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闫立群 《收藏家》2009,(7):31-32
张大千是一位享誉世界艺术之林,并在中国近现代绘画史上具有传奇色彩的国画大师。张大千出生于1899年,今年是他诞辰110周年。以往由于张大千多以画名行世,故其独具风格的书法艺术往往被人们所忽视。  相似文献   

2.
"宋案"是由多个情节次第演进而成的复杂案件,杀宋是最后一个环节。杀宋之意产生于袁世凯主导、赵秉钧参与的洪、应构陷"孙黄宋"计划失败之后,造意者为洪述祖。洪与赵关系并不融洽,因此他不可能将杀宋计划告赵,加之赵在宋被刺前多日已将"应密"电本交与洪掌管,故赵对洪、应图谋杀宋并不知情。洪、袁关系极为密切,洪曾试探袁是否同意"收拾"反对党一二人,被袁拒绝,洪遂转而以子虚乌有的"燬宋酬勋位"及"债票特别准",诱使应杀宋。故洪实为"刺宋案"唯一主谋。袁虽与刺宋无直接关系,但由于案发对其竞选正式大总统造成极大冲击,一旦宋案其他情节再曝光于法庭,对其将更不利,故他明知洪为杀宋主谋,仍故纵其至青岛德国租界,明知赵与杀宋无关,仍竭力阻止其到沪自证清白,洪因此得以暂时逃脱严惩,赵则牺牲了个人声誉,成为袁的"挡箭牌"。  相似文献   

3.
"宋案"是由多个情节次第演进而成的复杂案件,杀宋是最后一个环节。杀宋之意产生于袁世凯主导、赵秉钧参与的洪、应构陷"孙黄宋"计划失败之后,造意者为洪述祖。洪与赵关系并不融洽,因此他不可能将杀宋计划告赵,加之赵在宋被刺前多日已将"应密"电本交与洪掌管,故赵对洪、应图谋杀宋并不知情。洪、袁关系极为密切,洪曾试探袁是否同意"收拾"反对党一二人,被袁拒绝,洪遂转而以子虚乌有的"燬宋酬勋位"及"债票特别准",诱使应杀宋。故洪实为"刺宋案"唯一主谋。袁虽与刺宋无直接关系,但由于案发对其竞选正式大总统造成极大冲击,一旦宋案其他情节再曝光于法庭,对其将更不利,故他明知洪为杀宋主谋,仍故纵其至青岛德国租界,明知赵与杀宋无关,仍竭力阻止其到沪自证清白,洪因此得以暂时逃脱严惩,赵则牺牲了个人声誉,成为袁的"挡箭牌"。  相似文献   

4.
彭涛 《南方文物》2011,(2):149-153
对于清康熙中和堂款瓷器的认识,早在上个世纪初民国人氏许之衡就给出了论断。他在其论著《饮流斋说瓷》一书"说款识第六"中指出:"有清仁庙、纯庙两代君主,好讲理学,故所命堂名多理学语。  相似文献   

5.
在郑珍的诗歌创作历程中,鸦片战争时期的诗歌值得关注。“当时海禁已开,国家多故,具有敏锐感的文人更觉得前途暗淡不安,于是言愁愈愁,其表现力量,也就更能深刻而真挚。黔中诗人莫友芝和郑珍,尤足为代表”(郭绍虞《中国文学批评史》)。由于诸多原因,郑珍反映鸦片战争这一重大历史事件的诗歌数量不多,以至成为一些论者攻击他耽于诗艺、不问时政的把柄。探讨他这一时期的诗歌创作,不仅可以修正对他不应有的一些成见和偏见,而且可以管窥到他感时忧世之情和经世济用之志,领略到他诗歌质朴感人的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6.
李佳奇 《文献》2024,(2):172-191
刘锡鸿是晚清首任驻英国副公使,著有出使日记《英轺日记》,记录他赴英一年多的考察心得,是研究其洋务观转变的一手文献。但刘锡鸿不通西文,他的日记又与使团翻译官张德彝所著《四述奇》多有雷同,故其书真伪在学界饱存争议。以19世纪英文档案、报刊等史料互证可知:刘锡鸿是在外籍翻译官而非张德彝的辅佐下出访考察并写作日记的。二人日记雷同实由张德彝抄改刘锡鸿日记所致。除了补充自著《四述奇》记录的不足之外,张德彝在抄改过程中还虚构种种场景,将非自身亲历之事也归于本人名下,并假言他国病弊以影射本国政治。张德彝有意推广洋务,他重视刘锡鸿的考察见闻,又以其政治遭遇为鉴,故采用此方式延续并发挥《英轺日记》内外兼治的自强观。  相似文献   

7.
民国时期的上海商界奇人黄楚九,是我国西药业、娱乐业的先驱,一生创业横跨诸多领域,时人称他为"百家经理"。他敢为人先,故创下多个中国"第一":创办中国第一家民族资本  相似文献   

8.
胡学亮 《纵横》2011,(2):40-44
韩复榘是民国时期威振一方的大军阀,他原是西北军冯玉祥的部下,因其作战英勇,又有一定的文化水平,故深得冯玉祥的信任。后投靠蒋介石,官至国民党陆军二级上将,并担任山东省政府主席达八年之久。1938年初因违抗军令、抗战不力并密谋反因违抗军令、抗战不力并密谋反蒋而为蒋介石所杀。由于他的性格、作派和经历特殊,有关他的传说和趣闻一直很多,但多属于演义之类的故事,其真实性颇值得怀疑。  相似文献   

9.
地域与人才     
古时每一朝代的兴起,都是从某一地区武装起家,因而当其开国之初,出将入相的人物总是以某一地区居多,这是通常的现象。秦代以前实行分封,姑置不论。秦代以后,西汉起于丰沛,故江苏人多;东汉起于河南,故河南人多;隋唐兴自关陇,故关陇人多;明兴自安徽,故安徽人多;清兴自满洲,故满洲人多(满洲还含有一个民族因素在内)。 不同的时代,由于政治、经济中心的转移,人才的地域分布也会出现差异。就全国总的  相似文献   

10.
晏建怀 《文史天地》2013,(11):20-23
陆游作为南宋著名诗人,其诗歌量多质高,成就彪炳史册,被誉为南宋“中兴四大家”之首.历代推崇不已。同时代的朱熹赞他:“放翁老笔尤健,在今当推为第一流”;刘克庄说:“放翁记问足以贯通,力量足以驱使,才思足以发越,气魄足以陵暴,南渡而后,故当为一大宗”;清代诗评家沈德潜评价说:“放翁七言律对仗工整,使事熨贴,当时无与比埒”。但无论评价多高,大家无一例外地都是从文学创作的角度审视他。  相似文献   

11.
<正>王守仁(1472—1529年),字伯安,余姚(今浙江省绍兴市)人,他31岁时,在家乡会稽山明阳洞中筑室,转眼理学,故人称“阳明先生”,“阳明”从此成了王守仁的别号,他也自称为“阳明山人”,故后人多惯称其号。王阳明27岁中进士,授刑部主事,转兵部主事,因反对宦官刘谨被贬为贵州龙场(今贵州省  相似文献   

12.
莫友芝影山草堂藏书考证——兼与杨祖恺同志商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代道光、咸丰年间,独山莫友芝影山草堂崛起于西南,在贵州开创了一代藏书治学之风,同治年间,莫友芝寓居金陵,更广为搜访,多得故家散佚秘籍,仍以“影山草堂”颜其藏书之处,雄视当时江南诸大藏家,他又以版本考订的精审,目录学上的湛深造诣而卓然成家,毫不愧于清代最有成就的目录学家之列。事实上,他是集学者、诗人、书法家、藏书家为一身,其多方面成就又无不与他终生系之的藏书事业有关。而他不辞辛劳收集传藏了大量珍  相似文献   

13.
丁山的中国古代神话研究,在问题意识和研究构想上深受古史辨派的影响。他继承了古史辨派的神话研究架构,在古史辨所开辟的几个主要方向,即神话的故事学研究、宗教史研究和民族史研究方面皆有所继承与创获,勾勒出了一个极富学术野心也很有可行性的神话研究框架,在某些具体问题上提出了颇有启发性的见解。但是,由于他片面依赖比较语言学方法,缺乏人类学、民俗学、宗教学、神话学的理论视野,故其考证多失于空疏和随意,导致其结论大率失于武断,很难经得起时间的考验。  相似文献   

14.
毛泽东著作发行量极大,作者稿费几何?又用归何处?对此社会上曾多有传言。本文根据解密档案、历史文献和知情人士忆述,详实披露有关毛泽东稿费的诸般内情——向来清廉自律、极重情义的毛泽东主席多次表示其著作是群众智慧的集中,稿费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故开支全用于公益和接济生活困难的亲友、烈士遗属等。他逝世后,稿费结余全部归入国库。  相似文献   

15.
正屈大均是明末清初著名诗人。明亡之后,积极参与抗清活动,一生经历极具传奇色彩。"自亡国后,诸遗老多扞文网,大均忽释忽儒,又多任侠"。[1]因此,他的姓、名、字、号极多,而且大多能体现其人生经历、理想抱负、文化情怀、个人志趣、政治立场。如邬庆时先生所说:"因先生之今名,屡见于雍正、乾隆时之上谕及奏牍,为清帝所深恶痛绝。又知先生为必传之人,而其诗文又为必传之诗文,虽触时忌,仍不能不载。为畏时远害起见,故不直书其今名,而以他名代之。甚或如刻本《  相似文献   

16.
读《禹贡》随记王毓瑚古今讲说《禹贡》者多矣。其著述本未能尽读,因不曾认真作过研究(即使读过者,论点也都记忆不清),现在仍算是从头学起,而又手边除顾先生注释之“禹贡”篇外更无他书,故只能把一时想到的拉杂记下,以备自己日后参考而已。九州部分既载壶口,治梁...  相似文献   

17.
元代著名画家倪云林以74岁的高龄病死在他的女婿邹惟高的家里,是年为明洪武七年,也就是公元1374年。倪云林死后,起先暂时葬于江阴的习里,有长乐的王宾替他写了《元处士云林倪先生旅葬墓忐铭》。后米又改葬于无锡芙蓉山的祖故,苏州的周南老为其写了《元处士云林先生墓志铭》。再后,张端也撰写了《云林倪先生墓表》,立于倪氏的故墓之上。  相似文献   

18.
柳向春 《收藏家》2012,(3):51-57
作为一位政治家,王安石无论是在其生前身后,都备受争议。但作为一位文学家,毫无疑问。王安石是成功的,在这一领域,他一直享有较高的声誉,乃至于被后世认定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至今影响未歇。正因为如此,他的诗文集在其故后不久,即整理成集付梓。而后世于此,更是频频翻刻,流传至今,  相似文献   

19.
有一个学生逃学了一天,无法面对班主任的责怪和在全班同学面前的羞辱,冥思苦想后,计上心头,他买了一盒痱子粉揩在脸上,装出一副弱不经风的样子,来到班主任面前要求补假。班主任追问其故,他说在医院打点滴,刚刚拔掉针头。班主任见他皱着眉头,他索性使出“绝招”,从口袋里抓出一大把事先准备好的药  相似文献   

20.
刘荣华 《收藏家》2007,(2):43-48
郑文焯是晚清著名词人,博学多才,宏通渊雅,金石、书画、医药、经义、诸子、小学、诗词、文稿无不精诣,尤精于词学,与朱祖谋、王鹏运、况周颐被称为清末四大词人。他擅长书画,然矜重特甚,惜墨如金,乞其书画极为困难,即便是亲兄弟相求,亦不报命。为此,其书画存世不多,书法成就不为世人所重,故晚清著名的书画家清道人李瑞清尝云“山人诗名为词名所掩,书名为画名所掩。有识真者,当以道人为知言也!”。他工尺牍,存世的诗词翰、论词手简最为常见,部分遗札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