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地处广州市海珠区新浯镇的黄埔村是堪称人杰地灵的侨乡,它因清代中叶境内的“黄埔古港”而名闻于世。《羊城今古》1993年第三期的《广东历史地理学界考察黄埔村》、第四期的《广州地理学界黄埔村考察记》、1994年第一期的《“黄埔”地名的由来与订正》、第三期的《黄埔洲、黄埔岛与黄埔港》等文章从历史学、地理学  相似文献   

2.
黄埔村位于广州市海珠区原新浯镇,现属海珠区琶洲街管辖,在清代属番禺县茭塘司管辖。北宋嘉祜年间此地已有居民聚居,延至清代康熙年间已发展成为拥有几千人的市镇。黄埔村是黄埔古港遗址所在,黄埔古港是明清广州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清代以来广州海上丝绸之路的必经港口。  相似文献   

3.
言倩 《南方文物》2005,(3):100-105
黄埔村位于广州市海珠区原新滘镇,现属篤榍弥藿止芟?在清代属番禺县茭塘司管辖。北宋嘉祐年间此地已有居民聚居,延至清代康熙年间已发展成为拥有几千人的市镇。黄埔村是黄埔古港遗址所在,黄埔古港是明清广州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清代以来广州海上丝绸之路的必经港口(见附图)。黄埔村作为滨海小渔村,到清代发展成为著名的村镇,再渐渐地归于平淡。其变迁过程反映了清代对外贸易的历史,也是人文、地理资源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范本。因此考察黄埔村的变迁也是了解清代广州以至岭南历史的一个良好契点。根据《广州市地名志》,唐代黄埔村是珠江边…  相似文献   

4.
黄埔古港位于今广州市海珠区琶洲街黄埔村.从西边公路人村。一座高耸的金碧辉煌的现代牌坊迎面矗立。上刻“凰洲”两个大字。村之南边紧靠珠江支流也有一座刻有“凤浦”二字的彩牌坊。原来传说古时有一对凤凰飞临此地,从此就人丁兴旺.五谷丰登。该村地处一小岛.水边地区叫“浦”.水中的陆地日“洲”,所以取村名为“凰洲”或“凤浦”,后演变成为“黄埔”之名。  相似文献   

5.
《湖南文史》2010,(5):50-51
【二十四日沪讯】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特别党部筹备委员会,以黄埔同学失业者达千余人,昨特上呈中执委会,请求设法安插,并陈述办法三要点:(一)尽可能力量,添设军事教育机关,收容黄埔同学,以资深造。(二)令行大学院’,转令全国国立大学及专门学校,特许黄埔同学免费求学。(三)择其学识经验比较优良者,派往各地担任党务及地方训政工作,如此则生者得遂志愿,  相似文献   

6.
王耀武(1904-1968),山东省泰安市上王庄人,是国民党军队著名的高级将领之一,长期被蒋介石信任和重用,曾任国民党军队王牌军七十四军的军长,并成为黄埔系第一个出任方面军总司令官和省政府主席的人。因此,在山东长期流传着“三李(指李延年、李仙洲、李玉堂,皆黄埔一期学员)不如一王”的说法。  相似文献   

7.
王耀武(1904-1968),山东省泰安市上王庄人,是国民党军队著名的高级将领之一,长期被蒋介石信任和重用,曾任国民党军队王牌军七十四军的军长,并成为黄埔系第一个出任方面军总司令官和省政府主席的人。因此,在山东长期流传着“三李(指李延年、李仙洲、李玉堂,皆黄埔一期学员)不如一王”的说法。  相似文献   

8.
生产的外销艺术品。清政府规定,来华贸易的外国人只允许与清政府特许的行商进行交易,并指定在广州城西十三行商馆区一带黄埔港进行。《黄埔锚地》(图1)是从长洲岛远望开去的黄埔全景,黄埔岛沿岸,设立了许多船坞仓栈,为远洋船只提供修理服务。此画笔功细致,刻画船只及建筑物尤为精确。从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公行起始到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外洋行成立,再到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洋行制度废止,广州十三行行商名目及行数一直在变化之中,浩官、庭呱、茂呱、鳌呱、啉呱等均是较有影响力的行商。到18世纪,欧美开始追求我国出产的漆器、家具、墙纸…  相似文献   

9.
黄伟 《羊城今古》2001,(1):60-61
辛亥革命后,1919年孙中山在《建国方略&;#183;实业计划篇》昭示国人,主张开辟“南方大港”,港址选定黄埔深水湾,与东方大港(上海)、北方大港(塘沽)鼎足而立,为我国三大世界港市。  相似文献   

10.
正冷东教授认为,目前"资料建设仍是制约十三行研究深入的瓶颈和障碍,国内外中文资料的发掘利用仍有很大的空间"。[1]2000年以后,以十三行为中心的史料整理及索引编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清宫广州十三行档案精选》、《清代广州"十三行"档案选编》、《清宫所藏十三行潘氏商人档案》、《十三行研究中文论著目录索引及内容提要》、《广东方志与十三行:十三行资料辑要》相继出版、发表,但总体上对原始资料的整理和挖掘仍嫌不足,特别是对古籍文献中的史料有待进行深层次的整理。  相似文献   

11.
梁嘉彬的《广东十三行考》经历沧桑 ,终于在他的故乡 ,由广东人民出版社再版面世。此刻 ,我想起仍存放在广州市图书馆广州文献室书橱里的一本旧书。那就是民国26年 ,由当时的国立编译局出版发行的《广东十三行考》。书的扉页有梁嘉彬用墨笔书写的亲笔题字:上款“廷黻先生训正” ,下款“梁嘉彬敬呈民国廿六年四月”。这应是梁嘉彬赠给业师蒋廷黻的书。梁嘉彬(1910—1995) ,广东番禺黄埔乡人 ,出生于北京。小时候曾在广州西关居住。他是广州十三行的梁天宝行行商梁经国的后人。咸丰六年(1856)梁天宝行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 ,…  相似文献   

12.
曾扩情(1895—1988),四川威远县人。1921年加入国民党。1924年5月入黄埔军校第一期学习。当时,他是学生中年龄比较大的一位,比周恩来还大3岁。所以在黄埔同学中,都喜欢称他“扩大哥”。  相似文献   

13.
正在纪念黄埔军校成立90周年的日子里,笔者与原民革苏州市委办公室主任、86岁高龄的张式定老先生共话黄埔旧事,不胜感慨多多。张式定一家三代结缘黄埔。祖父张家瑞是黄埔军校筹建元老,其父张纪云为黄埔第一期学生,弟弟张式安为黄埔二十四期(台湾凤山军校第一期)毕业生,世誉张家为"黄埔世家",在黄埔军校历史上也是绝无仅有。黄埔军校的人,一般认为不是共产党人,就是国  相似文献   

14.
黄伟 《羊城今古》2002,(3):55-56
黄埔港是华南水陆运输交通枢纽,除了码头、仓库和铁道、公路等固定设施外,还有一批起重机械和港口作业船只,其中起重机9台,属广州材料储运处的8台,特别是30吨起重船,是港口的主要机械,也是华南地区仅有的大型超重设备。因此保护港口的机械设备,是护港斗争的重点,也是一场革命与反革命斗争,是深刻、复杂而又尖锐的,终于取得护产斗争的全面胜利,使港口的机械、船舶回到人民的手中,为祖国社会主义和平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15.
1935年6月,广东海军"海圻""海琛"两舰武力反对陈济棠,逃离广州,是为黄埔事件。两舰于19日驶入香港,停留20日后,最终在由军委会所委派的陈策率领下,于7月9日驶往南京。两舰在港停留期间,港英政府与英国海军的态度成为影响局势走向的关键因素。本组史料选自英国外交部档案,展现了港英政府与英国海军基于中英关系的大局考量,在应对两舰问题时,其决策的形成与执行的过程,对研究中英关系史、南京国民政府海军史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正2007年,最后一位黄埔一期生孙元良2007年,最后一位黄埔一期生孙元良去世,黄埔一期彻底步入了历史的长河。黄埔建校至今已整整90年,那15名黔籍黄埔埔建校至今已整整名黔籍黄埔一期生中,有的一战成名,至今常被后人提及,而有的却因种种原因,被遗忘在历史深处……"神州陆沉,中原鼎沸,强邻环视,外患频来,是以吾人顾数年之功,会彼就此,以期他日有成,内拯同胞于水火,外挽狂涛于巳颓。秋毫之意是即,吾毅然入本校之宗旨也。"此段意蕴深刻,文采斐然,气韵完足的文字,摘自黔籍黄埔一期生石美麟对"何以入本校"问题的回答。(见《陆军军官学校第一至第四队学生详细调查表》)诵之咏之,顿生倚天拔剑,投袂而起的壮志豪情。  相似文献   

17.
蒋先云(1902-1927),湖南新田县大坪塘人,1916年,任湘南学生联合会首届总干事,同夏明翰等发动和组织了湘南25县的学生罢课运动。1921年组织革命团体——心社,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4年3月,在全国各地选拔来的1200名优秀青年考生中,他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黄埔军校第一期,与同期学员贺衷寒、陈赓并称“黄埔三杰”。  相似文献   

18.
唐生明,湖南东安人,1906年生,黄埔四期, 起义将领。曾任国民革命军第八军副军长、长沙警 备司令部副司令、常桃警备司令、第一兵团副司令 官。1949年8月,参加湖南起义,任中国人民解放 军第二十一兵团副司令员。1987年10月,在北京 病逝。 谈经国,湖南桃源人,黄埔四期,国民党军中 将。曾任第80师师长、第63师师长、国防部视察 组长。 莫御,湖南东安人,1894年生,黄埔四期,国 民党军少将。曾任新编第七师副师长、第63师代师 长、第三区运输司令部副司令。  相似文献   

19.
在黄埔军校建校80周年之时,不能不令人想到前期学长们,每在国家危难、民族兴亡的关键时期,都能以雄心壮志书写了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的壮丽史篇,既突出了黄埔精神的爱国情操,也显示了黄埔军人的革命风范。  相似文献   

20.
在2004年6月16日黄埔军校建校80周年前夕,广州天河区珠村人特别兴奋,因为他们与黄埔军校有一段渊源——黄埔军校第一期学生的训练地和考试地点就在珠村。为什么黄埔军校选择珠村作训练、考试场地呢?珠村老人告诉记:第一是近,珠村和黄埔岛隔江相望:第二是珠村附近有99个山头,利于学生练习术科而更关键的是,当时海军练习舰队司令潘治(珠村人)与军校校长蒋介石是老朋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