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李冀宁 《满族研究》2016,(2):102-107
清雍正、乾隆年间,朝廷曾分别于甘肃宁夏府城附近营建满城,以固边防。然而,关于清代两次营建宁夏满城的确切时间及其距宁夏府城具体里数这一问题,无论是原始古籍文献所记载史料,亦或今人著文撰书所述观点,均呈现出众说纷纭、混淆杂糅,甚至自相矛盾的情况。对清代宁夏满城营建时间及其距宁夏府城里数予以考辨,从而还原一段宁夏满城“废而复建”的变迁史实,颇有必要。  相似文献   

2.
清代后期前往西安城从事传教、考察、游历、行医等活动的欧美人士数量众多,其日记、游记、调查报告等是复原清代后期西安城社会生活、城市景观的重要参考文献。在西方人笔下,清代西安城作为中国西部之都,城高池深,人口众多,各省移民和多民族人口聚居,城区布局严整;作为西北商贸集散中心和亚洲商道节点,西安城贾通八方,商业繁荣,贸易额巨大。相关英文文献的深入发掘和研究,不仅有益于复原清末西安的城市面貌,更可藉此了解19世纪后期至20世纪初期西方世界对于西安城的认识与评价。  相似文献   

3.
本文探讨了清代新疆八旗驻防满城时间上的发展特征和空间的分布特点,阐明了满城的形制及结构,并对比分析了满城衙署、兵房及教育、祠庙等相关设施在数量和规模上的差异,揭示出清代新疆满城的时空结构.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清代影视剧占了很大的文化地盘,红极海内外。清代影视剧中出现的帝王将相乃至平民百姓,男性头上的后发都编着长辫子,甩来摆去甚为风光。  相似文献   

5.
密云清代满城发展及其文化资源保护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一方面分析了北京密云县清代"满城"的发展线索,对满城与驻防的关系、建造的过程、内部的结构、形成的原因以及衰落的情况等问题进行了探讨;另一方面研究了满城文化资源的保护与利用问题,提出了当前在保护满城文化资源的基础上从旅游发展的视角进行合理利用的对策思路.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对相关史料记载的细致考证,深入分析和研究了龙首渠的渠源与流路、通济渠在西安城内与城外的渠道长度、龙首与通济二渠在西安城内的会通点、所谓的“余公渠”、康熙初年疏浚通济渠的具体时间、明清史志对于龙首与通济二渠的混淆等涉及明清时期西安龙首、通济二渠的几个相关问题,对文书及个人论著中的诸多错误说法做了纠正。  相似文献   

7.
18世纪中叶,清朝统一了新疆。为巩固统一、加强西北边防、保持社会稳定,清政府从甘肃的凉州、庄浪等地调拨满洲八旗等官兵驻防乌鲁木齐,并在乌鲁木齐建立城池,由满洲八旗官兵驻守,遂形成满城。本文主要对驻防乌鲁木齐的满洲八旗、满城的建立,发展变化及影响作了探析。  相似文献   

8.
郝园林 《清史研究》2020,119(3):42-53
依托丰富的文献资料和古城地图,"伊犁九城"的建置始末可以得到详细的考证。"伊犁九城"包括了满城、汉城、回城等不同类型城市,在选址、城市形制、城内建筑等方面,各城存在诸多共性,也具有不同的特点。通过对满城建置的考察,可以将满城形制追溯到明代卫所城,这可在古城形制及内部建筑上得到印证。明清之际北疆城址形制的延续性,是由古城均由绿营兵建造这一事实直接决定的。  相似文献   

9.
贺杰 《文史精华》2009,(11):60-64
1968年5月23日,解放军某部在国防施工中发现了满城汉墓。41周年后,当年发现并参与发掘和保卫汉墓的老战友又相聚在了满城。面对繁花似锦、游人如织的陵山汉墓景区,大家心潮澎湃。为了让更多关心满城汉墓的人了解满城汉墓发现和发掘时的情景,大家打开尘封多年的心扉,将当年亲历、亲见、亲闻的事情讲出来,  相似文献   

10.
张威 《满族研究》2017,(1):89-94
沿袭诸多明制的有清一代,创建了用少数兵力控制辽阔疆土的八旗驻防制度,不同时期建立的"满城"即是这一制度的重要载体.直省驻防满城是清廷设置在各行省的驻防城,其意在弹压地方、节制绿营.直省驻防满城的选址有其注重因素及遵从原则,这些因素及原则不仅反映出清廷掌控国家的战略思路,同时也暗含着清廷从早期在各行省设置驻防满城的犹豫,到平定三藩后对全国设置驻防满城的重视,再到通过兴建满城来缓解旗人生计的直省驻防发展过程.分析清代直省驻防满城选址的注重因素及遵从原则,有利于从多角度看待直省驻防,从而为与直省驻防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明清徽商在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创造了科举和学术事业的辉煌.徽商家庭出身的金榜,既是乾隆壬辰科的状元,也是“皖派”学术的中坚人物.通过对金榜家世生平、学术风格和社会影响的梳理与展示,借以领略以金榜家族为代表的徽州人“贾而好儒”、“贾儒相济”的人生追求和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2.
目前我国发现的最早车子实物是商代晚期的马车。而商代其它并非由马挽引的车子.以及商代早期的车子。囿于材料的匮乏,仍是先秦车制研究领域的空白。此外.关于商代晚期的马车车制.至今仍存在不少争论。本文立足于近年发表的考古发掘新成果。对商代车制的一些问题进行  相似文献   

13.
盛世修史是中国化建设的优良传统。修史之先,发凡起例,选体裁,定体例,又是修史的第一要义,故定体例,当慎之又慎。哪一种体例更适合我们即将重修的清史,在我们即将重修清史之前,找到一种更适合的体例是十分重要的。在体例选择上,还是采用纪传体好,同时辅以其他体例在具体设置上,有清史概说、清朝通史、清史编年、列传、志、图表等。  相似文献   

14.
曹雯 《清史研究》2007,(4):63-69
历史研究的基本问题无外乎两样。一是史料,一是史观,抑或研究方法。目前,国内学者津津乐道于研究方法一如西方学者热衷于创建研究方法。然而,历史的客观叙述终究基于丰厚真实的史料,合理完美的理论是历史研究的工具而非目的。无论如何,挖掘、甄别史料应是每个历史研究者的首要任务。西方学者按照其注重逻辑的传统往往痴迷于研究方法论的构建,多以为历史研究不仅在于叙述过去的历史,还应对未来做出预想。若此,中国传统的编年体式的历史叙述,在他们的眼中自然显得平铺刻板而缺乏科学性。然而,如果我们将历史界定为"过去的状态",那么,我们对史料乃至历史真实的追求实应凌驾于研究方法的创建之上。  相似文献   

15.
作为清代驻扎西安的督标、抚标等绿营的军田,马厂地自乾隆前期起经历了大规模的招垦,成为清代渭河滩地、渭北山坡沟谷地垦殖的缩影。本文基于大量奏折档案,结合方志舆图,在分析马厂地招垦发展阶段的基础上,论述了马厂地在兴平、鄠县、咸阳、长安、高陵、耀州、三水、淳化等主要县域内的空间分布与地貌特征,探讨了马厂地的招垦规模及其变化,以及招垦过程中的军民、农牧纠纷与界址划分,指出马厂地的大规模招垦与清代西安绿营军制变革、关中土地开发、渭河滩地变迁以及认垦民众生计等具有紧密关系,尤其是马厂地租银在军费开支与教育投入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6.
清代的辽金史学是清代史学的重要篇章。由于满族与契丹、女真族均崛起东北,尤其是满族与女真族的渊源关系,加之清代中期以降边疆史地学的兴起以及《辽史》、《金史》的质量与清代的治学风气等原因,推动了辽金史学研究的热潮,从而也涌现出一批热心辽金史研究的史家。清代辽金史学的主要成就表现在搜辑史料,搜罗遗;考证史籍,纠谬订误;补《辽史》、《金史》表志以及笺释辽金二史语音,核实人、地、官名,刊正画一等方面。清代的辽金史学以考史派为主流,而作史却不多见。但辽金史论却不乏佳篇,多数史论均能切中事机,意存殷鉴,借辽金史事而措意于经世致用之学。  相似文献   

17.
本文结合考古勘察和文献记载,论述了元中都城墙及其附属建筑的建设情况。元中都虽然在《元史》中也有“行宫”之称,但采用三套城墙,是按都城规格设计的。其宫城城墙及附属建筑、皇城城墙的主体都基本完成,外城城墙开始动工但尚未完成。文中还论及了角楼的相关问题,分析了宫城角楼、域门、排水涵洞等附属建筑的形制及其与大都的继承关系。  相似文献   

18.
清代经历了从封建社会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转变.对清代经济拟分前后两个时期分别作点评述.  相似文献   

19.
宋人笔记中许多有关唐五代的科举史料,这些史料是如何采择而来的?有什么特点?有什么价值?笔者从文献学角度进行了研究,认为这些史料主要来源于唐五代人旧籍和“父史师友相与谈说”,金石碑刻等;其特点是兼有辨证考据,考镜源流,借古喻今;具有纠正史之误,补正史之阙等价值。  相似文献   

20.
清代城镇书院已比较普遍地发展起来,但城镇书院在各地的发展却经历了不同的时空演变过程。本文通过对黄土高原地区不同级别城镇书院的考察,详细地揭示了不同级别城镇书院的时空演变过程及其特征。府县级城镇仿效省会设立书院的实践主要在乾隆年间才出现,城镇书院的发展总体上由区域东南部向西北部推广,乾隆时期出现发展高峰,发展重心向黄河以西转移。城镇书院时空变化特征显著。书院选址以城内为主,空间上体现了偏重东部和东南部的观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