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考察了"井"字字形和意义的演变,指出甲骨文、金文中的"井"当其作为地名、国名、族名含义时即传统文献中的"邢"。甲骨文中的井(邢)方,金文中的井(邢)国其地望均在今邢台市一带,二者之间存在地名、地理上的传承关系。而西周封国邢国和金文中的畿内井(邢)氏是同宗关系,邢国是大宗分封于外,井(邢)氏是小宗留守裴内。  相似文献   

2.
中国古代人际传播思想中的关系假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际传播是人与人之间的意义创造和意义关系的交流.它因人们的交往关系而存在并运用于交往关系之中.关系总是同传播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而不可分割的.中国传统文化中关系假设无所不在.正是这些建立在通常假设意义的核心基础之上的"关系"理论造成中国古代乃至现代华人社会信息传播的隐蔽性.因此,只有研究维系中国古代人际传播秩序的关系假设,才能正确诠释"仁"、"礼"、"忠恕"、"和为贵"等传统思想范畴在古代人际传播过程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秦晓华 《江汉考古》2008,(1):117-120
有学者认为甲骨文中的"矢"、"寅"、"黄"三字同源,皆源于"矢"。笔者对《甲骨文合集》中的"矢"、"寅"、"黄"三字作了穷尽式的调查,从分期的角度辨析了三字的关系。最后,得出结论:"黄"字从"大"而非从"矢",与其它二者不存在同源的关系。另外,有学者所言的"寅尹"应该都是"黄尹"的误释。  相似文献   

4.
"实事求是"源于明清经学中的考据学方法。毛泽东同志借之用以概括辩证唯物主义的精髓。此后,实事求是更成为了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认为,"实事求是"包含着唯物论、认识论、辩证法和方法论的丰富含义。本文考察宋元明清学术史后,认为,应以"理事关系论"诠释实事求是。理事关系中的"即事求理"、"理在事中"构成了"实事求是"的本体论含义。而且,理在事中比"气生理"更符合马克思主义的真理观。进而,本文设想以"理在事中"深化实事求是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直达中国哲学讨论理事关系的论域。本文同时要辨明"气生理"的理论风险性。  相似文献   

5.
P.2005《沙州都督府图经卷第三》地理要素之间存在着互现、连动关系,借助这种互现关系可以对P.2005中的缺失部分以及《沙州归义军图经》进行复原。敦煌图经在修撰过程中,增删变化突出的是两个部分,一是官员的政绩景观,二是地方人文景观。官员对图经的渗透作用较为明显。随着图经的不断修订,政绩景观逐渐隐退,人文景观得以长久存续。"图"未能全面逐一绘制"经"中的地理条目,也无法对"经"内部的权力关系进行地图式的转写与表达。"经"彰显地方社会权力的功能是"图"无法实现的。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政府宏观规划与地方城市化的关系人手,总结了"一五"计划和"三线"建设时期陕西城市化的经验教训,为西部大开发中的陕西城市化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朝贡体制下的中外交往,以礼仪上的君臣尊卑关系为主要表征,与基于条约体制的近代西方外交有所不同。近代"外交"一词的起源与流通,是西方主导下东亚变局的直接产物,并与中朝关系的近代转型密切相关。作者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了探讨:一是先秦特定语境下的"人臣无外交"作为后世对外关系的专用词语,在清代中朝两国汉文文献中的使用情况,进而指出它与朝鲜事大理念的内在关联;二是近代"外交"一词出现之后,关于中朝关系及朝鲜与欧美关系的讨论,成为近代"外交"一词的一条重要流通渠道;三是近代"外交话语"的形成及其思想史意义。  相似文献   

8.
民间传统武术,是中国非遗保护名录中的重要内容。民间习武共同体是通过拜师学拳而联系在一起的民间习武群体,也是民间传统武术传承的基本组织单位。以民间习武共同体的"关系"作为研究对象,旨在了解民间传统习武群体"关系"的建构、影响因素以及内部维系机制,为探索非遗传承人群体健康有序发展提供可借鉴的理论依据。民间习武共同体"关系",是一种通过拜师学拳而建立起的人际联系。它的建立经历了习武者的认同融入、仪式融入和精神融入三个阶段,并形成了以情感为"关系"纽带、以血缘性为"关系"基础、以信任为"关系"前提的民间习武共同体维系机制,以此推动着民间武术长期、稳定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郭小凌 《世界历史》2007,(5):128-131
如何看待后现代主义与古代史研究的关系?可以用古希腊人的两句话来概括,这就是"认识你自己"和"过犹不及".后现代主义是人类自我认识的无尽过程中的一段小小的插曲,它揭示了人类在认识自己过程中的自身局限性,比如在历史学中,使我们进一步认识到过去与历史作品之间的间接关系,语言的相对独立性,历史话语与表象中的权力因素,历史学家笔下的历史(文本)不可避免地具有主观成分,即具有与文学相同的"诗性".  相似文献   

10.
"兴边富民行动"中的民族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兴边富民行动"是一项有着多项政治、经济、社会目标的行动,也是一项有利于边疆民族关系和谐和边疆安全的国家行动. "兴边富民行动"直接关系到在兴边、固边过程中,不断协调民族关系,推进各民族平等、团结、共同繁荣的实现.自2000年全面开展"兴边富民行动"以来,这一行动在覆盖面、投入量和社会影响方面都有了重大进展,取得了良好成效,提高了边境民族地区加快与全国同步发展的速度,成为民族地区稳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本文旨在讨论"兴边富民行动"中的民族关系,并探讨如何进一步推进"兴边富民行动"问题.  相似文献   

11.
"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中,学校与企业的法律关系属民事法律关系,是民事法律关系中的联合培养关系,并非委托培养关系。对于"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中学校与企业之间的法律关系性质,学界主要有两种观点:一是认为学校与企业之间的法律关系是一种法定的委托培养关系。该观点认为学校和企业通过签订人才培养及用人协议,约定按照企业要求培养人才,从而形成了一种法定的委托培养关系。二是认为学校与企业之间的法律关系是一种联合办学(联合培养)关系。学校与企业共同研究制定专业设置、课程结构、教学目标,共同选拔和考核学生,联合办学,深度融合,共同培养人才。  相似文献   

12.
产业集聚:地理学与经济学主流观点的对比   总被引:37,自引:3,他引:34  
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际学术界出现了两种以企业行为的分析为基础解释产业空间集聚的"新经济地理学"理论模型:地理学中的"新经济与工业地理学"和经济学中的"地理经济学"。本文从理论起源、产业集聚的成因、市场结构的性质、外部经济的类型、交易关系与根植性、产业集聚的机制等方面对二者进行了系统的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13.
大足石篆山石刻"佛会之塔"第二级刻有"僧人启门"图,北山第176号"弥勒下生经变"窟中存有对称的"妇女启门"图。两处启门图与弥勒信仰有不可分之关系,体现出启门图在佛教造像中的独特含义。  相似文献   

14.
于涛 《神州》2012,(15):31
教师在幼儿音乐欣赏的主导作用和发挥幼儿在音乐欣赏中的主体作用及幼儿音乐欣赏的教学方法,正确把握"教师主导、幼儿主体"的关系,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5.
李逸铭 《丝绸之路》2013,(6):151-152
环境伦理是迫于生态危机,力图改善人与自然的关系,把人际伦理中的"善"推延到人与自认的关系领域,从而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与可持续发展。环境伦理也是为解决人类所共同面临的生态危机问题所提出来的,具有反思性和历史前瞻性。  相似文献   

16.
位于福建省泉州市南部的"聚宝城南",是市政府规划的"闽南文化生态区"的一个试点项目。在实地田野调查的基础上,探讨聚宝城南在泉州城市化中的历史隐喻以及"文化生态区"的前景及其与"美丽社区""美好生活"概念的关系。更重要的是,通过当地的都市化进程及地方生活世界的民族志来揭示当地精英叙述中"文化生态"口号的真意。从中我们可以发现,在聚宝城南,当地人的生活世界是由人与人、人与神、人与物诸人文关系构成的整体。这一生活世界包含的符号和实践系统与文化生态园区设计中的所谓"文化生态"之间存在着鲜明差异,所谓的"文化生态",缺乏生活世界的整体性认知。  相似文献   

17.
长江三角洲区域关系的博弈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竞争力的提升要求打破行政壁垒,形成协调合作的区域关系,作为一个整体融入到国际经济格局中。本文引入博弈论的观点,分析了长江三角洲区域关系的现状,利用博弈论中的"囚徒困境"解释现有的冲突现象,总结了"囚徒困境"的化解思路,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区域间形成"合作博弈",谋求合作发展的几条途径。  相似文献   

18.
侯继虎 《沧桑》2012,(2):24-26
复仇在古代社会及原始社会中是很普遍的一种现象。如何协调基于伦理关系而形成的"孝礼"和以国家统治为基础的"国法"之间的冲突,妥善协调好二者的关系是历代统治者难以回避的问题。唐代立法者基于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的儒家思想,结合在当时社会业已形成的法律观念,就司法实践中的复仇问题及立法中的亲情与法律的冲突问题,引礼入律,为法律确立了一条解决礼与法、情与法冲突的模式。  相似文献   

19.
刘宏芳  明庆忠  鲁芬 《人文地理》2014,29(5):134-141
对landscape旅游景观的判读传统由来已久。文章对landscape同源异形的景观与地景两种译法进行了比较,区分了旅游景观与旅游地景的异同,并将旅游地景分为"成为的"旅游地景、"再造的"旅游地景和"创造的"旅游地景。选用地景主要是考虑对其原意的尊重、强调土地在中华文明中的重要地位及重视其传导的地方性信息。研究从有形的空间与无形的文化相交汇的视角来探讨旅游地景与地方的关联机理,认为空间视角下的旅游地景与地方是"依附中的割裂"关系,文化视角下的地方与旅游地景则呈现出"渗透下的不可控"的关系。研究提出了处理旅游地景与地方关系的理想模式,即由多方均衡参与的基础支持和内外融合的策略来实现神形兼备的目标的全方位一体化融入模式。  相似文献   

20.
钱江 《世纪》2020,(3):70-73
"乒乓外交"通常是指:1971年4月,毛泽东指示正在日本参加第31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的中国代表团邀请美国乒乓球队访华,向美国传递出中方希望彼此交流、实现正常化关系的愿望。此举打破了20多年中美关系中的坚冰,双方关系逐渐改善,直至正式建交。还应看到,"乒乓外交"对推动中日邦交正常化的作用也十分重要,其要义与推进中美关系几乎平行。实际上,周恩来还巧妙地运用"乒乓外交",与朝鲜改善了关系,修补了由"文革"而产生的裂痕,使之重新紧密起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