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见到李敖是去年9月,在上海新天地的记者见面会现场。那时,李敖正在大陆及香港展开他为期10天的“神州文化之旅”,上海是继北京后的第二站。在记者招待会上,李敖特意对自己的初恋作了澄清,此前破媒体披露的小学同学张敏英是他的初恋情人的消息并不属实。他只是在上小学的时候喜欢长得漂亮的张敏英,并且  相似文献   

2.
周瑞金 《世界》2005,(12):7-7
尽管李敖的神州文化之旅已经过了一段时间,而他在 中国大陆著名三学府(北大、清华、复旦)的演讲却依 然留香,时而引发人们一点议论,一点感慨。 用李敖自己的话说,他的三场演讲,在北大是“金刚 怒目”,在清华是“菩萨低眉”,在复旦是“尼姑思 凡”。三场演讲虽然各有特色,但在我看来,贯穿的基线 却是一条:倡导思想自由、言论多元。 骂遍台湾政坛的李敖,到了大陆似乎把“骂“收起来 了。但他秉性难移,依然处处刺刀见红,言语犀利,不 留情面,痛快淋漓。尽管他在不同场合不断变换演说的技 巧,其中有顺风话,有玩笑话,有狂话黄话…  相似文献   

3.
胡因梦的身份有些杂乱:电影明星,台湾“身心灵”课程引领讲师,李敖的前妻,单身母亲。而各类身份中,“李敖的前妻”无疑是最被关注的。继去年李敖的大陆行之后,今年,胡因梦来到大陆,频繁出现在各类媒体中,为新书做宣传,为她的“身心灵”课程做推介。  相似文献   

4.
李敖爷爷:我现在是在北京大学校医院的病床上给您写的这封信。早在今年3月末,我就准备动手写它,那时我还是14岁。五十六年前的今天,你也是一个14岁的少年,正奔波在逃难去台湾的路上。4月10日的生日一过,我就15岁了。前几个月发烧发得昏天黑地,但我又是个不能没事干的人,就把妈妈刚买的《李敖回忆录》和《北京法源寺》看完了,觉得很不错。《李敖回忆录》看到写马占山一段,我觉得好,念给妈妈听,还没念完就哭了。您的文章字字都喊在我心里,所谓“五十年来五百年内白话文第一二三”之说看来是实事求是!后来又买了《李敖快意恩仇录》和《坐牢家爸…  相似文献   

5.
李敖来了,李敖又走了,11天的“神州文化之旅”,国内对其宠爱有加。李敖在大陆广受欢迎,原因无外乎以下方面:第一是他强烈的反叛意味,不畏强权,不怕坐牢,反两蒋,反李登辉,反台独,谁当权他就反谁,这在将直言一骂看作一种气节社会氛围里,自然非  相似文献   

6.
从他的夫子自道,不难看出李敖玩政治有知识分子的自负、政客的狡黠、文人的耍弄、顽童的洒脱从“文化顽童”到“政治老顽童”,李敖出人意表的作风经常给予民众有种“猜不透、捉不着、搞不定”的感觉。以这次参选台北市长而言,李敖高举“义助宋楚瑜、明打马英九、暗弹郝龙斌、拉抬谢长廷”的旗帜,甫出场即有9%民意支持,使郝龙斌民调支持度由45%下滑至34%,而宋楚瑜、谢长廷声势虽维持平盘,但也拉近了与郝龙斌之间的距离。  相似文献   

7.
2005年8月上旬,凤凰卫视资讯台播放《李敖有话说》。李敖在连续几天的专题节目中,就毛泽东关于“鲁迅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他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伟大的革命家”的论述,发表了一系列意见。李敖认为鲁迅不应享受如此高的评价。李敖还认为,如果这样评论鲁迅,这是“现代人的退步”。听了李敖这番评论,不禁也想发点杂议。当然,这仅是黄腔顶板而已。  相似文献   

8.
李敖——台湾文坛的独行侠,台湾独裁政治的放火者。他性格复杂,被喻为都市丛林中的稀有动物。他说过:“与知心朋友谈天,我很愉快的说很多话;与俗人相处,我就非常爱沉默了。”我肯定不是李敖的“知心朋友”,又不能肯定自己是不是“俗人”,所以从来没产生跟他聊天的念头。 其实,我认识李敖已有10年之久。早在1989年6月,李敖的小友苏荣泉来北京,约我编5本《鲁迅语录》,用以跟他推出的6本  相似文献   

9.
关于李敖之子李戡弃台大上北大这件事,很多人是不以为然的,他们觉得李戡并不了解北大,更不了解大陆,他们觉得李戡享受了台湾的言论自由得以大骂台湾,“你到这边来还敢照骂么”,他们觉得李戡只是在批判姿态上模仿了他的父亲,但提供的并非今日之大陆所亟需(瞧瞧韩寒)。  相似文献   

10.
没有李敖就没有胡因梦,他在我生命中真是一个重要角色我无论什么烂片都演,就是不演琼瑶的戏“我现在的身体已经进入了精微体。”胡因梦微笑着说。这位从上世纪70年代红到80年代的电影明星、李敖笔下“又漂亮又漂泊、又迷人又迷茫”的台湾新女性,这位20年来一直致力于翻译、精研印度心灵导师克里  相似文献   

11.
台湾过去在蒋家父子时代留下的一点点赌本和筹码,现在都用完了。台湾已经在亚洲出局了,在世界也只占万分之六的面积,非常地小,在世界也已经出局了。所以,台湾真的要没落了2005年9月,李敖在阔别56年后重返大陆,分别在北大、清华和复旦发表演讲,此次“神州文化之旅”引起极大反响,其在大陆的知名度也在三场演讲后达到了顶点。  相似文献   

12.
来信     
英雄迟暮的一丝苍凉在台湾一甲子岁月,成就了李敖笑傲江湖的地位。绝不是完人的李敖,毁誉参半是最适当的评价,死后千刀万剐的自言自语,说明他也深知,行走江湖树敌  相似文献   

13.
原以为李敖不会回大陆的,毕竟还是回来了;不但坐了飞机回来,落地后前呼后拥,到处作秀,在追捧热潮中找到了在台湾失落的感觉。那几天,看到衣锦还乡的李先生春风得意,就想起提携他的萧孟能来了。去年萧孟能先生在上海去世,坊间没有动静,是意料中的。大陆知识界知道萧孟能的人并不多,只有极少数研究李敖的人能知一二。想到李敖也许会说点什么,于是去看凤凰”的论坛,果然看到李先生的言论,轻描淡写,一笔带过;与其说是悼念逝者,不如说借此自吹。不禁感叹李敖毕竟是俗,没有正视历史的勇气。对南京作家范泓采访萧孟能后写的《与李敖打官司》,曾有人…  相似文献   

14.
柏杨和李敖是同样著名的台湾杂文家,又是和张学良。李敖一起并称的台湾“三大难友”。他的《丑陋的中国人》曾在大陆一版再版,并在80年代末引起过一场激烈争论。他的传奇人生,同样强烈地吸引着好奇的读者。笔者的珞珈山同窗古继堂先生,就出版过一本《柏杨传》(作家出版社1999年版),叙述了柏杨充满传奇的一生,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  相似文献   

15.
北海道位于日本北部。由于受周边文化的影响,其文化的形成和发展都很复杂。自前陶文化到阿依努时期,日本本州与亚洲大陆对北海道文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北海道与本州文化之间存在着差异,学者们一度认为它不属于日本文化。大陆文化的传入使北海道文化增添了许多北部文化因素,正是这种因素,使得它与日本本州文化得以明显区分开来。所谓“北部文化因素”,很久以来已成为学者们的研究课题,这也是我这篇文章要讨论的题目。在此,我将重点说明:形成“北部文化”的大陆文化的内涵,以及大陆文化传播到北海道的路线,叙述一下北海道古代文化的研究成果,进而证实大陆文化与北海道文化中的“北部因素”的联系。  相似文献   

16.
声音     
《神州》2005,(8)
“我一生只结过两次婚,大陆的一些书中就说我结婚三次,把我说的风流的不得了,所以我的名誉在这方面并不太好。”——大师李敖披露将于2005年9月访问大陆时笑谈自己在人们心目中的风流形象。“统一尚未完成,同胞仍需努力”——台湾新党主席郁慕明在中国人民大学发表演讲时,借孙中山先生名句勉励两岸青年时刻肩负起实现祖国统一责任。“巴黎应该举办奥运会,它是这个世界上最有传奇色彩的城市之一”——环法自行车赛的传奇人物阿姆斯特朗为法国巴黎申办奥运失败深感遗憾。“饭店小牙签多为‘三无’产品”——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消费警示指  相似文献   

17.
谈大陆之行人物周刊:4年多前您的大陆之行,最深的感受是什么?李敖:终于活着回去了,一个臭老九还能受到那样的欢迎!我这么嚣张、快乐地回去。人物周刊:您在北大的演讲,可惜我们没能看到直播,您对演讲满意么?李敖:大体还好,因为我演讲不能像连战那样背稿子,也没有像美  相似文献   

18.
台湾学者李敖在大陆已出版了数十种著作,甚为畅销,这位蜚声海内外的作家,青年时,曾深受他大学时代老师殷海光的影响。殷海光原系国民党《中央日报》主笔,辞职后到台湾大学任教,1949年11月,他与胡适、雷震、王世杰、杭立武、傅斯年等人共同创办了《自由中国》半月刊。《自由中国》创刊后,担任了主笔的殷海光如鱼得水,在《自由中国》上发表了大量抨击蒋介石黑暗政治的政论文章,在台湾读者中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给国民党政权造成巨大的冲击。刚刚步人台湾大学的李敖,对殷海光的政论文章及为人、气魄、学识佩服不已。1957年3月,李敖…  相似文献   

19.
面孔     
一周聚焦李敖老了8月底,李敖先生携妻带子前来大陆,并参观了世博会,他的行程以及某些言论再度引起了人们的疑惑:青年时代赖以成名的自由主义大旗,似乎被李大师轻轻甩走了。无法言说的大师说不清,道不明。李敖大师,又一次义之嫌:李戡实在觉得反复和韩寒比无聊,理解,他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引起了争议。  相似文献   

20.
查尔斯·海厄姆的名著《东南亚大陆早期文化:从最初的人类到吴哥王朝》,综合利用各种资料,首次系统构建起了大陆东南亚的早期历史,是当代关于大陆东南亚考古最重要的著作之一。该书认为,大陆东南亚文化面貌复杂,中国文化和印度文化对东南亚历史文化影响巨大,海上丝绸之路在东南亚社会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