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近代欧洲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以宗教教育为核心的传统犹太教育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为了使犹太教育跟上时代的步伐,德国犹太启蒙思想家不仅提出了扩大世俗教育、改革教育方法、培养犹太人的生产性等教育主张,而且通过创办新式犹太学校部分地实践了他们的思想。这实质上是犹太人解决自身问题的一次伟大尝试,开启了犹太社会从传统走向现代的大门。  相似文献   

2.
魏玛共和国犹太人在政治、文化和宗教生活方式上都表现出高度的德国认同。德国犹太人的这种国家认同既有重要的历史基础,也是现实的需要和客观环境压力的结果。魏玛共和国犹太人的德国认同突出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将犹太教、犹太文化限定于宗教和文化的而非民族的层面,从而减少其与"德国国家认同"的冲突;二是强调犹太人与德国主流民族、语言、文化和历史的紧密关系。犹太人的德国认同对其族群产生了重要影响:犹太族群中发展出了对东方犹太人的歧视;排斥犹太复国主义;低估反犹主义的危害,以致对大规模地迫害、屠杀犹太人缺乏预见性等。  相似文献   

3.
18世纪末在德国兴起的浪漫主义思潮,以反叛启蒙激进理性主义,强调德意志民族精神、德意志文化以及基督教传统的纯正和优越为主要特征。这一思潮将犹太人看作德意志民族和文化的异己者和玷污者,导致在政治、文化、宗教等领域反对犹太人和犹太教的趋势日益加强,给犹太人生存造成了巨大的压力,由启蒙和政治解放而开启的犹太宗教与社会改革也因这股保守力量而遭遇挫折,犹太改革者开始改变以康德纯粹理性为支持的激进宗教改革倾向,并寻求一种新的基于传统和历史之上的改革策略。  相似文献   

4.
从19世纪80年代开始一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初期,东欧犹太人为逃避俄国及其周边国家的反犹迫害,大举迁居美国。他们在迁居美国的初期,大多居住在“犹太城”中,固守犹太文化传统。持“盎格鲁遵从论”的强制同化主义者、推崇“熔炉论”的温和同化主义者和已经融入美国主流社会的来自德国的犹太人采取不同策略,以同化来自东欧的犹太移民(以下简称“东欧犹太移民”),试图消除后者带来的异质文化对美国主流文化的冲击。面对这些同化压力,东欧犹太移民有何反应?他们是否最终完全同化于美国社会?他们走过一条怎样的文化适应之路?本文尝试做出解答。  相似文献   

5.
犹太启蒙运动初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以现代化理论为视角,探讨了犹太启蒙运动(即哈斯卡拉)的思想根源,认为哈斯卡拉正是欧洲启蒙运动在隔都高墙之内的表现、反应与延伸。章指出,犹太启蒙运动的基本主张如呼吁犹太人走出隔都、顺应社会潮流改革犹太教、大力发展现代教育等无不反映了犹太人对现代化的向往与追求。因此,犹太启蒙运动标志着犹太化现代化的肇始。这一理性主义运动在解放思想、促进民族化的更新等方面确实起到了有目共睹的作用,但也留下了惨痛的教训,许多犹太人背离了自己的传统,全然放弃了犹太教。  相似文献   

6.
张晓蔓 《神州》2013,(17):33-33
本文以罗森茨威格的犹太哲学思想为视角,对辛格的《童爱》中苏莎之死进行了解读,认为辛格意指悠久的犹太传统文化并未因为现代世界中的战争,饥饿而消逝,相反因对上帝的信仰而使犹太人独立于时间,国家之外,处于永恒状态之中。  相似文献   

7.
哈尔滨作为近代远东地区最早接纳犹太人移民的城市,保留了丰富的犹太文化遗存。目前学界对哈尔滨犹太文化价值的研究成就可归纳为学术研究价值、经济开发价值和情感交流价值三方面。在新时代,哈尔滨犹太历史文化研究应聚焦于新视角新领域,深度发掘学术研究资源,结合现代信息技术,扩大中以交流,深化两国人民友谊,从而为当代哈尔滨城市文化发展与建设添砖加瓦。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罗森茨威格的犹太哲学思想为视角,对辛格的《童爱》中苏莎之死进行了解读,认为辛格意指悠久的犹太传统文化并未因为现代世界中的战争,饥饿而消逝,相反因对上帝的信仰而使犹太人独立于时间,国家之外,处于永恒状态之中。  相似文献   

9.
18世纪末到19世纪早期,关于犹太人解放的争论围绕着要不要及如何赋予犹太人以公民权这一问题展开,争论的本质是主流社会要求重新审视和定位犹太人在现代国家中的身份。争论强调了犹太人和犹太教存在与主流社会不相容的巨大缺陷,强化了主流社会对犹太社会改革的期待,也增强了犹太人自我改良和应对挑战的紧迫性。犹太教改革运动正是对犹太人解放争论的一种回应,力图在解放时代构筑一种新的犹太身份。  相似文献   

10.
张礼刚 《世界历史》2006,3(6):36-43
在17、18世纪,由于欧洲及德意志地区政治经济状况的变化、犹太人特殊的历史经历以及对居住地表现出来的“忠诚”和“弱民”地位等原因,在德意志地区出现了一个特殊的犹太人群体——宫廷犹太人。他们利用其经济方面的影响,积极参与在宫廷的军事斗争、政治生活和日常生活,受到宫廷的信任,取得了较高的社会地位。虽然他们与犹太社团有着一些冲突,但他们并没有忘记自己的犹太人身份,在管理犹太社团事务、形成新的犹太社团、传承犹太文化等方面发挥着独特的作用。这个时期宫廷犹太人的活动为犹太启蒙运动和犹太人的解放准备了条件。  相似文献   

11.
张倩红 《世界历史》2006,29(6):4-13
历史上的犹太人与阿拉伯人在种族上是近亲,在地理上是近邻,有着血脉相通的联系。远古时代,他们来往密切,并有着相互联姻的历史记载。第一圣殿被毁以后,流落在阿拉伯半岛的犹太人带来了犹太文化,并对伊斯兰思想的形成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公元7世纪之后,随着伊斯兰教对半岛上的反伊斯兰势力采取强硬政策,阿拉伯人与犹太人之间的关系逐渐疏远,并出现了宗教冲突。但当伊斯兰政权稳固之后,双方又出现了和睦相处的局面。特别是阿拔斯王朝时期,许多犹太人取得了很高的政治、军事地位,为王朝的发展做出了贡献。正是在阿拉伯人的宽容与监护下,西班牙等地的犹太社团才发挥了自身的创造力,形成了灿烂的文化。  相似文献   

12.
犹太史学界在有关犹太社会现代转型起点问题的研究上,经历了科学主义、民族主义、流散地本位、全球史的几重范式转变。19世纪初,主张融合和同化的犹太教科学运动的学者将犹太社会现代转型的起点定在启蒙与解放上;20世纪上半叶,坚持巴勒斯坦中心史观的"耶路撒冷学派"强调,现代犹太史并不始于犹太人融入外邦主流社会,而始于犹太人与以色列故土重新恢复政治联系;而几乎与此同时,东欧和美国等地的犹太历史学者主张犹太自治以及流散地犹太社团的活力;进入20世纪80年代,随着全球史的兴起,注重联系与互动的研究路径又将转型的起点向前推至近代早期。透过近两个多世纪以来有关犹太社会现代转型起点问题研究的演进脉络,可以看到不同时代的犹太史学家对于现代性的回应,同时可见时代主题和身份认同对历史分期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13.
在犹太艺术的发展史上,以摩西律法为核心的犹太教的神学观念,对犹太艺术观念及艺术形态发生了十分重要的规范作用。一方面,犹太人的音乐天赋得到了充分的表现,通过音乐犹太人深厚而复杂的宗教神圣寄托及世俗精神生活都找到了表达媒质;另一方面,犹太艺术的抽象精神作为一种重要传统,在犹太文学特别是希伯来《圣经》的文学特质上有突出的表现。在《圣经》中,运用了众多非具象化的修辞方式、技巧,其中最具代表性、最具《圣经》文学特质的修辞手法是象征和意象。这种规范作用往往是经由了从宗教观念到文化观念的转化而发生的,因而这种文化规范的效用是极其隐在、深刻和广泛的。  相似文献   

14.
近代犹太人独特而强烈民族性深深植根于犹太体育文化中,并作为一种核心价值表现在众多体育文化活动中,犹太文化影响下其民族特质又与复国主义思潮行为深度融合,更凸显了其核心价值。哈尔滨近代犹太人体育文化不仅是追求强身健体、自强不息,更主要是为了促进复兴国家、民族统一。  相似文献   

15.
《南京史志》2010,(6):34-34
本书为每一位渴望更多地了解犹太民族历史、文化及其贡献的读者提供了极好的信息来源。本书涵盖了涉及犹太民族幸存和成就的诸多基本要素,当你阅读此书时,会对犹太民族的身份和传统有更好的认知。该书还专门就中国人所关心的犹太问题给予了回答。这些问题是:犹太人是谁?数千年来犹太认同与犹太幸存的主要秘诀是什么?个人、家庭及社区之间的关系是如何导致犹太的幸存与成功的?犹太人为世界文明的发展究竟做出了怎样的贡献?反犹主义究竟指的是什么?反犹主义为何得以存在?将犹太民族与以色列地和耶路撒冷城联系在一起的是什么?犹太人在科学、医学、商业、金融、艺术方面取得成功并做出贡献,什么是关键?  相似文献   

16.
胡浩 《世界历史》2007,(4):144-146
了解犹太历史的人,不禁会为犹太民族的苦难和执着而感动。是什么力量使这个民族在不幸中幸存下来并生生不息?读北京大学出版社于2006年5月出版的徐新教授的新著《犹太文化史》,便会发现文化在犹太历史中的独特魅力———对于犹太人而言,历史创造了文化,文化同时又塑造了历史。全书共分为12章,紧紧围绕犹太文化的产生、发展来叙述。第一、二章主要讲述犹太民族的形成与早期历史以及犹太流散史。第三、四章论述犹太宗教文化的核心部分《圣经》与《塔木德》文化。接下来两章主要阐述了中世纪以来的犹太教(包括中世纪犹太教与现代犹太教),并较系…  相似文献   

17.
哈西德派是18世纪末产生于东欧的一支犹太民间教派。二战后,部分在纳粹大屠杀中劫后余生的哈西德信徒在犹太人的故地巴勒斯坦进行社团重建。哈西德派不是犹太复国主义者,其对该运动的态度经历了从强烈反对到逐步接受的过程。自视为犹太传统的真正捍卫者、拥有独立教育体系的哈西德派在以色列社会是一个相对隔离和孤立的宗教文化群体。为塑造以色列国家的犹太性和确保自身在宗教事务上的发言权,哈西德派有节制地参与以色列的政治生活,并形成政坛上一支相对稳定的力量。哈西德派的服兵役豁免权成为其与世俗犹太人矛盾与冲突的焦点。经济贫困和与主流社会的疏离已成为当前制约以色列哈西德派健康、正常发展的两大难题。  相似文献   

18.
犹太民族以思想、文化上的成就对人类历史产生了持久而深远的影响,并为人类贡献了大量杰出人才。犹太人杰的超常涌现与犹太民族视学习为敬神的宗教观念和崇学尚智的文化传统有直接的关系,而以家庭、会堂、犹太中心为基础的教育实践,开放的民族心态,兼收并蓄的文化机制,备受迫害的民族流散经历所激发的民族意识,本民族杰出人物对民族精神的培育、激励作用,则共同形成了犹太人杰超常涌现的精神沃土。  相似文献   

19.
正1933年1月纳粹党在德国上台,由于希特勒疯狂"反犹",造成大批犹太人逃离德国及其占领区。据统计,当时前来上海避难的犹太难民人数高达3万。这个数字比当时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南非和印度五国所接受的犹太难民总数还多。为什么欧洲犹太难民要远渡重洋来到中国,来到上海呢?犹太人和中国人民又有着怎样的交往以及共同的记忆呢?  相似文献   

20.
张倩红 《世界历史》2004,27(6):91-99
本文以《论犹太人问题》为切入点 ,探讨青年马克思的犹太观。认为《论犹太人问题》不能作为马克思反对犹太人的檄文 ,相反 ,恰恰体现了马克思对犹太人命运的深切关注。马克思主张从世俗的基础而非宗教角度探讨犹太问题 ,并把对犹太教特性的揭露上升到对资本主义本质的批判 ,从而体现出马克思的蓬勃锐气与深邃的思想境界 ,但由于当时他本人的唯物史观还处于形成时期 ,对犹太问题的看法还有着一定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