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纵横》杂志2006年第5期所刊黄禹康先生《刘少奇与斯大林的两次会谈》一文,经《作家文摘》、《文汇读书周报》等媒体转载。据笔者查阅《师哲回忆录——在历史巨人身边》(中央文献出版社1991年12月版)一书,此文基本上是根据此书有关部分撰写的。师哲回忆:刘少奇在出国前与中央同志酝酿新中国成立日期的意见是在1950年1月(可能是1月1日),据此报告斯大林,斯大林则说:解决重大问题固然要稳妥,要掌握时机,但更重要的是不可错过时机。斯大林提请中共注意防止敌人可能利用所谓“无政府状态”而进行干涉,说这是极毒辣的一着,不能不防。刘少奇据此报…  相似文献   

2.
抗战打到第八年,日军力量日渐衰弱,而国共合作武装力量开始强大,1945年5月至6月间,日军为了打通湘黔重要门户,调集6个师团以上共计20余万人的各种兵力联合作战,疯狂地向湘黔一带的国民党第四方面军王耀武部全面进攻。第四方面军备战积极,由于战术运用恰当,雪峰山会战大获全胜,日军几乎全军覆没。  相似文献   

3.
1945年底和1946年初蒋经国短时期内先后两次秘密与斯大林在莫斯科举行会谈。这两次会谈是在中国人民抗战胜利后,中、苏之间举行的最高层次的接触。蒋、斯两次会谈充分反映了解放战争前夕国民党政府、苏联以及中国共产党三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抗战胜利不久,1945年12月25日,蒋介石派其子蒋经国秘密访问莫斯科,并与斯大林进行了两次秘密会晤。至于所谈具体内容,蒋介石一直讳莫如深,而蒋经国以后也绝少提起,以至时下出版的各种关于蒋经国的传记及回忆录中,提及秘密访苏一事,要么一笔带过,语义含混,要么干脆只字不提,给世人留下了诸多猜疑。事实真相到底如何,本文通过对档案史料的爬梳,试对此作一考察。  相似文献   

5.
《神州》2004,(10)
开国大典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的一大盛事。开国大典是20世纪世界历史上的一大壮举。开国大典是圆满的,精彩的,也是盛况空前、中外瞩目的。开国大典的过程壮观宏伟,开国大典背后还有一些鲜为人知的亮丽花絮以及许多动人的故事……  相似文献   

6.
<正>一1938年9月26日下午,中共扩大的六届六中全会在延安城东面桥儿沟天主教堂举行。这座教堂在1937年后被中共中央党校用作礼堂。  相似文献   

7.
于光远 《神州》2008,(7):28-28
我跟刘少奇同志直接接触,是在1947年的平山。那个时候,毛主席还在陕北,少奇同志主要抓的工作是土改,我是土改工作团的成员。我们到了平山,中央准备开全国土地会议。我抓到的点在平山附近,这是少奇同志很关心的一个点,我们有事就向他汇报。参加全国土地会议的时候,我们接触得比较多。两次谈话都是在那时谈的。  相似文献   

8.
《神州》2006,(9)
1972年,美国前总统尼克松历史性的访华开启了中美关系的大门,他也因此名留史册。其实在那之前10多年,另一位美国总统肯尼迪也曾多次试图改善与新中国的关系,虽然这些尝试终因肯尼迪遇刺身亡而失败,但它们却为尼克松后来的成功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骆亦粟 《百年潮》2008,(4):23-28
1971年美国总统特使基辛格访华,特别是1972年尼克松总统正式访问中国,标志着中美关系发生重大转折。这个转折不是突然发生的。毛泽东主席与尼克松会谈时曾说:“我们两家也怪得很,过去二十二年总是谈不拢,现在的来往从打乒乓球算起只有十个月,如果从你们在华沙提出建议时算起有两年多了。”毛主席这里所说的“如果从你们在华沙提出建议时算起”,  相似文献   

10.
刘少奇给联共(布)中央和斯大林的报告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译者注:在俄国《远东问题》杂志1996年第4、5期上,安·利多夫斯基以《中国共产党代表团对莫斯科的访问(1949年6-8月)})为题,发表了一组有关这一历史事件的俄罗斯联邦总统档案馆的档案文件。我们已经翻译了这组档案的文件之一,即刘少奇1949年6月27日与斯大林会谈的记录(见本刊1997年第1期——编者注)。现在,我们将文件之二,即中共中央代表团团长刘少奇1949年7月4日给联共(布)中央并斯大林的报告在此译出。关于这个文件的内容,1991年中国出版物中已经有所透露,主要见于刘少奇访苏时的译员师哲的回忆录《在历史巨人身边》(中…  相似文献   

11.
1945年7月和8月,宋子文曾代表中国国民政府两赴莫斯科同斯大林进行会谈。8月14日中苏双方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条约》及相关协定,并就苏联援华、外蒙古独立等问题换文。这是当时国民政府对外关系上的一桩大事。1981年,台湾秦孝仪先生主编的《中华民国重要史料初编》第三编公布了中苏会谈期间宋子文与蒋介石的往来电函和第一阶段会谈的记录,对我们研究会谈的具体进程裨益非浅。现将当时美国驻苏大使哈里曼、驻华大使赫尔利与美国国务院的往来电函选译登出,供国内研究人员参考。本组材料不仅反映了两个阶段会谈的具体情况,可补充《初编》第三编的不足,与之互为印证,而且揭示了会谈期间中美之间的频繁接触,在宋子文对会谈的态度、美国对会谈的介入和所起的作用、抗战胜利前夕美苏在中国问题上的妥协与争斗等问题的研究上,都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本组材料译自美国国务院编《美国对外关系文件》1945年辑第七卷。  相似文献   

12.
张柏春 《百年潮》2008,(5):44-48
20世纪50年代,中国与苏联建立了友好、同盟、互助的战略关系,两国之间开展了各个层次的交流。在那个年代,很多中国专家学者有机会与苏联的同行甚至苏联领导人交流。不过,与苏联高层领导人特别是同斯大林接触过、探讨学术问题和政治方略的中国专家却不多。  相似文献   

13.
1937年抗战爆发前,周恩来和蒋介石秘密在杭州举行了国共两党的高级会晤。6月和7月,周恩来二上庐山与蒋介石就国共合作抗日举行了会谈,达成了《国共合作》宣言,为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和抗日统一战线形成奠定了基础。在民族危亡之际,国共两党都显示了相同的民族精神: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促成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庐山会谈》一文对此作了介绍。  相似文献   

14.
8.驻苏大使哈里曼致杜鲁门总统和国务卿电莫斯科1945年7月7日第071545号。我利用今日同宋午餐的机会,向他告知总统和国务卿的意见,即在根据雅尔塔协定达成任何安排之前应进行协商。他表示完全同意。关于白宫第310号来电,我今日下午也告知了莫洛托夫。他问你们打算在柏林会议还是在会前进行协商。我说如果在今后几天内将达成一项协定,我认为你们将希望立即被告知。他表示要请示斯大林。莫洛托夫和宋都告诉我,自星期一以来未举行过会谈,但宋今晚将会见斯大林。  相似文献   

15.
19、驻苏大使哈里曼致国务卿备忘录巴贝尔斯贝格1945年7月28日贝尔纳斯先生: 关于宋博士与斯大林的会谈,宋显然已在谈判中作出了中国政府所能做到的一切了。现在的问题是,如何就依然存在分歧的各点,对雅尔塔协定作出解释。中国并未强大到能独自抵制苏联扩大其要求。既然美国因雅尔塔协定而介入了中苏之间的和解,我相信,总统对雅尔塔协定,尤其是在大连港的安排和铁路经营方面作出他的解释,这是符合我们的利益的。  相似文献   

16.
肖莹 《环球人物》2012,(32):30-31
作为一个美国人,"中国通"库恩在20多年中一直以独特的视角观察中国,并力图在太平洋上架起一座中美友谊的桥梁。他见过不少中国领导人,真正接触后他发现,"这些领导人是很好沟通的,也是很好的聆听者"。"到了中国就兴奋"1989年,时任国务委员兼国家科委主  相似文献   

17.
蒋本良 《百年潮》2007,(9):12-18
胡耀邦担任党的主要领导人以后,对外交工作的关注也多了起来。由于当时中国同罗马尼亚的关系在中国对外关系中占有重要地位,他同罗马尼亚领导人的交往也就比较多。我因多次为他做翻译,对他的外交风格留有深刻印象。  相似文献   

18.
李春玲 《史学月刊》2005,19(7):97-105,114
华沙会谈对中美双方处理第二次台湾海峡危机产生了不同的政策影响和作用。会谈虽然有利于中美决策者了解对方的意图,但会谈使双方的分歧更加尖锐;中国通过华沙会谈调整和改变了对台湾和沿海岛屿的政策,而美国则更加明确了沿海岛屿的政策。  相似文献   

19.
在上世纪60年代,国家主席刘少奇曾多次乘坐专机出国访问。其中随员较多、规模较大的出国访问就有两次,一次是在1963年四五月份,同陈毅副总理到印度尼西亚、缅甸、柬埔寨、越南等国的访问,此次访问出动了两架伊尔—18飞机与4架伊尔—14飞机,历经月余;另一次是在1966年的3月份,派出两架伊尔—18飞机,担负了刘少奇主席、陈毅副总理出访阿富汗、缅甸、巴基斯坦、孟加拉四国的专机任务。  相似文献   

20.
我的特使生涯 1948年5月中旬,斯大林找我谈话。他给 我看毛泽东刚刚发给他的一份电报,电报请求 苏共中央给中国派一个专家小组,帮助解决经 济问题,恢复已解放城市的铁路运输。根据政 治局的决定,我被指定为专家小组负责人,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