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江浙同乡会”事件始末(续)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江浙同乡会”事件始末(续)杨奎松5、查无实据1928年4月中旬,共产国际东方部米夫召集中共代表向忠发、苏联军委代表和格伯乌代表开会,再度听取格伯乌代表说明调查取证情况。格伯乌代表明确提出一个12人的名单,包括蒋经国、卢贻松、陈启科、左权、尤赤、胡士...  相似文献   

2.
“江浙同乡会”事件始末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江浙同乡会”事件始末杨奎松"江浙同乡会"事件,是1927年底至1928年秋发生在莫斯科中国留学生中间的一起性质严重、教训深远的政治事件。这一事件,从一开始就被定性为"反革命事件",而因此事件受到怀疑、打击的人员中有许多是相当著名的共产党人,如中共最...  相似文献   

3.
《哈尔滨市志》由72部专志组成,合成36卷。各专志一律不设《附录》、《附录》单独成书与《人物》合卷为《哈尔滨市志》第三十六卷。《附录》含四部分内容:一、地方法规存要、存目;二、地方史志文献存要;三、专题;四、修志始末。之所以收录以上四部分内容,是因为这些内容虽然很珍贵、很重要,但由于这些资料入志方式,记述方法都异于志书的其它内容,很难纳入《哈尔滨市志》某一部专志之中,“阑之则不伦”;而《哈尔滨市志》如果不收录这部分内容又有不全之缺憾,“弃之则可惜”,从而收入《附录》之中。其中“地方法规存要、存目”、“地方史志文献存要”两部分是原始资料直接入《附录》;“专题”是与哈尔滨市形成、发展有密切关系的事物、事件始末的考证;“修志始末”是叙述哈尔滨市本届修志的全过程及经验、教训与体会,是《哈尔滨市志》的后记。  相似文献   

4.
吕昭义 《文史精华》2002,(10):48-54
一、错讹之处 《文史精华》2002年第8期《中印边界争端始末》(以下简称《始末》)一文,对于中印边界争端的起因及“西姆拉会议”和“麦克马洪线”的论述错讹之处是较多的.《始末》第一部分中说: (英国殖民主义者)于1903年11月发动第二次侵藏战争,1904年8月3日占领拉萨,并逼迫清政府驻藏大臣与其订立了城下之盟——《英藏条约》。  相似文献   

5.
李良玉 《百年潮》2003,(9):77-79
《百年潮》2002年第8期发表了吴雪晴同志的《1976年“南京事件”始末》(以下简称《始末》)一文,详细介绍了1976年3月29日爆发的南京人民反对“四人帮”的群众政治运动,是一篇很有价值的好文  相似文献   

6.
镇江金山寺文宗阁藏《四库全书》始末肖梦龙乾隆四十七年(1782),《四库全书》头份告竣,连同在抄的三份,庋藏于北京故宫的文渊阁,圆明园的文源阁,沈阳故宫的文溯阁,承德行宫的文津阁。这四阁,世称为“内廷四阁”,亦称“北四阁”。乾隆皇帝念及江浙一带,人文...  相似文献   

7.
应作者要求.20015年第2期第53页同文(续)改为(三),第3期第55页《外币上的武术家电影艺术家李小龙》改为(四).以与本文形成系列。[编者按]  相似文献   

8.
王志屏先生口述、王玉珊先生执笔的《我在西安事变中的经历和见闻》一文(以下简称“王文”),记述了口述者在西安事变中亲历、亲见、亲闻的一些事件,内容很丰富。对于其中与史实不符或叙述欠详之处,有些我已在《西安事变片段》(载本辑第26页)中述及,另一些则作如下订正。  相似文献   

9.
1964年中国剧协举办迎春晚会,招致一场政治风波和文艺灾难。本刊1993年第11期发表《“迎春晚会事件”披露始末》后,《中国戏剧》杂志记者就此事件访问了当年晚会主持人、原中国剧协负责人之一李超同志,并在该刊1994年第2期刊载了《引起轩然大波的“迎春晚会”真相》一文。本刊以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纪实报道为主要内容,客观、公正、实事求是是我们的编撰准则。对于各方意见,特别是不同意见,我们十分注意听取。为此,我们特将《中国戏剧》杂志《引起轩然大波的“迎春晚会”真相》一文转载,供读者参阅。  相似文献   

10.
《奉贤县续志》(以下简称《续志》)已于2007年11月出版发行,奉贤修志人将续志编修的全过程和相关资料编纂成一部内容独特的资料性文献,这就是《奉贤县续志文论集》①(以下简称《文论集》)。最近,笔者有幸读到《文论集》,发现这部《文论集》不是普通意义上的“资料汇编”,而是一部别开生面的“志中志”,不仅具有存史价值,  相似文献   

11.
河北省《丰宁满族自治县志》(1991-2000)(以下简称《丰志》)是第二轮修志工作起步后出版较早的一部第二轮志书,又是河北省和承德市“续志试点单位”(《丰志》编纂始末语),基于这两点,读完《丰志》给笔者突出的印象是:《丰志》编纂者们具有积极探索的精神、大胆创新的勇气。笔者想仅就这个侧面谈谈所见。  相似文献   

12.
李致宁 《江淮文史》2014,(6):148-149
《中共中央文件选集一(1921—1925)》第10页,在文件《北京共产主义组织的报告》(下称《报告》)题目的注释中(更为准确的题目应是《北京共产主义组织给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的报告》),编者这样写道:“本文没有署名,根据内容判断,作者为出席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的北京代表张国焘。”这个注释的判断是错误的。  相似文献   

13.
在20世纪20年代中国留苏学生活动的回忆文字里,几乎都提到所谓“江浙同乡会”事件。这起由王明等人一手炮制的“莫须有”案曾经闹得满城风雨,耸听一时,株连冤累许多无辜的中国留学生,其中就有留学苏联中山大学的青年蒋经国。  相似文献   

14.
阎盛国 《史学月刊》2012,(7):125-127
项羽年青时曾在项梁指导下学习过《孙子兵法》,“项梁乃教(项)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史记·项羽本纪》,中华书局1959年版,第296页),于汝波指出,“古人多称《孙子兵法》为‘兵法”’,“项羽所学兵法应有《孙子兵法》”(于汝波:《孙子兵法研究史》,军事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59页)。项羽用兵之术亦可佐证其熟悉《孙子兵法》。陈业新评价项羽“用兵神速、以少击众和布阵严整、长于力战”(陈业新:《试论项羽兵法》,  相似文献   

15.
李竞艳 《史学月刊》2023,(3):133-136
<正>李贽提出“道不虚谈,学务实效”(张建业、张岱注:《焚书注》卷三《定林庵记》,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年版,第292页)以及“学道贵虚、任道贵实”(《焚书注》卷三《虚实说》,第287页)。虚实之辨作为李贽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体现在其求道之态度,在其学术思考、政治理念、日常生活等方面也皆有涉及。正如陈宝良所言:“虚实之辨,李贽论之最详。”(陈宝良:《明代士大夫的精神世界》,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年版,第126页)从表面看来,李贽在虚实之辨中似乎将“虚”和“实”分别对待。许苏民在谈到李贽的虚实关系时,更关注二者对立的一面,强调李贽对“实”的主张,而忽略了其对“真虚”的坚守(许苏民:《李贽评传》,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第265页)。陈宝良在肯定李贽虚实之辨重要性的同时指出:“在虚实之辨上,李贽主张不可固执一端,而是应作一个出入虚实之间的‘真人’。”(陈宝良:《明代士大夫的精神世界》,第126页)这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李贽虚实关系中融合的一面,然而,对李贽为何主张不可固执一端的深层原因未作进一步解析。所以,在李贽的虚实之辨中,“虚”“实”的本质到...  相似文献   

16.
来函摘登     
近期看到《炎黄春秋》2003年第8期《朱德追述国民党上将范石生》(作者郭军宁)一文中说:国防大学康景海政委(第13页左栏15行)说:何长工说过“没有范石生的帮助,就没有朱毛井冈山会师,没有井冈山会师就没有中国革命的胜利”。(同页左栏21行)此文发表前未经我审阅核实。  相似文献   

17.
中华书局点校本《宋史》卷185称“矾之出于西山、保霸州者,售于成都、梓州路”(第4535页,标点照录)。《续资治通鉴长编》(下称《长编》,中华书局 1992 年)卷 295 记“矾之出于西山、保霸州者,售于成都、梓州路”(第 7192 页,标点照录)。对上文之“西山保霸州”,程民生《宋代地域经济》(河南大学出版社 1992 年)第 193 页认为是河北的西山、保州、霸州三地产矾;王雷鸣《历代食货志注释》第二册(农业出版社1985年)第457页却认为此保州、霸州在成都府路,但语焉不详。笔者认为上引《宋史》与《长编》文标点均误,正确标点应为“矾之出于西山保、…  相似文献   

18.
袁昶、许景澄庚子"三折"质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光绪二十六年七月初二,太常寺卿袁昶、吏部左侍郎许景澄突然身陷囹圄,翌日,二人被处死。处死他们的原因为“声名恶劣”、“各存私心”、“语多离间”等道德评判的语词(故宫博物院明清档案部编《义和团档案史料》(上),中华书局1959年版,第392页),“并未明宣罪状”(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近代史资料》编辑组编《义和团史料》(上),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2年版,第256页)。袁昶、许景澄以未明罪状招致杀身之祸,成为晚清的一大悬案。[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事件背景 1957年6月8日,毛泽东主席在为中共中央起草的党内指示《组织力量反击右派分子的猖狂进攻》一文中指出:“这是一场大战(战场既在党内,又在党外),不打胜这一仗,社会主义是建不成的,并且有出‘匈牙利事件’的某些危险。现在我们主动地整风,将可能的‘匈牙利事件’主动引出来,使之分割在各个机关各个学校去演习,去处理,分割为许多小‘匈牙利’,而且党政基本上不溃乱,只溃乱一小部分(这部分溃乱正好,挤出了脓包),利益极大。”(《毛选》5卷1977年4月版432-433页) 毛泽东的这一指示起草仅仅4天,…  相似文献   

20.
席联淦 《炎黄春秋》2004,(12):76-76
本人发表在《炎黄春秋》2004年第10期的《抗战前期的外交战场——(中德日三角关系研究)随想》有两处失误。第39页“柳条沟(沟应为湖)事件”应为“皇姑屯事件”;第42页“八国联军不过万把人而横扫中国如卷席直至火烧圆明园”应删去“直至火烧圆明园”七字。因圆明园是在1856年第二次鸦片战争中为英法联军所焚。1900年八国联军虽再度抢掠圆明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