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2004春拍预览     
《收藏家》2004,(4):64-66
本次嘉德春拍的重中之重,为瓷器工艺品专场推出的乾隆御制《钦定补刻端石兰亭图帖缂丝全卷》,全卷通长17.8米,宽31.3厘米,通篇缂丝精制,以乾隆御笔“补刻明代端石兰亭图帖”诗文为卷首,以下依次为明太祖朱元璋的御制流觞图记并朱常(?)题跋,乾隆补刻内府藏定武本兰亭、褚遂良本、虞世南本、定武肥本、唐模赐本,朱由墩、朱之藩跋、米芾跋、宋高宗御札,何延年、黄伯思等九人杂记、考订文字、朱由燉、朱之藩跋,赵孟頫十八跋、  相似文献   

2.
《收藏家》2004,(6):67-68
5月17日下午,历时三天的中国嘉德2004春季拍卖会圆满收槌,九个拍卖专场的四千余件拍品共拍出3.6亿元,创国内文物艺术品拍卖十余年来的最好成绩。清乾隆《钦定补刻端石兰亭图帖缂丝全卷》以3575万元拍出,创下中国缂丝作品拍卖的世界纪录,同时也刷新了《石渠宝笈》(清宫珍品著录书目)中著录作品拍卖的世界纪录。另外,吴昌硕的《花卉十二屏》以1650万成交,创下了吴昌硕书画作品拍卖的世界纪录。  相似文献   

3.
缂丝是我国古老的丝织工艺的一种,又称"刻丝"、"克丝",以"通经断纬"为基本技法,以本色丝作经,各色彩丝为纬,根据纹样的轮廓或色彩的变化采用不断换梭和局部回纬的方法织制图案。2006年5月,缂丝制造技艺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12月成功列入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张磊,1984年出生,南京市白下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缂丝织造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工艺美术师,江苏省和南京市工艺美术行业协会会员。其缂丝技艺既汲取了云锦的织金工艺,又具有刺绣的细腻特点,采用纱地,并针对缂丝的独特性进行创新,其作品多次被编入《中国当代工艺美术精品集》、《中国民间艺术精品集》、《南京工艺美术》等等。  相似文献   

4.
辽宁省博物馆庋藏织绣品中有一件《宋缂丝绣线合璧册》颇为珍贵,它收集了宋代的三幅缂丝精品和三幅绝佳的绣品,其中第一幅为南宋名家朱克柔制作的缂丝牡丹。另外辽宁省博物馆还藏有一件元代缂丝牡丹团扇。这两件作品题材相同,尺寸相当,而且年代又相近,但它们的缂织技术和艺术风格却迥然不同。由此,本仅用这两件作品进行比较分析,以进一步认识宋元时期缂丝发展状况。  相似文献   

5.
缂丝又称“刻丝”,是一种以平纹为基本组织,依靠绕纬换彩而显花的精美丝织物。缂丝最大的特点是通经断纬,即纬丝非通棱所织,而是以本色丝作经线,先将需缂织的纹样描绘在经线上,再以各色彩丝作纬线,用小梭根据花纹图案分块缂织, 同一种色彩的纬线不必贯穿全幅,只需根  相似文献   

6.
嘉文 《收藏家》2005,(4):71-72
“一寸缂丝一寸金”,缂丝为我国织绣工艺中极为重要的品种之一,织造过程“通经断纬”,费工耗时,色彩丰富,变化多样,为其他织绣所不及。缂丝之作,隋唐已经流行,宋代尤为兴盛,但此类文物得以传世的已是凤毛麟角,时至今日,明、清时代的缂丝作品亦极为难得。中国嘉德2005年春季拍卖会,将举行“锦绣绚丽巧天工——耕织堂藏中国丝织艺术品”的专场拍卖,这件“清乾隆缂丝岁寒三友图”即为乾隆时期的缂丝佳作,估  相似文献   

7.
避暑山庄博物馆藏山近轩缂丝挂屏,以清乾隆第六子永所绘避暑山庄山近轩建筑全貌及乾隆御制《题山近轩诗》为底稿,采用缂丝工艺织绣而成。本文对该挂屏的初步研究,为欣赏其精美的工艺还原山近轩建筑全貌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8.
雷虎  阮传菊 《世界遗产》2015,(3):114-117,10
缂丝,因外形有"承空观之如雕缕之像",如同用刀刻出来的丝绸,因而又称刻丝。缂丝是中国丝绸工艺的巅峰技艺,被誉为"织中之圣"。因为图案精美,工艺极为复杂,得之不易,因而又有"一寸缂丝一寸金"之说。王金山,缂丝业唯一的国家工艺术美术大师,他见证了当代缂丝从潦倒到中兴,再到衰落的历史。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对比、校对故宫博物院现藏的四种《兰亭图》拓本,全面详细地介绍了明代周王、益王刻《兰亭图》卷之体例、版本及其变迁;针对出现"潢南"和"仙原"这两种不同版本的益王刻大卷《兰亭图》,进行了考订与分析,厘清了清代内阁翰林校订益王刻《兰亭图》过程中出现的讹误,并指出其成因。作者还阐明永乐十五年(1417)朱有燉初刻大、小《兰亭图》卷,自万历二十年(1592)第三代益王又将此两图重新摹刻、补刻。  相似文献   

10.
中国古代的缂丝艺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严勇 《收藏家》2005,(5):33-40
缂丝又称“刻丝”,是一种以平纹为基本组织,依靠绕纬换彩而显花的精美丝绢物。缂丝最大的特点是通经断纬,即纬丝非通棱所识,而是以本色丝作轻线,先将需缂织的纹样描绘的经线,再以各色彩丝作纬线,用小棱根据花纹图案分块缂织,同一种色彩的纬线不必贯穿全幅,只需根据纹样的轮廓或画面色彩的变化,不断换梭,采用局部回纬织制。因而在织物上花纹与素地、色与色之间的交界处呈现一些互不相连的断痕,似刀镂刻状,古人形象其“承空视之,如雕镂之象”,故称缂丝。  相似文献   

11.
杨志强 《收藏家》2013,(4):47-56
中国的缂丝工艺历史悠久,工艺精美,具有很高的历史、艺术和实用价值,备受人们的喜爱。缂丝又称"克丝"或"刻丝"。是以彩纬显现花纹,形成花纹边界,具有雕琢镂刻的效果,且富有双面立体感的丝织工艺品。缂丝的编织方法不同于织棉和刺绣,是采用"通经回纬"的织  相似文献   

12.
《收藏家》2004,(5):61-64
缂丝是一种以特殊方法织成的丝织品种,桑蚕丝为原料,先将本色丝经于木机上,再将画稿衬于经线下,用毛笔将花纹轮廓描摹到经纱上,用多把小梭子穿引各色丝线,根据花纹颜色需要随意更换梭子,分区分色挖织而成,因而表现力极强,称之为“通经断纬”。乾隆盛世,国强民富,经济高度发展,缂丝技术达到历史的顶峰。  相似文献   

13.
吴光先生《黄宗羲著作汇考》一书(台湾学生书局,以下简称《汇考》),材料完备,考辨精详,卓见迭出,在黄氏著作研究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但也有不少疏漏之处。本文仅就《明儒学案》、《宋元学案》这两部黄氏大著对《汇考》作一些补正。 (一)《明儒学案》底本补考 《明儒学案》最早的版本,有康熙三十二年故城贾氏紫筠斋刻六十二卷本(简称贾本)和康熙三十年万言初刻、乾隆四年二老阁主人郑性补刻本(简称郑本)。关于这两种刻本的底本来源,《汇考》略有考辨,大意谓:贾本之底本来源于仇兆鏊,决非原稿本,而是经过改窜的钞本,而原稿本始由万言、后由郑性掌握,并未经过仇兆鳌之手,故仇氏所得、贾氏所刻乃为钞本,而万言、郑性所刻则为原本,两者有很大出入,乃系所据底本不同所致。此说有其合理的地方,但笔者不敢完全苟同。  相似文献   

14.
宋缂丝金龙花卉包首原为故宫博物院所藏宋·赵佶《雪江归棹图》卷的包首,现已从画卷上取下来,作为织绣工艺品单独保存。宋缂丝金龙花卉包首(图一)长44.5、宽34厘米,长方形。包首的画面以缂金行龙为中心,多种花卉作陪衬。行龙五爪、束  相似文献   

15.
正2018年6月,达州市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以原版式影印的乾隆《直隶达州志》(一函四册)由国家图书馆出版社出版。乾隆《直隶达州志》是迄今为止冠以达州之名且保存完整的唯一一部达州古代方志。该书由清乾隆初年达州知州、陕西盩厔(今陕西周至)人陈庆门主持纂修,继任达州知州、山东琅琊(今山东临沂)人宋名立续纂。清乾隆七年(1742)刻,十二年增刻。此次影印所用底本即增刻本。乾隆《直隶达州志》共4卷,卷1为天文、疆域、沿革、  相似文献   

16.
据南北朝五史修订本校勘记分析,可知:现存的五史的所有刻本均出自南宋浙刻本。该本在流传的过程中有三次比较重要的修订,第一次就是明嘉靖年间对浙刻本的补版,第二次是万历年间据三朝本刊刻南监本,第三次是据南监本刊刻北监本。基于单系统流传这一特征,现存最早的刻本即为理想的底本。一般来说,百衲本的底本为南北朝七史的现存最早刻本,应该据以作为校勘底本。但《魏书》《宋书》《梁书》《陈书》使用百衲本而非其底本为校勘底本是百密一疏,比较理想的底本是宋刻宋元递修本、宋刻宋元明初递修本配补的原本作为底本。其次,鉴于南北朝七史的单系统流传的特点可以简化校勘记的写法。  相似文献   

17.
缂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缂丝是我国传统的丝织品的一个品种。它是以本色经丝,挣于木机之上;以手工把各色纬丝按花纹轮廓,一小块一小块地织成平纹的花样。因为它是用小梭子按花纹轮廓分块制织的,纬丝并不贯穿整个幅面,当花纹轮廓碰到垂直线的时候,就留有断痕,承  相似文献   

18.
完成于清乾隆八年(1743)的乾隆《丽江府志略》,是丽江第一部官修志书。乾隆《丽江府志略》以万咸燕《雪山外史》为底本,而《雪山外史》实为万咸燕亲见亲闻、实地调查及查阅史志著作、档册、碑刻资料所得。乾隆《丽江府志略》的资料主要来自4个方面:一是实地调查,二是档册,三是史志著作,四是碑刻资料。由于该书有较多的资料来自档册、实地调查和碑刻,故有较高的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19.
原作高131.6、宽55.6厘米传世辽宁省博物馆藏“一寸缂丝一寸金”,缂丝是我国织绣工艺中极为重要的品种之一,费时耗工,色彩丰富,变化多样,为其它织绣所不及。缂丝工艺起源于汉,流行于隋唐,兴盛于宋。北宋缂丝不仅花样翻新,而且多用作书画包首或经卷封面,也有用于贵族妇女的衣物,已处于由日常实用品向欣赏品过渡的时期,其风格及纹样布局近似于同时期的织锦风格。辽宁省博物馆收藏的这件北宋缂丝《紫鸾鹊谱》属北宋整幅缂丝的传世弧品。紫色熟丝地上以彩色纬丝缂花卉鸾鹊。由两段图案组合而成,每组分别由五横排花鸟组成连续纹样。形态各异的鸾…  相似文献   

20.
《乾隆石经》自开刻迄今已二百余年。本文详引史料,对《乾隆石经》刊刻经营、所涉人事、重修奏修等诸多事项作了全面而系统地考述,既补前贤所未及,亦多有发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