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奉先殿     
明太祖朱元璋定都南京时,建造了皇宫。洪武三年(1370年),他“以太庙时享,未足以展孝思,复建奉先殿于宫门内之东”。于是明皇宫内出现了祭祀皇帝祖先的家庙——奉先殿。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后,仿南京皇宫的建制,  相似文献   

2.
显陵明楼     
吴晓 《江汉考古》2000,(4):96-96
位于湖北省钟祥市城东北松林山上的显陵是我国明代(1368年-1644年)18座皇帝陵墓的其中一座,建于明正德十四年(1519年)至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历时46年,系明世宗朱厚熄的父亲恭睿献皇帝朱祐杬与其母亲章圣皇太后的合葬墓。  相似文献   

3.
南宋自建炎元年(1127年)康王赵构于应天府(今河南商丘)即位,至德祐二年(1276年)元军侵入临安(今浙江杭州),凡一百五十余年。南宋太庙始建于绍兴四年(1134年),它是南宋封建皇帝的宗庙,是  相似文献   

4.
太庙王陵在临安锦城镇中心位置上,有一座太庙山,这里葬着一位临安土生土长的政治家军事家、五代十国时吴越国的创建人——钱镠(公元852年——公元932年)。  相似文献   

5.
《故宫博物院院刊》一九八六年第三期刊载了傅公钺同志《清代的太庙》一文,对清朝入关后北京太庙的建筑及有关制度作了较为详细的叙述。有清一代除京师(北京)外,在其入关前的都城也即入关后的陪都——盛京(今沈阳市)还有另一座太庙。它的现存  相似文献   

6.
清太宗崇德元年仿明朝制度建立了清代的太庙祭祀制度。该祭祀活动分为正祭时享礼、岁暮袷祭礼和告祭礼,其祭器、祭品的陈设规制和数量均仿明制,祭品遵古,祭器用瓷器。太庙祭祀制度确立后,祭器、祭品的陈设规制非常稳定,除乾隆朝祭器复古,恢复了金质、玉质、铜质、木质祭器外,其他皇帝基本遵循了崇德祭祀制度。这一点从雍正朝《大清会典》、乾隆朝《皇朝礼器图式》和光绪朝《大清会典图》所绘太庙祭祀陈列图及其他文献得到了直观的印证。  相似文献   

7.
明代皇家祭祖宫殿外有太庙,内有奉先殿。二者功能同为祭祖,但各有侧重,太庙祭祖重在四时祭享,奉先殿则是皇帝与皇室成员的晨昏瞻谒之所。明代实行两京制度,在南、北两京皇宫内各建有一座奉先殿,南京奉先殿初创于洪武二年,永乐迁都北京之后,复建奉先殿于北京紫禁城,两京奉先殿并存。明清更替之际,两座奉先殿先后毁于战乱,其建筑形制遂不可考。祭祖活动既关乎人情,也关乎国家制度,奉先殿作为重要的皇家祭祖场所,梳理其历史沿革,追溯其形制布局的演变脉络,既可以考察明清宫廷祭祖制度,亦有助于了解紫禁城宫殿布局的变迁和规律。  相似文献   

8.
北京明十三陵是明代十三个皇帝的陵寝。始建于永乐七年(1409年营建长陵,到清顺治初年营建思陵),时间长达200多年。陵区内共埋葬了明代的十三位皇帝、二十三位皇后、一名贵妃和数十名殉葬宫人。此外还建有妃子坟墓七座,太监坟墓一座和行宫、苑囿等附属建筑,兆域面积达120余平方公里。 由于明十三陵珍贵的历史和文物价值,受到国家的高度重视,1961年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2年与八达岭同列为全国首批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保护区,1991年被国家旅游局评为中国旅游胜地四十佳之一,1992年又被评为世界之最,即十三陵是世界上保存最完整、埋葬皇帝最多的古基葬群。  相似文献   

9.
试论明朝太庙的功臣配享及其变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朝继承前代以功臣配享太庙的礼制,洪武、洪熙时配享之典基本定型。以洪武开国、永乐靖难的武臣配享,形成了与前代文、武兼配太庙的不同传统,终明不变。嘉靖时,明世宗对太庙功臣配享进行了较大的变革,先黜祀了姚广孝,再添祀了刘基和郭英,但这也是在祖制约束下的变动,反映了明代的政治变迁和权力斗争对国家宗庙祭礼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张拓摄 《文史月刊》2005,(5):F002-F002
拥有古建筑百余座、五百余间的沈阳故宫占地达6万平方米。东路为努尔哈赤时所建的大政殿和十王亭,是清初皇帝举行朝会、颁诏、继位等大典和各种重大国事活动的地方。大政殿汇集了满、汉、蒙、藏的建筑艺术,称作八旗亭的十王亭,是左右翼王和八旗大臣议政之所。中路为皇太极时期大内宫阙。有大清门、崇政殿、凤凰楼、清宁宫等。其侧为乾隆时增建的行宫和太庙。西路为乾隆年问所建的文溯阁、嘉荫堂和戏台等。这一建筑群,是我国现存的两座古代帝王宫阙之一,是举世仅存的满族风格宫殿建筑群。  相似文献   

11.
1980年6月,北京市兴建香山饭店时发现一座明代太监墓。据墓志记载:墓主为明御马监太监署乙字库事刘忠。刘忠号栖岩,广东人,生于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弘治八年九岁选入内廷,卒于嘉靖兰十三年(1554年)。在宫廷中作了五十九年太监,曾任明孝宗、武宗、世宗三朝皇帝的近侍太  相似文献   

12.
佚名 《文史博览》2010,(5):68-69
历史上第一个造反的皇帝是秦始皇的孙子,秦王子婴。秦二世末年,秦相赵高见秦朝气数已尽,乃搞了一次政变,杀死了秦二世,立他的侄子子婴为秦王。又叫子婴斋戒几天,然后到太庙来领玉玺,再正式立为皇帝。谁知子婴外貌沉厚,心性却机灵。他对两个儿子说:赵高这厮跟我玩的是引蛇出洞的把戏,想把我骗到太庙杀掉。我们不如给他个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吧!斋戒完了,子婴没有去太庙。赵高见他不去,  相似文献   

13.
史料记载,南宋王朝进驻临安后不久便着手营建太庙。绍兴年间,其太庙大殿有过3次大的建造活动,分别是绍兴五年(1135年)的初建,绍兴十年(1140年)的扩建和绍兴十六年(1146年)的重建。自临安太庙遗址被发现以来,很多学者都开始对其进行研究,主要集中在其建筑布局。文章则以临安太庙大殿为主体,拟从史料古籍中寻找线索,参考神主室与殿身体量的数量关系,梳理出绍兴年间临安太庙大殿的营建过程,呈现出每次建造活动后大殿殿身的体量变化。  相似文献   

14.
佚名 《湖南文史》2010,(5):68-69
历史上第一个造反的皇帝是秦始皇的孙子,秦王子婴。秦二世末年,秦相赵高见秦朝气数已尽,乃搞了一次政变,杀死了秦二世,立他的侄子子婴为秦王。又叫子婴斋戒几天,然后到太庙来领玉玺,再正式立为皇帝。谁知子婴外貌沉厚,心性却机灵。他对两个儿子说:赵高这厮跟我玩的是引蛇出洞的把戏,想把我骗到太庙杀掉。我们不如给他个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吧!斋戒完了,子婴没有去太庙。赵高见他不去,  相似文献   

15.
1955年12月上旬标营东南约150米处挖土中我现一座花纹砖墓,由江苏省文物管理委员会进行清理。墓室顶距离现在的地平面2.5米,地平面下是一层瓦砾,其中夹有琉璃瓦碎片。据文献记载及当地群众传说,墓地原是明太庙废基,清为"驻防营",以后废为民居。瓦砾层以下是黄土层。墓室发现时,除两头被挖土工人打破少许外,尚可看出原貌。墓的方向北偏东50度,为长方形竖穴砖构单室  相似文献   

16.
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建成紫禁城,到清宣统三年(1911年)清朝被推翻,四百九十一年间,明清两代共有二十四个皇帝住在紫禁城,对全国实行封建统治。第一个住进紫禁城的皇帝是明太祖朱元璋的第四子、明成祖朱棣。  相似文献   

17.
让庆澜 《郑和研究》2006,(1):123-124
明朝第二个皇帝明惠帝朱允蚊于明太祖洪武三十一年(公元1398年)五月即皇帝位,明年改元为建文。  相似文献   

18.
位于北京阜成门内大街的历代帝王庙,始建于明嘉靖九年(1530年),距今481年。在漫长的岁月中。试图摧毁它的,除了无情的时光,还有数次的劫难。然而幸运的是,今天这座中国唯一的历代帝王庙,仍坚强地伫立在人们面前——究竟是谁造就了它今天的模样?又是谁让它得以生存至今?一座历代帝王庙,展露明清两朝皇帝的心声。  相似文献   

19.
张敏  木一  雷发林  赵燕平 《旅游》2005,(3):8-11
北京的坛庙太多,最出名就是天坛,另外,城东有日坛,城西有月坛,城北有地坛.城中有社稷坛和太庙,都是昔日皇帝祭祀之所。这些都是向游人开放的,而同样是皇家的坛庙,为什么都开放着,惟独先农坛始终封闭着呢?它有什么特别的?说开放了,却不是以先农坛自身的名义,而是以古代建筑博物馆的名义。这座与明代的北京城同时建起来的先农坛究竟是怎么回事?得去看看。  相似文献   

20.
明正德十六年(1521年)三月,明武宗朱厚照驾崩。明武宗没有儿子,也没有直系的兄弟。只有远在湖北钟祥的一个堂弟符合继位条件。于是,诏令如山,快马飞驰。有明一代,出了一个生在湖北、长在湖北的皇帝——明世宗朱厚熄。他1507年生,1521年继位,在位45年,死时59岁,由于他自始至终使用的年号都是嘉靖,因此,人们便习惯称他为嘉靖皇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