。有人认为:农民建立的政权,根本不存在建立一个农民政权的经济基础。或认为:在封建社会里,由  相似文献   

3.
刘秀在农民战争中夺得了政权,建立了东汉王朝,其政权的性质依然是地主阶级的统治,是西汉王朝地主政权的继续发展。东漠政权的存在,共一百九十六年,在这将近二百年的政治发展过程中,除了农民向封建地主阶级进行了无数次反抗暴动以外,而统治阶级内部却拼命的闹着争权夺利的斗争,这就是当时的外戚宦官的专权与所谓「党锢之祸」。在东汉一代的政治舞台上,很明显的可以看出有三种人物在活跃着,即儒生、宦官、外戚,这三种人物:按其阶级属性来说,都是属于当时的封建地主阶级,按其所代表的集团利益来说,他是作为统治阶级集团内部各个集团的政治代表而出现的。先说儒生,儒生大部份是出身于官僚、商人、地主,他们能够参与政治活动,是从刘秀建立东汉政权开始的,刘秀本人就是地主阶级出身的儒生,他自始就热中与对地主阶级的勾结,在东汉政权的建立过程中,他不但保留了从西汉新莽以来的旧的官僚、商人、地  相似文献   

4.
尹湘豪同志在去年第十二期新史学通讯上,对巩县蔡庄完校贺明道同志所提的关于:“隋末农民起义结果,出现了唐朝,唐的经济文化等各方面都相当发达,可见农民起义推动了封建社会前进。但讲到唐末黄巢起义后,来了个五代十国的分裂混乱局面,这能算是进步不算?”的回答中,对中国农民起义在中国封建社会中所起的作用有了歪曲。首先尹湘豪同志,武断的给中国农民起义,在中国封建社会中所起的作用,下了一个错误的定义。他说:“农民起义是能推动封建社会前进的,但这主要是指农民革命能够推翻旧政权,给封建统治阶级以沉重的打击而言。如果农民革命不能推翻旧政权而反过早的为统治阶级的反革命势力所扼杀,那就要将历史带入更艰苦的过程。”他这种说法,完全忘记了农民起义,是中国封建社会向前发  相似文献   

5.
庄(足乔)是战国时代楚国农民起义的领袖,过去史书古笈对庄(足乔)事迹的记载错漏颇多。不少近人的史学著作论及庄(足乔)时,内容上亦相互矛盾。或说庄(足乔)为楚将;或言先为起义军首领,后为楚将;有的还认为楚国有两个庄(足乔)。聚讼纷纭,使人莫衷一是。本文拟就庄(足乔)起义的真相原委,作一初步的探讨。一我国历史自进入战国时代,封建制度在各诸侯国先后确立。农民阶级与地主阶级的矛盾逐渐成为社会的主要矛盾。到战国后期,楚国的上层统治集团特别腐败,封建剥削与压迫极为严重,农民与地主阶级的矛盾首先激化为大规模的武装对抗,爆发了以庄(足乔)为首的农民起义。楚国于战国初期,当悼王在位时曾用吴起实行变法,但封建改革极不彻底。与战国诸国相较,楚国的封建改革收效甚微。在楚  相似文献   

6.
《沧桑》1995,(3)
唐代是我国历史上繁荣强盛的朝代。山西是李渊父子夺取政权的发祥地;李唐王朝建立后,山西又是维护封建中央政权的重要支柱,在政治、军事、经济等各方面都处于重要地位。 (一) 唐朝初、中期,在山西进行的关系全局的大规模战争有三次。第一次战争是消灭刘武周的割剧势力。 唐朝定都长安以后,面临的形势是:陇右的土豪薛举在甘肃天水自称“西秦皇帝”,晋北割剧势力刘武周被突厥封为“定扬可汗”,隋末的农民起义军窦建德在河北建立夏国,隋朝的残余势力王世充在洛阳自称“郑国皇帝”。唐王朝要想统一全国,就要逐步消灭各地地主武装集团,镇压农民军。  相似文献   

7.
毛主席指示我們:在中国封建社会里,只有农民的阶級斗爭、农民的起义和农民的战爭,才是历史发展的真正动力。但是,孙祚民的观点完全相反,他否认了农民阶級的反封建的革命性,抹杀了农民战爭的伟大历史作用,并加以严重歪曲。对此,我們必須进行批判。一、什么是農民战争?战争没有階级性嗎? 什么是农民战爭?孙祚民认为:“作为地主阶级集中代表的封建专制政权”对农民阶級的反抗“诉諸公开的、暴力的手段,訴诸战爭”,即統治阶级鎮压农民起义的战爭,“这就是封建社会里农民战争的实貭”,又說:“……农民战爭是某一国家的統治阶級以暴力手段施行的政治的继續”。“封  相似文献   

8.
“九一八”事变之后,特别是一九三五年“华北事变”之后,中国形势发生了新的变化,即日本帝国主义要变中国为它的独占殖民地;日本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已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在这种形势下,以什么方式来解决国内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之间的矛盾呢?我党在一九三七年八月召开的洛川会议上作出了决定,决定停止“打土豪分田地”的政策,以“减租减息作为抗日时期解决农民问题的基本政策”。抗战前,封建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之间的矛盾十分尖锐,要解决这一矛盾,最根本的是彻底改变不合理的封建的土地所有制。但是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和日本帝国主义之间进行的殊死的战争,国内的阶级斗争不能不服从于民族斗争,实行减租减息政策既有利于团结抗日,又减轻了地主阶级对农民的削剥,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农民的经济要求,可以发动广大农民投入伟大的抗日斗争,这在当时历史条件下,确是解决农民与地主之间的矛盾所能采取的最好办法。  相似文献   

9.
古有“官逼民反”之谚语,今有阶级斗争之学说。这两种看法的知识背景大不相同,但都有共同的假设:弱势阶层(例如农民)在强势阶层(例如地主和代表其利益的王朝政权)的压迫、剥削下,忍无可忍,最终以暴力手段,反击强势阶层。暴力冲突(或称造反、或称农民起义)一旦出现,根据古人的智慧,造反只有两种结果:即成王败寇。根据阶级斗争的学说,农民起义也只有两种结果:或被残酷扑灭,或推翻原有王朝政权而成为新王朝政权。  相似文献   

10.
“让步政策”自从被现代的史学工作者提出至今,已在史学界流行多年,并为多数史学家当做“灵符”“灵药”而大力歌颂过。究竟中国封建社会里是否存在过统治阶级对农民的“让步政策”?目前史学界正聚讼纷纭。我认为很有深入探讨的必要,因为它牵涉到农民起义的研究和历史人物评价等许多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11.
宋代人才的地域分布及其规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正> 宋代是我国封建社会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自唐代中期“安史之乱”至五代十国,藩镇割据、农民起义、军阀混战接连不断,严重削弱了封建地主阶级的统治力量。北宋时,北部仍面临着辽、夏等少数民族政权的巨大威胁;而且国内的阶级矛盾不断激化,迫  相似文献   

12.
问题解答     
东汉末年张角的农民起义有没有推动社会的发展朱增文提问东汉末年张角农民起义有沒有推动社会的发展?我想对于这个问题应该作全面的理解。毛主席说:“只有这种农民的阶级斗争、农民的起义和农民的战争、才是历史发展的真正动力。”既然张角的起义是农民起义,那么毫无可疑他是中国历史的推动力量,而只是他很快的就被反革命地主阶级的武裝所绞杀、不让这个力量发展,所以紧接张角革命失败而来是封建军阀对人民的疯狂屠杀和残暴统治。封建军阀的混战给人民带来了严重的灾难,接着出现了三国。三国时期比之混战的局面有了些  相似文献   

13.
一、方腊起义前的秘密组织中在中国长期封建社会里,社会主义的矛盾,是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而统治阶级的王朝则代表了前者来压后迫者,这种情况愈到封建后期表现得愈鲜明,但中国农民,富有革命的传统,对于封建地主统治阶级的残酷剥削和压迫,是有办法来实现其反抗斗争的,这就是通过秘密宗教的组织形式,来团结散居各地的农民,这在宋朝农民起历史上表现最为突出,方腊的起义就是这样。  相似文献   

14.
十八世纪中国的阶级斗争,涉及当时中国社会的方方面面,内容十分复杂。这里所说的,主要是农民阶级与地主阶级的斗争,也就是农民起义和农民战争。十八世纪中国的农民起义与农民战争,在历史上处于什么地位,起过什么作用?目前在史学界尚有不同看法。一种意见认为,这些农民起义与农民战争乃是历史发展的基本动力,正是它们推动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另一种意见则认为,尽管十八世纪中国的农民起义与农民  相似文献   

15.
土司制度是中国历代用来解决西南、西北少数民族问题的特殊政策,体现了中央王朝对少数民族地区的一种统治方式。土司制度是封建国家地方政权的特殊表现,即代表了各少数民族的利益。又代表了中央王朝利益,即"是封建统治者在羁縻政策的基础上对西南民族采取的一种新的特殊的统治方式。从形式上看,是"修其教不易其俗,齐其政不易其宜"。从阶级实质上看,则是封建统治者在政治上利用少数民族的贵族进行统治,在经济上,‘让旧生产方式维持下去,自己满足于征收贡赋’"[1]。这一制度始于元,盛于明,衰于清,是对唐宋时期羁縻制度的继承和发展。通过对秀山杨氏土司的军事活动与民族关系探讨,有利于加深对土司军事活动与民族关系问题的认识。  相似文献   

16.
中国自秦以来,建立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组成一个完备的官僚机构,执行地主阶级的意志,这就是封建的政治制度。历代皇朝即或有所损益,它的变化是不大的。谭嗣同说,二千年之政,秦政也。就是说,中国地主阶级的政权,虽有朝代的更迭,但是政治制度的变化却是不大的。这个制度所要体现的是中央集权和封建专制主义精神,是历代皇朝的共同要求。皇帝和官僚代表地主阶级利益,构成了统治阶级,对谁专制呢?自然是对老百姓专制,对劳动人民进行压迫和剥削,所以专制主义是对老百姓说的。中央集权则不然,它是对统治阶级内部说的,它不仅表现在中央政权对地方政权的关系上,也表现在皇帝对百官的关系上。这就是封建专制中央集权的精神所在。在处理皇帝与百官的关系上,尤其是皇权与相权的关系上,如何维护皇权至上,确保一姓统治的措施,随着形势的变化而有所  相似文献   

17.
辛亥革命之我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以来,史学界一般认为辛亥革命取得了伟大胜利,但最终失败了。近年来有的学者提出了不同看法,认为辛亥革命并没有失败。我想谈谈个人的一点浅见,不妥之处请专家学者批评指正。在中国两千多年的历史上,封建社会是一个漫长的阶段,虽然发生过多次农民起义,沉重地打击了地主阶级的封建统治政权,推动了封建社会的前进,但多数农民起义都归于失败,即使有取得了胜利的,也不过是改朝换代的工具。有的学者认为,按照马克思主义关于  相似文献   

18.
契丹、女真所建立的辽、金王朝是先后与宋王朝并立于中国的北方民族政权,两个王朝都与宋王朝爆发过大规模战争。一般观点认为宋辽、宋金战争都是契丹、女真贵族对中原王朝发动的侵略、掠夺战争,等而视之;杨继业、岳飞也都被视为抗辽、抗金战争的民族英雄。然而宋辽、宋金战争的性质果真一致吗?笔者认为并非如此,本文就辽之对宋政策与金之对宋政策做一番对比研究,以证明两者的不同之处。  相似文献   

19.
试论清政府镇压太平天国后的让步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让步政策"的讨论已有半个多世纪的历史,"文革"后,"让步政策"论为大多数史学工作者所接受,而认为近代没有"让步政策"却似乎已成定论.作者通过清政府在镇压太平天国后实行的减浮、减赋、减差、招垦、劝农桑、兴水利等减轻农民负担,稳定社会秩序,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的措施,认定近代确有"让步政策",而清政府的"让步政策",确实让农民得到了经济实惠,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赵宋王朝与中国历史上任何一个新兴封建政权建立初期时的不同特点之一,在于阶級矛盾自始就达到異常尖銳的程度,农民起义的風暴在赵匡胤“黄袍加身”后不久,便开始席卷了他的統治地区,构成对現存政权的严重威胁。除了993年王小波、李顺、張余、張嶙等所領导的四川农民大起义之外,檢閱史籍,有領导的,粗具規模的反宋武裝暴动事件,尚有下列十数起之多:(1)963年,袞州周弼、毛袭聚众起义,屡敗官兵。(2)966年,四川軍兵与农民联合起义。上官进率众二千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