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北京西郊海淀区西南,隐着一处园林,穿过长长的胡同入得园门,眼前豁然开朗:朱红的廊柱、彩画的梁枋、堆叠得近乎滥觞的青石假山,配合着中轴线的布局,都流露出宣明堂皇的气息。这里,正是一处王爷的郊外花园-礼王园。  相似文献   

2.
早就听说,南华县从2003年以来,每年都要举办一届“中国南华野生菌美食文化节”,野生食用菌已经成为该县最大宗的出口创汇产品。走进南华,处处都可以见到野生菌的影子:集市,有野生菌专业市场;街边,到处是野生菌餐馆;公园广场,有野生菌博物馆;就连满街的垃圾桶都做成了蘑菇形状。到这个野生菌王国采访,我们当然不能放过机会,也要尝尝新,于是信步走进了路边一家名为“山菌野生苑”的野生菌餐馆。无意插柳柳成荫,没想到,我们误打误撞,用当地老百姓的话来说,竟然是“撞到了鸡枞窝子”。  相似文献   

3.
我们喜欢夸赞自己是“礼义之邦”,但对什么是“礼”,却大体是想当然的,我也如是。及至翻一下旧籍,才知道原来是那样繁复的一套体制和规矩。官制是由礼制定的,服饰是由礼规范的,行为是由礼约束的,言语也是由礼节制的,一句话,从出生到死亡,不同等级的人,视听言动,都有礼的规范。这也就难怪儒学要称为“礼教”,而孔老夫子要说,在上的如果“好礼”,在下的就“易使”了.  相似文献   

4.
击鼓就餐肯尼亚○闻坤赴肯尼亚的蓓罗城观光考察,亲身领略并体验了击鼓就餐趣事。这天上午,我在当地“汉学家”导游萨昆先生的指点下,在街上走马观花了一圈。中午时分,他领我去一家“涉外餐馆”,并神秘地眨着眼说:你今天用了这顿餐,兴许会终生难忘哩!这是一家临街...  相似文献   

5.
《风景名胜》2010,(11):93-93
1509年,明朝王献臣辞官回乡,在老家苏州盖起了一座宅院,它就是拙政园的前身。园林修好后没几年,王献臣就去世了,园林竟然一夜之间就成了他人的财产。那天究竟发生了什么害?  相似文献   

6.
坐落在晋中平原上的祁县乔家大院是一座具有北方民居风格的古宅,始建于清乾隆二十年(1755),距今已有240多年的历史。 当年的乔家共有四个堂,即:“在中堂”、“保元堂”、“德兴堂”、“宁守堂”,现在我们所看到的宅院  相似文献   

7.
崔丽妹  孔北平 《百年潮》2022,(12):72-74
<正>天津市西北角原大伙巷南口49号院(之前为185号),是一所大门楼坐东朝西的高台阶宅院,原叫董家大楼,后宅院卖给一家姓訾的,改称訾家大院。民国年间,院中有一家照相馆—大众摄影社,是由贫苦青年康俊山在1941年为谋生计开办的。大众摄影社附近有一所远近驰名的河北省省立天津中学校(现天津三中),  相似文献   

8.
2000年10月22日至23日,联合国教科文世界遗产考察组,对浙江湖州市南浔镇的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进行了考察。联合国遗产中心顾问、法国国家建筑师协会名誉主席阿兰·马里诺斯先生说:“南浔我已是第三次来了,如果我对南浔不是情有独钟,就不可能来三次。”南浔镇地处苏、沪、杭之间,太湖之南侧,古运河横贯东南,交通方便。南浔原系驰名中外“楫里湖丝”产地,有不少经营丝业的富豪,故素有江南富镇之称。镇内富人宅院、园林、古迹甚多,还有不少宅院式花园,称得上一个花园集镇。加上浔溪贯穿镇中心南北,因此镇上小河如网,古桥若虹,桥桥…  相似文献   

9.
“礼不下庶人 ,刑不上大夫”见于汉传经典 ,但这句话本身是有问题的 ,东汉许慎已提出质疑。依据近年出土的竹书 ,可知“礼不下庶人 ,刑不上大夫”是由先秦经典中的文句“刑不逮于君子 ,礼不逮于小人”演变而来的 ,认真分析相关问题 ,对于我们重新认识中国先秦的法制性质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0.
战国至汉初儒家对古典礼乐的传承,在“礼”的方面,可分为传承礼“义”、传承礼“仪”礼“容”。其传承方式是或着于竹帛,或直接传习“礼”的礼典和动作。在传承“乐”的方面,表现为《乐》的成书及亡佚。经过战国至汉初儒家的传承,宗周礼乐部分地保存了下来,但已不再是周代旧“礼”下礼的“义”、“仪”、“容”浑然一体以及礼乐水乳交融的状况。  相似文献   

11.
公园古今事     
雷颐 《炎黄春秋》2008,(4):65-68
举世皆知,中国园林可谓历史悠久美不胜收,但不是官家园林就是私家花园,从无“公园”;奇禽异兽向囿皇家林苑或私人庭院,从无公共“动物园”。现在我们生活中习以为常的“公园”、“动物园”,是百年前在近代西学东渐影响下才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的。  相似文献   

12.
我们有多恨日本人(第四天屏东晴)我们在一家简陋的乡村餐馆坐下来聊天。我很想知道台湾人对大陆人看法的历史变化。L先生说,1949年以前,台湾人并不排斥大陆人,中日战争结束后我们台湾人是发自内心地欢迎国军  相似文献   

13.
面对城乡改造进程的快速发展,如何保存和传承地域风土建筑精华是目前亟待开展的重要研究方向。赣语方言区内有三个风土区系,即以抚州为风土重镇,以抚广片方言片区为核心范围的临川风土区系;以南昌为风土重镇,以昌靖片方言片区为核心范围的豫章风土区系;以吉安为风土重镇,以吉茶片方言片区为核心范围的庐陵风土区系。从人文地理的视角,以赣语方言区为参照,可梳理出江右赣系匠作的中心,在聚落形态、宅院形制、结构类型、装饰特征和匠作风习五个方面提炼出其谱系基质;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阐释江右赣系建筑谱系与东南地区其他谱系之间的关联和影响。江右赣语方言区聚落形态的基质包括:两重山水、“以水绕田,凿池而居”、双层防御、“前礼后居,长列布局”和“礼居分离,向心布局”;宅院形制的基质包括:“明堂”格局与比例,过白、四水归堂和明堂坑池;结构类型的基质包括:“金字”扇架、插接抬梁式结构与“一檩三件”、穿枋挑檐和插接或搭接檐檩出檐、清水青砖空斗墙;装饰的基质包括:扁平的雕饰、构造化装饰、乐平戏台雕饰;匠作风习的基质包括:定点、定向和定时、游梁和金斗屋、“压白”尺法、梁纱帽、莲花撑和扶栋檩。本研究对该地域风土建筑遗产价值的研判和保...  相似文献   

14.
李斐然 《人物》2018,(6):36-37
清华大学南门对面开了一家烧烤店。白天,它看上去跟周围餐馆没什么差别,可一到工作日晚上9点以后,来吃饭的客人说起话来,常常像是在使用某种暗语——“来瓶啤酒庆祝下,我今天拿了个瘤子。”“你今天麻得不错呀!”“哈哈哈,你再乱说,回去我给你插尿管!”  相似文献   

15.
朱宇聪 《神州》2012,(33):199-199
孔子在《论语》中讲到“不学礼,无以立”,荀子也以一句“礼者,人道之极也”道出了“礼”的地位。讲求礼教,是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礼”反映在文化中,便体现为形成一套制度式的软性方式传承社会思想,是具有稳定性、公认性、继承性、便宜造作性的文化仪式。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与“礼”有着很重要联系的一个说法便是“礼乐教化”。“礼”与“乐”相互配合和融通,形成有别于西方文化的基本文化范式。作为中华“礼仪”文化浸润下的“乐”,也必然带有“礼”的特征,形成了梨花大鼓这种艺术的风格。本文从中国文化大背景入手,来分析梨花大鼓这一“乐”中体现的“礼”,以求获得对这一中国传统曲艺形式最“中国味”的解读。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目前所见几种碑记、匾额、募缘簿等有关莫高窟王道士生前资料的梳理考证,指出其出家以前的俗名应该叫王园禄,出家入道以后将名字改成了具有浓厚道家文化色彩的王圆箓。从各种资料看,虽然王道士入了道,改了名,但他生前最喜欢用的名字还是其世俗的名字王园禄。  相似文献   

17.
传统中国之礼,或曰起源于“戏”,或曰起源于宗教祭祀。礼一旦确立,既是一种道德规范,又是一种社会秩序。时至明代,因社会变迁而引发明代的礼观念发生了诸多变化,进而影响了明朝人的行为实践。在礼与情的关系上,明朝人提出基于人生、人情之上的新见,实现了从“以礼为情”向“礼由情生”的转向;借助于对“礼”与“非礼之礼”的辨析,将礼定义为内心的自觉;无论是朝廷行政,还是学者所论,礼与法无不有趋于合流之势;在礼与俗的关系上,则是礼通过简易化、通俗化的历程而渗透到地方社会的治理实践之中。明末清初,士大夫开始致力于礼教秩序的重建,礼观随之趋于中庸化。  相似文献   

18.
谈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礼是什么 礼是什么呢?《说文》说:“礼,履也。所以事神致福也。”我认为《说文》以礼履二字音同,因用履,即践履来解释礼的本义,是对的,但不全面,不能作为礼这个概念的界说;至说“所以事神致福也”,则是画蛇添足,因为礼之为用,主要是对人的而不是对神的;说“致福”尤陋,殊不似出自“五经无双许叔重”的手笔。  相似文献   

19.
梁方健 《民俗研究》2004,(2):182-184
古代中国素以“礼仪之邦”著称于世。“礼”是我国古代社会最重要、最基本的特征。从一定意义上可以说中国传统文化就是“礼”的文化,中国政治就是“礼”的政治,中国历史就是“礼”的历史。传统礼学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而以现代学术视角对传统礼学进行探讨研究则是清理文化遗产、弘扬传统文化的题中应有之义。丁鼎博士的新著《〈仪礼·丧服〉考论》(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年7月)就是一部对传统礼学进行现代阐释的成功之作。  相似文献   

20.
《攀登》2016,(6)
荀子之“礼”是建立在群己观基础之上的。“礼”源于天,来自群,遵循义,符合一切事物的发展规律。进而言之,荀子之“礼”贯穿于每个个体人格完善的全过程。质言之,荀子之“礼”在每个阶段具有特殊的实现方式。具体来讲,从形而上——天人之辩层次上来说,荀子之“礼”源于天,在天人关系统摄下“引分入礼”;从形而下——群己之辩的层次上来说,荀子之“礼”源自于群,要注重融己于群,规约感性欲望,处理好义利关系,在处理好经权关系的同时完善理想人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