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11年10月10日(辛亥八月十九日),武昌首义,不到三天的时间就摧毁了腐朽的清统治机构,占领了武昌、汉口和汉阳三镇.当时起义的共进会和文学社的革命党人以及所联系的群众,不过两三千人,这两三千人的革命意志,与全国绝大多数人民的意志是一致的.因此武昌一声炮响,即结束了清王朝260余年的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封建的帝王统治时代一去不复返了.在阳夏战争中,虽然革命军失利,但因它的影响,使广大的人民大为觉醒,为全国范围的革命起义提供了巨大的发动力量.  相似文献   

2.
正1911年(宣统三年)10月10日,推翻清王朝统治的辛亥首义在武昌爆发并取得了胜利,随后各省纷纷响应,宣布独立脱离清王朝统治。在20世纪这场中国人民前进道路上发生的第一次历史性的巨变中,全国十八个省中较为封闭贫穷的贵州,继湖北、湖南、陕西、山西、江西、云南、上海之后,于同年11月4日,为响应武昌起义,爆发了以自治学社为核心,联合宪政预备会、新军、陆军小学学生及哥老会成员,以武装  相似文献   

3.
正1911年10月10日傍晚,古老的武昌城头,骤然响起了反清起义的枪声。武昌革命党人发动的辛亥首义,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国统治,创立了以民主、共和为旗帜的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宣告清王朝在华中地区政治、军事统治的土崩瓦解,鼓舞了革命党人的反清斗志,引发了全国范围的反清风暴,为各省组建革命政权提供了榜样。广东是革命党人活动较为活跃的地区。武昌起义爆发后,广州革命党人向全省发出建立自治共  相似文献   

4.
武昌文工团成立于1950年1月4日.最初名为“武昌县农村文艺宣传队”,在组建会上更名为“武昌县农村文艺工作团”.简称“武昌文工团”。经招生考试正式录取28人.后来逐步发展到56人。1952年7月,成建制地参加“湖北省文工团(队)整编集训大队”,武昌文工团从成立到整编总共活动了950天,还不到三年时间。  相似文献   

5.
<正>宣统三年(1911年)10月10日,革命党人在湖北武昌发动了武装起义,成功地推翻了清朝政府的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开启了民主共和的新纪元,史称辛亥革命。山西是响应辛亥革命的第四个省份,10月29日太原辛亥革命起义成功,其实也得益于清道队队长杨沛霖的“开门献城”,成为民国初期太原城的一段佳话。  相似文献   

6.
《贵阳文史》2011,(6):1-F0002
这足一张贵州陆军小学堂学生毕业照。 1911年10月10日,武昌打响辛亥革命第一枪,11月4日,贵州陆军小学堂学生联合新军发动起义,推翻清政府的统治,贵阳光复。与此同时,贵州在自治学社的领导下,建立大汉贵州军政府。这是继湖北、湖南、陕西、上海等城市之后,第八个脱离满清统治的省级地方政府。  相似文献   

7.
辛亥革命中的黎元洪肖志华,刘通鸾辛亥年八月十九日(1911年10月10日),武昌首义一声炮响,推翻清朝260多年的专制统治,结束了中国历史上2000余年的封建制度.功昭日月,炳耀千秋。武昌起义之所以成功.主要由于孙中山先生多年的奔走呼号和多次起义的促...  相似文献   

8.
中和门武昌城东南有一座城门,现在称为起义门。辛亥革命之前,这里称为中和门,是武昌古城的十座城门之一。是1911年的辛亥首义,推翻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才改称  相似文献   

9.
杨立光,湖北武汉人。1917年10月21日生于武昌。1935年2月,杨立光考入武昌艺术专科学校附属艺术师范科(高中部),学习绘画,勤勉刻苦,其习作数量每每倍于他人。1936年,杨立光与刘依闻、程白舟、易光甫、丁道中等人发起“三料绘画”,并多次举办展览。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以孙中山为首的中国革命党人,经过前仆后继的艰苦奋斗,于1911年10月10日发动了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终于推翻了清王朝260年的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制。在这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贵州安龙县人苗族王宪章,出任武昌起义的副总指挥,参与发动、领导了武昌起义,为辛亥革命的胜利立下了功劳。今年是辛亥革命九十周年,我们要铭记王宪章等辛亥革命志士的丰功伟绩,继承他们的光荣革命传统,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认真学好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思想,促进两岸的和平统一,把我们的国家建设得更加强大,让伟大的中华民族为世界作出更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1.
赵志飞 《纵横》2014,(2):69-72
公元1902年2月21日,时任湖广总督的晚清重臣张之洞撤销武昌保甲总局,在武昌府三佛阁同知署设公所“创兴警察”,同年6月6日,于武昌阅马场演武厅正式开办“武昌警察总局”。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早以警察命名的正规化治安机构和专职队伍。“武昌建警”,亦可称之为中国警察史上的第一次警务革命。  相似文献   

12.
正1911年10月10日,旨在推翻清王朝统治的武昌首义发动后,开启了辛亥革命的序幕,被清统治长达267年的全国各省区纷纷响应,在宣告"独立"的同时,各自组建了临时执政性质的地方自治机构,形成了群起推翻封建统治的地方合力。在建立全国统一号令的中央政府的政治共识呼声中,各起义省区派出代表集会武昌﹐通过了《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发表了在召集国民会议﹑颁布国家宪法之前﹐组织一个"临时"执政的中  相似文献   

13.
一九八七年十一月,武昌石牌岭湖北省文化艺术干校在新建楼房的施工中,发现了三座南朝墓,湖北省博物馆闻讯后即派人进行了清理,现将清理结果简述如下:一、地理位置及墓葬形制这三座墓位于武昌洪山南约一公里的石  相似文献   

14.
论民国时期贵州民族地区的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一九一一年十月十日,武昌起义一声炮响,敲响了满清王朝复灭的丧钟.一九一二年二月十二日,满清王朝最后一个皇帝宣布退位,结束了中国几千年的封建制度,进入了民国时期。贵州以张白麟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于一九一一年十一月三日夜,发动了起义,推翻了满清王朝在贵州二百多年的统治,贵州进入了民主共和的历史.贵州当时和全国革命形势一样,由于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革命的不彻底性,革命成功后,很快就大权旁落,民主共和名存实亡。但是,孙中山的民主思想和戊戌以来发展教育的思  相似文献   

15.
1912年10月,在武昌起义胜利一周年之际,当年曾亲临武汉前线布置战守的著名辛亥革命领导人黄兴,满怀激情地题联相庆,联日:“江汉汤汤,这似水流年,当记取八月十九日;风云郁郁,愿中华民国,继自今万岁干秋。”上联中的“八月十九日”,即是公历1911年IO月10日,孙中山在谈起这个具有历史意义的日子时说:“今日何日?乃革命党员熊秉坤开枪发难,清朝协统黎元洪被迫效顺而起革命军于武昌之日也”。这一天夜晚,在中国,在武昌,英勇无畏的湖北革命党人满怀着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理想,向着统治中国二千余年的封建制度打响了第一…  相似文献   

16.
<正>清王朝的灭亡起于武昌起义,而武昌起义的成功又与保路风潮密切相关,保路事件无疑成了引发清政府统治危机的导火线。保路风潮针对"干路收归国有",本是铁路修筑体制的改革,何以导致事件激化并引发统治危机?对此学界已有不少评析。以往多数学者将之归结为清政府国有政策劫路夺款、借债丧权,以致官逼民反。近年来观点更为多元,有学者认同国有方案,遗憾的是政府办理不善(陈晓东:《清政府铁路"干路国有政策"再评价》,《史学月刊》2008年第3期);  相似文献   

17.
辛亥年武昌起义时,我正在武昌县(今为鄂城市)寒溪高等小学读书,年龄只有15岁还欠4个月.学校于起义的第二天(农历八月二十日)停课,隔日解散,我于农历八月二十二日回到家中.先从兄伯垂,原在日本读书,已加入了同盟会,正值暑假回家,听说起义,就到武昌去了.我这时并不知道什么革命的意义,只是受了伯垂的一点感染.回家后,听说他已去武昌,我也想前去看一看,家中不令前往.我便于八月二十六日秘密地徒步走到武昌,住在斗级营的名利客栈.该栈为同乡张姓所开,我家人来往武昌,都住在这里.伯垂原也住在这里,这时已有职事,过汉口去了.为什么要来武昌,我自己也不知道.每天只是无目的地在栈房里听人闲谈,在街上闲游.名利客栈离汉阳门很近,守城门的兵士不断地来到栈房里休息.这些兵士待人非常和气,同我格外要好.我对革命渐渐地增加了好感,也想参加.有一天,听说军政府成立了学生军,正在招收学生.我立即报名参加,被编入学生军第二营第三队.这时大约在九月初二、三日.学生军只过了八九个月就改编了,但在革命紧迫的时期,也曾担任过较为重要的勤务.从学生军的情形,也还可以透露一点革命的真实消息.  相似文献   

18.
辛亥年武昌起义时,我正在武昌县(今为鄂城市)寒溪高等小学读书,年龄只有15岁还欠4个月。学校于起义的第二天(农历八月二十日)停课,隔日解散,我于农历八月二十二日回到家中。先从兄伯垂,原在日本读书,已加入了同盟会,正值暑假回家,听说起义,就到武昌去了。我这时并不知道什么革命的意义,只是受了伯垂的一点感染。回家后,听说他已去武昌。我也想前去看一看。家中不令前往。我便于八月二十六日秘密地徒步走到武昌,  相似文献   

19.
李硕勋是四川高县庆符镇人,1903年2月23日生。1926年8月他任中国国民党上海市党部秘书长。当时,他既是中国国民党党员又是中共党员。 1926年正是国民革命汹涌澎湃、北伐战争节节获胜的一年。这年10月,国民革命军占领武汉。武汉成为革命的中心,需要大量政治、军事人才。 中国共产党这时派李硕勋来到武汉,任中共武昌地委组织部长兼中共武昌县委书记。 当时,在攻占武昌战役中,叶挺独立团第一营的官兵大部分壮烈牺牲了,急需补充大批新兵。团长叶挺、参谋长周士第经与武昌的国民党组织和李硕勋联系,要求协助发动当地…  相似文献   

20.
詹大悲与《大江报》 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同盟会鄂省负责人余诚(字简斋,麻城县人)由日本回到武昌,住雄楚楼街,同来的有同盟会会员温楚珩(北京人),稍后回来的又有同盟会会员黄侃(字季刚,蕲春县人)。温、黄均借居在留日同学刘伯英、刘昆荪弟兄的家中(武昌涵三宫街)。其时武昌军、学两界抱有革命思想的同志已日有增加.武昌地方自治研究所学生詹瀚(字质存,笔名大悲,蕲春县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