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向以“红灯区”冠名的“八大胡同”,在北京堪称一处隐晦的秘密。不过,大多数人只知其果,却未闻其因,甚至连八大胡同到底是哪八条?都说不清。于是,为了探寻八大胡同这一令人既熟悉又陌生的胡同传奇,冬目的展曦中,我来到了北京南城--当然现在已不属于南城,而是京城中心地带的前门大栅栏地区。  相似文献   

2.
北京的胡同形成于元朝,明、清以后又不断发展。元朝北京有“三百八十四火巷,二十九通。”也就是说共有街巷胡同四百一十三条,其中有二十九条直接称胡同,而那三百八十四条火巷,其实也是广义上的胡同。古人曾用“有名胡同三百六,无名胡同似牛毛”来概数北京的胡同。据近期统计北京共有胡同6000多条,直接称为“胡同”的共有1316条,  相似文献   

3.
胡同探“海”记○乃夫北京人把小巷叫胡同。北京的胡同里有“海”。发现北京的胡同里有“海”,这事儿得从认识李淑琴说起。李淑琴多多少少算是有些名气的人了。三年多前,她组织了个中老年时装表演队“银梦”。“银梦”从出世就受到社会重视,中央电视台、北京电视台都介...  相似文献   

4.
胡同保卫战     
巫昂  燕平 《旅游》2003,(2):16-17
在来北京的外国人手中,流行着一张印制精美的“北京胡同地图”,这地图如今已经成为史料一种,北京关于胡同的记忆,正随着各拆迁令的公布和保护区的缩小在慢慢消逝。  相似文献   

5.
“我的家被拆了!住了50多年啊,我当时心全空了,就在那一年我开始画胡同。”杨沛在北京爱泼斯坦90地名遗产胡同保护工程的研讨会上,很激动地说了这段话。在这个研讨会上大家都觉得对北京的胡同遗产保护有自己的话要说,那份真情实感源自于一种对家乡的眷恋和执著。  相似文献   

6.
漂流 《神州》2003,(11)
据有关方面统计表明,在过去的五年中,中国北京的“胡同游”游客人数竟然已经达到30万人,一跃成为中国北京继“故宫游”、“颐和园游”、“长城游”之后最为重要的一大文化旅游项目。可是,有谁知道,在“胡同游”与“胡同文化”这两个概  相似文献   

7.
洪烛 《旅游》2000,(11):13-15
胡同是元朝的产物,蒙古人把元大都的街巷叫做胡同——据说这蒙古语的意思是指水井。莫非那时候每条胡同都挖有一眼水井(作为微型水库),供居住的军民饮用?想一想也可以理解,来自沙漠与草原的游牧民族,是很重视水源的,虽然他们尚不很适应人烟稠密的都市生活,门前若有水井相伴,也一样可以“饮马北京城”。况且那是一个没有自来水的年代,水井就是命根子啊。你去那些最古老的胡同走走,仍然能发现几口已枯竭的井眼。  相似文献   

8.
朱家溍 《纵横》2000,(5):58-61
北京的中心地带,东安门大街的东口,自清朝末年在这里由空地上摆摊,逐渐形成一座市场,这就是原来的“东安市场”。在老北京的口语中没有“东安”二字,只说“市场”就是指东安市场而言。如西安门外还有一座“西安市场”,但这个西安市场从来没有简称。 我幼年时住在王府井的西堂子胡同,到东安市场很近,我母亲带我去,坐家里的马车,大概几分钟就可以到市场的西门。当时市场的西门是正门,另有北门和  相似文献   

9.
闫坤沐 《人物》2018,(1):174-175
P:为什么会对中国东北感兴趣,甚至跑到大荒地村住两年就为了写一本书? M:我是1995年作为“和平队”的志愿者来到中国四川的,两年后到了北京。写上一本书《再会,老北京》时,我住在大栅栏的胡同里,还在大栅栏小学当老师。学校里一些学生不能在北京参加中考,小学毕业就要回到家乡生活。我很好奇他们都去了哪里,所以想了解中国乡村的变迁。但我并没有找到相关的书.就想自己去写一本。大荒地村是我妻子的家乡,那里生活着她的一些亲戚.  相似文献   

10.
我今年52岁,北京人。“文革”发生时我7岁,住在东城史家胡同舅舅家。现在天津生活。  相似文献   

11.
2005年10月,我走在北京和平门内的东绒线胡同里,沿着胡同向东望去,是刚刚竣工的国家大剧院屋顶。在秋日的阳光下,它像一个巨大的白色星球,正在悄悄逼进这条古老的胡同。这是一个强烈的视觉碰撞,给人一种诡异的恐惧感。曾经安详百年的胡同积  相似文献   

12.
胡同的味道     
刘一达 《北京文史》2010,(1):108-113
我曾在一篇介绍北京胡同的文章中写过一句话,胡同是北京人的根。四合院是北京城的魂。是呀,远了不说,30年前,70%以上的北京人是在胡同生活的,虽说有些人是在楼房里长大的,但那会儿许多楼房也在胡同里。  相似文献   

13.
“我爱北京,我更爱今天的北京。”这是生于北京,并在此生活和工作长达42年的“人民艺术家”老舍生前的一句肺腑之言。在40多年的文学生涯中,他总计创作了250万字的小说、戏剧、散文等各类文学作品,其内容多以北京作为故事和地理背景,仅北京真实的山名、水名、胡同名和店铺名等,在这些作品中就出现了240多个,其中北海被写的次数最多,有50次之多。爱北京、想北京、写北京,构成了老舍浓厚的北京情结。  相似文献   

14.
《山茶》2010,(10):39-39
“我带你去北京,去看天安门,好吗?”“阿姨我不想去了……我能用去北京的钱给爷爷看病吗?“这是一个来自广东的“大伙伴”和一个四川山区13岁女孩的对话……”我织了一条围巾,送给我的大伙伴。”说这话的是一个13岁的男孩.他跟着电视机学织围巾,用5个小时织成一条紫色的围巾,送给了他的“大伙伴”……8月25日晚,在北京历代帝王庙举办的“爱相聚,悦未来”为主题的“中华慈善总会宝马爱心基金2周年爱心之夜”活动上.  相似文献   

15.
文岚 《中华遗产》2012,(5):146-147
“我说你是人间的四月天,笑响点亮了四面风,轻灵,在春的光艳中交舞着变……”,在北京北总布胡同24号院,才女林徽因曾温柔地咏出这首美丽的诗。今年4月20号是梁思成先生诞辰111周年纪念目,然而,“梁林故居”却没有等到“四月天”的来临,便在推土机轰鸣下成为一片废墟。  相似文献   

16.
李晔 《旅游》2010,(7):10-13
是否真的认为北京城里的胡同只是名字不同,眼中只见到千篇一律的窄小道路和大杂院。可是在我眼中每一条北京的胡同都有自己外表和自己的性格,这性格正是来自窄小又不算平坦的道路,嘈杂又不失和睦的院子。  相似文献   

17.
一个偶然的机遇 1988年1月12日晚、正是小寒接大寒,三九四九冰上走的季节。虽无积雪,寒风刺骨。 晚饭后,我写作太累了,独自出门散步,不觉走到灯市东口的一家私人小商店。我买了一袋胡大瓜籽,取货交款间,从店主人那里听到了亲切而又熟悉的乡音。我禁不住问这一对老夫妇; “你们是山西人吗?” “正是。”老俩口几乎是异口同声地回答,同时脸上绽开了笑容。 “哪里的?” “文水县。” “咱们是近老乡,我是榆社人,还是一个地区呢。” 老乡遇老乡,聊起来挺热火。 闲话之中,这位六十余岁的老头突然冒出了一句:“北京咱们山西老乡不少,旁边这胡同内…  相似文献   

18.
祖远 《文史月刊》2010,(4):72-73
<正>总布胡同坐落在北京东单北大街,是一条老胡同,有着600多年的历史。之所以叫它"总布胡同",有几种说法。一种说法是因为总捕衙署(相当于现在的市公安局)曾设在这条胡同,后来可能是"总捕"这名儿不  相似文献   

19.
张道一 《百年潮》2011,(2):77-78
张友仁校友在西南联大校友会的《简讯》第47期,撰文述及北京翠花胡同,这不禁勾起了我对在翠花胡同生活、学习经历的回忆。  相似文献   

20.
北京的地名     
顾建平 《文史月刊》2011,(12):39-39
北京街巷、胡同的命名,大致可以分成几种类型。 第一种是排号的:如东四一条至十二条,“棉花”几条、“长巷”几条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