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床从古至今,床是极为常见的用具。“床”这个字,也很早就出现在古籍中,“乃生男子,载寝之床”(《诗经·干斯》);“或息偃在床”(《诗经·北山》)。《孟子》中,亦记载舜坐在床边弹琴的故事。但是,古床和后来的床,在用途上是有区别的。古床,称之为可坐可卧之具,“床之制略同于几而庳(低)于几,可坐。故曰安身之几坐”(《说文解字注》)。《广雅疏证·释器》说:“几长五尺,高尺二寸,广二尺,马融以为长三尺。”《陔余丛考》说得更明白:“至东汉末始斫木为坐具,其名乃谓之床,又谓之榻。”古床一般都比较矮小,床上可搁小几,用以读书写字,也可用餐。…  相似文献   

2.
五十年代初期,在长沙发掘的一些楚棺椁内,曾出有一种刻有“几何形花纹”的葬具部件,当时的报导者称之谓“雕刻花板”。而后不久,有人从文献中找到了依据,认定这种置于棺底承尸的“雕刻花板”即“三礼”所言之死者“浴床”或“(木召)箦”。但也有人说它是《传》所云之“(木扁)柎”,或认为“雕刻花板”即“(木扁)柎”亦即杜预氏所云之“棺中笭床”缫橹诔銮易嘣?至今无定说。在近四十年来的考古发掘中,这种“雕刻花板”在各地楚墓中屡有出土,据不完全统计,总数已近五十件。笔者在众多资料分析的基础上,对史实进行了重新的稽考,发现以上各说,与故实相去甚远,现予订正。  相似文献   

3.
椅凳类家具     
安小丽 《收藏家》2002,(5):24-31
椅凳类家具包括椅、杌、凳、墩,属坐具,是应用最为广泛的家具种类,但是椅凳类家具问世的时间要大大晚于床榻和几案。在椅凳类家具发明之前,最主要的坐具为床榻。床榻适应席地而坐的低位起居方式,兼任着卧具和坐具的职能。榻中较小的一种榻面呈正方形,仅供一人盘足趺坐,被称之为“匡床”,或称“独坐”,即是明证。  相似文献   

4.
恋上这张床     
申易 《世界》2012,(3):20-21
采访Brian时,他正忙于Westin天梦之床“寻梦之旅”中国路演活动。那时的他一天飞一个城市,不遗余力地用雪白的“天梦之床”告诉人们“即使在旅途中,每一位客人都能像睡在自己家的床上,一样舒适。”  相似文献   

5.
泽文 《文史月刊》2011,(10):77-77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这是唐代著名浪漫主义诗人李白的《静夜思》,可谓家喻户晓。据南京博物院原院长梁白泉研究员考证指出,诗中的“床”,指的是“井栏”,并不是我们一般认为的睡觉的床。诗境是“秋夜明月之下筑有水井的庭院”,不是汉唐人席地而居的室内。  相似文献   

6.
“玉座珠帘五十春,临朝三度抱冲人。扶床一见雏孙拜,定省仪鸾仅隔晨。”这是后人述及清末慈禧太后死时情景的一首宫词。慈禧太后叶赫那拉氏,俗称西太后,是咸丰帝奕詝之贵妃,同治帝载淳之生母,光绪帝载湉之母后,生前屡加徽号为“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钦献崇熙皇太后”(以下简称“慈禧”),死后葬于定陵东普陀峪,称定东陵,谥号为“孝钦显皇后”。  相似文献   

7.
回忆龚育之     
张化 《百年潮》2014,(6):22-27
龚育之是中央党史研究室副主任、中央党校副校长,是国内外著名的党史大家。在中央党史研究室许多人习惯地称他“老龚”,很少有人称“龚部长”、“龚主任”。我也和大家一样,对他不称头衔,而称“老龚”。如今,老龚离开我们已有七个年头了,  相似文献   

8.
何德章 《历史研究》2022,(5):4-27+219
汉代与周边民族对举时出现的“汉人”,因蕴含强烈的政治意义,并没有自然而然地成为魏晋时期“中国人”的称号。两晋十六国时期,“晋人”成为“中国人”的通称。北魏初年,出于否定“晋人”的需要,将较早置于统治下的“中州”人称作“汉人”。南北朝时期,“汉”一直是对“中州”人的他称,而非人们欣然接受的族称。至唐代,因应西域诸国在汉代以后长期将内地称为“汉地”等背景,律令中正式称唐民为“汉”,称周边各族为“蕃”。随着唐朝边疆的拓展,“蕃汉”使用日广,高、武时期以后,汉族族称定型。  相似文献   

9.
试谈“篇”与“编”的字义及志书第一层次称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自从1984年投入地方志编纂工作以来,几乎经常和“篇”、“编”二字相接触、打交道。从最初拟定志书的篇目、探讨志书的编章结构,到后来的编志、读志,特别是在读志过程中,不时发现一些新编志书在第一层次(亦称门类)的称谓上不尽相同,既有称“篇”的,也有称“编”的,还有称“卷”的。总起来看,称“篇”或“编”者居多,称“卷”者相对较少。在开始遇到这些情况时,对“篇”、“编”二  相似文献   

10.
王建梅 《世界》2008,(5):4-4
读者刘薇结婚25周年聚会。好友云集。春风沉醉。刚刚旅欧归来的夫妇俩大赞Westin酒店的“天堂之床”:“那是我们唯一愿意在旅行的第一时间上去的床。洁白的羽绒被褥,230支纱床单,900根卷筒弹簧床……”2008年1月,我在地处北京六环的印刷厂偶遇刘薇。她因为实在喜爱《世界》杂志。竟寻着地址找到印刷厂想集全所有的过刊。跟很多《世界》的读者一样。刘薇对旅途中“住”的品质极端看重,基本上只睡“好床”。  相似文献   

11.
湼吉达尔人是现在苏联远东最小的民族之一,分布在黑龙江下游北岸支流阿姆贡河(即亨滾河)一带,人口约有五百人。这族人自称“叶勒勘”、“叶勒勘一贝叶浓”。意思是“此地人”,或称“阿姆贡一贝叶浓”,意谓“亨滾河人”。从前,满人称他们为“奇勒尔”,“奇楞”。赫哲人称他们为奇勒尔、“鄂伦春”或“亨滾叶尼”,后一称也是“亨滾人”的意思。费雅喀人(今称尼夫赫人)称他们为“雷古”。“湼吉达”是鄂溫克、鄂伦春、满琿(今称乌尔奇人)等族对他们的称呼,意思是“河边人”、“极边人”。  相似文献   

12.
上海“马克思主义研究会”,是继北京“马克思学说研究会”之后,在我国最早出现的研究马克思主义的革命团体之一,在中国共产党的创建过程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在我国各地早期党组织成立以前,除北京“马克思学说研究会”,上海“马克思主义研究会”外,其他各地也都曾成立过类似的组织。武汉称“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广州称“马克思主义研究会”,济南称“马克思学说研究会”,长沙称“俄罗斯研究会”。这些“研究会”,对于扩大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和准备党的成立产生过很大的影响,为建党作了  相似文献   

13.
香港是中及英都通用的地方,香港因毗邻广东,人们在各种社交场合中习惯用粤语,所以在称呼时既然有地方习惯又夹杂有英语的音译。对陌生人男士一般称“先生”,女士称“小姐”、“太太”,中年妇女称为“小姐”也无妨。年纪大的下层市民称“师奶”、“阿婶”更显亲切。  相似文献   

14.
赵杰兄比我年长10多岁,且又是国内外知名的张学良和抗战史研究专家,我仍然愿意以“兄”称之。中国传统中文雅的学界和喧闹的江湖称呼是一样的——区别是学界称“兄”,江湖称“哥”或“大哥”而已。这样称呼他是我的一种攀附心理在作祟:他的学问,有那么多他写过的书在那儿摆着,称他为“兄”,自己岂不也可划入学界?幸好,赵杰兄还很江湖,在一片“赵教授”、“赵主任”的称呼声中,还能容忍我这个在学界本不入流的小字辈的放浪。  相似文献   

15.
我国铜钱何时开始称“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铜钱何时开始称“文”,说法不一。陈直依《颜氏家训·治家》所记。“每人肴膳,以十五钱为率”,认为“在六朝时,称几钱尚不称文”。彭信威依《晋书·食货志》所记:“极远者输算,人二十八文”,认为南北朝时,我国铜钱已开始称“文”了。查记述南北朝以“文”称钱的史籍,大约有《南史》、《晋书》、《宋书》、  相似文献   

16.
甲骨文中的“男”字,有置于人名之前称“某男”,或在人名之后称“男某”,与甲骨文中“侯”、“伯”、“子”的用法同,应为一爵称。西周早期的青铜铭文和《尚书·周书》中时代较早的几篇文语,皆提到周的“男”爵。“因于殷礼”的周制是承商而来,亦是商时已有“男”爵之名的佐证。  相似文献   

17.
坚持“薄利多销”政策有人称他是“商圣”,有人称他是“价格屠夫”,更有人称他为“资本高手”。无论是哪个称呼,一个初中都未毕业的莽撞少年,竟在短短十几年里创造了一个不可思议的商业神话。黄光裕,这个从潮汕走出来的“平民首富”带给人们无数好奇。  相似文献   

18.
林笑薇 《民俗研究》2003,1(4):155-157
年彩,俗称“门笺”、“门彩”、“挂千”、“挂签”、“挂钱”。鲁南称“过门笺”,天津称“吊钱”,北方叫“挂钱儿”。是春节贴在门楣上的一种民间剪纸,流行于南北方农村,城镇亦有。  相似文献   

19.
马未都先生在央视百家讲坛及其《〈静夜思〉新解》一文中称,李白《静夜思》诗中所描写的床是胡床,这只是一家之言。按照中国古代家具发展的历史与古人坐行姿势的变化来看,这一说法并不太符合历史的实际。  相似文献   

20.
《湖南文史》2011,(9):33-33
龙套是京剧中的一类行当,扮演的是剧中兵卒、差役、内侍、随从等角色,也称“杂行”;由于流动性很大,也称“流行”。龙套在剧中常常作为军卒,当双方主将对阵交锋时,龙套在一旁摇旗呐喊,因此龙套也称“打旗的”。龙套在舞台上的角色一般以整体形式出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