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海外乡村复兴研究涉及乡村社会学、乡村地理学和乡村经济学三大学科。从这三大学科出发,遵循着“点-线-面”的研究逻辑,本文首先从学术背景和社会背景两方面来考察“乡村复兴研究缘何兴起”;其次从研究主题和研究共识两方面来探究“何谓乡村复兴”;再次从研究视角和研究方法两方面来论述海外学者“从事怎样的乡村复兴研究”;最后从研究论点和研究焦点两方面来讨论学者们“从事什么内容的乡村复兴研究”。在梳理和总结好海外乡村复兴研究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海外乡村复兴研究对于国内研究的四点启示和借鉴。  相似文献   

2.
乡村振兴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的一个重大战略目标,在此背景下,我国乡村旅游开始进入全新的发展时期。伴随着乡村旅游业的蓬勃发展,游客对旅游产品和服务的要求也呈多元化态势,传统乡村游已无法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所以探讨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旅游功能的完善与发挥,推动乡村旅游产业的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显得尤为重要。文章在阐述乡村旅游业对于乡村振兴战略的意义的基础上,对现阶段我国乡村旅游发展所面临的问题进行分析,最后提出增强乡村旅游竞争力的策略。  相似文献   

3.
杨珊 《旅游纵览》2022,(18):111-113
乡村振兴战略是我国在新的发展阶段提出的重大发展战略,其中乡村旅游对于实现乡村振兴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近年来,乡村旅游的发展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其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不利于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而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也是多元化的,必须从政策支持、对外宣传等方面进行改进。  相似文献   

4.
《攀登》2021,40(3)
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加强乡村治理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提升乡村道德水平是治理乡村、振兴乡村的重要内容。我国乡村具有地域特色的乡村文化,在乡村道德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道德建设在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是乡村精神文明建设的中心环节,稳步推进乡村道德建设,助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5.
本文首先探讨了西方社会对乡村认知转型的基本思潮,其演进脉络经历了生产主义、后生产主义和多功能乡村三个阶段。在此基础上,本文尝试建立了从主体和功能两个维度进行乡村认知的基本框架,并从历史视角对中国乡村的认知变迁进行了回溯。新中国成立以来,对于乡村的认知大致经历了牺牲型乡村和追赶型乡村两个阶段,直至城乡统筹的概念提出,才有一定的改变。本文提出了当前中国乡村的三重价值——乡村的农业价值、乡村的腹地价值和乡村的家园价值。基于这样的多元价值,尝试性地提出了"乡村复兴"的概念框架。  相似文献   

6.
随着大众旅游的蓬勃发展,旅游新业态不断涌现,民宿旅游作为一种新的旅游业态,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发展得如火如荼。本文从安徽省安庆市岳西县乡村民宿发展现状、现存问题进行分析,探索岳西乡村民宿发展新路径,为岳西乡村民宿未来发展提供新思路,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相似文献   

7.
在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旅游给乡村经济发展带来了机遇与挑战,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事业对乡村产业结构优化、文化挖掘与传承、民生乡风治理等方面有积极影响,进而推动乡村经济的快速发展。然而,乡村旅游也面临一些现实困境。本研究以福建省为例,发现乡村旅游在文化挖掘力、人才接受、产品项目开发、资源利用、接待设施建设等方面存在问题。为此,本研究提出丰富产品种类、促进利益分配公平、加强文化传承创新、强化市场监督管理、提高接待能力等发展路径,推动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促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历史、经验和理论三个角度论证了乡村地理学以乡村区域系统为研究对象。在对乡村区域系统特征分析的基础上概括出当代乡村地理学13个方面65个要点的基本研究内容,并偿试性地建构了以结构、进化和与环境关联为主体的乡村区域系统理论框架。  相似文献   

9.
我国乡村地理学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乡村地理学作为研究乡村发展过程中人文经济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一门学科,有着悠久的历史。在我国,其深入发展则是在七十年代末,随着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体的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行,乡村社会经济面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同时,也出现了大量问题,迫切需要地理学家去研究解决,这种形势为我国乡村地理学提供了广阔的实践天地,并极大地推动了我国乡村地理学的研究进展。
本文从乡村地理学产生的背景出发,回顾了我国近年来乡村地理学的发展过程,同时对我国乡村地理学的主要研究领域进行了阐述,最后本文指出了我国乡村地理学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0.
文章聚焦于我国西南贫困地区乡村韧性,以重庆市 120 个抽样村为研究对象,采用熵值法,从经济韧性、社会韧性、工程韧性多维度视角评价重庆市乡村韧性水平。研究发现:①重庆市抽样村庄的乡村韧性平均值为0.46(满分为1),处于中等偏下水平。②重庆市北部地区的乡村韧性水平较高,交通不便、少数民族聚居的东南部地区乡村韧性水平相对较低。③经济韧性水平偏低限制了抽样村的韧性水平,体现在生产资本投入不足、人力资本水平偏低、土地资源禀赋不优。④相较于乡村状态韧性,抽样乡村的响应韧性水平较低,主要原因在于乡村经济子系统与基础设施(减灾防灾)子系统的响应韧性值较低。文章基于研究结果提出了旨在提升我国西南地区乡村韧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刘鲁 《人文地理》2023,(4):148-155
多元文化视角是理解乡村旅游发展的重要渠道,文化比较亦成为旅游研究的共性思维。文章以北京怀柔渤海镇北沟村为例,探讨多元主体作用下旅游对乡村空间的重构作用,重新审视乡村旅游与多元文化的内在关联。研究发现,北沟村旅游发展受到基于不同文化的内外部精英的共同作用,本土精英的回流成为乡村旅游发展的重要转折点,具有不同文化性质的主体促进了乡村业态、空间组织和生活方式的转型。外来社会文化在与本土文化相互融合协商推动了旅游产业的创新,形成具有中西文化结合特征的旅游空间。多元文化交流背景下的主体不断实践,在日常生活中实现多元文化融合,逐渐摆脱“我者”和“他者”的文化隔离。在共同诉求的驱动下,村集体、村民与外来经营者实现社会空间的融合,组成空间生产的“共同体”。研究以期为优化乡村旅游的组织形式、乡村资源合理配置和人地关系的协调提供策略参考。  相似文献   

12.
13.
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旅游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发展乡村旅游是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陕西省榆林市乡村旅游资源丰富,成为乡村旅游发展的重要基础。榆林乡村旅游要从政府、游客、企业和全局层面谋划,通过科学管理、创新产品、打造品牌、区域联动,加快发展,有效助力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14.
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之下,乡村旅游产业正蓬勃发展。作为最重要的要素“人”,如何提升乡村旅游人力资源要素水平是乡村旅游升级转型的重中之重。当前我国乡村旅游人才培养存在从业者综合素质不高、人才结构不合理且储备不足、培训体系不成熟等问题,制约了乡村旅游的发展。基于此,本文对人才培养现状进行分析和研究,提出针对性的对策和建议,以期促进乡村旅游人才队伍的壮大。  相似文献   

15.
董洋 《区域治理》2022,(13):1-4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农业、农村、农民(既"三农")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党团结带领人民经过长期努力,锐意进取,成就颇丰.在建党百年之际,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而今在全面实现小康后,我们正向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奋勇前进.并提出了"民族...  相似文献   

16.
发展乡村旅游,能有效促进城乡资源流动,带动配套产业发展,优化乡村产业结构,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途径。近年来,甘肃省武威市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高度重视发展乡村旅游,在政策配套、标准化体系建设、人居环境改善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但还面临一些深层次的问题和制约因素,应从优化产业结构、完善服务功能、深度开发客源市场、培养与引进人才等方面持续发力,促进武威乡村旅游快速发展,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相似文献   

17.
张慧 《旅游纵览》2023,(15):7-9
固原市对标宁夏回族自治区九大重点产业,是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的主力军,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积极发展乡村旅游有助于提高该地区的产业经济效益。因此,本研究基于乡村振兴战略背景,结合宁夏泾源县乡村旅游发展现状,有针对性地提出建议策略,为乡村旅游助推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实施与宁夏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献计献策。  相似文献   

18.
发展乡村旅游有利于激发乡村经济活力,持续助力乡村振兴。重庆市永川区茶园村的生态景观特征显著,具有旅游导向的环境友好和主客共享新型乡村振兴开发潜力。本文基于新时代背景,通过分析重庆市永川区茶园村的发展现状与旅游开发条件,提出旅游导向的乡村振兴开发模式,探索乡村振兴发展路径,为推进茶园村实现乡村振兴提供建议,以期为乡村振兴与旅游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夏知晓 《旅游纵览》2023,(19):109-11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高度发展,为文化产业的进步奠定了稳定基础,也给旅游业迈进新阶段带来了新的可能性。近年来,部分地区开始认识到文化产业与旅游融合发展的必要性,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推进二者共同进步,虽然取得了一定的阶段性成果,但是仍存在旅游产业发展中文化资源略显不足、旅游产业发展中文化建设缺失、文化发展缺乏创新驱动力等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将利用文献分析法、定性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在简单介绍文化产业与旅游融合发展概念的基础上,结合乡村振兴战略目标,提出一系列乡村振兴背景下文化产业与旅游融合发展的策略。  相似文献   

20.
孙文颖 《旅游纵览》2023,(19):164-166
发展乡村旅游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突破口,而民宿业能够推动更多资本、技术、人才等要素向农业和农村流动,成为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板块和乡村振兴的重要载体。本文通过对山东省民宿发展现状的多方调研,发现省内民宿业发展中存在以下问题:行业监督管理机制体制有待完善,发展模式多处于分散和零散自主经营业态,市场同质化竞争激烈,专业人才相对缺乏,从而提出加强相关部门的引导、构建多维主体的多元共生模式、实施产品升级差异化战略、加强民宿专业人才培养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