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003年7~8月,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和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对西梁遗址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在部分遗迹内出土了大量破碎的动物,骨骼遗存。本文仅对出土的动物骨骼遗存进行整理研究。探讨狩猎经济与畜养经济的比例关系以及与人类行为有关的一些信息。一、动物遗存的出土情况发现的动物骨骼均出土在不同的房子和灰坑内,详细的土出情况见表一。在11个遗迹的18个层位内,共发现动物骨骼866件。其中包括软体动物的壳体26件,鸟类骨骼30件,其余为哺乳类动物骨骼。出土的动物骨骼非常破碎,并有较多的碎骨被火烧过,还有加工骨质工具时遗留的骨…  相似文献   

2.
方明  吴天文 《四川文物》2006,(4):87-89,F0003
据《彭山县志》载:“顺治三年,义军张献忠部与明参将杨展决战于江口镇,张部战船被焚,沉没过半,伤亡惨重,败回成都。”彭山县江口古镇广为流传张献忠“江口沉银”的传说,一直是世人难解的一个谜团。2005年江口古镇岷江河道出土明代银锭,其形制与堑刻铭文表明为崇祯时期所征解的税银。而且与张献忠曾转战四川、湖北、湖南的路线及所占地点十分吻合。充分证实了张献忠江口镇沉银之说,并为之提供了有力的实物证据,同时为研究明代的政治、经济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3.
当楚调正在兴盛时,特别在长江南北两岸。此时农民起义形成高潮:李自成攻占北京,张献忠在长江上、中游长驱直入,占领了明王朝的半壁河山。进驻惠王府的张献忠对歌妓深表同情,收留军中。攻下楚王府后,对全体男女歌妨百余人,采取了愿回家或愿搭戏班谋生,任其选择的办法,多数戏班演员都加入了民间楚调戏班,使楚调得到了壮大和丰富。明朝崇恢甲申年(1644),吴三桂为了陈圆圆“引狼入室”,引清军入关,打败了农民起义军。明朝也随之灭亡。在这次改朝换代的战争中,楚调也遭到了战争的摧残,只有少数戏班与艺人逃至鄂西土家族、鄂北、…  相似文献   

4.
尹家窝堡遗址是辽金时期的制盐遗址,遗址中发现了大量动物骨骼遗存,总数达3439件。包括软体动物类、鱼类、两栖动物类、鸟类和哺乳动物类骨骼,此外还出土了大量骨、角、蚌制品。对该遗址2015年出土的动物骨骼进行个体及种群的统计和分析,探讨该遗址居民的生业模式和遗址周围的生态环境,为复原这一区域古代居民的生活图景提供重要线索。  相似文献   

5.
有学者指出,长江中下游地区"鱼米之乡"的文化景观,是从新石器时期就开始出现的。本文是以考古遗址出土的鱼类骨骼为研究视角,通过对这一区域28处遗址出土鱼类骨骼数量、种属、骨骼部位、最小个体数、可鉴定标本数等相关数据的统计,分析考古遗址出土鱼类骨骼的特点和长江流域史前先民捕获鱼种的利用情况,探讨了长江中下游流域新石器时代捕鱼经济的区域性特征和不同时段捕鱼经济发展的历时性特点。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河南渑池县笃忠仰韶晚期至龙山早期遗址出土的动物骨骼进行了分析.出土的可鉴定动物骨骼包括14种动物,其中猪的骨骼最多.猪和狗为家畜.除了饲养家畜,捕猎野生动物也是当时人们的肉食来源之一.出土物中还有大量骨制狩猎工具和生活用品.  相似文献   

7.
正张献忠是明末著名的农民军领袖,曾于崇祯十七年在成都建立了大西政权。近年来,四川彭山江口镇发现了大量银锭、金册、银耳环等文物,与记载中的"江口沉宝"颇多吻合,这一问题引起了学界关注。历史上对张献忠"宝藏"的埋藏地点有很多种记载。一种认为宝藏在青城山普照寺,一种认为藏宝于雅安州府芦山县青衣镇(郑光路《张献忠"藏宝"的历史黑  相似文献   

8.
一般认为中国的家马出现于商代晚期,近年来通过对殷墟遗址出土马骨进行DNA研究和同位素分析,学者们认识到在早期家马传入阶段,其来源较为复杂,存在来自多种谱系的可能性。近年在新石器时代晚期遗址发现了马骨,有学者认为其属于家马。马的家畜化与其他动物一样,是在家畜驯化过程中,针对动物繁殖,以人为的主动管理取代了自然淘汰的结果。根据这一观点,本文在归纳整理近年来考古发现和研究动向的基础上,对中国古代家马的家畜化过程再次进行了深入探讨。纵观旧石器时代到商代晚期的马骨出土情况,笔者发现,许多新石器时代遗址出土的马骨多为游离齿或部分骨骼残片,这些骨骼残片极有可能为肉食后的残渣遗留。因此与这些新石器时代的马骨骼相比,商代特别是殷墟二期是一个划时代的节点,马与马车及青铜制品共出,马的全身骨骼基本保存完整。从古代DNA分析结果看,这种马的繁盛交易往来从商代晚期就已经开始,考古资料和出土文字材料也显示人与马的密切关系以及中国家马的出现是在商代晚期,虽然在陕西黄土高原地区发现马骨,但是大多数马骨基本均发现于殷墟遗址。由此推测在新石器时代应该没有出现人为介入马匹育种的现象。因此还是应把中国家马的最初出现定在商代晚期,自商代晚期开始,中国才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家马利用。  相似文献   

9.
1979年5月广西玉林市出土一方南明永历时期铜官印“平东将军之印”,对于这方印章的主人,众说纷纭。笔者考证后,认为该官印应是明末农民起义领袖张献忠的部下大西军首领孙可望本人之印信。其理由如次:一是孙可望早在张献忠部下时已受封为平东将军。二是张献忠在四...  相似文献   

10.
甘肃敦煌汉代悬泉置遗址发掘简报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汉代悬泉置遗址位于甘肃省酒泉地区西部的敦煌市与安西县之间的交界处,为两地的交通要道。附近有汉、晋、清三个时代的烽燧遗迹。汉代遗址由坞院.马厩、房屋及其附属建筑构成。发掘出土了大量生活、生产用具,有陶器残片、纸、皮革、丝织品、漆木器、铁器,以及马、牛、鸡等家畜禽类的骨骼,特别是出土了数量很大的简牍,帛书、纸文书、墙壁题记也有发现。这一发现被评为1991年十大考古发现之一。  相似文献   

11.
哈克遗址,位于今内蒙古呼伦贝尔市海拉尔区东南部,与鄂温克族自治旗相邻.自1985年发现以来,经多次发掘与研究,除出土有大量石器、陶器外,数以千计、种类较多的动物骨骼成为探研早期人类文化特征、人与动物关系、古气候环境的重要依据和组成部分[1].哈克遗址出土并用于本文研究的动物骨骼,均系经人类利用或食用后废弃的遗骸,它们与人类使用破损后遗弃的其他遗物如石器、陶器、骨器等,同出土于遗址地层或遗址的灰坑之中.从大量出土的石器、骨器、陶片和动物骨骼等人类文化遗存确定,哈克遗址是一处新石器至辽、蒙元时期的人类聚落遗址,动物遗骸是人类文化遗存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2.
灵宝西坡遗址动物骨骼的收集与整理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本文介绍了河南灵宝西坡遗址动物骨骼的收集与整理过程 ,并重点对收集方法和埋藏因素对动物遗存的影响作了评估。结果表明 ,自然和生物因素对骨骼埋藏过程的影响较小 ,而人为因素的影响比较显著。不同的收集方法对出土骨骼的绝对数量和重量有直接影响 ,但用相对比例分析主要动物的骨骼发现率 ,能够减小不同收集方法造成的差异  相似文献   

13.
云南西山龙门天子庙遗址是发掘于滇池西岸的遗址,在遗址中发现了大量的动物骨骼遗存。这批动物骨骼遗存总数五千余件,包括哺乳动物类、鱼类、鸟类、软体动物类骨骼,并可细分为二十余个种属。本文将利用天子庙遗址中所出土的动物骨骼,通过对动物个体及种群的统计和分析,以推测当时遗址周围的生态环境以及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方式。通过对遗存中动物骨骼的研究,可以对复原这一区域古代居民的生活图景提供重要资料。  相似文献   

14.
周梁玉桥位于沙市市城东稍偏北的长江北岸,地势平坦开阔。1981年在这里发现古文化遗址。1981年和1982年先后进行过两次试掘,出土了一批重要文物,其中特别值得注意的是灰坑中出土了许多件满布钻灼痕迹的占卜龟甲片。根据出土文物推定,遗址的时代属于商代。伴随文物出土了大量的脊椎动物碎骨片。应沙市市博物馆的邀请,笔者对这批材料进行了初步分类鉴定。动物的骨骼  相似文献   

15.
基于岭南地区自新石器时代至青铜时代早期的动物考古学研究成果,本文总结了这一地区有关猪属动物研究的现状,并对该时空范围内家猪饲养业的特征进行了探讨。认为从距今12000年以来,所有出土动物骨骼的遗址中都发现相当数量的野猪遗存,野猪分布广泛,是当时狩猎的主要对象之一。至距今6000年左右,广西革新桥遗址发现了少量的家猪,至距今4400年左右以来,珠江三角洲地区的银洲、河宕和村头遗址都发现了家猪的骨骼,家猪饲养业已有一定的规模。  相似文献   

16.
陈胜前  罗虎 《考古》2012,(4):7-13,109
华龙洞旧石器时代遗址出土了丰富的动物骨骼化石、加工使用痕迹清晰的骨器和百余件石制品。其石制品组合具有旧石器时代晚期工业的特征。动物骨骼化石上同时发现了动物啃咬与人工切割的痕迹,推断该遗址的动物骨骼被人类利用,但人类可能是利用动物残余的食腐者,而非这些动物的狩猎者。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对178个雉科鸟类主要骨骼部位的形态特征进行观察和比较研究,确认原鸡属与其他2种常见雉科鸟类在喙骨、肱骨、股骨、胫骨、跗跖骨这5处骨骼上的不同之处,为从骨骼形态学上认定考古遗址出土的家鸡骨骼奠定了科学的基础。  相似文献   

18.
1972年1月,岐山县京当公社京当大队社员在该村打麦场边先后发现几批青铜器,其中五件是在一个用圆石头砌成的窖穴中发现的。我们曾到铜器出土地点进行过调查,石头窖穴已被拆掉,在断崖上有红烧土痕迹,据发现人反映:"没有见到骨头",因此,它们可能是一个窖穴中出土的。现将这五件铜器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9.
李乔先生在《随笔》2007年第1期中发表这样一篇文章《写入青史总断肠》,文中写道:“张献忠是明末农民起义领袖之一,自号‘八大王’,与自号‘闯将’的李自成齐名。但在我心里,这双雄之中,李自成要比张献忠可爱可敬。原因就是一个,张献忠嗜杀。”  相似文献   

20.
2009年9月18日至24日,由河北省文物研究所、衡水市文物管理处、景县文物保管所联合组队,对景县西周庄遗址进行了试掘,出土了较为丰富的陶器残片和动物骨骼、蚌壳等,尤其是新石器文化遗存的发现,将衡水市有人类活动的年代提前了至少500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