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2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李春玲 《中国文物科学研究》2013,(2):40-45
每一批国保单位受当时的社会背景、文物保护理念等的影响,都有其鲜明的特点和时代烙印,都在不断地借鉴和融入新的文物保护理念。本文对第一至六批国保单位公布的历史背景进行回顾与综述,以期探讨国保单位的发展脉络,以及国保单位在社会历史影响下所形成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文化是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中的重要方面,从毛泽东没有革命文化事业,革命与建设的胜利是不可能的,到邓小平"不论是对于满足人民精神生活多方面的需要,对于培养社会主义新人,对于提高整个社会的思想、文化、道德水平,文艺工作都负有其他部门所不能代替的重要责任";从江泽民"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对经济和政治的发展起巨大促进作用",到胡锦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应有之义,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思想精神上的旗帜,是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显著标志",都是对文化建设所做的深刻论证。通过对新中国文化历程的回顾,可以总结文化建设60年来所发挥的解放思想、动员人民、引领时代风尚的作用,促进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 相似文献
4.
20世纪末,我国的物保护科学技术基本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完整的科学体系。在石质物、金属物、纸张物、竹木漆器物、壁画物、石窟物等的保护技术方面取得了多项科研成果,并且达到或接近世界先进水平,使我国许多珍贵的化遗产得到了抢救和有效地保护。 相似文献
5.
故宫博物院作为国内藏品最多、最有影响力的综合类博物馆,一直保持十分活跃的对外交流态势。2008年以来,故宫博物院积极与国(境)外博物馆建立战略合作关系,打造长期交流机制。如举办和参加各类形式的涉外展览,扩大了对外交流空间;开展并深化项目交流与合作,拓宽了国际视野和交流平台;充分利用各种平台开展多层次学术交流,开展有针对性的出访活动;建立了与国(境)外博物馆的沟通联系;完成多项国宾接待任务;接收海外和港澳实习生等。此外,全面推进两岸故宫的交流与合作。将来,故宫博物院将一如既往地积极开展此类文化交流,让世界了解、欣赏和接受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6.
“秀骨清像”是魏塑的典型造像风格,它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以麦积山石窟造像为据,其中蕴含的是人的自觉、名士清谈、玄与佛的时代精神。 相似文献
7.
进入"十二五"后,文物保护领域面临着新的发展形势。其中,科学和技术成果转化问题受到了高度关注,成为当前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的一大热点问题。目前,由于我国文化遗产保护科技成果转化的特殊性和相关领域科技事业发展的阶段性,文化遗产保护科技供给与需求脱节,科技成果转化率不高。针对这种状况,国家应建立激励评价体制,促进文博系统内外的合作,保证科技成果的有效供给和有效需求。 相似文献
8.
本文主要探讨抗战胜利后在纺织事业管理委员会(代表国民政府)之管制下,中国纺织建设公司(代表国营纱厂)和上海及苏浙皖区棉纺织工业组成的第六区机器棉纺织工业同业公会(代表民营纱厂)实行棉纱布抛售政策的过程,进而探析纺织资本家对该政策的态度及其与政府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鲜卑民族之于北朝史官制度的设立、推进和创造,对发挥史学的民族文化认同功能起了重大的作用。北魏在继承汉魏著作官制的同时,发展出完备严谨的国史编纂制度。北朝几代史家则提出了促进民族文化认同的史学思想。至北齐,史官制度与史家主体二者之间良好的互动催生了设馆修史这一新的机制,其对传统史学影响深远。这是北朝积极推进民族文化认同所结出的硕果,同时也有力地促进了当时和日后的民族文化认同。 相似文献
10.
以盛世光环载入史册的乾隆朝在文治领域潜伏着重重隐忧。当时朝廷重视经学,而思想上却不认同民间汉学;虽然承袭庙堂理学,却对其内圣外王鲜有心得,并且压制朝野理学的发展。同时,统治者的信仰世界混乱、迷茫。嘉庆朝的经学政策略有调整,重新重视理学,又强调以勤简为政,但总体上缺少新意,无济于事,清中期遂成武功彰显而文治偏失的格局。这也是清朝由盛而衰的重要根源。 相似文献
11.
对博物馆经典藏品进行复制,或者萃取其文化元素开发衍生产品,一直为博物馆所重视。这类复制品从传播效应、经济效应、市场价值、文化价值和创意内涵诸方面都体现出"文创产品"的性质,应该纳入"文创产品"市场予以定位、规划。湖北省博物馆对馆藏经典藏品曾侯乙编钟开发了七大类百余个品种的文创系列产品,它们既体现了藏品原型的价值和精髓,也具有保护、研究和实用价值。目前我国博物馆文创事业还需要在经典藏品资源的研究、市场研发人才的培养、衍生品系列的完善、跨界同质资源的整合以及复制品制作单位资质的把控等方面加大推进的步伐。 相似文献
12.
从毛泽东到邓小平,从1956年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到1980年提出"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他们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相结合,制定了一套完整的社会主义文艺的总方针、总政策.在贯彻实施过程中,又根据实际情况提出"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等具体方针、政策、要求、办法,为中国探索出了一条发展繁荣社会主义文化的成功之路.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