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李并成 《丝绸之路》2011,(18):101-103
关于汉敦煌郡冥安县县城故址所在,笔者此前曾做过考证,认为其为今瓜州县桥子乡南8公里许的锁阳城遗址。近年来,经笔者实地考察,发现汉冥安县县城故址另有所在,并非唐锁阳城遗址。  相似文献   

2.
宁瑞栋 《丝绸之路》2011,(18):103-105
汉武帝在元狩二年(前121)尽有河西之后,在河西四郡之一敦煌郡下分设冥安、渊泉、广至三县。今人根据考古发掘成果和历史典籍记载,对冥安、渊泉、广至三县古城址所在等作了考析,一致认为今四道沟古城址为汉渊泉县址。笔者结合自身工作经历,就此提出不同看法,认为旱湖脑古城即汉渊泉县城城址所在。  相似文献   

3.
汉武帝攘匈奴取得河西,相继设置河西四郡,作为河西四郡之一的敦煌郡,从匈奴浑邪王杀休屠王投降汉,西汉就开始向敦煌地区移民实边,最初是军队戍卒屯田移民,继之是迁徙中原贫民到敦煌,更为持续的是将犯罪的高官和文士迁徙到敦煌,实现了从贫民移民到文化移民的转变,奠定了敦煌文化发展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王北辰 《丝绸之路》2011,(18):70-76
1988年9月16-18日,笔者会同李并成、李春元等专家学者,联合对瓜州境内的汉敦煌郡渊泉、冥安、广至三县城址,宜禾都尉昆仑障,西晋晋昌郡、隋常乐郡城址、唐瓜州城址、玉门关址,汉、唐、宋、元交通干道、水系遗址,长城烽燧遗址等进行了考察,并就瓜州历史地理沿革问题作了详细探讨。  相似文献   

5.
按《汉书·地理志》记载,西汉武帝元鼎六年(前111)置敦煌郡,继设敦煌、龙勒、效谷、渊泉、广至、冥安六县。龙勒有阳关、玉门关,皆都尉治。广至,宜禾都尉治昆仑障。这是对敦煌行政、军事两大机构的简略记述,而县以下政府组织情况却无任何记载。敦煌汉简中有较多县以下乡、里建置的资料,弥补了行政系统基层组织设立的史实。从而使我们对敦煌从郡到县、从县到乡、从乡到里这一行政系统的组成有了较明确的认识,对研究敦煌史、边郡史有重大价值。  相似文献   

6.
《汉书》卷28《地理志》载,敦煌郡领县六:敦煌、冥安、效谷、渊泉、广至、龙勒。对于这些县城的位址许多学者曾作过考证,但说法不尽一致,今天仍是敦煌学研究中的热门论题之一。笔者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经过几次实地考察,并结合文献、考古材料,对效谷县城位址作一新的探讨。一前人对效谷县城位址的考定,有下列诸说: 1.敦煌城东北说清初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卷64“沙州卫”条云:“效谷城,在卫  相似文献   

7.
敦煌郡的设置时间,《汉书·地理志》敦煌郡条记载是汉武帝后元年间(前89-88),《汉书·武帝纪》记载是元鼎六年(前111),二者自相矛盾;根据敦煌文献记载,元鼎六年在赵破奴的主持下修筑敦煌城,同时还修筑了敦煌郡的防御体系——塞城和土河,并修筑了敦煌郡水利灌溉体系,特别是马圈口堤堰,通过这些记载可以了解敦煌郡初置时期的管辖范围.  相似文献   

8.
西汉政府设置敦煌郡,与其经营西域及打击匈奴的战略关系密切。西汉设置敦煌郡主要是为了经营西域与隔绝羌胡通道,以此实现压缩匈奴生存空间的战略目的。敦煌郡设置后,在西汉经营西域的过程中至少发挥着三种作用,即:物资存储与转运、驻军及将卒中转、迎送接待往来使者。敦煌郡仓库设施与水陆交通设施的建设,为物资的存储与转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物资的存储与转运又成为敦煌郡供给驻军、迎送接待等工作顺利展开的前提,而这些都巩固了西汉在西域的统治。作为汉朝西陲重要战略基地的敦煌郡,在西汉政府经略西域过程中发挥着极为关键的作用。敦煌出土汉简,尤其是悬泉汉简的记载,进一步印证了这一点。  相似文献   

9.
西汉敦煌郡自官方到民间都普遍使用钱币进行薪俸、酬劳结算及商品交易。通过悬泉汉简记载分析,西汉敦煌郡钱币的使用范围极为广泛,使用规模也非常庞大。为满足敦煌郡钱币需求,西汉政府往往利用国家力量从钱币铸造地区或钱币库存充裕地区调配大量钱币作为支持,表明西汉敦煌郡经济的发展对中央政府有着较强的依赖性。  相似文献   

10.
汉武帝反击匈奴、拓地西北,促使长城逐步向河西地区延伸。经过研究得知:敦煌郡长城作为河西长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修筑时间应在元封三年(前108)至太初四年(前101)间。在长城修筑完成之前,敦煌郡主要依靠天田工事与酒泉候官、鱼泽都尉等屯田机构防御匈奴。至太初四年敦煌郡长城修筑完成后,西汉又开始修筑敦煌西至罗布泊的亭燧,而同年设置的酒泉都尉应负责对这段亭燧与敦煌郡长城西端进行管理。酒泉都尉应以酒泉候官为基础进行设置,而酒泉候官应是敦煌郡西北部设置最早的候官,其可考的存在时段为太初元年(前104)至神爵元年(前61)间,后至迟到五凤元年(前57)为新置的大煎都候官取代。因酒泉候官曾长期作为西汉边疆西北极,故疑扬雄所谓“西北一候”即指此也。  相似文献   

11.
唐代敦煌郡大片的湖泊、水草茂密的湿地,河流、小溪和泉水,形成一张水网,组成了丰富多彩的水域自然景观。良好的水环境,孕育了唐代敦煌文明。唐代敦煌大量修渠造堰,汉代和十六国时期的不少水利工程在当时仍发挥作用。当时敦煌各渠堰都记录在案,水利为自上而下多层次管理。敦煌民众对水、树、草有爱护之情,对水索取比较节制,僧人和民众热衷于植树,这些都有利于维持水环境的风貌。唐代敦煌水环境承受了巨大的压力,推动这一切的是政府、民众及其生产活动。  相似文献   

12.
敦煌汉简少而散的特点,使资料本身缺少互堪、互参的机会,致一些问题难以理解,其中简143的"三节"、"泉都"两个地名就是如此。或言而不当、或略而不言。前者是属于宜禾都尉辖区的一个地名,后者则是王莽时更西汉"煎都"所致。"节"的确认对于汉代敦煌史地的认识是一个重要补充。  相似文献   

13.
西汉辽西郡治所小考颜廷真有关西汉辽西郡治所问题,有两种观点。其一,《汉书·地理志》记其首县云:“且虑,有高庙。莽曰钅且虑”。孙进己、王绵厚等主编《东北历史地理》第一卷认为且虑为辽西郡十四县之首,“按汉制,首县应为郡治之所在。又按汉代礼制,设有‘高庙’...  相似文献   

14.
王子云 《文博》2010,(5):60-64
<正>一、敦煌史地敦煌是武帝元鼎六年(西元前一百十一年)置,先是于元狩二年置武威酒泉二郡,于元鼎六年分置张掖敦煌二郡。但是在春秋时其地已为秦有,如有《左传》所云:  相似文献   

15.
<正> 《晋书》卷一五《地理志》:青州,统郡国六,为齐国、济南郡、乐安国、城阳郡、东莱国和长广郡。城阳郡下说:“汉置,属北海,自魏至晋分北海而立焉”。城阳郡既由北海郡分出,则北海郡当与城阳郡并置。齐国下又说:“秦置郡,汉以为国,景帝以为北海郡”,似当时的齐国即  相似文献   

16.
前秦时关中氐人分布的武都是指侨置武都郡。侨置武都郡始于曹魏。曹魏为与蜀汉争夺陇右,将武都氐人迁徙至关中,并先后在小槐里和美阳设置武都郡以进行管理。西晋江统的《徙戎论》反映出此时关中武都氐聚居的地方未置武都郡。十六国初期屠各刘氏和羯族石氏先后统治关中,将大量氐羌迁往关东,因此这一时期在关中侨置武都郡缺乏现实基础。苻健立国关中后,在战略要地宝鸡附近侨置武都郡,是其氐人本位政策的体现。北魏时侨置武都郡始领县级行政单位,统治范围扩大,标志着氐人的关中化,同时它也是太武帝平定盖吴叛乱时分化关中南道氐人的重要战略举措。西魏北周立国关中后受政区滥置影响,武都郡领县减少。隋开皇间侨置武都郡在当权者废郡、保留州县的地方行政政策的影响下消失于历史舞台。  相似文献   

17.
《三国志·明帝纪》“为汝阴郡”中的“为”字属于衍文性质,“汝阴郡”乃宋县的上属郡。曹魏时期新置的汝阴郡由汝南郡析置,辖域范围以汝南郡东南部颍水流域为中心,同时兼取汝水下游部分区域。这样的区划不仅在地域上易于分割,同时也体现了魏晋之间政区的连续性。汝阴郡拥有汝南郡东南部除城父、山桑县外的全部辖境,至少领有十四个县级政区。  相似文献   

18.
汉张掖郡昭武、骊轩二县,因其名称分别与昭武九姓胡和古罗马国(骊轩)之名相同,而备受丝绸之路和西北史地研究者的关注。笔者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经多次实地考察,拟对二县城址作一新的考证,以就教于学界。一、昭武县昭武县城位置,汉代史籍无载。《后汉书》卷47《梁懂传》记,安帝永初二年(108年)懂率军击羌,“大破之,乘胜追至昭武”。唐章怀太子注:昭武,“县名,属张掖郡,故城在今甘州张掖县西北也”。唐甘州张掖县城即今甘肃省张掖市城,则汉昭武城当位今张掖市城西北。《晋书·地理  相似文献   

19.
唐五代敦煌畜牧区域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唐五代敦煌畜牧区域研究郑炳林敦煌在汉武帝设郡之前是个游牧区,设郡之后,汉朝从中原地区将大批汉人迁徙到敦煌农耕屯田。尔后,历代王朝不断徙民敦煌,修渠造堰,推广牛耕,使甘泉水流域变成农业区。从敦煌文书关于唐五代敦煌水渠、村庄分布的记载来看,农业区主要在...  相似文献   

20.
<正> 《汉书·地理志》云:山阳郡,莽日巨野,有铁官。铁官未详置于何县。汉山阳郡位于鲁西南冲积平原,并无铁矿分布,郡内任何县都没有产铁的历史记载。有趣的是,1960年在山东滕县(汉鲁国薛县)汉代冶铁遗址中,却发现有“山阳”、“巨野”字样之铸铁范(李步青《山东滕县发现铁范》,载《考古》1960年7期)。发现者解释为:“山阳郡在西汉时有铁厂,到东汉时因故而废,因之副相距较近的薛地来铸造铁工具。”还有人认为:可能由于鲁国冶铸基础较差、或是设铁官较晚,所以借用了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