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真诚无价 著名的蒙古族女诗人、作家萨仁图娅是我的一位好友,早在十多年前,我们就在报告文学年会上相识,以后也曾有书信来往.萨仁图娅留给我的深刻印象,如果说是几次接触,倒不如说是读了她的作品之后.特别是她的新著<幸福八卦>,简直就是她自我修养的自白,为人处世的准则,品评它,自然会受益匪浅.文如其人,书如其品,这品是指人的品德、品格、品行、品质,其实还是指人而言.萨仁图娅的作品及友人对这些作品的评述,映现出她的思想、品德、才智,从而多角度、全方位了解了萨仁图娅其人其文.她给予我的首选印象是她的人品高尚,而人品决定文品,她的文品自然也就纯正.  相似文献   

2.
真诚无价 著名的蒙古族女诗人、作家萨仁图娅是我的一位好友,早在十多年前,我们就在报告文学年会上相识,以后也曾有书信来往。萨仁图娅留给我的深刻印象,如果说是几次接触,倒不如说是读了她的作品之后。特别是她的新著《幸福八卦》,简直就是她自我修养的自白,为人处世的准则,品评它,自然会受益匪浅。  相似文献   

3.
刘卉 《丝绸之路》2013,(18):56-58
余秋雨是当代最具影响力的作家之一,他的散文不仅受到广大读者的关注和喜爱,而且开创了独特的文风。其作品涉及很多重大题材,表现出对中国文化、历史和文人的深切关注。本文通过分析余秋雨散文作品的写作特点,剖析其深刻的文化理想,以期反思被逐渐忽视的传统文化的现实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4.
史云  李新 《文史月刊》2004,(5):40-47
新中国成立之后,作为新国家缔造者的中国共产党,如旭日东升,光焰万丈,其威望之高是任何党派也无法比拟的。人民感谢她.人民拥戴她,人民崇拜她,这种热爱之情不仅变为为祖国繁荣富强所进行的经济建设的各类创造性劳动,而且化为浸渗着挚爱情感的小说、戏剧和诗歌的创作。应该说,建国初期文坛艺界及其作家艺术家是跟党走的,其绝大多数作品也是  相似文献   

5.
正1978年3月,《红旗》杂志编辑部交给我一个任务:约请老作家周立波同志写一篇关于作家必须深入生活的文章,用以纪念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36周年。当时我的心情很不平静,因为早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刚刚参加工作的时候,这位久负盛名的老作家的名作《暴风骤雨》就是我最喜爱的作品之一,而他也成为我最崇敬的作家之一。那时候,我一边读着他的  相似文献   

6.
李真 《江淮文史》2008,(4):93-95
2008年4月4日,清明节,法定国休日。上午,我休息在家整理家务时,看到孔令仁大姐与一些前辈及孔氏族人早年的照片、孔大姐亲笔写给我的精致贺年卡、赠与我的书籍和女士喜爱的小玩意。在一样一样归类的同时,我倍感亲切,感慨万分!大姐的音容不时在脑海里闪现,激起我对她的思念。  相似文献   

7.
中国人哪,我在为你们各种各样隐秘的欲望辩护啊生命是多么短暂。我想让自由和美丽把它充满李银河女士看上去就不像是能与别人起争执的人。她的长相、她的衣着、她的举止,也都是圆墩墩的,没棱没角的,没所谓的样子。比如,当摄影师提出给她拍照:作为女士,她还是掸了掸衣襟——一件颜色图  相似文献   

8.
她,淦女士,20年代初登文坛即以卓异的才情和对女性恋爱心理的大胆描述引起评论家注意,被称为“新女性作家之先锋”,鲁迅也赞誉她的小说是“精粹名文”。正当人们对她充满了期待,她却突然在文坛销声匿迹,给后人留下一个难解之谜…… 淦女士,真名叫冯淑兰,河南唐河县人。1917年秋,随兄长冯友兰负笈远行,考入了北京女子高  相似文献   

9.
美国女作家梅·萨藤晚年创作了大量的日记作品,这些日记在真实地再现她的生活的同时,也对她创作诗歌、小说、日记的过程和心境有细致的描写。这些作品既展现了作家的创作过程,也体现了梅·萨藤创作思想。  相似文献   

10.
我国第一位女篆刻家刘淑度女士,离开我们已有十二年了。她生前刻的最后一方章,是“牛耕之印”。牛耕系我的笔名,每当我整理旧物或用这枚章的时候,总要想起这位老人。刘淑度名师仪,山东德州人,父亲是工程技术人员,祖父是个老秀才,家里有不少字画。耳濡目染,她对字画发生了兴趣,尤其喜爱画中的印章,虽然还是个孩子,有时一看就是一二小时,祖父喜爱孙女,发现她有这个爱好,更是高兴,于是给她买了刻刀石章,给她讲解篆字笔画,这是她从事篆刻的开始。她1925年考入北京女子师范大学,老师有钱玄月、董鲁安等人。恰好钱、董都是篆刻…  相似文献   

11.
斯蒂芬·茨威格的《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中,那个女八说,即便布多年后的深夜里,把她从最深沉的睡眠中嘁醒,只要给她起个头,她也能把她爱蔡的那位作家的作品背下去。有两位歌手的歌,我也能在这种情形下唱出大半,一个是郑智化,一个是孟庭苇。  相似文献   

12.
马勇 《广西文史》2006,(3):55-60
我国名爱国人士袁晓园女士已经离开我们两年多了,但我与她20多年来交往的往事,就像电影一样,经常一幕一幕地展现在我的眼前。我把它记载下来,以表达我对她的怀念。  相似文献   

13.
2003年11月18日晚,我接到中华女子诗书画联谊中心理事长李宝光女士自北京来的电话,说袁晓园女士于I7日下午在南京仙逝。心里一阵难过,我把这一噩耗告知工作人员,请其立即打电话给袁女士的亲属严敬先生,表示哀悼,并敬献花圈。 袁女士是当代的奇女子,慈祥、刚毅、多才,是她留给我的深刻印象。 她少小的时候,就养成了勤奋学习的习惯,对传统文学、书画艺术、英语都很有心得,尤其是汉文造诣很深;她  相似文献   

14.
燕子与麻雀     
丁杰 《文史月刊》2008,(3):58-59
记得我小的时候,我的家乡有很多树。就像有水就有鱼一样,有树自然就有鸟。俗话说,林子大了,什么样的鸟都有。因此我小的时候就见过各种各样的鸟。有大的,有小的;有爱叫的,有不爱叫的;有好看的,也有不太好看的。也许因为我见的鸟太多了的缘故,因此小的时候对鸟也就说不上喜爱还是不喜爱。后来我发现,村里的孩子以及大人们对鸟的态度,大都和我差不多,也都说不上喜爱还是不喜爱。  相似文献   

15.
武玉洲 《神州》2012,(5):9-9
现如今在越来越多的影视作品和文学著作中都越来越多的体现或者使用了黑色幽默,似乎越来越多的人都对这种"与众不同"的幽默感到或多或少的兴趣,也有越来越多人对这种黑色幽默感到哭笑不得,而正是这样的一种哭笑不得使得越来越多的文艺青年对此喜爱。而且黑色幽默如同"披着羊皮的狼"而越发能够体现人们的一种自我嘲讽及其现实意义,让我们不得不关注其文学价值之外的另一些价值,多少也让我们对其更加喜爱。而我们本文就黑色幽默与传统幽默的区别来进行浅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16.
迦安 《神州》2010,(2):66-70
跋 读丁玲女士的《莎菲女士的日记》数次,前后相隔五、六年,第一次读时,只记得片段,如同电影镜头的切换,那么真切的在眼前闪过,那是震撼人心的呼唤,让人不得不痴痴跟随丁玲女士的脚步,去寻找莎菲的心灵足迹。不知道她今后的生活会怎样,可是,有瞬间,我仍然觉得,她已经获得她遍寻不获的思念,通过她的日记,她会得到许许多多人的爱与理解,会存活在许多人的心里,许多与她同样,忍受着人生,享受着人生,爱着,而且挣扎着,最后,总能通过这心灵的挣扎求存,净化她的心灵,通过痛彻肺腑的呼唤,实现人生的交响乐在不同的时空回荡。  相似文献   

17.
最近,有位诗人出了本寓言类的书,文学界也开始讨论起了寓言。在寓言文体没落的今天,这大概算一件新鲜事。回顾自己的阅读史,我对寓言气质的作品,有一种说不清的偏爱,像外国作家卡夫卡、博尔赫斯、卡尔维诺、本雅明等。几年前,编撰诗人梁小斌写思想笔记《梁小斌如是说》时,我写过一篇后记叫《正在复活的寓言》,谈过自己对其寓言气质的喜爱...  相似文献   

18.
我和作家翼南相识很久,早在1962年,我就读过他的电影剧本《杜甫传》。那时他才21岁,在武汉城区一所小学教书。我认为剧本写得很有价值也很有才气,曾向艺界领导举荐过。领导们看了作品也很欣赏。领导曾有意将他调进艺界搞创作。我立  相似文献   

19.
认识胡家芝老人,最初在书本上。大约十年前,我在书店偶然翻看到一本集子《胡家芝剪纸喜花集》,发现作胡家芝原来是一位年迈的老太太,1897年出生于浙江桐庐县,16岁毕业于县立第一女子学校,成绩优异。她自小聪慧,心灵手巧,喜爱剪纸艺术,每逢吉庆喜事或心中有所思所想,她都运用手中的剪刀来抒发表达,作品受到周围人的喜爱,索要络绎不绝。年轻时她就因巧剪喜花而远近闻名.被大家称为“福星”。  相似文献   

20.
《南方人物周刊》2008,(24):83-83
亲爱的木木:我认识了一个女人,我们谈得很投机,但我开始越来越受不了她忽冷忽热的起伏——我猜想是我没有让她完全地倾心。其实从一开始,我就对两人无果而终保持了相当的心理暗示,一边享受于目前的虚幻,一边对虚幻之后的结果保持着清醒。但这种理性和情感的冲突让我很烦躁。木木,我知道你很喜欢《银河英雄传说》(编注:日本作家田中芳树的一部长篇小说),但作为一个普通人,我既不能像莱因哈特那样完美地压抑分裂,也不能像杨威利那样轻易看破纠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