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诗法初津》作者叶弘勋为吴县东山人,非吴江震泽人,而自署“震泽”所指为太湖.其为晚明苏州府学诸生,师从葛一龙学诗,与其二子御夏、三子昭夏为友.入清弃儒冠,顺治末年居吴门,与金圣叹有论诗之举,并在其《诗法初津》引述了圣叹有关杜诗的评语.  相似文献   

2.
《文献》2017,(4)
新见的方苞、姚范、张裕钊《杜诗评点》为姚永概过录本,底本是郑沄玉勾草堂本《杜工部集》。三色笔过录,方苞批点为黑笔,姚范批点为红笔,而张裕钊批点是绿笔。三家皆有圈点,但每首诗歌的侧重各有不同。批语只有方、张二家,两人批杜之作,既重视源流,也论风格、气韵。从批评对象看,有综括全诗的旨意,也有对字句的辨析。相对而言,方苞批语,虽稍显简略,但要言不烦,而张裕钊更侧重于杜诗风格、诗法技艺的全面评析。  相似文献   

3.
安徽桐城人许总(1954年生),曾撰《杜诗学发微》,新著《宋诗史》(重庆出版社,1992),乃首部宋诗通史,将宋诗分6段,每编评论一段。《引论》指出宋代充满屈辱,陈寅恪《金明馆丛稿二编》,  相似文献   

4.
肖亚男 《收藏家》2007,(8):87-90
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藏《杜诗论文》五十六卷,两函十六册。清康熙十一年(1672年)江苏常州岱渊堂刻本。书长24.3、宽15.6厘米,半叶9行,行22字,小字双行同。白口,左右双边。版框高19.6、宽13.6厘米。卷端题名后列"吴兴祚伯成定、武进吴见思齐贤注、宜兴潘眉元白评、武进董元恺舜民参"。《杜诗论文》岱渊堂刻本并不十分稀  相似文献   

5.
《文献》2016,(1)
奚禄诒是清初重要的杜诗专家,其贡献主要在于杜诗评点,但因其评点未付之梨枣,流传不广。复旦图书馆藏善本、题"奚禄诒批点《杜诗详注》"一书是了解奚禄诒杜诗研究的重要文献。通过对奚禄诒生平、交游及此杜诗批本情况的具体考辨,可知复旦大学图书馆藏"奚禄诒批点《杜诗详注》"非奚禄诒亲手批本,而系他人过录本。复旦大学图书馆藏过录本奚禄诒杜诗评点,较黄叔璥过录本评语数量更多,内容更丰富。奚禄诒评点杜诗时,善于从地域文学的视角来观照杜诗,以"得力"与否作为诗歌用字优劣的批评标准,并顺应时代文学思潮的批评特质,在清代杜诗批评史上别具一格,具有重要的杜诗学和文学批评史价值。  相似文献   

6.
《文物》1975,(8)
最近,我馆从苏州古旧书店购得宋刻宋印《王状元集百家注编年杜陵诗史》一部。全书共三十二卷。框高19.5,宽13厘米。每半叶十三行,行二十一字。注文双行,行二十七字。白口单边。书口上首记字数。鱼尾下刻"六十家杜诗"、"杜诗"、"寺"等等不一。扉  相似文献   

7.
杜诗到了宋代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推崇,江西诗派接受杜诗毋容置疑。但是,江西诗派的后学者因为没有黄庭坚的才力学识,加上对黄庭坚学习杜诗的方法的一些误解,导致学习杜诗从"活法"变成"死法"。杨万里是南宋中兴四大诗人之一,他在吕本中"活法"的基础上上升到"法自然",完成了杜诗接受由江西诗派之"死法"到"活法"之转变的任务。  相似文献   

8.
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兴起有两个标志,一是韩文的发现,二是杜诗的流行.宋人对韩愈的推尊一直很明确,但对杜甫的揄扬则屡经曲折.虽然在北宋时期真正将杜甫推上圣坛的乃王安石、苏东坡与黄庭坚,但苏舜钦的开创之功也不容抹杀.他不仅是北宋辑杜第一人,宋代辑杜原则的发明者,也是杜诗豪迈真挚之美的宣示者,宋代学杜实践的垂范者.杜诗学虽然在苏舜钦那里还远未成型,但是我们已隐约可见它的影子.也正鉴此,所以我们认为以苏舜钦为北宋诗坛辑杜释杜、尊杜学杜的急先锋,他实是当之无愧的.  相似文献   

9.
一宋人對杜甫詩表現出極其濃厚的興趣,除了杜詩的注家外,一般的學人也經常熱烈地討論杜詩,試看二例:“吴門下喜論杜子美詩,每對客,未嘗不言。紹聖間為户部尚書,葉濤致遠爲中書舍人。待漏院每從官晨集,多未厭於睡,往往即坐倚壁假寐,不復交談。惟吴至,則强與論杜詩不已,人以爲苦,致遠輒遷坐於門外簷次。  相似文献   

10.
罗志欢 《文献》2006,(2):165-170
广东地区雕版技术,在南宋时已称极精,刻印过《九家集注杜诗》和《附释文互注礼部韵略》等"惊人秘笈"①.就刻印质量而言,足以抗衡吴、越、闽三方之盛.降及明清两代,广东地区刻印书籍进入了鼎盛时期.雕刻印刷业十分普及,有些地区男女老少皆谙悉雕木刻字技术,因而受到外地的重视.  相似文献   

11.
《文献》2017,(4)
评点和诗话作为中国传统文学批评中特殊的批评形式,在创体时间、形式体制和批评方法上具有较大的相似性,这是二者可相互借鉴的客观基础。清代杜诗未刊评点家往往身兼批点者和诗话作者的双重身份,这是二者多互为采撷的主体因素。清代杜诗未刊评点与相关诗话著作的密切关系具体表现在:杜诗未刊评点是某些诗话著作或笔记类著作的直接来源;诗话的繁盛为杜诗未刊评点综合评本的形成提供了资料来源。当然,清代杜诗未刊评点所引诗话与相关诗话著作亦存在或增删、或补充、或辨正的相异之处,这些转录过程中的差异或变动侧面凸显出不同诗学研究者诗学理念、取舍标准、关注重心等层面的差异。探讨杜诗未刊评点与相关诗话著作的关系,可管窥清代杜诗评点及杜甫诗话发展演变的冰山一角。  相似文献   

12.
闵庚三 《文献》1998,(3):34-43
李植,号泽堂,晚更自号泽癯居士,字汝固,朝鲜德水人.朝鲜宣祖17年(1584),生于京城,卒于仁祖25年(1647).作为一个学识渊博的文学批评家,李植认为学诗首先必须以杜诗为准的,所以,他花了很多时间和功夫,撰成了这部集注性的<杜诗批解>.在<杜诗批解>的结构和内容上,虽然仍有道学家的陋习和偏见,但是在很多的地方可以发现创新的思想体系和独特的体例.  相似文献   

13.
吴稚晖是著名的无政府主义者、政治家、教育家,在国民党政界享有极高的威望,孙中山、蒋介石等国民党政要对他都特别尊敬.作为政治家的吴稚晖,其功绩早已为人所熟知;其实,作为教育家的吴稚晖,其贡献也同样值得我们铭记.  相似文献   

14.
马悦 《炎黄春秋》2001,(8):79-79
古时将州、县的地方官叫作“父母官”,此称谓世传始于宋代,但“父母官”这个词的雏形,可以追溯到汉代。据《汉书》记载,西汉时,召信臣在南阳任太守期间,为老百姓办了不少好事,巳视民如子。因此南阳老百姓尊称召信臣为“召父”(“吏民亲爱信臣,号之日:‘召父’。”《汉书媚吏传》)。到了东汉,有个名叫杜诗的,也在南阳出任太守。杜诗对南阳同样施行过不少的“惠政”,亦备受老百姓的拥戴。所以杜诗被南阳的老百姓尊称为“杜母”。召信臣和杜诗都先后职居南阳太守,为民兴利,名昭南阳,广被时人所称道:“前有召父,后有杜母”。…  相似文献   

15.
学史上有“千家注杜”的说法,“千家注杜”的热潮始於末代,而现存的各种杜诗注本和选本则有二百多种。其中,杜甫诗集或全集的注本以宋、清两代为多。而清代似以钱谦益的《杜诗笺注》、仇兆鳌的《杜诗详注》以及杨伦的《杜诗镜诠》流传最广。但後两种的流行,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乾隆以後钱被列为禁毁书,直至清代末年才得以再度传播。万曼的《唐集叙录》认为,清人杜诗注释本中比较通行的,首先是康熙三十二年(1693)雕版的仇兆鳌的(杜诗详注》,其次是雍正二年(1724)印行的浦起龙的《读杜心解》,而後便是乾隆末年(1795)杨伦的《杜诗镜诠》。  相似文献   

16.
<正>明末清初之际是继宋代之后,杜诗学发展的又一鼎盛时期。举凡杜诗全集注释、选注、律注、诗话、评点诸方面,撰述甚夥,在杜诗学史上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其中,评点一项,更是超越自宋末以来的刘辰翁、范德机诸家,显示出这一时期杜诗研究独有的学术品格,并为后来  相似文献   

17.
寂寞经年终被人识1996年11月19日,我应邀参加社会学家吴文藻先生诞辰95周年纪念会。尽管离开会还有半个小时的时间,中央民族大学的礼堂却挤满了人。若不是第一排留着记者席,恐怕我也得跟那些学生和远道赶来的教师们站着旁听了。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人,宁可站在过道上,也要参加一位在12年前就去世的老人纪念会呢?为了方便读者的记忆,让我用最简单的方法来介绍吴文藻吧。他是著名作家冰心的丈夫。我这样介绍吴文藻,并不是想借冰心耀眼的光环为吴文藻的形象涂上一抹亮色,而是想说明冰心在作家群中受人爱戴而吴文藻在社会学界也同样受人景…  相似文献   

18.
唐代的秦州是陇右一大都会,人口稠密,经济发达。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年)杜甫流寓秦州三月之久,成诗90余首,吟咏所及,时见驿道(丝绸之路)、驿使诗作或诗句,而历代杜诗注多不得要领。以史证诗,则会发现杜诗所咏既有塔克拉玛干沙漠北缘的丝绸之路中道、也有其南缘丝绸之路南道,还涉及张骞穷河源、张骞乘槎等中国地理探险大课题。而弄清了杜诗题咏的历史地理背景,则可还原杜诗题咏驿道的"深意"、充分理解杜诗的"诗史"韵味,同时有助于领略唐代丝绸之路的风情。  相似文献   

19.
汤显祖生于明嘉靖二十九年(1550),卒于万历四十四年(1616);吴梅村生于万历三十七年(1609),卒于清康熙十年(1671).汤显祖去世时,吴梅村虚龄八岁,前者是江西临川人,后者是江苏太仓人,而且汤显祖于万历二十六年自遂昌弃官归家后,再也没有到过吴地,在汤显祖生前,吴梅村应该没见过他,两人似乎联系不到一起去,但两人之间却有师承关系,即汤显祖是吴梅村的师祖,这其中有个关键性的人物就是李明睿.李明睿是汤显祖的学生,又是吴梅村的老师.一个人求学,一生可能有很多老师,古今皆然,如果泛泛地讲师承关系,意义似乎不大,但汤显祖与李明睿的师生关系、李明睿与吴梅村的师生关系,都非比寻常,吴梅村虽然没见到汤显祖,但了解他和汤显祖的这层关系,对深入研究吴梅村其人、其文应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文献》2016,(3)
《朱竹垞先生杜诗评本》被学界当作朱彝尊的杜诗学论著,时见研究引及或著录。通过对清华大学图书馆所藏原刻本进行考辨,可知卷首《朱竹垞先生原跋》实为抄撮何焯《义门读书记》而成的伪文,且落款亦与朱彝尊生平行止不合。陈衍《石遗室诗话续编》中记载了朱评过录本的流传情况,并对《评本》的真确性提出质疑。将《朱竹垞先生杜诗评本》与刘濬《杜诗集评》所收录朱彝尊评语相比较,并无一条相同。综合观之,可考定题为朱彝尊评点的《朱竹垞先生杜诗评本》系伪托之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