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正> 第五窑城址位于第三堡乡第五窑村西100米处,城址西为怀化公路,北靠怀辛公路,东傍干沙沟,城址处于两条公路交汇的三角地带内(图一)。 一、城址 古城址座落在高于五窑村的一片黄砂土台地上,城为西高东低。毁坏较严重,但仍能看出城址的大致轮廓。城址平面呈方形,西城墙保存较为完整,长300、顶宽2.5、高1.5米,南北城墙破坏较严重,总长均为300米。残存的部分城垣,南墙长45、顶宽2.5、高3.6米;北墙长43、顶宽2.5、高3.6米。西城墙的中部是用大量的石块砌筑,共约有五米长,但只发现城墙内侧是石块砌筑,城墙外侧仍为砂土夯筑,城门不清。  相似文献   

2.
2015年,象州县博物馆调查了境内的军田村古城址和大乌来古城址,发现一批石器、陶瓷器与建筑材料。为进一步明确这两座古城址的年代与性质,2016年7—8月,四川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广西文物保护与考古研究所、象州县博物馆再次调查了军田村古城址和大乌来古城址,同时调查了附近的大普化古城址,发现一批秦汉时期的陶器、唐宋至明清时期的瓷器和建筑材料,初步确认了三座城址的年代。军田村古城址的年代应较早,延续时间也较长,至迟到明清时期还有人群活动。大普化古城址的年代下限应在明清时期,其年代上限或可早至唐代。大乌来古城址年代或在唐宋时期。两次调查为广西地区古代城市发展史的研究提供了新资料,同时对填补桂中地区乃至岭南地区的古代社会发展史也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3.
湖北应城陶家湖古城址调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98年,在应城市泗龙河遗址发现一座古城址,年代为屈家岭文化晚期至石家河文化早期。陶家湖古城址平面呈椭圆形,南北最长1000米,东西最宽850米,总面积约67万平方米。城墙用土筑成,城外有壕沟。城内发现大量陶器碎片。  相似文献   

4.
转台庄子遗址位于瓜州县锁阳城镇南坝村南5公里的风蚀台地之中。遗址平面呈不规则长方形,四角呈圆弧状。东墙长32.3米,南墙长33.5米,西墙长36.3米,北墙长39米。遗址基础部分为夯土筑成,夯层以上墙体内外两侧为土坯垒筑,内外土坯墙中间填充黄土,形成"凹"型夹道墙。墙体外围四周挖设壕沟。该遗址根据地面散落遗物,可初判为是汉—元时期内锁阳城周边的古城址,城址内文化层分布繁杂,历史延续时间长,对研究该区域的历史文化及早期  相似文献   

5.
1988~1989年山西垣曲古城南关商代城址发掘简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山西垣曲古城南关商代城址发现于1984年,1985~1986年进行了勘查和试掘,第一阶段的工作报告已出版。1988~1989年发掘工作继续进行,在城址东南部开5×5米探方43个,发掘面积1000余平方米,在遗址中部偏东的夯土台基区开5×5米探方9个,2×10米探沟一条,发掘面积约250平方米(图一)。现将城址内东南部发掘情况作简要报道,关于夯土台基情况将另文介绍。一地层堆积城址内东南部分布有仰韶文化层、二里  相似文献   

6.
试论郑州西山仰韶文化晚期古城址的性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1995年9月10日,我们在《中国文物报》上发表了题为《新石器时代考古获重大发现──郑州西山仰韶时代晚期遗址面世》的文章,重点报道西山发现仰韶晚期古城址,之后全国不少报刊摘录刊登,立刻引起国内外学术界的关注。有的学者根据报道的资料结合文献进行研究,并发表了研究成果①。现仅对该城址性质略加论述,以请教同仁。郑州西山仰韶文化晚期古城址,位于市区北23公里的西山村西南200余米处。它坐落于邙山余脉的东南坡地上,正处于枯河北岸二级台地的边缘地带,高出河床约15米,遗址北距黄河4公里,东邻京广铁路300余米,是豫西丘陵与黄…  相似文献   

7.
从息县赖国城址谈古赖国的兴衰张泽松赖国城址位于河南省息县东北包信镇33公里,1957年在治理包信阎河工程中被发现①(图一),以后又经过多次钻探调查,现将调查情况简介如下。城址在包信镇南约2公里,东距王庄村民组150米,西距106国道300米,北距属于...  相似文献   

8.
安吉县位于浙江北部,其西面与安徽省接壤,地形属浙西中山丘陵区。龙山在县城所在递铺镇的西北面约12公里处,海拔高度378米,地属古城村。这里分布着一座战国——两晋时期的古城址,村因城而得名。古城址在龙山北麓,龙山是城之南面的天然屏障。在龙山及其东南面一片的大小山顶、山脊和山麓岙地上,分布着数百座春秋战国时期的墓葬,  相似文献   

9.
一、西双版纳基诺民族乡的两个古城遗址及其有关传说1958年11月15日,作者曾考察了西双版纳景洪县基诺民族乡司土山的一座古城遗址。古城址座落在司土山顶下的小平地上,形势扼要,雄视四方,南可见今景洪县的橄榄坝,东可扼今勐腊县的勐仑乡,西可瞰景洪县的小勐养乡,北则俯视整个基诺山。据初测,城址东西长300余米,南北宽约200余米,城墙是夯土而城,重要地段也掺用石料。城内砖块和瓦、陶、瓷片随处可见,可以发现不少完好的大青砖(长30公分,厚5公分,宽15公分)和筒瓦、板瓦。在通往  相似文献   

10.
重要古城址     
《文博》1997,(3)
陕西的古城址保存较多,其中,已发现商周至宋元时期的城址(含寨堡遗址)250余座,绝大多数位于陕北(170余座)和关中(近70座).代表着古代城市最高等级的,是一批都城或都邑.  相似文献   

11.
古代居民点遗址是田野考古所研究的主要考古遗迹。考古学家把它分为三个类型。第一个类型主要是不设防的母权制氏族遗址。第二个类型是古城址,亦即具设防的古居址。(包括具有土的或土木结构的土墙、粘土墙、石墙或砖墙的古居址)古城址这一概念的范畴很广,既包括青铜时代的稍加设防的居民点,也包括中亚规模巨大的居民点遗址,还包括古典时代黑海沿岸的城市。一些现存的古城也属于这一范畴。第三个类型是  相似文献   

12.
一齐国领地内的龙山文化城址,截止目前已发现四座。它们是章丘县龙山镇城子崖、寿光县边线王、邹平县丁公和临淄田旺遗址。这些城址建筑规模都不太大,内部设施比较简陋,商品生产和交换活动也不明显。它们不及春秋战国乃至秦汉时期的繁华城市,但它是我国古代城市的最初形态,也可以说,是国家政权的最初萌芽。修筑这样的古城,是符合当时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城子崖古城址,位于章丘县(原历城县)龙山镇以东的城子崖。这是我国考古工作者采用科学手段发掘的第一座古城址。该城址  相似文献   

13.
荆门后港城河城址位于江汉平原西北部,地处平原向荆山余脉过渡的丘陵岗地地带,是长江中游地区发现的又一处新石器时代的古城址,也是汉水流域荆门境内继马家垸城址后发现的第二座新石器时代古城址。该城址的发现不仅丰富了长江中游早期古城址的内容,同时对研究长江中游地区这些早期城址之间的关系、探讨长江中游史前聚落考古文化提供了重要的资料。  相似文献   

14.
山西临县窑头古城出土铜戈铭文考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古城址及其出土文物窑头古城位于临县永红乡窑头村湫水河东岸的山坡上,距县城约17公里。古城残垣断续可见,最高保留有3~4米,宽约3米。城墙夹版夯筑,夯土厚度在10~20厘米之间,均小圆夯窝,夯窝直径约5厘米。古城址因山势而筑,蜿蜒曲折,东窄西宽,平面呈簸箕状,东城墙在山巅,长约1公里,南、北城垣由高到低顺山势向河滨延伸。二城垣之西段和湫水河畔的西城墙大部分已被  相似文献   

15.
澧县城头山古城址1997~1998年度发掘简报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湖南澧县城头山古城址自1978年发现以来,经过8次发掘,发现了古城址、环壕、墓葬、制陶作坊区、房基址、道路、木桨、船艄和古稻田址,并于1992年、1997年两次被评为当年度十大考古发现。本次发表的简报是1997年冬和1998年冬两次发掘的主要发现,介绍了城墙的解剖、古稻田的清理和祭坛的发掘情况。发掘者认为,第一期城墙筑造于大溪文化一期,为距今6000年以前,是我国目前所见最早的城墙。下层水稻田的年代距今约6500~6300年。祭坛的时代为距今6000~5800年左右。  相似文献   

16.
黑河地区在近年开展的文物普查工作中,发现了许多古文化遗存,其中古城址的发现是较重要的考古收获(图一)。这些古城址对研究黑河地区的历史沿革及当时的经济、文化,具有一定的资料价值。现将发现他古城址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7.
1984年11月16—20日,铁岭市文物办公室孟庆忠同志,会同吉林大学段一平同志,在三江口镇文化分馆馆长邹润泽和曲家店乡文化站站长刘贵新等同志的陪同下,调查了昌图县境内的小塔子、黑城子、双城子等古遗址和古城址,现简述如下。小塔子遗址小塔子遗址,位于辽宁省铁岭地区昌图县境内,三江口乡四合大队小塔子村西约300米处(见图)。此处为一条南北向的漫岗,漫岗高出地平面约2—3米。为半流动的沙丘,岗上有部分耕地和植被。塔基处是残  相似文献   

18.
<正>2012年冬,我到山东即墨参加讨论"古城复兴"的会议,对这座城市的历史价值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位于青岛北部的即墨故县城遗址也许可以证明再次统一中国的隋文帝两项历史贡献:一是推行城市建设标准化,一是开拓海洋。对于所有古城址或古建筑,无论面积大小,无论年代早晚,  相似文献   

19.
本文将中京道地区发现的78处城址以城墙周长3600米和1000米为界,分为大、中、小三类,并由此分析了府、方州、县、头下州等各等第城址在规模上的差异,提出政治因素自上而下的作用,经济因素自下而上的作用以及自然环境因素的制约作用共同影响了中京道内城址规模的大小。在城址分布与选址方面,大型城址的营建选址主要受到了自然环境的影响;中型城址在各区域均匀散布,便于自身行政管理职能的实施;小型城址主要沿中京道边缘,特别是西部和东南部交通要道分布,凸显了交通枢纽及军事障塞的功能。  相似文献   

20.
本文将中京道地区发现的78处城址以城墙周长3600米和1000米为界,分为大、中、小三类,并由此分析了府、方州、县、头下州等各等第城址在规模上的差异,提出政治因素自上而下的作用,经济因素自下而上的作用以及自然环境因素的制约作用共同影响了中京道内城址规模的大小。在城址分布与选址方面,大型城址的营建选址主要受到了自然环境的影响;中型城址在各区域均匀散布,便于自身行政管理职能的实施;小型城址主要沿中京道边缘,特别是西部和东南部交通要道分布,凸显了交通枢纽及军事障塞的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