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3.
王夫雪 《旅游纵览》2022,(16):42-44
文旅融合背景下我国旅游业迅速发展,呈现出多种旅游发展模式,民办高校作为旅游管理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其人才培养也要不断与时俱进,民办高校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如何改革是值得探讨的问题。本文首先梳理我国文旅融合产业发展现状,其次分析吉林省民办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开设文化课程的必要性,结合吉林省6所民办高校旅游管理课程设置现状进行案例分析,最后从降低传统课程学分比重,增加文化类课程实践内容,灵活设置文化课程等3个层面来探讨吉林省民办高校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杨财根 《旅游纵览》2023,(10):33-35
具备"三创"技能的旅游人才能够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三创"技能与文旅融合在开发文化旅游产品、促进旅游产业变革与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等方面相互促进.本文首先分析文旅融合与旅游"三创"的耦合,其次总结高职旅游人才"三创"技能培养的必要性和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高职旅游人才"三创"技能培养路径,包括培育学生文旅融合创意素养、构建学生创新成绩评价体系和深化学生旅游创业体验,希望能够培养出高素质的旅游人才,推动我国文化旅游业健康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5.
杨曦 《风景名胜》2020,(1):0160-0160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享受美好生活的追求又提高了一个层次,对旅游产品的要求也在逐渐增加。但从目前市场供给的产品来看 , 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本文针对文旅融合背景下高职旅游类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结合当前旅游产业的实际情况综合探究,找出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有关高职旅游类人才培养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6.
叶艳秋 《风景名胜》2021,(4):0123-0123,0126
文旅融合已成为我国未来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在促进我国文化与旅游产业协调发展的关键阶段,国内却面临着复合型高层人才严重匮乏的现象,致使文化与旅游协调发展的内生动力不足。尤其是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培养出的专业人才与行业需求相脱节的现象。因此,本文以高职院校旅游教育课程的设置作为切入点,对文化旅游融合时代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研究和探索。  相似文献   

7.
8.
李艳 《旅游纵览》2023,(12):161-163
广西拥有丰富的红色资源,在文旅融合背景下,对广西红色资源进行开发利用,不仅高度契合时代对红色资源充分利用发展的需求,而且在“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和提升广西文旅发展质量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然而,广西在红色资源开发利用方面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包括重即时效应,轻长久效益,重经济效益,轻精神效益等。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文旅融合背景下广西开发利用红色资源的路径,以形成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兼顾的局面,达到二者有机结合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张中沉 《旅游纵览》2023,(16):166-168+172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外出旅游的人也越来越多,旅游目的地提供的产品类型正由最初的休闲、娱乐、观赏向文化、健身、艺术转变,文旅融合成为旅游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首先探讨伊犁体育旅游发展的优势,其次总结伊犁体育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增加资金投入;加快转型升级,提升市场竞争力;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接待能力;拓展旅游形式,突出特色优势;引进专业人才,完善服务体系;加强品牌建设,提升景点知名度等措施,希望能够提升伊犁体育旅游的竞争力,推动伊犁体育旅游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0.
文旅融合的大背景下,社会对于中职人才的要求逐渐提高,单一技能的学生已经不足以满足社会的需要,而复合型人才越来越受到企业的欢迎。但就目前的情况而言,中职旅游服务专业课程设置仍然存在多方面的问题,难以支撑优秀人才的培养,所以学校应紧跟文旅融合的时代要求,改革课程设置,努力培育出知识与技能并重的复合型人才,来满足文旅融合背景下对于人才的需求。  相似文献   

11.
廖静 《旅游纵览》2022,(14):142-144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旅游产业也在快速发展,同时文旅融合对提高旅游品质以及传播文化内涵都具有重要作用。在这种社会背景下,需要加强旅游营销策略的研究,保证旅游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得到有效提升。本文将在明确旅游营销概念与原则的基础上,阐述文旅融合背景下旅游产业的发展要点,提出文旅融合背景下的旅游营销方式与策略,希望能够推动我国旅游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12.
郝帅帅 《旅游纵览》2023,(19):179-181
在当前经济新常态背景下,传统乡村旅游模式难以满足广大游客日益增长的服务需求,这也是阻碍我国乡村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在乡村旅游发展进程中,我国应进一步加快旅游与文化产业的有机融合,这对促进乡村旅游转型发展来说意义重大,同时能为文化产业提供源源不竭的发展动力。对此,本文从文旅融合对乡村旅游发展的积极影响出发,分析当前乡村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最后基于文旅融合探讨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路径。  相似文献   

13.
文章首先总结桂北地区发展红色旅游的优势,其次探讨桂北地区红色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桂北地区红色旅游发展的原则,最后针对性提出桂北地区红色旅游高质量发展的策略,包括促进产业深度融合,标注行业发展新高度;发展红色研学旅行,拓展主题教育广度;丰富旅游活动要素,推动文旅深度融合发展;创新红色旅游形式,提升游客体验感;推动区域联动互通,加大交流合作力度,希望能够促进桂北地区红色旅游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4.
孟庆轩 《旅游纵览》2023,(24):171-173
在文旅融合背景下,博物馆作为重要的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播机构,不仅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还拥有巨大的旅游资源价值。加强对博物馆旅游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可以为文化遗产的传承、经济的发展以及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生活提供有力支撑。本文通过分析博物馆资源及其特点发现,可以通过以下途径促进博物馆旅游资源开发:一是挖掘本地文化特色,开发优质文创产品;二是加强合作与资源共享,丰富旅游产品内容;三是博物馆牵手“非遗”,增强文旅融合潜力。  相似文献   

15.
李倩倩 《旅游纵览》2023,(23):136-138
红色旅游是当下国内旅游行业的热门业态。在文旅融合背景下,红色旅游具有不可取代的爱国主义教育价值和经济价值,但传统的红色旅游发展方式不能适应新时代的发展要求,需要实现创新发展。本文将以此为前提,指出文旅融合背景下红色旅游创新发展的重要意义,分析红色旅游发展存在的不足之处,提出相应的发展策略,旨在为红色旅游发展模式的优化与调整提供助力。  相似文献   

16.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大众对丰富多彩的精神文化生活的追求也愈发强烈。夜间文化与旅游的发展对激活地方经济增长新活力、促进旅游产业发展进一步深化、增加当地社区就业岗位、丰富城市生活气息、彰显城市特色风采等,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首先探讨夜间文旅经济发展的重要价值,其次介绍福建省三明市泰宁县文旅经济发展现状,最后提出推动泰宁夜间文旅经济发展的具体措施,以此带动当地经济发展,为其他地区发展夜间文旅经济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吴昺汉 《旅游纵览》2023,(16):176-178
贵州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气候条件和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在文旅深度融合的背景下,以民宿经济为载体发展旅游产业,对促进贵州文旅产业融合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本文首先探讨文旅融合背景下贵州民宿经济发展的意义,其次深入分析贵州民宿经济发展的优势,以此为基础,提出贵州民宿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策略,以期为民宿经济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田婷婷  刘彤 《旅游纵览》2023,(19):145-147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作为乡村产业的重要业态,乡村旅游已经成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着力点。在文旅融合背景下,乡村旅游带动乡村振兴已经越过初期的粗放型增长阶段,开始探索精细化、特色化的高质量发展之路。本文首先探讨文旅融合的时代背景,其次分析乡村旅游发展现状,再次论述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的要求,最后提出乡村旅游的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希望能够促进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梁航佳 《风景名胜》2021,(8):0199-0200
十四五时期,我国文化和旅游业进入融合发展阶段,这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和旅游发展的必然选择,是经济快速发展的新动能。但是,目前文旅融合背景下文化和旅游发展仍然存在诸多问题。文章通过分析文化旅游融合背景下专业型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从多样化的人才培养、优化旅游院校课程体系、注重产教融合及建立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探索能够适应文旅融合背景下文化旅游专业型人才培养的模式。  相似文献   

20.
周影 《旅游纵览》2023,(3):112-114
近年来,红色旅游蓬勃发展,尤其在文化和旅游业融合发展的背景下,发展红色旅游对于传承和发展红色文化有着深刻的意义。本文以湖南省张家界市为研究地点,运用IPA分析法,从交通、设施设备、旅游规划、景区宣传等4个维度开展张家界红色旅游发展重要性-满意度分析,并针对分析中存在的具体问题提出打造新型旅游模式、开发特色红色文创产品、加大红色旅游宣传力度等策略,希望为促进张家界红色旅游产业发展提供一定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