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赖晨 《文史春秋》2014,(12):37-39
福州长乐太平港是郑和下西洋的驻泊地与开洋起点。自明永乐三年(1405)至宣德八年(1433)的29年间,郑和率庞大的船队七下阿洋,为了等候风汛和进行补充翻译人员、增加水于、修造海船等远航补给工作,其船队每次都要在福州停留一段时间。那么,郑和船队对福州的历史文化产生了哪些影响呢?  相似文献   

2.
郑和下西洋船队中的南京人巩珍文/韩品峥郑和是我国明代初年伟大的航海家。他曾率领强大的船队,七下西洋,云帆高张,昼夜星驰,历访亚、非数十国,直达赤道以南的非洲东岸。郑和每次出航的随行人员多达两万余人,南京人巩珍即是其中之历访诸国1431年1月19日(明...  相似文献   

3.
中国远航世界的创举——20世纪郑和研究之回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600年前,与世隔绝的东方大地,一扇通往西方海洋的大门打开了。启动这扇大门的人,就是我国伟大的航海家——郑和。郑和是我国历史上的伟大航海家,也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航海家。他从1405—1433年的28年间,七次率船队下西洋,远航东非等地30多个国家和地区。他所率领的船队,船舶数量之多,吨位之大,航海人员之众,组织之严密,技术之先达,航程之远,影响之巨,都是举世无双的。  相似文献   

4.
公元15世纪初,在华夏大地发生了一件震撼中华、影响世界的伟大历史事件——郑和下西洋。郑和受明成祖之命,从1405年到1433年的28年间,七次率领庞大的船队西航,先后到达东南亚、印度洋、红海、东非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七下西  相似文献   

5.
郑和下西洋,从1405年(明永乐三年)到1433年(明宣德八年),先后进行了七次大规模的航海活动,遍访亚非沿岸3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人类航海史上写下了光辉的篇章。郑和下西洋的壮举得以实现,除了依靠船队船舶性能优良,组织系统严密,掌握了先进的航海技术,更重要的,还在于有一批统领船队的杰出的航海家。在指挥郑和船队的航海家中,郑和与王景弘是其中最重要的人物。由于各种原因,以往人们在论及永乐、宣德年间七次下西洋的历史时,却很少研讨王景弘在下西洋事业中的地位与作用,未能充分肯定王景弘的历史功绩。这不仅对王景弘这个历史人物是不恰当的,而且郑和下西洋研究因此也缺少了一个相当重要的内容。所以,重视和加强对王景弘的研究,不仅是要给予他应有的评价,使其在郑和下西洋历史上有应得的一席之地,而且也有助于全面了解郑和下西洋的历史。  相似文献   

6.
公元1405—1433年,我国明朝回族穆斯林航海家郑和率领庞大的船队七次远航,活跃在东南亚、印度洋、波斯湾、红海、直至非洲东岸,遍访亚非30多个国家。郑和所完成的航海事业,不仅在中国历史上,而且在世界历史上开辟了世界远航史的先河。今年是郑和下西洋600百周年,郑和“睦邻友好,科学航海”的思想已深深凝固在海上丝绸之路极盛时期和世界航海史话的雕塑上,成为我国对外交流,和平交往的精神之柱和名片。  相似文献   

7.
卷首语     
《郑和研究》2005,(1):1-1
今年2005年是一个特别值得纪念的年份。600年前,我国伟大航海家郑和率领船队开始了七下西洋的首航。值此伟大历史事件600周年到来之际,我国政府十分重视,决定开展一系列活动,以纪念郑和下西洋600周年。  相似文献   

8.
15世纪,正是西方国家迈出现代化步伐的时候,也是中国落后、衰败、由强转弱的关键时期。15世纪前期,明朝统治下的中国,以郑和七下西洋为标志,是人类历史上首次实现全球航行的国家。当时从南京建造驶出的郑和船队,是世界上最大的商业航海船队,也是世界上最强大的海军混合舰队。其规模和远洋航海水平之高,至今犹令人称奇。可惜的是明朝统治者没有抓住历史给予中国的这一机遇,面向海洋,走向世界,在郑和七下西洋形成的海洋科技和工艺的基础上再进一步,使中国成为全球性的强国,  相似文献   

9.
郑和是中国历史上一位名的航海家。他从1405年(明永乐三年)到1433年(明宣德八年)的28年间,7次率领船队远航,到达东南亚、印度洋、红海、东非等区域的30多个国家和地区。规模最大的一次是由27000余人、200多艘船只组成的庞大船队。在当时,其航海船舶数量技术之先进,  相似文献   

10.
郑和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航海家、探险家和外交家。他从永乐三年(1405年)至宣德八年(1433年)率船队七次下西洋,每次下西洋都经过福州闽江口一带,并停泊在太平港,伺风开洋。他在福州留有如下主要遗迹:  相似文献   

11.
杨波 《郑和研究》2006,(1):92-93
众所周知,郑和于明永乐三年(1405年)开始他伟大的七下西洋的航程。永乐三年六月十五日,明成祖命太监郑和等下西洋谕访各国,郑和受命后率船队从太仓刘家港开航,船队达福建长乐后等候季风,季风来临后,船队开洋,先后到达了占城、爪哇、旧港、苏门答腊、锡兰山等地,最后到达古里,并在古里立碑。永乐五年九月初二,船队回到国内。  相似文献   

12.
明永乐三年至宣德八年(1405-1433年)间,郑和七次率领巨大船队出使西洋,每次都经过福州门户——闽江口五虎门一带.在长乐县太平港停泊一段时间.少则数月.多则近十个月。船队在此补充给养,装载货物,修造船舶,  相似文献   

13.
郑和是中国历史上最杰出的航海家。明永乐三年(1405年)至宣德八年(1433年)间,他先后七次下西洋,最远到达红海和非洲东岸,在当时航海史上绝无仅有。郑和下西洋使中华民族的声誉远播海内外,发展了与亚非各国间的贸易,促进了各国的文化交流。他先后率领着当时世界上规模最大,人数最多的船队航行于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他们在“洪涛接天,巨浪如山”的万顷海洋中“沧溟十万余里”英勇奋斗了近三十年,  相似文献   

14.
本人曾于《三论美洲由郑和船队发现的见解》中提及,根据《岛夷志略》记载之地名位置资料,《四夷广记》在西南夷一章提及郑和船队船员之周老人所说,一些郑和船队曾到达的国家就是位于西非。  相似文献   

15.
从1405年至1433年,郑和先后统率由百余艘远洋帆船和27000多名船员和官兵组成的庞大船队七下西洋,在茫茫的印度洋上"云帆高张,昼夜星驰",足迹遍及亚非三十余国……郑和的伟大壮举充分表明,当时中国的造船技术是世界最先进的,中国的远洋航行能力是世界一流的,中国海军无疑是世界上最强大的!  相似文献   

16.
15世纪初,中国伟大的航海家、中国海军的先驱者郑和,率领庞大的船队和2万多海军官兵,历时28年,七下西洋。郑和下西洋,不仅创造了世界航海史上的奇迹,更是开辟了中国海军乃至世界海军走向远洋的先河。战略海域运用的近和远,是衡量一国海军实力强弱的重要标志。21世纪是海洋世纪,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国海军也正面临从混水走向蓝水、从近海走向远洋的新的战略性转折。今天,我们回首郑和下西洋的伟大实践,更感到其意义重大,具有震撼性的历史穿透力。  相似文献   

17.
2005年是郑和下西洋600周年。阅江楼下的静海寺见证了这样一段辉煌的历史:从1405年至1433年,郑和先后七次受中国明成祖朱棣派遣,率领庞大的船队从今天的南京出发,经马来群岛、斯里兰卡、印度、阿拉伯地区,最远抵达非洲东部(有史学家甚至认为,他们绕过非洲最南端的好望角到达了西南非洲)。半个多世纪后(1488年),欧洲人才第一次绕过好望角,进入印度洋。可见,当时明朝的海上力量相对于欧洲占有多大的优势。但是,在后来的不到一个世纪里,明朝的海上力量优势就丧失殆尽。这确实发人深省.  相似文献   

18.
郑和于明永乐三年至宣德八年(1405-1433年)的28年间,率领舟师近3万人,先后七下西洋,航行于太平洋、印度洋的惊涛骇浪之中,行程10万余里,到访亚非三十几个国家,揭开了世界大航海的序幕,其历时之久,规模之大,航程之远,足迹之广,造船与航海技术之先进,都是当时任何国家无可比拟的,比欧洲航海家哥伦布、达伽马的远洋航行时间早了半个多世纪。郑和七下西洋是中国对于人类世界的贡  相似文献   

19.
600年前,由郑和率领的中国明朝皇家远征军船队,从太仓起锚,以无可匹敌的阵容,浩浩荡荡,七度下西洋。七下西洋中郑和五次驻留马六甲。历史上,马六甲多灾多难,数度被列强入侵、殖民,然而就像马来西亚前总理马哈蒂尔所说的,中国给马来带去的是文化和特产,却从来没有侵略过马来。600年后,在马六甲写满沧桑的辽阔海域,我们与跨越时空追寻郑和船队的“凤凰号”帆船相遇……  相似文献   

20.
600年前,由郑和率领的中国明朝皇家远征军船队,从太仓起锚,以无可匹敌的阵容,浩浩荡荡,七度下西洋。 七下西洋中郑和五次驻留马六甲。历史上,马六甲多灾多难,数度被列强入侵、殖民,然而就像马来西亚前总理马哈蒂尔所说的,中国给马来带去的是文化和特产,却从来没有侵略过马来。600年后,在马六甲写满沧桑的辽阔海域,我们与跨越时空追寻郑和船队的"凤凰号"帆船相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