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今年十月七日是原故宫博物院院长吴仲超逝世三周年纪念日。一九八四年十月二十四日新华社播发吴仲超同志逝世的消息中,记述“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吴仲超同志任华中分局秘书长、山东省文物管理委员会主任等职。他一方面组织后方党政机关和留守人员配合支援华东前线我军作战,另一方面组织对江南敌后斗争的支援;同时,他还为党和人民收集保存了大批珍贵文物。”一九八六年六月二十一日,山东潍坊市博物馆原副馆长张务纯给我院来信指出,他手头保存两封吴仲超先生在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亲笔信,愿意献给我院珍存,信中还提到吴老“对潍城解放、文物工作做出很大贡献”,“两封亲笔信字里行间对如何保护文物”,“亲自查看,书面指示”,“感人肺腑!”现在,吴仲超先生的这两封亲笔信已由我院保存,值此吴老逝世三周年之际,一并发表,以资纪念。  相似文献   

2.
一会议纪要2012年5月31日,"纪念吴仲超先生诞辰110周年座谈会"在故宫博物院举行,国家文物局宋新潮副局长和故宫博物院的领导、老专家、老职工、相关部处领导、中青年学者及吴仲超先生的家属及家乡代表出席了座谈会。会上,单霁翔院长作了题为《借鉴历史经验继承优良传统稳步  相似文献   

3.
本文藉吴仲超院长诞辰百年之际,回顾了他在故宫博物院30年的工作,总结了他在工作中的贡献。首先,他注重建立并不断完善适合故宫特点的管理机构和规章制度;其次,他在作好古建维护和藏品保管的基础上努力改变陈列形式;第三,他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努力建设一支国内外足具影响的学术队伍;第四,他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对建院方针进行开创性的研究和实践,这也是新一代故宫人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和足资借鉴的宝贵经验。总之,吴仲超院长毕生无私奉献,严于律己,他的思想品质、工作作风和高尚人格是故宫人学习的榜样。  相似文献   

4.
史书动态     
正《父亲的声音》内容简介《父亲的声音》为朱家溍先生的女儿朱传荣怀念父亲之作。情真意切、文辞流畅。书中怀念父亲,同时怀念父亲的友朋:马衡、启功、王世襄、吴仲超、倪征燠、那志良、庄尚严、冯华等诸位先生,并由此构成那个时代旧式知识分子的人生写照,十分精  相似文献   

5.
主持人:我们的电视栏目《开坛》历史系列,今天将现场设在陕西成阳兴平的马嵬坡。之所以把现场设到这个地方,因为这里发生过一个古代悲剧,这个悲剧关系到一位绝代红颜,关系到一位振兴中唐帝王,还有一段凄美的爱情和一个辉煌的王朝。今天有幸请来了三位嘉宾:一位是北京大学教授孔庆东先生:一位是北京师范大学影视传媒系主任于丹老师;还有一位是陕西省文联副主席、著名文艺评论家  相似文献   

6.
何思源先生是一位爱国知识分子,抗日战争前,他是山东省教育厅长,办的是求生教育、抗日教育;抗战中,他是鲁北行署主任、鲁北游击总指挥;抗日战争后期,他是山东省政府主席。  相似文献   

7.
李维明 《南方文物》2010,(4):93-100
邹衡先生曾在北京大学考古系从事考古教学数十年,通过课堂教学和田野实习,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本科生和研究生。这些学生毕业后,多数为考古学研究不同程度地作出了贡献。因此,邹衡先生也是一位考古教育家。  相似文献   

8.
故宫博物院院长吴仲超(同志们都以尊敬而亲切的心意称他“吴老”),与世长辞了。他呕心沥血,鞠躬尽瘁,领导故宫博物院工作三十年,功绩卓著,有口皆碑。我有幸同吴老相处整整十个年头,无论在他工作期间或在他卧病的日子里,耳染目睹,深深感到吴老形象高大,党性强,水平高,业务熟,作风好,学识渊博,品德高尚,工作严谨,领导有方。因此,称他为文物和博物馆界优秀领导人是当之无愧的。吴老逝世,使我失去一位良师。他的思想和作风,仍是我们工作中一份宝贵的精神遗产。  相似文献   

9.
约一年前,南京一位老校友函电交驰,约我撰文记述蒋经国先生在台湾的往事。我已年逾八旬,早已参透世情,往事如云烟,还提它干什么呢?但我毕竟是一名中国人,对祖国有一份难以化解的浓浓情意;加之年青时所研读的又是政治科学,难免不对时  相似文献   

10.
<正>近得黄山书社出版的张德信先生所撰《明代职官年表》(2009年12月),德信先生已离我们而去了。抚书思人,不禁怆然。德信先生付出生平心血的成果出版问世,他自己却没有能够亲眼见到,这实在是一件令人遗憾的事情。但是对于每一位为学术  相似文献   

11.
李志荣 《南方文物》2012,(4):111-114
2011年5月23日,徐苹芳先生骤然长逝的第二天,我曾经写下这样的话:"徐苹芳先生,是一位卓越的考古学家,是一位卓越的考古教育家,更重要的是他还是一位卓越的学生。在一个全社会都被‘创新、向前看’的价值观裹挟的时候,徐苹芳先生是不多的几位卓然独立,敢于向后看的人——梳理  相似文献   

12.
《丝绸之路》2004,(6):59-60
本刊于2004年第1期刊发高平先生《卖瓜的小女孩》一文,记述了老作家对一位仅有一面之缘的卖瓜小女孩17年的挂怀。无独有偶,甘肃省山丹县的热心读者袁学儒先生知悉后,倾其全力,找到了当年的小女孩,经本刊牵线搭桥,了却了高平先生近18年的牵挂,也实现了卖瓜小女孩对高平先生深情关爱的诚挚回报。在此,我们将袁学儒老先生的文章和高平先生致本刊总编的一封信及当年的卖瓜女孩写给高平先生的信一并刊出,以图对“人间自有真情在”的永恒主题做一次最为质朴的诠释。  相似文献   

13.
安志敏 《华夏考古》2001,(4):106-108
一、裴文中先生与史前陈列馆 中国史前考古学的奠基人、北京猿人头盖骨化石的发现者裴文中先生(1904年~1982年),于20世纪40年代曾两度应聘到燕京大学历史系任教,讲授史前考古学,并筹建史前陈列馆。这在中国考古学史上,也是富有历史意义的两件创举,今就这两个方面作一些记述。 裴先生于1940年秋季到校,在历史系讲授史前考古学,这是他从法国留学归来后的首次开设,在我国大学课程中也是首创。听课人数较多,主要有两位代表:一位是成思元先生(毕业后在成都华西大学博物馆任职,已去世);另一位是我国著名考古学家…  相似文献   

14.
陈平 《文史精华》2010,(12):37-41
<正>京剧大师奚啸伯先生是一位在唱、念、表演以及艺术理论上都有很深造诣的艺术家。他是中国民主同盟盟员,曾任北京市京剧四团团长,第三届河北省政协委员,石家庄地区京剧团团长。2010年12月10日,是奚啸伯先生诞辰100周年,今将奚先生与他挚友们的艺缘佳话整  相似文献   

15.
程毅中 《世纪》2023,(4):82-83
<正>孙伯南先生是近代苏州的一位著名的学者,名宗弼(1892—1934),号式甫。汪葆楫先生曾写有一篇《孙伯南先生事略》,载于《苏州文史资料选辑》第十二辑(1984)。我父亲和葆楫先生都是伯南先生的学生,所以我幼年就曾听说过这位太老师。前两年,网上报道苏州过云楼往事纪略。还提到过云楼主人顾鹤逸,  相似文献   

16.
<正> 1990年7月,日本国研究唐代佛教的一位专家先生到西安考察访问。他邀请陕西师大唐史所及其他院校有关同志座谈,会上这位先生特为询问章敬寺在什么地方。章敬寺的位置问题因此提出。  相似文献   

17.
邹韬奋先生是中国现代著名的新闻记者,又是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者。  相似文献   

18.
姑苏五老     
王湜华 《纵横》2009,(8):50-52
1975年,当海棠盛开之际,北京东四八条叶圣陶先生家院内,留下了一张照片,照片上共有五个老头,前排藤椅上坐着的,右面是家父王伯祥先生,左面是顾颉刚先生,后排自左至右是叶圣陶先生、章元善先生、俞平伯先生。照片是叶老的孙子叶三午拍的。五位老人的神态十分融怡自然。这张照片竟成为他们五六十年交谊的生动写照,因此不胫而走,在不小的范围内流传颇广。有人称之为“五老图”;又因为其中四位都是苏州人,平伯仁丈虽是浙江德清人,但他出生在苏州,幼年很长一段时间也都生活在苏州,所以他一向自称是半个苏州人,所以也有人即把这五位老人戏称为“姑苏五老”。  相似文献   

19.
梁方仲(1908——1970年),出生于广州书香门第.为中国著名的经济史学家。关于先生的生平履历及对中同经济学史作出的贡献.早已为史学界耳熟能详,有过许多专门的论述。而我,作为一位常常留连在先生纪念馆的学生.想要表达的却是对先生所藏书籍一次意外发现之后真实而深刻的感受。  相似文献   

20.
一九八四年十月七日对于故宫博物院广大职工来说,是个哀伤悲痛的日子,卧病三载的老院长吴仲超与世长辞了。当时我正在扬州观音山文物局培训中心讲课,十一日到南京后宋伯胤同志告诉我这个不幸的消息,十二日返回北京,向吴老遗体告别仪式已然结束,我以未能看到吴老遗容而深感遗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