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唐故荆府长史孙府君之碑》,是配合310国道高等级公路建设工程进行文物钻探时发现的。1991年9月12日发掘出土,现藏孟津县文管会。该碑位于孟津县送庄乡西山头村西南约四百米处,早年仆倒,埋入地下0.6米深处。出土时碑首朝南,正面向上,附近未见底座。该碑为青灰色的石灰岩质,表面磨制光滑。碑身通高308、厚30、宽98.5—101厘米,碑下中部凸出一榫,高23、宽60、厚21厘米。碑首圆顶,高103、宽109厘米,上部和两侧雕刻有对称的二龙戏珠图案。龙首向下,张口衔碑,龙体缠绕盘曲于上。龙身鳞甲匀密,龙爪遒劲有力,于中心处托一球状圆珠。雕刻技术法采用高浮雕,刀法以圆刀  相似文献   

2.
<正> 唐代大书法家颜真卿所撰的名碑,现存世者如《家庙碑》、《多宝塔碑》等,今多得到了妥善保护,广为世人拓传研究。唯颜真卿所撰并亲书的《广平文贞公宋公神道碑》(以下简称《宋琼碑》),仍零落地屹立在河北省沙河县留客村西北约三里、东户村东约一里处之东户中学校园内,研究、保护工作尚待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3.
唐高僧塔铭碑《益州正觉寺政大德行感禅师塔铭并序》于2001年11月出土于杜甫草堂唐宋民居遗址区三号水井(编号2001cdfIIJ3)。井口下深至0.58米,发现出土一通石碑,系唐武则天垂拱三年(公元687年)益州正觉寺高僧塔铭碑(图一)。碑铭文面向下覆盖于下层井口上,唐碑保存基本完好。唐碑应为编号J3水井最后废弃时所置,是被作为三号水井盖所用。  相似文献   

4.
唐窦希瓘神道碑2009年出土于陕西省咸阳市渭城区底张镇西蒋村,是新出土的唐代石刻文献,未经史志和金石著述记载。该碑碑主系唐玄宗之舅窦希瓘,立碑者是碑主之长媳昌乐长公主,书丹者是唐代著名书法评论家、书法家窦臮。该碑为我们了解窦臮的书法面貌提供了至关重要的全新资料。本文对该碑的发现经过、出土地点、形制、碑文作了全面详细的介绍,并对该碑的碑主、资助者、书丹者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5.
金代汉文石刻中的《杨瀛神道碑》、《法门寺天眷元年碑》、《完颜娄室神道碑》、《香林寺屯兵洞题记》、《完颜希尹神道碑》、《金、西夏界堠碑》及《韩景□神道碑》、《石宗璧墓志铭》为研究12至13世纪初金夏关系的重要文物资料,涉及到金夏外交制度、天德之战、金夏于陕西沿边的军事冲突及边界交涉。通过对这些材料的考释,可以看到金朝对边界战略要地的重视和金夏沿边军事状态的持续紧张状态。  相似文献   

6.
折继闵、折克行两通神道碑现存西安碑林内,此碑为研究宋史,特别是宋与西夏关系史的学者们提供了重要的史料。折继闵与折克行系父子,《宋史》有传。《折继闵神道碑》是省文管会1976年发掘陕北府谷县杨家沟西瑜头(宋天平山)折氏坟园出土的,余曾撰一篇《碑文疏证》,刊中国考古学会成立论文集,此不复赘。  相似文献   

7.
大足,在唐宋时期是古昌州州治所在。在今县城北面两公里处的唐宋石窟区——北山佛湾第104号龛内,摩崖作碑形刻赵懿简公神道碑,高3.7米宽1.37米。碑额竖刻两行,篆书“懿简公神道碑”六字,字径0.12米。碑文竖刻行书38行,行各84字,计有3192字,字径0.025米。碑首行题:“宋故中大夫、同知枢密院事、上柱国、天水郡开国候、食邑一千二百户、食实封三百户、赠右银青光禄大夫、谥懿简、赵公神道碑铭并序。”碑次行书:“左朝散郎、试尚书礼部侍郎、兼试讲范祖禹撰。”再次行书:“左朝散郎、龙图阁待制、知永兴军府事蔡京书并篆额。”蔡京由于是宋著名的书法家,古来又称此碑为“蔡京碑”。其字笔力劲健,“如贵胄公子,意气赫奕,光彩射人。”游人至此,见者  相似文献   

8.
折克行是北宋府州折家将优秀代表人物,其神道碑文被记入最早的几版《府谷县志》。1976年,其神道碑出土面世,碑文与拓片今俱存。《府谷县志·两种》在点校《折克行神道碑》时,没有采用考古学家早已发布的碑文内容,也没有进一步对证现存碑林博物馆的神道碑,不仅沿袭了旧志中的诸多错误,且在点校时出现了多处错抄错录、漏抄错点问题。笔者拟用现存神道碑文对以上问题进行纠正。  相似文献   

9.
吴敢 《收藏家》2013,(1):3-9
《颜勤礼碑》(又称《颜勤礼神道碑》、《夔州都督府长史颜勤礼碑》,全称《秘书省著作郎夔州部督长史上护军颜公神道碑》),乃唐代大书家颜真卿为其曾祖颜勤礼所撰立,曾经宋人著录,其后则湮没无闻。民国十一年此碑重经发现,现藏西安碑林(图1)。  相似文献   

10.
山西省襄垣县在文物普查中发现唐代武则天时期的墓志碑石两方。《连简及妻张氏墓志铭》碑此碑不知何时出土,原存漳川书院,现藏县文化馆。碑高71、宽71、厚14.5厘米。碑文界以方格,横、竖各二十五格。字迹大体可辨。首行题"大周故飞骑尉连府君墓志铭并序",  相似文献   

11.
李小勇 《文博》2014,(4):59-65
本文着重论述了新出杨执一神道碑碑文与《全唐文》录文的相异之处,介绍了杨执一在武周末年至开元初期这一历史时期对唐王朝的重要贡献,以及碑文的撰书者与书丹者的相关情况,阐述了该碑出土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本文收录25方唐代墓志,主要来自洛阳市文物部门近年来征集和发掘出土的藏品。这25方唐志对补史之缺,纠史之误有史料价值,现考释如下:一、《肖贞墓志》垂拱元年(685年)二月八日。1947年出土孟津县送庄乡营庄村。志藏洛阳古代艺术馆。志青石质,方形,高宽均68、厚12厘米。志文楷书,24行,满行24字,共623字。首行题:“大唐韶州乐昌县令王协故妻肖氏墓志铭并序”。  相似文献   

13.
唐张仁宪神道碑考张鸿膺吕冬梅张仁宪神道碑在文安县城西北相公庄。此碑通高430厘米,碑身宽144厘米,厚54厘米。碑为汉白玉石质,碑首雕四龙交蟠,龙首垂于碑侧,天宫篆额“大唐故赠工部尚书清河张公神道之碑”。碑身阳面刻方格线,格内阴刻隶书,共29行,满行...  相似文献   

14.
西安出土《元故韩城尹张君墓志铭》考释陈安利《无故韩城尹张君墓志铭》,1986年出土于西安东郊咸宁中路北侧,东距公园南路约百余米。墓志现存西安碑林博物馆。志为石质。近方形,长86.5、宽84、厚19厘米。志文序为楷书,铭为隶书,文32行,满行31字(图...  相似文献   

15.
一九八六年十一月十五日,西安化工设计公司在基建施工中,出土了一通“大唐回元观钟楼铭碑”,于当日由陕西省博物馆收藏。此碑出土后,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兴趣。现将碑石的有关情况简介如下。碑石埋藏于距地表约三米深处。出土地位于太乙路北段,北距西安城垣东南角约480米。碑为横式,长124厘米,宽60厘米,厚18厘米,青石质。碑面刻字,碑侧及碑阴粗糙不平。令孤楚撰文,柳公权中楷正书,四  相似文献   

16.
清光绪初年在重庆巴县木洞出土了“枳阳府君碑”,当时书坛引起轰动,学子争相拓摹碑文。 此碑的全名为“巴郡察骑枳阳府君神道碑”。古人谓“墓前开道建石柱以为标,谓之神道”,即墓碑。该碑文字部分宽40厘米,高35厘米。碑文7行,每行7字,全文为:“晋故巴郡察孝骑都尉枳阳府君之神道,君讳阳,字世明,涪陵太守之曾孙、隆安三  相似文献   

17.
<正>《隆闡法師碑》全題《大唐實際寺故寺主懷憚奉敕贈隆闡大法師碑銘并序》,碑今藏西安碑林博物館。碑文34行,滿行65字,行書,無題額。據2012年出版的《西安碑林名碑精粹》提供的信息,該碑"螭首龜趺,均已殘斷,殘存碑額上隱見一佛二菩薩像。碑殘高250 cm,寬88 cm,厚25 cm"。就書體而言,此碑極類《懷仁聖教序》;就形制而言,不題碑額而代之以造像的設計,亦類《懷  相似文献   

18.
1889年日本《会余录》第五集出版,其中收入了《高句丽碑出土记》《高句丽古碑文》等文章和好太王碑双勾加墨本局部图片。其中《高句丽碑出土记》记载了好太王碑的地理位置、保存状况、碑文情况以及附近的高句丽王陵。对于当地地名和碑石出土情况的记载与实际情况有很大差距,在碑相关尺寸、文字刻写以及将军坟的构造上都存在着失误。对学界的研究产生一些不良影响,应当予以澄清。  相似文献   

19.
2014年9月,潘泽神道碑出土于张家口市宣化区的水门遗址。碑文由文学家姚燧撰文,曾收入姚燧《牧庵集》及后人辑录的《姚遂集》,并做校注。文章将碑刻文字与《姚燧集》中内容进行了比对,并对潘泽生平进行了分析和考释。  相似文献   

20.
赵海萍 《四川文物》2005,(4):84-86,88
本文对1938年5月在四川绵竹城西外出土的《宋故朝请郎守殿事丞骑都尉赐绯鱼袋张公墓志铭》的来历、作者、内容提出质疑,认为此碑不一定是宋碑,所栽绵竹张氏历史不可全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