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致忠 《文献》2000,(2):178-199
一、雕版印刷术发明的物质条件 任何一种技术的发明与行用,都是需要相应的物质条件的.雕版印刷术的发明及其广泛应用于印书,也是需要具备与之相配套的物质条件的.其中除了要有用来雕版的木材外,还必须具备用来印刷的纸、墨和楷体字.  相似文献   

2.
深周 《福建旅游》2005,(3):44-45
荷兰的郁金香闻名于世,然而,荷兰的风车亦不逊色,同样是一个亮丽独特的旅游景观。荷兰素有“风车王国”的美称,在荷兰随处可见的一座座古朴而典雅优美的风车,给这个美丽的国度增添了几分姿色。1229年荷兰人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座风车,从此开始了人类使用风车的历史。风车首先在荷兰出现,主要取决于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荷兰人对动力的迫切需求。  相似文献   

3.
中国最早的马车是什么时候出现的?马车是中国的发明还是从国外传入?数座新发现的安阳车马坑再次激起考古专家探究中国马车起源之谜的热情。[编者按]  相似文献   

4.
我国是世界上最先发明印刷术的国家.在印刷术发明之前,最古老的书只有手抄本,没有印刷的书.中国古代的书起先是抄写在“绢帛”、“竹简”上面.到汉代发明了纸以后,纸就成为抄写书籍的主要材料.在纸上抄写书,一次也只能抄写一部,抄一部书要几个月,大部头的书要抄写几年甚至几十年才成.其笨拙和艰难情形,是我们生活在机电化了的印刷书籍的现代所难想象的.  相似文献   

5.
蒸馏酒起源于唐代的新论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肖 《文献》1999,(3):265-267
蒸馏酒又称白酒、烧酒,是我国长期广泛流行的一种高浓度酒精饮料.它的出现,可谓是酿造史上的一个划时代的进步.然而,不少学者却认为烧酒始于元代,是从国外传人的舶来品.持元代说的一条重要论据便是:中国古代没有蒸馏器.蒸馏器是阿拉伯人在十三世纪发明的,蒙古人西征时才把蒸馏器和烧酒带人中国.因此,烧酒起源之争的核心便成为谁发明了蒸馏器.谁发明了蒸馏器,烧酒的发明权就应归谁所有.最近,笔者在古籍中首次发现了唐人使用蒸馏器的记载,并找到了唐人将蒸馏器应用于造酒的论据.由此看来,这个争论了近一个世纪的历史悬案,极有希望在此划上句号.  相似文献   

6.
(一)朋友,跟你说,我发明了一座"天桥"。我的"天桥",就是"悬浮"在天上的桥,它是由一种又轻又软又结实的特殊的"云"制成的。坐上我的"天桥",能游览世界各地的山川美景、名胜古迹,保证让你心旷神怡,流连忘返。它不但可以代替火车、飞机、汽车等交通工具,而且有宇宙飞船的速度,特节省时间。朋友,你是不是担心安全问题?没关系!我在"天  相似文献   

7.
郑州南关159号汉墓的发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59年11月24日,河南省文化局文物工作队在郑州南关陇海马路东段路北地区,配合基建工程发掘了一部分古代墓葬.其中有一座保存比较完好的汉代空心砖墓,编号是C9墓159.由于这座墓葬的砖室结构、砖表纹饰和随葬器物都较少见,所以特将这座墓报导如下:一墓葬形制与结构此墓是在发掘陇海马路东段商代冶铜遗址北部的探沟131时发现的,为一座长方形的土洞空心砖室墓.墓座西向东,方向97度.墓口深0.4米,墓底距地表4米.其结构分土洞、空心砖室、耳室和  相似文献   

8.
罗家坝遗址位于四川省宣汉县境内.1999年9-11月进行第一次发掘,发掘了墓葬6座.2003年3~7月进行第二次发掘,发掘了墓葬33座、灰坑31座.遗址面积60万平方米,是川东北地区的一处重要遗址.  相似文献   

9.
这是一座美丽的城市,曾被誉为"东方莫斯科";这是一座英雄的城市,曾被称为"红色通道"的重要枢纽.60年前,以三五九旅为基干力量的东北民主联军,用兵不血刃的方式,接管了这座苏联红军撤离回国,国民党军政人员随之逃跑的北国名城.当时哈尔滨解放的指挥者是中共北满分局书记陈云同志.  相似文献   

10.
挖掘南昌文化内涵提升城市文化品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梅联华 《南方文物》2002,(3):110-112
“一座城市的文化,是这座城市的灵魂.“发达城市建设的经验表明,一座城市不能单纯发展经济,它还需要“城市之魂“--文化.作为一座城市的“气“和“神“,文化的发展决定和影响着城市发展的眼光、胸襟和持续发展的后劲.……  相似文献   

11.
卷首语     
《文物世界》2008,(5):1-1
一座城市风格的形成和发展,离不开它的历史文化的继承;人们了解一座城市,也总是从现存遗迹、遗物承载的文化,探索其历史渊源和文化传统.因此,文化元素是一座城市的灵魂,也是城市综合竞争力的体现,更是推动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力量.  相似文献   

12.
南昌城的历史变迁及其民俗内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振 《南方文物》2002,(3):48-51
素有“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之誉的南昌,是一座有着悠久历史的江南古城,又是一座富有光荣革命传统的英雄城市.自西汉初年建城以来,她一直是江西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对整个江西地区的发展有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长沙柳家大山古墓葬清理简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物》1960,(3)
1959年5-9月,湖南省博物馆文物工作队,配合施工在长沙市东郊柳家大山清理发掘古墓葬五十八座,其中战国墓三十二座,西汉墓十九座,东汉墓一座,唐墓四座,五代、明墓各一座.战国墓一、墓葬形制及其结构(图1)早期三座,晚期二十五座,保存棺椁的有一座.分长方宽形直穴土坑和狭长方形两类.一类以50号墓最宽大,长3.50、宽1.85米;一类以5号号墓最窄小,长2.1、宽0.50米.见梯穴的十二座,位于相对或相邻两壁.带龛墓十四座,分头龛和边龛,形状有长方拱形和圆拱形.方向南北,东西向也有.因施工紧急,往往墓的上层已铲平,深度难  相似文献   

14.
袁牧 《文物》1960,(10)
广东民间工艺馆馆址陈氏书院,俗称陈家词,原是广东全省陈姓的合族词,位于广州市中山七路,建于清光绪十六年至二十年(公元1890-1894年),距今已有七十年的历史,面积达八千平方公尺.陈氏书院全座建筑分前、中、后三幢共九座.座与座之间有古云巷,每幢有廊庑连接又以庭院相隔,中座主殿堂"聚贤堂"是陈氏书院整座建筑物的组合中心.它的前面是一座开阔平坦的石露台,周围嵌刻有铁花的石拦板围绕.建筑物的规模宏大,气势雄伟,是我国南方所少见.同时,建筑结构和布局的严谨对称,更给人以明朗、恬静、开阔的感觉.它可以说是一座建筑价值很高,又具有浓厚地方特  相似文献   

15.
在湖南大湘西的沅水和(潕)水交汇处,有一座省级历史文化名城——黔阳古城,城内有一座保存完好的古代城门,上面用青石板刻着三个斗大的楷书“中正门”.熟悉古代历史的人不禁感到诧异,为什么一座建城2000多年的古城门取了这样一个颇具民国色彩的名字呢?原来,这座有着与众不同名字的城门是国民党军统头子戴笠抗战时期在黔阳开办军统培训班时改名并亲笔书写的.  相似文献   

16.
刘锴 《湖南文史》2013,(10):33-33
前段时间热议的“抢黄灯”引起人们的好奇:黄灯到底是谁发明的?其实发明黄灯的是中国人胡汝鼎。胡汝鼎20岁时去了美国,在爱迪生的通用电气公司工作。那时汽车发明时间不长,交通指示灯只有红绿两种颜色。1927年的一天,  相似文献   

17.
长沙五里牌古墓葬清理简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59年8月24日至11月6日,湖南省博物馆考古部曾派罗张、王作霖等同志,在市东区自老中心点附近的祗园庵、李家老屋至荫塘湾一带,配合兴修五一路延长线工地,清理了古墓葬十五座.其中有战国墓三座,西汉墓五座,新莽墓一座,东汉墓二座,宋墓一座,现简介于下.战国墓共三座(编号为59.长五M013、59.长.五M014、59.长.五M015),均在祗园庵已平的山脊上,因这里原来是个旧村落,也有新的建筑物,有的墓就在这些建筑物之下.  相似文献   

18.
董琦 《南方文物》2001,(1):65-69
中国是瓷器的发明地和主要产地,素有“瓷器之国”的美誉。中国的瓷器不仅是实用的日 用器皿,而且是价值很高的艺术品。自汉唐以来,中国的瓷器源源不断地销往国外,其制作 技术亦随之传遍世界各地,受到各国人民的喜爱。一、陶器的发明与发展陶器的发明,是人类社会发展史上划时代的标志。这是人类最早通过化学变化将一种物质 改变成另一种物质的创造性活动。人类把柔软的粘土,变成坚固的陶器,是一种质的变化, 是人力改变天然物的开端,是人类发明史上的重要成果之一。因此,考古学家、民族学家、 历史学家都把陶器的发明,作为新…  相似文献   

19.
江苏淮安宋代壁画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1959年11月30日江苏省文物管理委员会在淮阴专区进行文物普查,于淮安县西南六里杨庙镇基建工程中,发现宋代嘉祐五年(公元1060年)壁画墓一座.该墓墓顶的一部分受到破坏.在进行清理发掘时,又陆续发现四座宋墓,其中一座有墓志,为绍圣元年(公元1094年)殿直杨公佐之墓,亦有壁画.我们按发现先后,依次编为一至五号墓.这五座宋墓中两座纪年墓有壁画,其余三座也是北宋时期的墓葬,从其墓室结构、分布位置和出土的遗物看,应有相互连带的关系.五墓中除嘉祐五  相似文献   

20.
桥啊桥     
我是走黄土路长大的. 后来,告别乡村,来到城市,开始在柏油马路上混生活了.这是1996年考上大学的事,从家乡杨家岘来到省城兰州,负笈求学,这也是我人生中第一次大的转折.后来,回天水工作,家乡杨家岘渐渐成了我偶尔探亲、扫墓、踏访土塬民俗的地方.世事流转,谁也不知道你明天会去哪里,就像我当年穿行在天水的街巷时根本不知道自己会迁居南方,走过一座又一座桥. 前几年在萧山,走得最多的桥,是城河上的六座桥.无事可干的时候,心情郁闷的时候,就会一座座地去走,顺着城河看两岸的市井生活,还特意写过一篇《城河;六座桥》的散文,收录到《客居萧山》的集子里.2015年初夏,我迁居吴中,我的生活还是离不开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