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婷 《文物世界》2012,(6):76-78
博物馆是近代兴起的社会文化事业,一个世纪前被带到中国,中国在百年风雨中一直磨合着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生态博物馆是博物馆中的一。个新的类型。作为西方后工业时代的产物,我们要探索生态博物馆的中国化,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生态博物馆。  相似文献   

2.
中国博物馆事业从创建到繁荣的百年,也是博物馆藏品保管工作发韧到现代化发展的百年。一百年来,藏品保管工作受到古代金石书画传统、西方考古学、博物馆理论、当代高新科学技术的影响,从突破传统的“古董”思维定式,到当今方兴未艾的藏品信息建设网络化,跻身世界博物馆藏品科学管理的行列,基本形成了中国社会主义特色的博物馆藏品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3.
学习西方,维新变法,是19世纪中、后期中日两国社会近代化进程的主旋律,也是促使两国近代博物馆事业的传入与产生的一个主要推动力.然而,中日两国近代博物馆事业的产生与发展有各自的表现.本文作者近年来涉猎有关这段历史的几种史料,深感其中蕴藏着一些值得深思的问题,故撰写此文,略述梗概,以求教于博物馆界同行.  相似文献   

4.
博物馆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的产物,是社会文明的象征,历来属于高雅文化的范畴。在我国,从西方移植的真正意义上的博物馆的出现,也仅有近百年的历史。但是自建国后,特别是改革开放20年以来,我国的博物馆事业已经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发展,不仅数量增加,且种类增多,规模扩大,分布广泛,形成了一定规模的博物馆体系。但是,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博物馆事业的发展也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危机感和紧迫感,  相似文献   

5.
李军 《东南文化》2016,(3):96-102
museum是西方近代文化的代表,近代博物馆知识、理念和思想传入中国面临的第一个问题就是狭隘意义上的翻译问题,而通过考察museum一词在19世纪的翻译及使用情况,可以从一个侧面窥见博物馆知识早期传播的景象。在museum及其对应西方词汇的翻译过程中,中西方人士均参与其中,基督教新教传教士、天主教传教士、林则徐及其翻译班子等都是其间最重要的推动力量。通过对19世纪外汉字典的研究发现,至1844年,museum一词后来被广泛采用的"博物馆"、"博物院"两种汉语译名均已出现,但在这一时期的中文报刊中,"博物院"一词的使用频率要远远高于"博物馆"。同时,将museum翻译为"博物院"的译法也逐渐被晚清时期的中国士人广泛采用。由此,museum这一西方文化的舶来品完成了其本土化的第一步。  相似文献   

6.
世界上最早的博物馆产生于西方,由于中西方国家经济发展水平、思想观念、受教育水平以及国家政治经济制度等方面的差异,中国的博物馆与西方博物馆在理论建设、博物馆的建筑、博物馆内部建设、博物馆宣传力度认知度和资金来源方面都有很大不同。而且,西方国家的博物馆在这些方面有许多值得中国博物馆学习和借鉴的地方,如何在对比中求进步是博物馆的职责所在。  相似文献   

7.
纵观世界博物馆的历史进程,现代博物馆是随着资本主义产生而产生的。“中国社会走向资本主义的必然规律未能实现在它的最好道路上,”那么同样,我国博物馆事业的诞生、发展也不可能实现在它最好道路上,而是以一种扭曲的形式,在充满曲折、灾难的的狭窄道路上、艰难地蹒跚而至。西方博物馆为我国所了解,是近百余年事情。大致有两大途径:一是凭借中国人出洋的“游记”、“随笔”等的媒介;二是外  相似文献   

8.
刘丽君 《文物春秋》2000,(4):21-22,29
鸦片战争之后,随着殖民者的东来与天主教的传人,外国人为了政治、经济和文化的目的,大量搜集我国历史文物、自然标本,并在中国建立了一些博物馆。伴随着西方文化的传播,一些先进的知识分子亦走出闭锁的国门,到欧美学习、游历和出使,开始把西方博物馆的情况介绍到中国,提出“西国博物馆之设,不但资考证,广见闻”,“诚有益于民生”的见解(李凤苞《使德日记》)。辛亥革命以后,思想界倡导科学民主的新文化运动,  相似文献   

9.
近代以来,西方人把博物馆这一事物移植到中国,并伴随博物学引进西方现代知识体系;中国人在加深了对博物学和博物馆的认识的同时,也把中国传统学术按西方现代学科体系进行分类、整合。于是,近代中国的知识体系潜移默化地发生了蜕变。  相似文献   

10.
《中国文博事业史》引论徐湖平1“博物馆”和“博物学”虽然是近代从西方引进的概念,但就其实际内容考察,文博事业在中国却源远流长,甚至是早熟的。中国最迟在周朝已设有类似于博物馆的“天府”、“玉府”,有专职官员负责对文物进行登记、保管。此一活动早于古希腊柏...  相似文献   

11.
庾华 《东南文化》2016,(1):105-110
傅振伦先生是20世纪中国著名学者,研究领域涉及博物馆学等诸多学科。他密切关注西方博物馆及博物馆学理论,通过实地参观调研和文献资料,深入了解西方博物馆建设情况,借鉴西方博物馆学理论,并积极参与中国博物馆的实际工作,重视中国博物馆学的理论提升,为建构中国博物馆学理论体系和促进中国博物馆事业发展做出了积极的探索和努力,是中国本土博物馆学学者的典型代表。梳理傅振伦的博物馆实践经历,分析其对中国博物馆学理论体系的贡献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2.
蒋凡  项隆元 《东南文化》2022,(1):145-151
以震旦博物院和上海博物院为代表的西方人在华建立的博物馆,除了是西方在华文化殖民的表现外,还是西方在华收集自然史信息的机构,旨在开展自然史标本收藏和研究工作,以服务西方自然史研究和了解中国的需求.到了 20世纪二三十年代,它们开始重视博物馆作为公共文化机构的作用,展览和社会教育成为这些博物馆的重要活动,并以此向中国社会开...  相似文献   

13.
袁晓璐  顾恒 《神州》2011,(11):120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博物馆事业空前发展的时代来临了。在中国当代艺术形态中,博物馆展览已经成为当代艺术发展变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更作为社会教育功能的重要承担者。这不仅仅是时代所赋予的责任同时也是博物馆自身发展的需要。博物馆在提高国民审美水平对国民进行爱国教育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将从博物馆的作用、价值以及对儿童成长的作用等方面来谈一下我国的博物馆的事业。  相似文献   

14.
袁晓璐  顾恒 《神州》2011,(6):120-120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博物馆事业空前发展的时代来临了。在中国当代艺术形态中,博物馆展览已经成为当代艺术发展变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更作为社会教育功能的重要承担者。这不仅仅是时代所赋予的责任同时也是博物馆自身发展的需要。博物馆在提高国民审美水平对国民进行爱国教育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将从博物馆的作用、价值以及对儿童成长的作用等方面来谈一下我国的博物馆的事业。  相似文献   

15.
成都市的博物馆事业起源较早。从1941年的华西协和大学博物馆(四川大学博物馆的前身)成立至今,已有近九十年的历史。但在上世纪七十年代以前,发展较为缓慢。到七八十年代,伴着杜甫草堂、武侯祠、永陵等几家专题性纪念馆的正式挂牌和成都市博物馆的恢复,成都市的博物馆事业开始了新的发展。上世纪九十年代末期,随着成都市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扩大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成都市的博物馆化事业又有了长足的进步。这期间,私人、企业等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和投资博物馆的建设事业,兴建了一些企业办的博物馆和私人陈列馆,为成都市博物馆化事业开辟了新的发方向。  相似文献   

16.
龚晗 《神州》2013,(9):236-236
现如今我国的文物博物事业正处于蓬勃发展的过程中,各类的博物馆构建了一个比较完整的博物馆体系,但是也有很多新的博物馆仍在诞生,随着博物馆的数量不断增加,我国的文物博物已经将发展重心从数量的扩展转化到质量的提升,所以,必须对文物博物事业进行改革,文章从四个角度进行论述,使得文物博物事业改革。  相似文献   

17.
白色婚纱,是少女梦幻的寄寓,已然成为全世界新娘在婚礼中的首选。2020年12月至2021年3月,中国丝绸博物馆举办了“燕尔柔白:19~20世纪西方婚纱展”,分为“白色婚纱的缘起”“白色婚纱的盛行”“白色婚纱的传承”三个单元,简述了西方白色婚纱的流行史,时间跨度从19世。纪浪漫主义时期、克里诺林时期、巴瑟尔时期,一直到20世纪50年代从近40件馆藏西方精美的婚礼服展品,可窥见西方19~20世纪的服装款式的造型演变,梳理出婚礼服从银色等多种色彩到白色,从日装、晚装的通用礼服到特定的婚礼专用礼服的一个变化过程。  相似文献   

18.
19到20世纪西方阳伞受中国文化的传播影响,多以丝绸为伞面,伞柄多采用象牙等材质,制作工艺具有中西方文化融合的特征,是见证东西方文化交流的重要实物。目前国内针对阳伞修复的研究和实例鲜见,以杭州工艺美术博物馆藏19世纪西方绸面阳伞为例,在利用便携式显微镜和近红外光谱仪无损分析织物材质和组织结构的基础上,经工艺研究、制作支撑物、伞面拆除、平整、修复、拼合等步骤完成阳伞修复。重点研究阳伞修复的形制分解、修复支撑物模具的设计制作,此为阳伞修复的关键,可为此类文物的科学修复保护提供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19.
中国博物馆事业的蓬勃发展,让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博物馆的策展工作。中西方国家体制和博物馆建制的不同,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国语境下博物馆"策展人"所受到的制约,以及其在一个展览中所承担的工作职责,也因此决定了国内博物馆的策展人应该是一个"全能型"选手。本文作者从工作实际出发,解读了中国语境下"策展人"的工作职责,以及策展工作对"策展人"专业素养的要求,并试图讨论在策展工作流程中存在的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20.
<正>中国的博物馆事业处于一个前所未有的繁荣发展时期,然而,科学研究是博物馆可持续发展的后劲力量。一方面,无论博物馆事业在适应社会需求中如何变化,科学技术在博物馆中的地位和性质不会有根本的改变;另一方面,博物馆科学研究应该与时俱进,为博物馆事业的繁荣发展提供支撑体系。今天,博物馆必须保持较高的科学水准和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